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全产业链流通体系构建

2023-02-23李伟春吴凤媛郑桂玲张利娜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供销社流通产业链

李伟春 吴凤媛 郑桂玲 李 伟 张利娜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产量不足的问题基本解决,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有效供给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打造农业全产业链”;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给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具体意见,从“实施”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成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是在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升级、农产品产业升级、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农产品全产业链是以农村资源、农业作物为依托,由农产品生产、农产品仓储与物流、农产品加工与深加工、农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组成的完整有机整体。

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下,农业企业对全产业链模式的关注有了明显上升,国内学界也开始对农产品全产业链进行多角度的研究。荆会云[1]通过研究对农产品产业链模式,提出农产品品牌建设建议。方文英[2]对农村电商和大数据建设的融合提出有效措施。刘西涛[3-4]对农产品全产业链的流通模式进行建构,并分析农产品全产业链运行过程中的现实困境,提出运行机制优化策略和协同发展路径。现有研究成果虽然在农产品全产业链领域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是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研究是从农产品全产业链的模式和策略方面提出建议,尚未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农业产业融合不断加深、农产品消费日益升级的背景下,构建一个从生产到加工,再到运输与销售的全产业链流通体系,非常具有前瞻性和紧迫性。

2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存在两类,一类是传统的线下模式,即以批发市场和超市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另一类是依托互联网的电商模式,主要包括综合类电商平台、垂直类电商平台、物流切入型电商平台、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电商平台四类开放型平台。

2.1 线下农产品流通模式

线下农产品流通模式(图1)主要包括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传统流通模式和以超市为核心的“农超对接”型流通模式。

图1 线下农产品流通模式

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采取的方式是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被合作社/基地、当地集贸市场或者农产品收购商等组织收购后,统一送至产地批发市场或者农产品加工企业,然后由批发商或农产品加工企业将农产品运输至销地批发市场,再经由销地批发市场进入当地集贸市场、零售商或超市等终端零售。传统流通模式中间渠道多、效率低,农产品的供应端是分散的农户,销售端是有组织的批发市场,只有实现两端的衔接才能完成农产品的销售。

“农超对接”型流通模式主要采取的是多级采购分销的方式,由超市多级配送中心向合作社/基地、当地集贸市场或者农产品收购商采购,少部分则由超市直采或由合作社等机构直供。相对传统模式来说,该模式的产品质量更有保证,效率更高,但价格也较高。

2.2 线上农产品流通模式

线上农产品流通模式(图2)主要包括综合类电商平台、垂直类电商平台、物流切入型电商平台、O2O电商平台4 类开放型平台。

图2 线上农产品流通模式

综合类电商平台以淘宝、京东为代表,这类平台能够为合作社/基地、当地集贸市场或者农产品收购商等卖家提供交易平台,采取的模式是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买农产品后,卖家自行选择第三方物流(如各大物流快递企业)或者平台自有物流(如京东物流等)进行配送,将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

垂直类电商平台以中粮我买网等为代表,主要关注某一品类的农产品。这类平台大多已经自建物流体系,配送时间短、效率高,配送过程中损耗较小。另外,这类平台的货源也较为可靠,一般来自自建生产基地或固定的农产品供应商,产品质量安全有保证。

物流切入型电商平台是指借助于现有物流体系及自身较好的品牌影响力建立平台,典型代表为顺丰优选。顺丰快递拥有较好的口碑,在快递行业中以速度快、配送安全著称,恰好可以与农产品的需求相匹配。用户通过平台下单,平台利用物流企业自有的转运中心配送农产品,提高了物流资源的利用率。

O2O 电商平台以连锁超市为代表,消费者通过APP 下单,超市通过第三方物流将超市中的农产品配送至消费者家中,因此,O2O 电商模式前段的供应阶段依然采取“农超对接”的方式,后段的配送模式采取即时配送的形式。

3 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困境

(1)全产业链条尚未形成,线上线下流通缺乏融合。传统的线下流通模式满足的是线下消费者的需求,线上流通模式满足的是线上消费者的需求,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的货物在不同的物流体系中进行仓储和配送,分别满足各自渠道的订单,可能存在某一个渠道出现缺货,而另一个渠道库存过剩的现象。农产品全产业链流通是贯通整个链条的流通过程,因此需要建立从农户到最终消费者的、一体化的、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流通模式,从而实现农产品全产业链条流通。

