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困境、趋势和路径

2023-02-23刘丹凤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政治

刘丹凤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6)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国内发展实际和学生时代特征的基本举措。着力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研究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强,才能引导实践工作和改革事业更有目标与方向,才能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教育力。学生思政教育研究要立足于思政教育总体规划进行开展。一方面确保整体方向不偏离正轨;另一方面能体现出“针对性”,对于将“立德树人”与学生紧密绑定在一起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学生思政教育呈现新需求背景下,新的研究路径必须得到开启,才能更好服务学生,更好服务思政教育总格局。目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无论是成果数量还是成果质量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但仍存在研究主体单一分散、主题选择主观重复、方式方法简单固定、研究导向突出实践和结果运用相对不足等困境,制约了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出现,影响了理论研究价值发挥。纵深理论研究必须先行,才能发挥更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而在主体专业化、主题现实化、方法精准化、层次多元化、价值丰富化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趋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必须主动因应,从研究主体的集中化和专业、研究主题的现实化和深入化、研究方法的多学科现代化、研究层次的多元化和结合化、研究价值的实际化和增量化着手,探索更加有效的实现路径,比如优化研究过程、构建成果检验渠道等,才能获得更高品质研究成果,为提升服务水平与应用效果打下基础。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理论研究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思政教育迎来新时代新格局后,转变研究思路与深化研究程度势在必行。通过客观发现学生思政问题,深入了解学生思政问题的原因,进而总结学生思政规律,指导学生思政工作,已经成为了一个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与工作开展的重要要求。任何研究都要通过探索与实践才能有所成效,而对于学生思政教育研究来说,提升其影响力与教育力是重要探索与实践方向,其中丰富基本内容、深挖存在问题、提升服务能力等是重要研究方法。[1]

(一)有利于丰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

学生思政教育是通过多样化的思想教育手段实现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指引和教育,促进学生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相适应,进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教育,教育的过程不仅仅在于通过说教式的单向互动实现对学生的熏陶、引导和提升,而在于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实际思想行为表现的引导,将学生存在问题弱化与消弭,并对今后发展做出干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内容要不断拓展,绝对不仅仅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上,也在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上。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研究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直接体现,有助于高校通过理论研究,形成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理性认识,掌握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更好的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研究能将更多内容融入教育进程中,只是这些内容偏重理论,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内容有所区别,它的重点在于研究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目标在于发挥理论研究对实践工作的支撑作用,目的在于更好地去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有利于发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

学生思政教育研究是为后续实践助力,两者的区别在于实践工作侧重解决学生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现象性、个性化、分散性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凭借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而研究工作则侧重发现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更加本质性、组织化、集中性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一个不断在实践中发现学生本质问题的过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通过对现实学习生活中学生身上的体现出来的现象性、个性化、分散性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不断归纳和总结存在于学生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进而寻找到这些本质问题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最后将理论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学生思政教育实践环节,通过相互指点与验证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因此,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利于发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本质问题,以组织、集体、科学、全面的视角进行问题提炼、分析和总结。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能力

学生思想素质水平、能力和层次的提升,一方面归功实践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这一过程中革新教育方法与手段,使有人过程持续充满活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理论研究者矢志不渝的理论探索,研究问题与不足是重要入手点,基于此能够更深入探析相关规律,使得改革与应对策略不仅具有针对性,还能在规律引导下成为体系。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两者都要得到落实,并能有意识地进行结合,使理论指导实践,同时理论在实践验证中得到更好发展。理论研究者要遵循深入、系统、全面等研究原则对现状与问题进行探索,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化对时代背景、国内外形势和学生成长规律的理性认识,不断提高实践工作者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帮助工作者应对学生思想顽疾,为他们思想通畅、观念正确打下基础,成长成才便能水到渠成。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实困境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3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随之形成。[2]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种,在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质量和层次提升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样一种理论研究也逐渐规范化和系统化,研究主体不断扩大,研究内容与实际工作更紧密。可是时代发展速度非常快,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与要求,而当下的研究成果还有待进一步丰富,有待进一步与实践实际结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面临着的现实困境,不利于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质量的提升和其对实践育人的指导和引领。

