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2023-02-23刘嫣然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

环球市场 2023年2期
关键词:账务财务人员流程

刘嫣然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在运行期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出现了配置流程不合理、资产账务处理不规范及资产处置方法不精细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配置,增加了事业单位运行期间的成本投入。对此,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需要重点分析,从单位内部的负责人员和工作人员思想认知以及工作行为上进行探讨,逐步制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一、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内容主要包括固定资产采购、固定资产使用、固定资产盘点以及处置等各项活动。在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可以有效地针对企业现阶段的固定资产内容进行重新优化配置,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有效性和合理性。在我国相关政策和文件中明确指出,在新时期下,事业单位应重视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并且针对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使用和采购等内容进行了重新地制定。在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响应了我国下发的政治规章内容,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和事业单位的运行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市场以及群众对于日常的水运运输要求逐步提升,由此增加了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也增多了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类型。在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下,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频率,降低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所投入的成本,提高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

二、交通运输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问题

(一)固定资产购置流程不合理

在部分交通运输单位进行日常工作中,针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流程不合理,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在事业单位内部人员进行采购期间,没有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操作。在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购置流程之后,没有按照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报批,并且违反相关规定进行擅自采购。有部分固定资产购置人员也会采用“先购置,后审批”的方式,以此来规避固定资产在购置过程中的监管情况。在交通运输事业单位中,因为固定资产购定流程存在着较多的漏洞,使得相关人员在开展实际的工作时,购置固定资产时没有实际且清晰的规划。产生了盲目采购的现象,增加了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成本投入,也产生了资源浪费的情况。虽然现阶段在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下,较为严重的购置问题较少,但是还有部分项目的开展有着“面子工程”的倾向。在实际固定资产配置中,需要重点关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车辆配置以及工作资源配置的内容,避免事业单位内部慵懒风气的产生。

(二)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不规范

在交通运输事业单位,针对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事业存在着相关处理操作不规范的现象。首先,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处理固定资产账务时不遵守相应的会计制度,使得在资产账务处理时所产生的成本核算数据不完整,导致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在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工作期间,会针对当地的港口进行优化和调整。在此情况下,就会产生较为长期的工程项目。在项目运行期间以及运行结束之后,会因为工作人员的处理不及时产生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但未进行计算的现象,使得固定资产账单上所产生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其次,在我国较为偏远的地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在工作过程中,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设备较少,工作人员整体的思想认知较为薄弱。因此,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建立台账、卡、明细账及备查簿。在日常工作中,也没有针对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核查与盘点,使得资产盘盈不入账的现象频频发生。

最后,在我国社会结构不断变革下,社会对于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此,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部门结构也发生了多次的调整,相关机构再次设立,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需要再次整合相应的固定资产,需要再次进行优化调整。在此情况下,交通运输事业单位所产生的资产调拨数量较大,并且次数较多,相关数据记录不及时后会产生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并且在部分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以及使用权进行调整下,并没有按照合理的规章制度办理资产的占有、变更、注销等内容,使得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对之前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时,也无法找到相关数据的实际来源,由此造成了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数据失真以及管理混乱的现象。

(三)固定资产处置方法不精细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盘点和调用时需要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处理,并且在相关数据信息的有效传递下,才能够保证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因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各部门处理信息的效率有所差异,在开展固定资产的盘点和核算工作时需要的时间较长,固定资产整体的处置效率较低。同时,因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工作情况与群众的实际出行息息相关。所以,在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处理相关工作时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在固定资产处理方法不精细的情况下,极容易出现“一刀切”等现象。整合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类型,就可以发现其固定资产的总体来源较多,其中包括捐赠所得、事业单位人员自行购置以及上级划拨等内容。在进行固定资产处理时,大部分交通事业单位会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将现阶段整体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理或调整。由此会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时间过长以及固定资产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的现象,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其中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我国部分基层交通部门在进行执法工作时,因为其固定资产的处理时间没有得到具体的规划,所以有很多时间较长、机械设备严重老化的车辆依旧在使用。