(2)产地端缺乏核心主体,产业化程度较低。在我国,以小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存在经营规模细小,产品分散的特点,这种无法集约化的零散分布导致农产品流通半径小,本地化消费占多数,农产品滞销是常态。另外,农民在种植农产品时非常注重农产品品质,却很少在流通时把控产品质量,导致农产品在交付集货端出现货损。即使生产基地等新兴经济组织已形成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农村合作社进行农产品收购也形成了规模化的流通,但是功能比较单一,信息化程度较低,市场信息难以有效、快速流通,导致农产品产销失衡。从整体来看,农户和农产品收购商依然是供应的主体,需要打造“核心主体”进行协同管理,以实现对流通全产业链的协调整合,从而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流通体系。

(3)全产业链没有打通,各环节衔接不畅,部分环节过长。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全产业链尚未打通,各环节分段治理导致了彼此的脱节,特别是线下传统的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需要经过产地收购、产地批发、运输、销地批发、零售等环节,最终才能到达消费者手里。其中,在两个批发环节往往采用多级分销模式,即使是“农超对接”的流通模式,销售环节大多数也采用多级配送的形式,这就使得流通链条冗长,各环节之间衔接不紧密,导致流通效率低下,不能及时响应消费者的需求,消费体验感较差。

(4)信息不畅。目前,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中存在产销信息不畅的问题。一方面,生产者无法及时获得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使得农产品销售受阻,农民丰产不丰收;另一方面,消费者希望获得的新鲜、安全、定制化的产品,这一需求无法被满足,最终导致需求和供应不匹配。

4 农产品全产业链流通体系的构建思路

(1)依托供销社,重构农产品全产业链经营体系。构建农产品全产业流通体系需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核心主体”,将家庭经营形式向农户联合与合作形式转变,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经营体系。供销社作为我国商品流通体系中的重要力量,集行政、市场和公益三重属性于一体,拥有完备的流通网络,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供销合作社平台和流通体系,以及农业供应链、下沉市场的终端门店触达,在农产品供销方面有着天然优势,是一般电商、零售企业所不能及的。农产品全产业链服务体系的构建,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培育以及赋能“核心主体”,因此,依托现有的供销社,打造“核心主体”,建立一体化的服务中心,进而利用“核心主体”进行上下游协同管理,以实现对流通全产业链的协调整合。

(2)整合全渠道订单,打通全产业链条,重构农产品全产业链流通体系。借助农产品全产业链经营体系中的“核心主体”,整合不同渠道的订单,融合线上和线下流通体系,实现订单数据与物流资源的有机对接。协同管理农产品全产业链流通体系中的上下游链条,从农产品的加工,到农产品的冷链运输、冷链仓储,再到农产品的销售、配送,形成一个链条完整、合作共赢、运作一体的农产品全产业链流通体系。

(3)构建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平台。目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日渐成熟,处理海量信息变成可能。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一个包括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公共信息平台、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和信息处理系统的农产品全产业链信息平台。通过搭建数据采集通道,将信息平台与政府农业平台、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等进行对接,分析市场需求,反向指导生产,使产品更加精准契合消费者的需求[5]。通过农产品溯源、农产品供求等数据的精确传送,增加产销衔接的紧密程度,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5 基于供销社的农产品全产业链流通体系的构建

5.1 基于供销社的农产品全产业链的结构

农产品全产业链流通体系的核心是依托供销社,打造“核心主体”,由“核心主体”构建一体化服务中心(新型供销社),服务中心包括农产品全产业链信息平台(市场信息平台、公共信息平台、质量安全平台、信息处理系统)、流通加工中心(初加工车间、中央厨房)和仓储配送中心(简称“仓配中心”),同时在消费端布局直营超市、智慧菜场等新型零售主体,其体系结构如图3 所示。

