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巢湖水下古城“唐咀村”遗址保护和开发路径研究

2023-02-23戴悦悦

商展经济 2023年23期
关键词:巢湖古城考古

戴悦悦

(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安徽巢湖 238024)

1 巢湖“唐咀水下遗址”的背景概括

唐咀水下古城遗址地处安徽省巢湖市烔炀镇境内,区内有标识牌明示,唐咀水下城址让世人揭开了藏在“一面湖”下的文明古城的面纱。随着文明古城面纱被一层层揭开,个人临水而居,繁衍生存的“秘密”,从烟波浩瀚下浮出水面。巢湖唐咀水下遗址自被发现以后,全国包括央视、新华社在内的数十家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报道。2001年12月,在长约600米、宽约180米的湖边滩涂上,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诸多丰富的文物,大量陶片、陶器,还有动物骨骼,以及较纯的草木灰烬层在灰烬层里发现了一支鹿角,它明示古人生活的环境信息,自此揭开了“古巢居国”的历史文明。接着先后从唐咀遗址收集到玉斧、石斧、玉印章、银印章、铜印章、铜镜等相关历史文物260多件,还发现了大量完整的陶器、玉器、银器等器物,这也是古巢居国存在的历史根据,其中所蕴含的古巢文化和青铜文化也浮符出水面。符合《巢县志》巢湖北岸,巢湖水下曾有一古城陷落的相关记载;“古居巢国”的“陷巢州”文明通过官方认证,一切使得巢湖水下古城逐渐浮出水面。2003年初,经过数次现场勘察和论证,专家确认唐咀水下遗址是一处汉代遗址被命名为“唐咀水下遗址”,并大致划分出出古巢居国的位置、规模;2007年“唐咀水下遗址”正式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巢湖作为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遗址的文化挖掘和文物保护受到重视。唐咀水下古城与古巢区域文明烙印达成共识,要结合“古居巢国”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保护遗址不受侵害,研究和完善文创作品的创作生产,推出展现历史文明的文创作品,从青铜文化中挖掘文创产品的创新思想,焕活遗址文化风韵,展现古城的时代价值。

2 项目基础

2.1 文物基础

在巢湖唐咀水下遗址收集到的能够高度反映文明的文物有陶器、玉器、银器、铜器等260多件。其中有三枚分别用玉、银、铜制成的印章最引人注意。印章采用铸印技术,在印章上设置动物图案,可以穿孔进行佩戴,盛行于汉代。

2.2 首项研究成果确认“陷巢州”

相关考证人员通过对现场进行勘察,考证了“陷巢州”之说。而2005年,研究成果认定巢湖唐咀水下遗址与历史文献中记载的“陷巢州”年代完全吻合。

该成果是通过3年多对巢湖唐咀水下遗址的科学勘察和悉心研究后得出的,是安徽师范大学、省遥感考古工作站和原地级巢湖市文物管理所专家的心血所在,这也是该水下遗址自发现以来的第一个研究成果。

2.3 最具价值水下古城遗址

据专家介绍,在我国发现的水下遗址相对较少,除了抚仙湖湖底发现的古滇聚落群遗址以外,水下考古的工作皆没有较为有用的发现,随着“考古中国”思想的提出,古文明的研究与探索也与文明倡议挂钩。巢湖唐咀水下遗址的初现,其在每年冬季时巢湖水位略有下降,就有部分遗址文物露出水面,对调查勘探甚至发掘相对于其他的水下遗址而言较为容易。从当时遗址岸边总是会发现文物的“怪现象”来看,遗址陷落的时候,古巢文化属于当时的高度发展状态。从遗址发现,巢湖文化依存、承接文化传承、探究古巢氏族的璀璨文明具有很高的勘探发掘价值。

2.4 城市“名片”

巢湖水下古城的出现,使深陷水底的古巢居国再次涌现,对于该遗址后期如何进行保护和开发,巢湖市相关部门也进行了公开概述。巢湖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就目前而言,市政府已经在水下古城遗址现场设了一块高2.3米、长9米的巨型解说石碑,上面刻有“陷巢州,涨庐州”传说等简介,供参观游客了解遗址信息。根据唐咀水下古城遗址的相关现状,该市还组织市文联作家创作出一部剧本,有望拍成电视剧。

相关文物管理和旅游部门也正在研究如何发掘和开发利用水下古城遗址,根据拟定的几种方案,努力将“唐咀水下古城遗址”打造成巢湖旅游文化资源的一张城市新“名片”。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水下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见证,极具保护和利用研究价值。近年来,国外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方面成果颇丰,结合国外经验,本文提出了今后我国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建议,并针对巢湖唐咀水下古城做出保护和开发路径设计。