(一)研究主体单一:以一线思政工作者为主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一项针对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研究,其立足点在于通过理论研究,更好地发现存在于学生中本质问题,总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更好地指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于这样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高校一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具有了理论研究的基本职责。高校在对思政工作者进行考核时也将理论研究作为重要的标准。在这样一种现实要求和自我选择的引导下,更多的一线思政工作者加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之中,成为了研究主体,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研究群体。从工作现实性出发,一线思政工作者开展理论研究具有较强的工作基础和经验积累,但其主动的研究意愿相对普通学术研究者不强,且研究目的相对功利,工作任务过重导致研究的投入也不足。这样一种以一线思政工作者为主的研究主体的特征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理论性提升,不利于开阔研究视野,丰富研究成果。不仅如此,大部分一线思政工作者研究人群往往都习惯于孤立的开展思政研究,缺乏必要的联动和合作,导致研究力量相对分散,研究深入度不够,不利于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二)选题主观重复:以自身工作的思考为主

研究主题和内容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现实创新性的主题和新颖真实具体性的内容是实现研究质量提升的关键和根本。目前来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与政治关切结合方面做得比较好,能够准确地识别政治动向、方向、要求和标准,开展服务政治建设的内容较为充足。但是在具体教育过程中课堂主题和内容选择方面,则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研究者在进行主题和内容选择时,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自身工作的思考出发考虑问题,导致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将自身认为是研究问题的问题当作是客观问题,把个性化的研究问题放大为普遍性问题,这样一种基于主观判断的研究主题和内容选择方法,与研究的客观性相违背。同时,受限于平时投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导致许多研究者在主题和内容的选择上,容易从主观思考切入,陷入到重复研究的窠臼之中,研究主题和内容落后于时代最新发展,落后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缺乏创新性和新颖性,许多研究都只停留在表面,只是对现有主题和内容重复研究,虽然也会有所创新,但整体来看所获得效果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助力有限。通过对目前主流的思想政治教育期刊上刊发的思政类文章,可以清晰地看到高质量和创新性研究主题和内容的欠缺。

(三)研究方法固化:以定性整体研究方法为主

研究方法是研究目标实现的途径和手段。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对于实现研究的预期成果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对在期刊上已发表的大部分思政论文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目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整体上比较简单和固定,基本上以定性分析方法为主,通过经验思辨的方法对部分学生思政问题进行研究,而真正以实证、定量和多学科交叉的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研究选题和成果并不多[3];而且在研究对象的选定方法上,现有学生思想政治研究的视角更多着眼于组织和集体,是一种整体性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具有其优势,能够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形成指导,但是由于个体关照少,难以兼顾到学生个性化的多样需求。研究方法整体而言呈现出简单化和固定化,与目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发展变化的节奏有一定差距。当然,这跟目前研究者素质也有很大关系,比如很多研究者往往是思政工作者,其自身的研究方法思维和意识相对有限。

(四)研究层次有限:有理论高度的成果较少

理论研究要落实到工作研究中,才能更好关注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呈现明显的理论研究导向和实践研究导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导向就决定了研究的层次。相比较于实践导向的研究,理论研究的成果研究层次往往会更高,因为其具有更强的理论性、普遍性和指导性,可以更加清晰的对现实中的思政问题进行理论解释,对个性化的思政问题进行內质剖析抓住关键点,进而向学生提供针对性与有效性更强的指导。纵观目前研究成果,尤其是发表在思政类期刊上的论文,基本上以实践为导向,且大多数都是对工作本身的思考,未与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行必要结合,导致研究内容理论性不够,学理性不强,最终导致研究成果沦为经验交流材料,与成为具有高度理论解释力和指导力的理论研究成果相去甚远。

