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群文阅读在初中记叙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以《再塑生命的人》为例

2023-02-23王俊虎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群文记叙文文本

王俊虎,李 琪

(延安大学 文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学生考试指南》对于初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审美鉴赏能力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与特点对于语文课堂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也有所体现,以上都表明了在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很有必要将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纳入其中并进行广泛推广。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不仅可以创新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而且对教师的记叙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了丰富和改善。通过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自觉地进行阅读学习,丰富自己的情感生活,培养自己的文学审美感知力。

传统的记叙文教学课堂中,师生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上,对于有效提升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差甚远,家长对于学生阅读质量和阅读速度的担忧也越来越多,但是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去改变现状。因此,家长、教师和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能力提升需要语文教育的创新变革,使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出现成为必然。群文阅读教学借助独特的优势既可以满足学生语文学习能力长远发展的要求,也可以让教师针对学生的独特思维因材施教,还符合家长对于学生在阅读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期望。

一、初中记叙文群文阅读教学概念的界定

理清概念是更好地推进记叙文阅读教学和群文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前提,其既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深层联系,也可以更好地找到两者结合的切入点。

(一)群文阅读的概念界定

关于“群文阅读”的定义,学界并未达成统一。本文采用张萍在《群文阅读教学:概念、范式与价值》中提出的定义:“群文阅读是把多个文本按照一个或多个的议题逻辑建构成为一个阅读整体,让学生围绕其中的议题进行阅读建构的过程。”[1]多文本阅读是群文阅读的特征,是对单文本阅读的超越和发展,是一种深度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近年来已经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开始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大多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推广运用,初中阶段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则相对较少。此外,初中阶段的学生还处在认知发展阶段,要想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我意识和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领悟和研究,受到情感陶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趣味。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2]所以,在记叙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与感悟要有正确的引导,学生自己也要有一定的独立思维,师生之间要主动配合及密切沟通,学生的群文阅读习惯才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持续发展,学生的文学审美感知力、逻辑思辨力才能不断被深化和有效培养。

(二)记叙文教学概念的界定

关于记叙文的概念,童庆炳先生界定为“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夏丏尊先生和叶圣陶先生提出“叙述事情形状光景的文章和记叙事物变化的文章”[3];姜洪业先生界定为“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有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类文章”[4]。可以看出对于记叙文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标准,因此出现了广义的记叙文和狭义的记叙文两种相关概念。广义的记叙文是指戏剧、小说、童话寓言以及散文等作品,与写人及叙事类相关的新闻、通讯和传记等实用文体,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形式。狭义的记叙文仅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的一种文体,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的一种体裁,包括散文、游记、报告文学、传记以及演示文稿等。

记叙文的概念了解后,再来明确一下记叙文教学的概念。义务教育新课标对教材目标的要求以及现在中学生认知水平的状况,要求教师对于记叙文的文体内涵要有相应的了解,要达到全面提高教学效率还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去划分板块。但是通过调研不难发现,现在学校课堂中的记叙文教学从理论到实践还是有很多缺陷有待改进。大部分资历浅的教师还在随文教学,没有全方位地理解和组织记叙文的教学内容,对记叙文教学中的相应知识点还是采用分散式教学,缺乏系统性的意识。部分教师纵然对记叙文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要想做到统筹安排整个中学阶段的记叙文教学内容,也只有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做到。因此,记叙文教学的概念应该是:记叙文教学是教师在新课程的标准下,结合初中生的特征,根据记叙文的特点和内涵采取一定的措施去进行师生交流,从而实现素质能力的培养、思维品质的训练、知识点教学以及人文教育的目的。