3.1 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的全面发展,世界各国对考古和挖掘古文化都兴起了全方位的探究,随着科技进步,水下探测工具越来越发达,水下考古迎来了全新的蓬勃发展。相对于国内的水下考古事业而言,国外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起步较早,尤其是在法律法规及管理遗产方面研究较为充分。早在1996年,就有学者以“泰坦尼克号”残骸的发现及复原中所遇到的问题,引出了水下文化遗产的缺乏法律保护的困境这样的问题,他指出,水下文化遗产的宝华必须有法律的支撑,否则难以进行。近年来,又有学者认为利用法律维护和保护国家的文化遗产包括水下文化遗产是十分必要的举措。他们在研究中指出,印度尼西亚政府对文化遗产进行有监管的拍卖,以此来支持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宣传活动的举措并不恰当,应当进行整改。此外,部分学者也强调了非洲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意见和建议。

除了法律法规及管理遗产方面,国外学者对水下文化遗产的利用研究也颇有心得。有学者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发表了意见,认为保护、研究和展示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并展示了一些意大利水下考古公园的经验。以马六甲海事博物馆为例,证实了海事博物馆不仅有益于马来西亚旅游的发展,同时也具备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及教育科普的功能。并且以沉船步道为例,分析了水下遗产旅游有助于振兴当地经济发展,并介绍了罗马高等研究院水下考古部门所开展和实施的“水下还原”项目,次项目主要用于恢复、保存和原地展示古代淹没的文物,这也为中国水下遗址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路。

3.2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水下考古事业进入新阶段,水下考古不仅弥补了中国古代科学的空缺,也为现代科学发展开辟出了新的道路。相对国外的水下考古而言,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中国的考古学进入理论创新阶段,这阶段关于水下考古的相关研究为水下考古作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自1960年水下考古学成立以来,大多是关于国外学者对水下考古的保护、法律法规和遗产保护方面进行的全方位概述。我国也制定了相关水下考古的保护管理条例,并且对于水下考古作业付出大量时间,针对我国先后发现的南海一号沉船和抚仙湖湖底遗址等,我国再次对水下古船展开整体打捞,并发布了多份相关水下考古调查报告,成为我国水下考古的重要标志,开启了国内考古新篇章。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水下考古的发展从无到有,迈向了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文化悠久,古文化不能长埋于水下,海底探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的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也得到了多方面突破,再通过不断挖掘定能更有效地保护水下资源,形成更好地考古特色。

4 巢湖“唐咀水下遗址”的发展局限性

进入21世纪,中国水下遗址考古发展迅速,“唐咀水下古城遗址”作为具有考古意义的水下古城遗址,关于如何保护和开发“唐咀水下古城遗址”的路径指南有所缺乏,并且由于是水下遗址其在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存在许多潜在问题:

4.1 水下考古导致文物的挖掘存在局限性

“唐咀水下古城遗址”是一项水下考古作业,在发掘的260件文物当中,大多是青铜文物,这些文物长期在水下,受到海水侵蚀,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坏,而且大部分青铜器只能收集到部分碎片,不能保证文物的完整性,在水下考古的区域和文物数量上都有一定局限性。水下文物的沉积物清洗工作和脱盐保护工作也是一项棘手问题。

4.2 民众水下遗址文物保护意识缺乏

政府在水下古城遗址附近设立遗址竖牌,并没有引起人们的保护意识,却导致大批文物贩子到达遗址地拾取青铜文物碎片,导致“唐咀水下古城遗址”的保护和挖掘工作没有起到明显作用,对当地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造成了阻碍。

4.3 缺乏创新性的文创产品设计

“唐咀水下古城遗址”于2001年被发现,到现在已经很少有群众关注这个沉睡的水下古城。在“唐咀水下古城遗址”出土的不少青铜文物器具及印章等文物没有进行很好的利用,可以设计含有水下古城青铜元素和古居国特色的文创产品,让“唐咀水下古城遗址”再现芳容。

4.4 水下古城旅游项目开发局限性

由于对“唐咀水下古城遗址”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停留在水下文物考古、挖掘文化内涵的层面,在青铜文化和古巢居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较少涉及,并且在遗址的文创产品的研究方面涉足不深。没有很好地建立文化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