图3 基于供销社的农产品全产业链流通体系

农户、农产品收购商、生产基地和村级合作社将农产品送至服务中心,信息平台的信息处理系统根据集贸市场、超市、电商平台、社交平台、政府农业平台、加工企业、直营超市、智慧菜场等下游需求进行分析,具体流程如下:①需要进行深加工成其他产品(如饮料、布料等)的农产品(果蔬、棉花等)在初加工车间进行简单的处理和分类后,配送给下游深加工企业进行生产;②传统零售商销售的农产品在初加工车间进行去除杂质、分类、包装等加工等工序后,将订单信息传递给仓配中心;③需要加工成净菜、搭配包装、预制菜等产品的农产品,将需求信息传递给中央厨房进行加工,完工后将货物送至仓配中心。其中,仓配中心对全渠道订单进行统筹安排,利用供销社现有的配送体系完成送货。

另外,在消费者附近建立的新型直营超市、智慧菜场等,由仓配中心直接配货,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同时直营超市、智慧菜场还可以作为线上消费者的自提点,增加客流量。个人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集贸市场、传统超市或者直营超市、智慧菜场直接购买农产品,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购买,由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或者前往新型零售端提货。而对于餐厅、学校等集团消费者大批量的需求,则可由仓配中心直接进行配送。

5.2 一体化服务中心(新型供销社)的功能

一体化服务中心(新型供销社)是整个农产品全产业链流通体系的核心,主要有以下4 方面的功能。

(1)集货。新型供销社将农户、合作社的货物集中于服务中心进行统一处理,使生产主体由小、散、弱向集约化形式转变,同时可以建立生产基地,使片状土地集聚,形成规模化的基地养殖和种植,解决分散化采购标准化问题。

(2)信息处理。一方面,市场信息平台将需求信息传递给中央厨房或者初加工车间,同时信息处理系统将线下和线上的订单进行整合,交由仓配中心,最后统一配送。另一方面,市场信息平台根据所有渠道的汇总订单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市场需求,反向指导生产,使产品更加精准契合消费者的需求。此外,公共信息平台能够向农户提供一些农资、生产、技术信息,以进行种植指导。

(3)流通加工。初加工车间根据电商平台和部分超市的订单需求,进行农产品的预处理和包装;同时,中央厨房针对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将农产品加工成净菜或者预制菜,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4)一体化配送。将需要进行深加工的农产品运输至深加工企业,再由区域配送中心将产品送至各个零售端;将线上订单和传统线下消费端及直营超市、智慧菜场等新型零售主体,以及餐厅和食堂等消费端的需求整合,利用现有的供销社配送体系进行统一配送。

5.3 基于供销社的农产品全产业链流通体系的优势

和传统的农产品线下、线上流通模式相比,基于供销社的农产品全产业链流通体系具有以下5 个方面的优势。

(1)缩短流通链条,加强上下游的协同。农产品全产业链流通体系依托供销社现有的配送体系,省去传统流通渠道中的批发商、多级配送中心等中间环节,预制菜和净菜等产品直接由一体化的服务中心进行配送,缩短了生产端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提高流通效率。

(2)农产品全程可追溯,质量得到保障。农产品全产业链流通体系由服务中心统一采购、处理、加工,生产端产品质量可以得到保障。同时,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利用无线射频识别即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对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配送全程追溯,保证产品质量。

(3)数字化赋能,供需更加匹配。市场信息平台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情况指导生产端进行精准生产,使供应和需求得到很好的匹配。同时,中央厨房可以使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得以满足。

(4)提高流通效率。信息平台根据不同渠道订单区域的重合度,将订单进行整合,统一进行线下、线上物流资源的调配,完成不同渠道的订单匹配,降低小批量配送的频率,提高整个流通体系的效率。

(5)优化消费者体验。布局直营超市、智慧菜场等新型零售主体,进行净菜和预制菜的销售。根据区域内消费者的订单信息,获取用户精准画像,提供与用户需求更匹配的预制菜或将净菜进行搭配并附赠菜单,优化消费者的体验,增加用户黏性。

6 结语

农产品全产业链既包括了工业品的下行(农资供应),也包括农产品的上行。目前,随着快递物流市场的下沉,农资供应的问题基本能够得到保障,但农产品销售受阻、丰产不丰收、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依然严峻。农产品全产业链流通体系借助现有的供销社体系,打造新兴零售主体,为农产品增加流通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充分享有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的增值收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从而助力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供销社流通产业链
温存记忆的供销社
供销社里攫取黑金的蛀虫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产业链春之奏鸣
统计信息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统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