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探究

2023-02-23

科技风 2023年1期
关键词:受助者全员三全育人

王 瑞

南京晓庄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三全育人”理念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标准,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建立规范、突出重点、落实责任。不断构建完善的高校思想工作体系,完善内容、健全标准、科学运行,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围绕“三全育人”工作理念,开展新时期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每一位高校资助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责任担当。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资助工作,建立健全“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机制。

一、“三全育人”的内涵

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出台后,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三全育人”理念。从国内素质教育现状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要通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动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包括三点,其一,全员育人。高校全体教职工都应在育人这项重任上采取行动,有所作为,包括学校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都应在各自职位和责任范围内,做好育人这项工作,推动育人事业的发展;其二,全过程育人。育人要贯穿于课堂、校园生活等,赋予学生完整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整体能力,促进学生美好品质和良好行为的养成;其三,全阶段育人。高校要基于学生所处年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等,展开差异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秩序、有针对性地将育人工作渗透到学生的每个学习阶段中。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内涵

“高校资助育人”即对于在校学习和生活期间费用无法支付的学生,学校提供经济资助的同时,围绕“资助育人”理念,打造“人文关怀”体系,面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正确的三观以及优良的品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育人”目的。挖掘和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是高校组织资助工作的重要一环,需要解决好如下三个问题:

(一)谁来育人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高校学生处资助管理中心与二级院系辅导员负责院校内的资助工作,工作内容以困难资格审核、经济帮扶为主,学校在为贫困生提供经济帮扶后,资助工作也基本完成,长此以往形成“轻育人”现象。在资助管理中心与辅导员的认知中,育人这项重任应该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担负,并没有理解“三全育人”这一理念。按照“三全育人”理念,学校所有工作人员都身负育人职责,包括专任教师、资助工作者、后勤人员、行政人员等,各个主体应该相互配合,明确彼此职责,共同为学生展开不同层面和角度的思想品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全员育人”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整体能力。

(二)如何育人的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且科学的体系,具有科学的教学流程和方式,但是高校资助育人这一工作提出的时间还比较短,育人的体系、流程、方法等还在探索中,目前资助育人的方法还不够成熟。高校在资助育人这项重任上,需要尽快解决学生生活、精神、思想等问题,以科学的流程、方法展开资助育人工作。

(三)育什么样人的问题

培养社会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是高校的主要职责,育人应该贯穿于高校所有活动的始终,包括高校资助工作。资助育人要根据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等对人才的需求展开育人工作,将高校人才供应和社会人才需求衔接起来,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三全育人”指育人的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该理念从我国多年教育经验中总结而来,“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校资助育人理念则来自我国高校自主教育经验,包含与时俱进的育人思路,按照该育人思路,高校资助工作应从学生发展出发,在资助育人中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所需要的经济支持和教育服务。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的重要意义

(一)引导受助学生积极向上

部分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以及自身成长环境等影响,在学校期间存在自卑、胆怯等心理,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三全育人”理念下面向贫困生展开资助教育,可以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学生良好学习行为和健康心态的养成具有极大意义。

(二)建立受助学生目标靶向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资助育人不仅为贫困生提供经济支持,让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有了基本的物质保障,同时还提供精神支持,让受助学生确立清晰的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展开行动,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向着目标前进,成为一个对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三)显现高校资助落实效果

“三全育人”理念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思路支持,同时也是检验高校资助育人效果的重要指标。基于“三全育人”标准,考核、分析高校资助方案的科学性、方案执行的效果等,可以引起高校各方人员的关注,确保资助育人这项工作可以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

四、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众多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的调查,发现在育人理念、育人主体、育人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育人理念较为落后

高校资助育人是新时期教育领域基于教育现状提出的教育理念,目的在于为贫困生提供经济支持的同时,指导贫困生向着社会建设所需人才方向发展,在校期间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踏入社会后可以为社会发展贡献一己之力。但是现实中部分高校并未认识到资助育人的内涵,育人理念落后,大部分资助工作人员的工作只为学生发放相应的资金,并未提供资助教育服务,对于学生而言没有感受到更多的关怀,落后的育人理念限制了资助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育人主体具有局限性

高校是资助育人工作的负责方,高校需要对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学习情况等进行充分的调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资助标准,在发放资助资金的同时,为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一项烦琐且重要的工作。资助部门的工作人员、学生辅导员是具体的负责人,但是资助育人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依靠有限的人员很难顺利完成任务,尤其是学生辅导员因为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无法面面俱到,为受助生提供的思政教育缺乏针对性和连贯性,而资助部门的工作人员可能因为专业限制,为学生提供的思政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高校资助育人这项重任中,育人主体的局限性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育人方式过于单一

贫困生是高校资助育人的资助对象,和大部分学生相比,这些学生虽然在经济方面有差异,但是作为大学生中的一员,也有大学生的普遍特征,比如自尊心和独立心强,部分受助者会有心理异常,当自尊心受挫的时候影响其行为。这需要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人员能够兼顾到受助者的心理特征,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提供思政教育。但是目前很多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人员并未考虑到这一点,习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讲堂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课堂中会将某个或者某些受助者作为案例解说,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触碰受助者的自尊心,会使得思政教育的效果适得其反。