5 巢湖“唐咀水下遗址”的研究意义

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不仅带动我们了解古文明,也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逐步行动,使考古事业的发展蓬勃开来。将“唐咀水下古城遗址”文化内涵深度挖掘,在对其保护和开发的途径研究中,以与时俱进的思维赋予其新的使命,引入文化内涵与民意相契合的旅游项目和文创产品为“唐咀水下古城遗址”注入新的血液,将其打造成巢湖旅游文化资源的一张城市“名片”。

5.1 建设“唐咀水下古城”名片,唤醒文化自信

与时俱进,为“唐咀水下古城遗址”打造一系列宣传推广方案,打开把知名度,引导群众文物保护的主动性,为“唐咀水下古城”的开发提供有利环境。通过“互联网”途径,让“唐咀水下古城”从“古代文明”变成“现代文明”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遗忘。不再让水下古城遗址的出现只是昙花一现,把水下古城“古巢国”历史文明和现代生活相结合,从青铜文物中挖掘文创产品的创新思想,让“唐咀水下古城遗址”通过“互联网+体验+文创+文旅+活化”使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揭开水下古城的缥渺面纱。

5.2 注入“古巢居国”的历史文明,赓续历史内涵

关于水下古城的考证,专家已经认证了“陷巢州”之说。巢湖地区的历史文明都与有巢氏族紧密相关。唐咀水下古城遗址发现的文物所处年代跨度较大,现在大多发现的历史文物皆是水下的古城废墟,通过湖水的涨潮冲至岸边,包括大量的泥质陶及陶制水井、瓮、盆等生活用品,并从附近村民家征集玉器、银器、铜器260多件,这批文物最早可追溯到王莽时期的古属金币,侧面印证了古城存在大约3000年的历史文明,至此唐咀水下古城文明从让人遐想、难以揣测的古代文明, 正式变身为守望千年、真真切切的现代遗址。初步考察表明, 唐咀水下遗址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和文明传播价值。我们可以延续历史文脉,引入与民意契合的创意,为水下古城的保护和开发注入新思想。

5.3 深耕“水下古城”的文化价值,引进创意推广

巢湖作为千年古城,近年来随着省市政府对唐咀水下遗址的加强重视,把文旅产业融入古城,实现古今相融新愿景。承载的古代文明史脉和遗迹包含的工艺技术及设计思想,对遗址文明的大力传播具有较高引用价值。唐咀水下遗址作为不可复制的历史见证,可由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及知名设计师联手研发结合文化主题的文化创意衍生品,扩大文创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让古巢文化和青铜文化被更多年轻人“带回家”,为唐咀水下古城遗址打好历史文化的宣传牌。

6 巢湖“唐咀水下遗址”保护和开发路径研究

6.1 “唐咀水下古城”遗址保护研究

6.1.1 文物修复宣传路径研究

为达到对水下古城的宣传推广效果,让大众了解到文物的珍惜程度和保护的困难程度,激发大众遗址保护的意识。可通过制作水下文物清洗、除锈、脱盐、缓蚀、封护处理等步骤的操作性修复视频,“动态展示”文物修复的场景。以VR游戏为切入点,制作动态文物修复类VR小游戏,“活化”修复过程,让大众进行亲身体验。

6.1.2 文物挖掘宣传路径研究

深度挖掘“唐咀水下古城”文物其中的文化内涵,发掘出“高冷”的水下古城内在价值,了解内在的“青铜文化”“古巢文化”,并通过互联网传播深层文化内涵,发掘文物的艺术价值,设计现代化文创,引起大众情感共鸣,深挖背后的教育价值,水下古城奥秘“进校园”,并利用多种途径深挖文化内涵进行输出与实现。

6.2 “唐咀水下古城”遗址开发研究

6.2.1 本土文化遗产联合,赓续历史文脉

借助巢湖当地知名度高的文化遗产,进行联名推广。如当地“凌家滩”遗址,在“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立新展厅,建设小型“唐咀水下古城”遗址分馆,进行合作展览,开办网络博物馆进行推广。如与当地知名非遗粉蜡笺联合,在利用粉蜡笺制作的非遗文创产品上,加入“唐咀水下古城”遗址的“古巢居”文化元素,如在粉蜡笺文创油纸伞中加入古巢文化特有的凤鸟崇拜纹饰图案,进行联名推广。还可与当地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陷巢州”联合,通过设置剧本,进行特色文化表演,把“唐咀水下古城”“活现”在群众面前。