(五)结果应用不足:研究成果实际价值不高

理论研究的终极目标不能束之高阁,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目的也不在于研究本身,而在于以认识论实现方法论的提升,进而更好的开展实践。因此,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过程中,对于研究结果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大部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结果或者结论似乎并未得到很好的运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现有大部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成果其自身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相对不足,难以形成对实践发展的理论解释和指导,导致大部分研究结果成为了研究材料而不是研究成果。[4]另一原因是,许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注重研究本身,而容易疏于对研究结果的运用,没有建构合理有限的研究和实践互动实现机制,导致许多原本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成果难以得到转化,最终导致许多思政类研究束之高阁,研究成果实际价值不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工作难以发挥应有的理论指引和引领作用与功能。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新背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也要推陈出新。从本质上看,该研究属于学科研究范畴,应该具有学科属性并遵循基本规范。在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仅要遵循学科研究的基本逻辑,也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新的挑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主体专业化、主题现实化、方法精准化、层次多元化、价值丰富化等基本趋势正在逐渐形成和发挥作用。立足于破解当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遇到困境,既能获得高质量研究成果,也能为该研究主动因应有所助力,从研究主体、主题、方式、层次和运用等方面着手,实现研究基本过程的优化,研究成果质量的提升,发挥理论研究在实践工作中的指导价值,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主体专业化:加强研究主体专业性建设

研究主体专业化是目前学术研究和学科研究的一个基本趋势。专业化建设应该成为破解当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困境的首要之选。针对目前存在的研究主体单一问题,即主要以一线学生思政工作者为主而带来的研究能力和水准不高,研究投入过少等问题,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叙述学生思政工作与马克思主义学科的联系,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联系,选派优秀学生思政工作者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开阔他们的学术视野,加强他们的学术规训,增强他们的学术能力,促使他们尽快提升转型,成为作用更大、指导效果更好的行家里手。另外还要扩大研究主体范围。可以转型设立研究课题或者项目,创造条件吸引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师加入其中,借助他们的专业优势多视角攻克思政问题,进而打造研究的基本特色。针对研究主体相对分散的问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要建设必要的研究平台和队伍,成立工作室或者课题组,将具有相近或者相似研究方向、主题和选题的理论研究者整合到一起,形成研究合力,彻底克服研究主体专业性不强的问题。

(二)主题现实化:加强研究主题创新性思考

主题现实化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另一个基本趋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关注的是目前亟待解决或者未来可能需要解决的突出学生思政问题,因此,研究主题不能搞所谓“高大上”,而是要围绕学生进行设定。研究者要不断加强研究主题的创新性思考,关注生活维度,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向大学生现实生活的回归。[5]从研究每一个小的学生思政问题开始,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对研究主题进行严格的把关和选择。立足教育规律,而不是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有关研究问题的确定和研究主题的选定,充分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去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开拓性的现实问题,坚决避免重复性、低效性和低质量的研究,不断提升研究的原创性、教育力和引领力,真正发挥理论研究对实践工作的指导功能。

(三)方法精准化:加强研究方式精准性运用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仅仅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根据学生面临问题的不同 ,大体上还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因而,它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研究领域,这也就决定了在开展研究过程中其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和精准化。在未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研究者要强化问题意识,以现实问题研究为核心[6],树立多学科意识,促进多学科融合,针对不同的学生思政问题,要尝试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具体而言,是要结合学生问题,在研究中找到更加合适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研究方式的精准性运用,有的放矢,采用定量分析、心理分析、模型分析、管理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等等,对学生思政问题进行更直接和更深入的分析和呈现,发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现问题本质的作用。

(四)层次多元化:加强研究导向综合性规训

层次多元化指的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实践导向和理论导向层次的平衡与多元。要改变实践导向层次占据主要,而理论导向层次占据次要的局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本质是理论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如果实践导向和理论导向失衡,或者实践导向过重,就会背离研究的本质和初衷。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要促进研究从层次的多元化,不断加强研究导向综合性的规训,平衡实践导向层次和理论导向层次在研究的关系,既要有高屋建瓴的理论研究内容,也要有服务实际的实践研究内容,不断确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并向而行。

(五)价值丰富化:加强结果运用价值性提升

突出研究的实际价值也是未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如何深度挖掘研究所隐藏的实际价值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中之重。针对目前相关研究结果运用相对不足,实际价值相对不高的现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和科研主管部门,要加强联动和协作,通过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激励,不断激发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的研究积极性,不断提升研究的水平与质量;同时也要设计合理的成果运用机制,让更多优秀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能够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中国发挥更大的实际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