(三)记叙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起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这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整堂课教师需要艺术的留白,不宜过度讲解教学内容,而是适时地引导和提示。学生如果能够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阅读中,自我效能感让学生对文本更有兴趣,阅读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教师还要学会转变自己的角色,学生在阅读材料之后,与之互动讨论、解惑,最后达成对阅读内容的深度理解。这样的教学范式使得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导者和权威者,传统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固有身份得到改变,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这表明很有必要推广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应该注重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6]这就证明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阅读审美体验。虽然运用小说、诗歌、散文等体裁也在丰富读者的情感方面起到较大的作用,但记叙文的写人写事抒发的都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像《再塑生命的人》这种记叙文更加注重写实,与小说、诗歌和散文等还是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方面,记叙文文体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就必须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推广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唯其如此,文本阅读训练从单篇到多篇,阅读视角从单角度到多角度,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不断被丰富和加深,以此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二、群文阅读教学在记叙文中的应用与实践

传统的阅读教学经验中大多教师和学生所进行的精读训练是针对一个文本,这就导致很多问题的存在。教师在单位时间里给学生多方面详细讲解一篇记叙文的教学内容,这就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缺乏思维策略意识及其实施运用,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和机会对所学知识去进一步地巩固和加强,结果就是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去反复理解所学内容,以至于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文本阅读量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者间接地降低,最终达不到新课标以及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阅读质量的要求。群文阅读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文本阅读,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就能很好地解决当前初中生在记叙性文本阅读速度缓慢、阅读数量和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因此,在有限时间内,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对地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初中记叙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多文本性明显的优势。

这里以一节群文阅读课“自读课文阅读方法探究”为例,将其可简化为:

阅读议题中自读课文阅读方法探究

阅读篇目: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走出黑暗》《我的老师》

阅读目标:学习默读,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阅读方法:默读、自读、略读、旁批、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任务作业、研究讨论、举一反三

传统的记叙文阅读课堂是单篇阅读教学,一篇文本无法单独承载议题,缺少整合而不能实现教学目标,而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的设置中,教师选取课外的三篇文章,通过自主阅读,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阅读空间和思维空间,更有利于知识的建构,精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教师通过任务作业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局限,让记叙文阅读教学更有魅力。

(一)记叙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目前,将群文阅读模式有效推广到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教师没有把握群文阅读教学的特征,误将群文阅读教学看成随意阅读教学,在记叙文群文阅读教学课中以一种无序的、随意的以及教学目标散乱的方式进行,没有抓住群文阅读“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这大概是两者不能很好地结合的主要原因。二是在沉重的升学压力与教学业绩量化攀比下,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应试和提高学生卷面成绩上,没有将多余的心思放在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上。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的了解还停留在表层上。就算将群文阅读教学应用到记叙文教学的课堂上,也因无法抓住群文阅读教学法的特征和本质精髓而不能完成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是学生缺乏群文阅读学习的有效方法。现在的初中生更多适应的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导入、初读、精读、再读,而且课堂上习惯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内容都是由教师来规划和设计,这就与群文阅读教学法背道而驰。学生如若对于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在课后的拓展学习中也容易出现问题。因此,要想让学生掌握群文阅读教学法,教师需要提升组织和控制课堂的能力,这样就会避免出现学生随意阅读的现象。

(二)记叙文阅读教学和群文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

要保证记叙文阅读教学和群文阅读教学相结合,就需要细化教学要求,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方法。群文阅读的议题需体现记叙文文体特点、全员参与的开放性教学过程以及拓展应用要做到高效提升学生的记叙文读写能力,如若这三方面能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实施,那么记叙文群文阅读教学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1.议题体现记叙文的文体特点

由于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议题,因此议题需体现记叙文文体特点。议题影响着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记叙文相关文体知识的练习是中学记叙文群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及训练中心,所以议题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要求,如议题应体现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记叙语言风格以及记叙文叙述顺序的要求等。

表达方式是评判记叙文文体的重要标准,以表达方式为选定方向的议题组成的群文阅读就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记叙文,如以《济南的冬天》《山中访友》《再塑生命的人》三篇记叙文组成的群文,这时议题可以是:记叙文表达方式的作用,我们能够看到表达方式的不一样,文章表达的内容和感情也是不同的。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是构成记叙文的重要内容之一,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包括修辞手法、首尾呼应、虚实结合、设置悬念等。当议题的选定方向为修辞手法时,可以将《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壶口瀑布》选为群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三段写道:“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第四段中写道:“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这些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老舍眼中独特的冬天。