6.2.2 焕活旅游资源,宣传文化魅力

(1)文旅体验。利用互动体验展示增加人文关怀,揭开古城神秘面纱,呈现文化交流互通。利用现代化的互动交流装置,如3D装置,实现古文化真实呈现的效果,让游客与遗址可以跨越千年的时空实现交流对话,从而带来多层次的视听享受和情感体验。还可以设置青铜器工艺作坊及各类文化活动,让观众有机会向民间手工艺人讨教传统手工艺制作方法,在互动交流中感受古巢国的文化魅力。

(2)文化教育。把“古巢居国”的文化内涵加入特色民俗活动,丰富旅游体验,加大文化输出,对居巢国的历史进行梳理,设置民俗文化墙,融入民俗文化节的特色,将水下古城“活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民俗体验,让目前“静止”的文化遗产能够真正地向市民和游客开放,让民众全方位体验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 增设公共空间开设相关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与博物馆展品有关的各种文创教育活动。

(3)主题乐园构想。打造以“唐咀水下古城”为主题的乐园,将封存的“古巢居国”历史文脉展现在世界面前,实现动漫科技、数字娱乐和尖端科技的完美结合。通过高科技与“唐咀水下古城”IP结合,设计包括7D馆、AR儿童智慧乐园、VR虚拟体验、射击打靶等项目,为旅客提供全面旅游对接服务。通过赋活文化古城,达到水下古城宣传推广的效果。

6.2.3 多元文创产品,注入文化内涵

(1)青铜文创产品系列。强调文创产品的创作从青铜文化特征出发, 从多方面设计文创类青铜首饰和趣味文具产品。还可利用其他材质设计文创产品如陶质人偶、石质玩具、骨质项链、玉质挂饰等衍生产品;赋予青铜文创衍生品以新技巧、新设计、新工艺让传统文化变得“潮”起来,将传统与现代思想结合,激发群众了解水下古城背后文化内涵的意愿。

(2)古巢文创产品系列。借鉴知名度高的文创产品,如“朕知道了”文创胶带的思路,基于古巢文化内涵,设计有关古巢国祭祀、农耕、渔猎等可视化文明的场景绘制,设计系列文创胶带,并开发相关旅游纪念品和文创产品。利用古巢文化特有的凤鸟崇拜纹饰,设计特色文化衫、围巾、披肩、手机壳等,同时支持定制产品。

(3)沉浸体验盲盒系列。为“唐咀水下古城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开启沉浸式体验“考古盲盒”,培养青少年动手能力。制定一套考古程序和方法,通过“考古盲盒”让当代年轻人了解考古工作在古遗迹保护中的价值,了解其中的文化底蕴,拉进青少年与古文化之间的距离,激发和培养青少年对文物及其蕴含传统文化的兴趣。

(4)盖章明信片系列产品。对于在巢湖唐咀水下遗址收集到的260多件文物,选取其中能够展现千年文明脉络的代表性文物,并制作出12个签章,让青少年通过收集签章明信片的方式了解传统历史文化,激起青少年对水下古城的兴趣。

6.2.4 融入现代科技,活化古城风韵

(1)元宇宙水下古城体验馆。采用AR导航,以三维影像呈现元宇宙虚拟与现实叠加的互动效果、打破建筑千年时空限制,让人身临其境,开启一段“奇幻之旅”。通过云展览、云直播、云考古等手段,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在古文明、地质事件中使用场景再现的方法,再现历史场景及考古现场,让传统与现代碰撞,带动巢湖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

(2)互联网渠道活化历史遗迹。制作并推出体现“唐咀水下古城”历史文物内涵的文学作品,让尘封的历史“说话”,让文物“动起来”,彰显“唐咀水下古城”的时代价值。配合数字技术如5G、AR、VR等进行数字化陈列展示,进一步带动建筑历史遗产的活化,实现“唐咀水下古城遗址”历史文化的有效宣传。

7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遗址是人类历史发展几千年过程中为后代遗留下来的珍贵历史影像,通过研究挖掘,现代可以与古代实现千年的跨越,了解当时古文明的历史脉络。同时,文化遗址的保护和挖掘是现代人通过研究了解先辈神秘生活的途径之一,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是各民族自尊骄傲的象征,也是现代化追根溯源的途径。对文化遗址进行保护和开发,既能展现文化遗址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也能挖掘古文明新的文化价值,为文明遗址融入现代化科技特色。

猜你喜欢

巢湖古城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三星堆考古解谜
巢湖颂歌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安居古城
春秋古城一日游
春季和夏季巢湖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动态分析
巢湖玉卮意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