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在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023-02-23王嵩浙江美硕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王嵩 浙江美硕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企业是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制造业正在蓬勃发展,自身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大,所涉及的领域也愈加广泛,极大程度增加了企业的管理难度,对财务管理提出更为严峻的要求与挑战[1]。就目前来看,许多企业开始尝试管理模式的创新,希望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引入,改善传统财务模式下的管理漏洞。但因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存在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阻碍了预期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不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本文将就全面预算管理在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展开深入剖析。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从预算角度出发,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业务之间的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销售预测为起点,对企业的生产、采购、成本费用、资本支出等进行预算,并通过编制预计利润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等,落实绩效考核与管理控制,以此来有效组织和协调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高效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二、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主要指对确定对象采取的具体措施。从制造企业的层面来看,全面预算管理的针对性原则,是指在开展财务活动、预算管理或其他活动中,根据目的要求,对所需信息进行针对性、系统化地搜集、分析、传输与处理。以制造企业的战略目标为核心,以部门需求为工作方向,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目标,开展有目的、有规律的预算工作,以此来满足实际管理需求。
(二)全面性原则
全面预算管理它是由多部门综合集成的,贯穿在制造业的经营建设全程,与各业务活动、管理流程以及工作人员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全面性是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必须遵循的一大原则[2]。①制造业要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全局与长远发展目标,以此提出组织的总体目标;②以企业总目标为基础,充分考虑企业整体与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确定各子系统的执行与目标实现,以此来达到系统总目标的实现,切记不得因过度关注问题解决而忽视全局计划。③全面预算控制视野必须是全面的、整体的、全过程的,不得仅停留在结果层面,还需对预算全过程进行分析与控制,将组织全过程、各环节部分进行目标联系,实现对整体的有利影响,促进预期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内部条件和外部市场相结合原则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根本出发点、以企业全员参与为保障的管理模式,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果与未来发展。在开展预算工作时,制造企业要充分考虑内部条件、外部市场这两个重要因素,前者包括:企业资源、经营情况、经济实力、企业文化、市场竞争力等;而后者主要指国际、国内经济情况,行业发展情况,外部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国家政策方针等。需要保证二者的充分结合,以此制定预算目标,合理设计预算执行方案,确保与实际情况相符。
三、制造企业应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常见问题
(一)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许多制造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通常以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为参考依据,未能充分考虑当下实际发展情况,并且预算信息搜集并不到位,无法保证预算方案的全面性。并且,现行的预算编制方法比较单一,与战略目标方面的衔接度不高,未能充分考虑自身的行业性质和企业经营情况,最终导致预算编制与企业发展方向相悖而驰,降低预算编制的有效性。
(二)缺少健全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是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一大主体,在制造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期间,由于缺乏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多数以财务人员代理完成,使得预算工作缺少足够的独立性、专业性,不能充分发挥其本身的应用价值,严重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在长期组织机构的缺位下,不能对预算前期规划与预算执行实施全程管控,将会使整个工作流程趋于松散、无序,无法准确找出各预算环节之间的弊端问题。
(三)预算管理和业务实际相脱节
预算管理是一项较为繁琐的任务,与企业各个经营环节有着密切的关联,离不开各职能部门的全力配合[3]。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制造企业会将预算管理划分至财务范畴内,由财务部门负责独立完成,其他业务部门并未参与到其中。然而,全面预算管理关系到各项经营活动,单单依靠财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在预算编制与执行方面,并不能保证财务部门所掌握的数据信息真实且完整,无法保证预算方案的可行性,最终导致预算工作与业务实际相互脱节,使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四)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不到位
目前,许多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着重管理、轻执行的现象,将更多重心放置在预算编制、预算管理等方面,对于预算方案的具体执行尚未实现追踪管控。例如:A企业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大型国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成立于1997年。近年来,A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便因执行监管力度不足,导致预算执行期间的弊端问题无法实现及时发现、妥善处理,未能切合实际及时调整预算方案,使得预算工作一度陷入混乱、无序等现象。因为执行监管不到位,加之绩效考评机制的缺位,许多部门员工对于预算管理的参与性并不强,更多将其视为财务部门负责内容,自身并未参与到其中,不能对预算工作提供有效帮助,这严重影响预算管理的实际执行效果,不利于预期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4]。
