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宁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3-02-23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立德红色劳动

王 芳

(宁夏新闻培训中心,宁夏 银川 75602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一重要论述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到了历史新高度。笔者根据我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为例,围绕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实践教育,从学校教育“主阵地”的建设、主流媒体“风向标”的引领、家庭教育“小助手”的补位等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以红色资源、劳动教育、社会实践为抓手,探索新时代进一步加强我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路径,以期有助于拓宽思维、创新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任。

一、新时代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多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1],“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2],“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3]。 这些重要论述从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多维度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青少年价值引领、理想信念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新时代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

二、当前宁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思政类课程所占的比重不多,精品课课程开发不多。其次,课程教学方式相对单一,运用“互联网+思政”的创新手段不足,浸入式、角色扮演式、启发式、互动式和现场观摩式教学不多,以致参与体验、互动感不强。最后,家校共育的渗透性和实效性不强,协同育人的合力还有待加强。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思政教育触及灵魂、直达内心的效果还不够突出。

三、加强宁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

(一)牢记“国之大者”,强化思想教育

一是领会精神实质,增强政治担当。强化统一认识,以培养新一代的心怀“国之大者”为目标,本着服务国家人才战略需求的政治高度和政治站位,立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创新载体运用,拓宽工作思路。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多媒体手段,开设相应栏目,实现全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同向聚合。三是可结合区情、时事热点与青少年成长需求和成才特点,联合推进全区“同上一堂思政课”,为全区5市、9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1个县的广大青少年录制“空中思政课”。

(二)坚持立德树人,强化道德教育

一是发挥学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作用。深度融合师资,完善“大思政”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只局限在思政教师,其他学科教师须将思政教育渗入到相应课程之中,透过思政教育理念的渗透,提升学生精神修养,实现思政育人与学科传授的结合。创新课堂载体,丰富授课方式。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地开展思政教育。聚焦青少年精神需求,探索实施“首课负责制”,发挥“阳光5分钟”辐射效应。将音乐情景剧、诗歌朗诵等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和思政教育融为一体,探索“音乐思政课堂”“红领巾宣讲团”等,用“小故事”诠释“大道理”、用“小角度”彰显“大方向”,让思政教育工作出彩出圈,帮助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二是发挥好主流媒体引领的“风向标”功能。充分依托广播、电视、公众号,发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实践志愿者等社会师资力量在线上开课,培育和创建富有特色的思政教育品牌项目。例如宁夏广播电视台精心策划的《德耀宁夏——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大讲堂》栏目,聚焦“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崇尚英模、弘德养德,一定程度提高了我区思想政治教育在广大青少年群体中的参与度、知晓度。鉴于此,可通过“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闪亮的名字”等道德模范选树活动,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系列道德主题实践活动,形成崇尚榜样、见贤思齐的生动局面。三是激发家庭教育中生活立德“小助手”的补位功能。生活即教育。引导青少年在家庭劳动中学习技能,进一步丰富青少年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三)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实践教育。

一是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第二课堂”。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政教育的“活源头”。依托宁夏红色资源,用好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单家集革命旧址、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园、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馆、关桥堡“红军井”遗址、海原博物馆等红色资源现场教学点和基地,围绕“六盘山一首诗词、将台堡一回会师、单家集一段夜话、青石嘴一场战斗、新时代一次号召”的“五个一”主题,开发青少年思政教育现场教学专题“菜单课程”。深入挖掘我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运用好全区18处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63处革命历史类遗址和56处自治区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成红色思政教育基地联盟,结合主题团日、国防教育日、志愿服务活动等组织青少年研学实践,将我区红色资源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和青少年受洗礼的精神家园。着力构建“寻访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三位一体的红色教育模式,组织青少年开展红色研学、寻访红色地标、争当红色讲解员。开发“重走移民路”主题活动,开展专题教育、现场教学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切身感受“共产党好、黄河水甜”的伟大成就;依托“人民勋章”获得者、志愿者王兰花“兰花精神”传承,组织五四青春诗会等活动,创播“黄河少年说”等短视频,引领广大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式”的主题实践中厚植爱国情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譬如宁夏固原连续多年组织千名师生在清明节赴任山河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正是利用红色资源厚植广大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激活爱国主义教育“精神因子”的生动实践案例。

二是延伸劳动实践教育触角。劳动实践教育既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也是践行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具体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这是劳动教育十年来第一次写进党代会报告,劳动精神、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地位再次被瞩目,引人深思。强调劳动教育的回归,就是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培养劳动精神,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如今,劳动课已正式成为中小学的独立课程。根据教育部此前印发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3年版)》,中小学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实际上,在新课标落地前,宁夏不少中小学校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劳动教育。《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3年版)》正式实施后,许多学校对已有的劳动课程也进行了优化升级,探索利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劳动”等方式,创新将劳动教育思政课堂搬进田间地头,定期组织学生亲近自然、体验生活,使更多青少年在体验中去学、在学习中去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我区部分中小学还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培养目标,建立了劳动课程评价体系,例如1至2年级小学生侧重劳动意识的建立、日常生活技能的掌握,3至6年级则侧重于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基本劳动技能的培养,中学生则侧重于基本劳动技能的培育,划分“责任田”栽瓜种豆、搭藤上架,一片片“耕云圃”“育苗圃”成了评估检验学生劳动课成效的“试验田”,使青少年在劳动过程中感受生命成长,培育实践技能和劳动素养。

三是用活社会实践“试金石”。发挥青少年理论宣传“堂前燕”的作用,用“乡音”传递“党音”,建设思政教育网上展馆,开发形成“参观体验+现场专题课”系列精品课程,引领青少年为社会注入思政动能。

猜你喜欢

立德红色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红色是什么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红色在哪里?
热爱劳动
追忆红色浪漫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