议题的选择方向为记叙文的语言风格时,要构成记叙文群文阅读教学可以选择《老王》《回忆我的母亲》《白杨礼赞》组成群文阅读。比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中多是纯朴的语言,朴质的语言将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他在描述母亲劳动时写道:“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相比之下,茅盾的《白杨礼赞》中则运用了更加华丽的辞藻:“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难道……难道……”华丽的雅词加上表示强调的排比句,用这样的句子来描写白杨树伟岸的身姿,将白杨树的不平凡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果将两种语言风格相互调换,效果则会大相径庭,调换后的语言风格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将会有一定程度的削弱。群文阅读课中要想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很好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和中心,合适的语言风格是极其重要的。

记叙文的叙述顺序是形成记叙文的主要框架,各种记叙文都是由不同的叙述顺序构成的,可以起到不同的叙述效果。顺叙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和事情的发展先后顺序来写的,比如鲁迅的《社戏》和老舍的《我的母亲》,顺叙的作用是叙事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分明,有头有尾,中心明确,令人印象深刻。倒叙是根据文章的需要,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最前面,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照事件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比如鲁迅的《孔乙己》和《祥林嫂》。倒叙的作用是能够扣人心弦,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感染力和生动性。插叙是在叙述文章主要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推动情节或表现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比如何为的《第二次考试》和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插叙的作用是为文章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补充说明文章内容,还可以突出主题。

2.全员参与的开放性教学过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与主动性要求越来越高,相比之前的传统单篇阅读课堂,群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更能解决学生的阅读需求,为了取得更好的课堂阅读效果,教师应该给予课堂更多的开放度。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应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做记叙文文本阅读的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拿出勇气和能力放开手,让群文阅读教学课堂充分开放,教师只需要做课堂上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空间去思考,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也需要把握好放开的度,放开不等于放任,要对课堂加强监管,避免学生放任自流、思想抛锚,偏离课堂的主题。

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善用多种阅读方式,因为阅读是感受文字的第一步。中学生常用的阅读方式包括默读、朗读、精读和略读四种,不同的阅读目的可以用不同的阅读方式。默读可以用来把握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可以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仔细体会情感,精读可以用来深入分析文章中的重要细节和深化对文章的理解,略读则可以用于多个文本的快速阅读,进而快速抓住文章重点和大意。

最后,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就要善于运用小组讨论和交流的方式,这种方式属于探究型课堂模式,可以提升学生课堂思维的活跃度,让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后再对问题进行认真探索,以此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度掌握。

3.拓展应用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阅读教学的目标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记叙文读写能力,而且在语文教学中,包括文本读写能力在内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也是阅读教学课堂一直以来的方向和目标。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拓展课后阅读,也要进行书面写作能力训练的拓展。记叙文群文阅读教学在运行中训练要点要明确,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目标要集中,只靠课内阅读是达不到高效的目的,要进一步扩充学生的阅读范围,并将阅读潜力从课内转移到课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以及在课堂上学到和领悟到的知识,自觉地在课后搜集新的阅读文本并将其向课外拓展,以达到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要求。为了保证学生主动选择的阅读材料的质量,教师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训练学生学会辨别文本质量。根据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以及对记叙文写作教学要求可以看出,记叙文阅读和记叙文写作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的,想要达成其中任何一个目标都需要另一部分的配合与支撑,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记叙文阅读中的应用为记叙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的写作课,都是学生在仿照优秀的范文进行写作训练,几篇素材翻来覆去地用,导致部分学生写作内容单调枯燥,缺乏创意,质量低下且脱离生活实际,学生也渐渐失去写作兴趣。群文阅读教学则可以利用自身多文本和目标集中的优点去改善这一现状,大量阅读材料的积累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充他们的素材库,拓展阅读视野,还可以加强他们对于记叙文文本的了解、把握和学习,进而理解和掌握记叙文,对记叙文的写作大有裨益。