(四)固定资产流转情况不严谨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有着较强的独立性,在开展日常工作时,经常会出现各部门之间信息不流通的情况,由此影响了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在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运行期间,会产生固定资产流转的现象。但是因为部分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不完善,使得有关固定资产工作的部门之间信息无法有效流通。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实际使用部门之间的信息没有达到有效交互,导致固定资产在流转过程中,资产记录人员所产生的账单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主要负责针对本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调用和领取数据进行记录,对于资产的实际应用情况和需求情况不够了解,使得单位内部固定资产在流转过程中较为随意,不够严谨。同时,我国各个地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工作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有一定差异,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没有有效地开展信息化管理流程。使得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进行日常工作时,针对资产的入账盘点工作较为复杂,仅凭人力的记录和整理,很容易出现账务数据出错的现象,在信息数据流通速度较慢的情况下,增加了账实不符的现象。

三、交通运输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完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固定资产购置环节

在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需要有正确合理的决策,主要购置人员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在了解行业发展的情况下,认真规划固定资产购置的内容以及相应的资产投入。在购置固定资产时,主要负责人员也需要明确固定资产整体的使用时间以及后期的维修和管理工作。在进行购置之前,对资产购置中所需要投入的资金成本进行合理预算,有效控制。在制定了完善的购置计划之后,需要按照单位内部的审批要求进行批复,保证固定资产购置的合理性,减少超标购买的现象。在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按照对应的购置规划进行采买之后,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需要针对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等内容进行严格的验收,并且在验收结束之后需要制定完善的验收报告。

2.固定资产使用环节

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使用环节进行合理的记录,并且办理相应的手续。例如,在固定资产领用过程中,相关领用人员需要在主管的批准下办理相关的领用手续,并且在使用结束之后及时归还,严格记录领用的时间以及归还的时间。在交通运输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和实际应用效能。针对单位内部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需要建立完善的保养方案和技术规划,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检查人员,保障固定资产的价值。

3.固定资产处置环节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应提升处置流程的精细化。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的类型以及使用时间进行相应的设计。针对处置的固定资产应整合财务管理使用部门一同进行沟通,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能以及处置价值进行总体的审核和鉴定。在得出相应规划之后,按照对应的审批程序进行批复,在固定资产处置之后,需要将处置的收入及时上缴,并且登记到固定资产账务数据中。

(二)提升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认知

1.负责人员

为提升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效能,需要提高单位负责人员的认知。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在工作期间加强自身对于财经法规知识的了解,并且严格遵守单位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按具体的财务规则和管理内容处理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同时,事业单位负责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较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体系,加强固定资产工作中相关负责人员的思想认识,保证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时的操作流程。在事业单位负责人员思想认知不断提升下,可以为单位内部营造遵纪守法的风气,保证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可以按照具体的制度和流程进行固定资产的操作,提升交通事业单位整体的资产管理能力。

2.财务人员

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中,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对于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需要针对固定资产的采购数据,使用数据以及处置情况进行具体真实的记录,保证固定资产数据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在此情况下,要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队伍的建设。事业单位负责人员需要对财务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财务人员培训制度,针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素养进行再次的提升和强化。在针对性的培训下,需要保证财务人员有着较强的数据核算能力,并且保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能够在工作时间段内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数据进行合理清晰的计算。在财务人员职业素养不断强化的基础上,可以提升财务人员对于相关法律制度的认知,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诚信素养。由此,可减少大量假账、违规操作等现象的发生。

(三)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监督制度

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下,需要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监督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涉及事业单位内部的财政部门、审计部门、采购部门以及监察部门等。针对各部门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职责,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需要针对性地制定监管制度,加大处罚力度。例如,针对财政部门所开展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财政部门在工作中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相关资金的批复工作。在此情况下,财政部门需要杜绝未经过审批就擅自购置固定资产的现象,一旦发现则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处理。同时,如果固定资产受到损坏后,需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进行追责,明确事业单位内部负责人员的经济和行政责任。在完善的资产管理监督制度构建下,可以提升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保证各部门人员可以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操作,严格地按照对应的流程进行数据的记录以及固定资产的流转,极大地提升了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在运行期间其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对于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并且,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涉及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需要单位负责人员重点关注,并且提出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希望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可以增加相应的智能化工作设备,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准确性,从而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效能。

猜你喜欢

账务财务人员流程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财务统计账务审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法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浅谈电力企业电费账务管理工作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