四、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措施
(一)优化预算编制工作
针对预算编制工作,制造企业应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上下结合的基本原则,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充分考虑企业内外部因素,合理设定预算目标,包括中长期和短期经营目标。明确预算目标后,妥善选择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弹性预算,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等多种预算编制方法,并要求各业务部门给予财务部高度配合,协同财务人员完成财务预算信息的搜集、分类与归纳处理,以此作为预算方案的编制依据,确保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实际需要相匹配,最大限度减少预算目标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性。此外,明确财务收支标准,深入分析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设备运行状态、经济实力、偿债能力、年度利润率等影响收支的各项因素,以年度为预算考核单位,合理制定年度发展规划。
(二)构建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为进一步促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深刻落实,制造企业应加强组织机构建设,设立独立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落实配套的预算管理机制、预算执行监管以及绩效考评等制度体系,为预算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1.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该机构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组员由董事会成员、高级管理层人员组成,主要负责预算管理的决策制定、方案审批、政策下达等,以企业发展战略预算管理目标为核心,科学制定预算管理决策[5]。
2.设立预算管理办公室。目标成员由财务部以及各部门负责人构成,主要以上级领导部门的战略决策为导向,履行预算工作的基础职责,具体包括:制定全面的预算管理计划;加强预算执行追踪,分析预算控制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如对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探寻差异原因,对于预算项目及日常费用数据进行统计,准确掌握企业运营状态,发现经营问题并预警等。
(三)强化重视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是现代企业广泛应用的一种管理手段,通过将“财务、业务”二者进行结合,实现企业内部的协调统一,打破传统模式下信息孤岛的局面,便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发展。针对制造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需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不再以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为主,而是适当引入业财融合,拉近业务、财务部门之间的距离,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做好预算编制、执行管控以及执行效果评估的严格管控,为预算信息传递、预算工作落实打好扎实基础。
以某知名制冷设备销售企业为例,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最为头疼的问题便是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信息传递存在一定障碍。为改变此类现状,该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时,便提出业财融合的想法,逐渐从单一、粗放式的财务管理模式转变为财务BP方式,参与到业务活动中,并制定以下几点方案内容:其一,业务部、财务部应以月度为单位,展开经营分析,对采购方式、生产规模、销售策略对经营数据带来的影响进行提前沟通,并探讨改进方式。其二,业务部、财务部双方积极参与到企业各项标准业务、非标准业务的谈判与管理中,各业务的完工进度与经济情况进行跟进,通过制定销售统计表、完工进度表等方式,在定期会议中与各部门确认。其三,每月20日至25日,向企业领导进行月度经营汇报,主要包括: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管理漏洞、行业发展趋势、业务进程等。在经过不断努力后,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得到有效改善,既实现了业务经营与财务数据的匹配,又将各项管理举措深刻落实到位[6]。
(四)保障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执行
为保证预算管理举措的准确落实,规避因监管不到位而出现的弊端问题,制造企业应从内审监管、信息化建设、预算考核三方面入手,促进预期管理目标的顺利达成。
首先,内审监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所在,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在做好项目审计、内部财务审计、经营审计的基础上,对预算执行全过程进行追踪监管与审计,尤其在采购、生产、市场营销以及人力资源等核心部门方面,重点查看各部门的预算落实情况,确认是否存在差异或漏洞问题。从企业战略导向出发,及时调整并优化预算方案,确保预期目标与实际情况相符,最大限度缩减二者之间的差异性。
其次,信息化建设。合理运用ERP、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搭建内部信息化管理平台,全新增设财务报表制定、成本控制、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多个信息模块,实现跨系统、跨部门的在线业务交流。相关人员只需操作信息平台,便可一键查询预算执行与落实情况,便于漏洞问题的及时发现与有效整改,真正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的预算管理。
最后,预算考核。预算工作关系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这就需要制造企业积极推行预算考核,落实配套的绩效考评、激励机制、问责体系等,将预算执行结果作为部门、员工绩效考核标准,并与员工的个人利益相互挂钩,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必要时可考虑提供晋升空间;相应的,针对绩效不达标,工作态度消极的员工,则需做出相应的惩罚,以此来保证预算考核的严谨与公平性,以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助力预算管理和企业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决定着各项经济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制造企业在做好生产建设的同时,还需加大对财务管理的关注,积极转变管理模式,适当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从预算编制、组织架构建设、业财融合、预算执行等多角度出发,将预算管理深刻贯穿在制造企业的各个细小环节,充分发挥预算工作的应用价值,不断提高财务管水平,促进企业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