(四)资助育人落实不够

资助育人需要切实的行动,资助育人涉及两个方面工作,即提供经济扶持和思政教育,两者缺一不可,尤其是育人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在资助的过程中,指导受助者端正学习态度,拥有正确的观念和清晰的目标。但是很多高校只做到了资助,没有真正实现思想教育工作,对于大部分高校而言,资助育人没有落实在行动中。

五、“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主体扩大,全员育人

“三全育人”理念要求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全员参与,包括任职教师、资助部门工作人员、辅导员、行政人员等,为资助育人打造一个全员支持、全员参与的良好环境,在共同探索中,总结出一条适应受助者以及新时期教育理念的资助育人模式。另外高校在资助育人这项重任的践行中,还可以联系合作的企业,成立奖学金、慈善基金等组织,通过这些组织的力量,为受助者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思政教育。现实中部分高校对于资助育人这项工作,习惯基于上级文件,安排资助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具体的工作,资助部门因为人力资源和专业等的有限性,无法保证资助的公平性和育人的科学性,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学校领导的关注,通过领导的组织,需要各个部门在资助育人中彼此配合,比如专任教师在课堂中关注受助者的学习态度与行为,后勤部门则注重分析受助者校园一卡通消费情况以及提供相应的勤工助学岗位,在各个部门的配合下,公平合理地定位符合条件的受助者,为其提供经济支持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全员育人模式下,共同为贫困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二)突破关键时期,加强全程育人

“三全育人”的全过程育人,要求育人要贯穿于资助过程的始终和受助者成才的整个过程。具体而言,第一,做好受助者评定过程中的育人工作,评定工作一般包括评定前准备、民主评议阶段、资金发放阶段和后期工作跟进阶段。评定前准备阶段辅导员或者其他人员需要面向学生将各项资助政策讲解透彻,所讲解的资助政策要全面,并且保证所有学生都获得资助政策的具体信息;民主评议阶段学校要对负责评定的人员展开培训,保证工作者能够了解且有效应用评定标准,同时面向学生展开诚信教育,保证申请助学金的学生提供正确的申请资料;资金发放阶段和工作跟进阶段则要为受助者提供知恩感恩等思政教育,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受助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受助者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第二,做好资助育人全过程工作,资助育人要从受助者的所在年级和兴趣特征以及其他相关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全过程的资助育人可以分成受助者入学前、在校期间、毕业期间以及毕业后这几个阶段。如学前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需要将资助政策发布在官方平台中,比如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且详细解读资助政策,开通帮扶渠道,让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获得资助信息,同时经由线上疑问解答途径,解答心中疑问,避免资助政策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在校期间高校要面向受助者开展主题多元的教育活动,比如素质拓展计划、优秀学子演讲等,指导受助者形成正确的观念,提高其综合素质,铸就其过硬的心理素质。毕业期间可以面向受助者专门组织两节关于诚信意识的课程,让该群体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心关怀,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毕业后则要继续跟踪学困生的家庭和工作情况,一方面可以找出典型,为校内学困生提供典范,另一方面可以征集受助生关于资助育人的观点,不断提高资助育人水平。

(三)完善资助机制,提升育人效率

资助育人下的资助资金不仅要解决受助者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基本问题,更需要服务于对受助者的教育目标,对此高校应完善资助机制,提高育人效率,通过科学严谨的资助机制,让有限的资助资金流向所需要的领域,高校要明确各个部门、各个人员的资助资金管理职责,避免资助资金被滥用等。指定部门或者人员监督发放后资助资金的使用状况,资助教育部门和工作人员可以指导学生规划资助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额度等,学校可以通过分期发放、分渠道发放的方式,避免受助者肆意使用资金等情况。

(四)加强部门协调,提高育人质量

资助育人是一项大型工程,学校是主要负责主体,但同时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高校要围绕资助育人,主动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建立合作,为资助育人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具体而言,高校要加大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力度,通过政府的权威力量、专业技术,监督高校资助育人的成效,为资助育人提供政策指导,同时主动汇报资助育人以及其他教育事业的成果,实现教育信息与政府的共享,获得政府的信任,争取赢得更多政府的资金支持。高校还可以争取社会的支持,组织贫困生开展公益活动,树立高校良好的形象,赢得更多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的认可;高校还应和贫困生家庭取得联系,尤其是要加强与贫困生父母的联系,在资助教育中得到其父母的重视,让其父母也能够在资助教育中有所作为,主动配合学生,做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资助教育。高校的资助育人教育任重而道远,“三全育人”视域下的资助教育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改善,对此广大高校应高度关注,通过扩大资助育人工作主体,实现全员育人;突破关键时期,加强全员育人;采取多元措施,进行全方位育人;完善资助机制,提升育人效率;加强部门沟通,提高育人质量等的方式,持续改进资助教育模式,探索与时俱进的、动态的资助教育体系,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实现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性发展。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承载着物质帮扶、情感激励、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等育人功能。做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将“扶困”和“扶志”相互结合,对学生不仅要有物质上的帮扶,更需注重精神上的激励。紧密结合“三全育人”理念,构建全面、系统的资助育人体系,促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更加强调资源的整合,多措并举,形成合力,真正意义上提高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受助者全员三全育人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受助者视角的帮助行为:后果、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全员核酸
“受助者”助人,好样的!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