(三)群文阅读在《再塑生命的人》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进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时,教师应当提供相关的自读材料,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走出黑暗》《我的老师》等,通过这些自读材料,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老师所讲的文本。自读材料是对学生阅读量很好的补充,通过自读材料,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文章,从而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积累更多的阅读感受。大量的阅读有助于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形成良好而稳定的阅读习惯。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并且教师要及时更换桶中之水。假若教师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知识储备,那将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营养。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到更高效的指导,授课教师应当准备多篇相关文章作为群文阅读的基础文本,同时了解相关文本的特点。如以《再塑生命的人》“爱的再塑”为议题,教师需要阅读大量海伦·凯勒的作品,同时搜集该议题其他作家的相关作品,比如都德的《最后一课》、魏巍的《我的老师》等,以此为基础确保教师全面综合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总而言之,在群文阅读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做好足够的课前积累,才能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高效学习。

教材对《再塑生命的人》所在单元阅读方式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学会默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安排让学生通过默读,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状态转变的语句,整理出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在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小组讨论后,引导学生梳理出作者的心理转变过程——先是对现状的愤怒、苦恼,迷茫;见到老师时的期待、不安,学会拼写第一个单词时的自豪、兴奋,遇到挫折时的不耐烦,感受到语言奥秘时的惊喜、兴奋,生平第一次感受到悔恨莫及,得到再塑的喜悦、幸福。结尾时再让学生思考——文章中描写海伦·凯勒前后心理状态的巨大变化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呢?通过这几个教学环节,学生能够理解的是莎莉文老师开启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深沉的爱“再塑”了海伦的生命和生活。文章第10至12自然段作为讲解重点时,教师通过之前群文阅读内容的分析,让学生把句中的“水”换成“莎莉文老师”再次朗读,体会其中饱含感情的意蕴。通过对这些话的细细品析,引导学生分享作者与众不同的人生经验,感悟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在这之后,教师在课件上呈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写自己在莎莉文老师来之前的状态,这前后鲜明的对比更体现出莎莉文老师精湛的教育艺术和对学生深厚的爱,以及海伦·凯勒的坚持不懈、自强不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执着。

《再塑生命的人》所在单元阅读中有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论语〉十二章》以及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在每篇课文后的拓展中,教材给出了相应的作业:1.文中那个活泼好动、嬉笑的小鲁迅宛如在眼前,同学们是否看到深层文字中那个执笔写作的“大”鲁迅?同学们觉得这个“大”鲁迅在写作本文和《朝花夕拾》中其他文章的过程中带着怎样的情感?在结合本单元后的“名著导读”栏目的相关内容后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对此的认识和理解。2.希望同学们可以在课后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走出黑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受海伦·凯勒和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逆境中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奋进的精神。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面临挫折和困难时,想到海伦·凯勒和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不是会产生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呢?3.如今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活跃着的成语很多都是从《论语》的语句中逐渐演化并固定的,如“入孝出悌”“精益求精”“言而有信”“安贫乐道”“一日三省”等。你还知道哪些出自《论语》的成语呢?课外收集一些,与同学们共享。该章节后还给出了沈从文的《湘行散记》、鲁迅的《五猖会》和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作为课后阅读拓展。通过以上群文阅读的自读练习,学生可以对相关书籍进行拓展阅读,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得以提升,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得到进一步加深。

三、结语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读整本书”的阅读教学目标是语文教育以及广大教师和家长殷切的希望,将记叙文教学与群文阅读教学相结合,可以弥补传统单篇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对中学生的阅读量以及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形式,可以将课内外阅读通过多文本的组合方式相结合,为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保驾护航,也可以实现学生阅读力、表达力和思维力的协调发展。

群文阅读是阅读方式的一种革新和实践,其理论和实践基础随着近些年部分教师对群文阅读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基本形成。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关注与重视下,引入群文阅读教学法可以提高中学生记叙文文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能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提升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群文记叙文文本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记叙文阅读专练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如何写好记叙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