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的近代中国观及其当代价值

2023-02-23□李

现代交际 2023年1期
关键词:小农经济恩格斯资本主义

□李 帅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358)

当中国人民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对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给予了同情和支持。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未停留在对中国人民的道义支持上,而是运用唯物史观科学地分析了处于小农经济阶段中国封建社会的封闭性和滞后性,高速扩张的资本主义必会用一切手段打开中国的国门。马克思恩格斯相信面对数重剥削和压迫的中国人民必将觉醒,并在斗争中迎来新生。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赞扬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并为他们心目中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新中国起了一个新名字——“中华共和国”。历史是合力的结果,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甚至一度预想到,落后的中国甚至可能先于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揭示了近代中国遭遇苦难的根本原因

恩格斯将唯物辩证法誉为“最好的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阐明了唯物辩证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并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乃至人类社会,从现实的人的生活需要和实际的生产供给出发,指出人是依靠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活动,来满足人对维持生活的需要,并为意识、思想等精神产物的产生提供来源和动力。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深刻指出一切阶级斗争和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般规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唯物史观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1]。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张,开创性地提出了“世界历史”的观点,认为现代资本主义时代的大机器工业的强大生产力,为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的扩张提供了物质手段,商品经济将在世界范围内完全取代自然经济,世界市场的形成标志着世界历史的正式开启,世界历史真正成为普遍联系着的历史,不再是相对隔绝的区域民族史的简单并列。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强行并入世界市场,向来重视实证研究、反对主观臆想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持续关注中国。正是基于唯物史观,通过对西方资本生产方式和中国小农经济的深刻剖析,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近代中国人民遭遇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

1.近代中国社会的小农经济已经严重滞后

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是以传统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由分散的家庭式的小农业和手工业构成,社会生产力和商业的发展十分缓慢,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已经严重滞后。马克思恩格斯指出,19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仍是“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核心”[2]79,这一生产方式已经严重落伍了。同时期,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争先恐后地进入了蒸汽时代,新式的机械动力来源进一步提高了工业产能和交通运输能力,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强国。1793年,率先进入工业革命的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希望同清王朝商讨通商事宜,而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清王朝仍然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傲慢自负的乾隆皇帝将英国的通商请求和送展的工业产品视为以往蛮夷小国的称臣纳贡,通商谈判不欢而散。

2.中国封建社会具有封闭性和排外性

腐朽的封建皇权专制制度建立在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基础上,中国的小农经济呈现出长期的稳定性和封闭的内循环性,造成了整个社会安于现状、保守排外,封建的宗法礼教思想进一步束缚了人民。马克思认为,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是劳动者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掌握着分散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宏观上众多的生产者处于分散的状态,农民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给自足,这种状态不利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分工的细化,难以形成社会化大规模生产。小农经济自身的保守性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小农经济在总体上仍停留在自然经济阶段。中国社会的封建阶段漫长而稳固,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发生了多次,但最基本的社会经济结构从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封建统治者历来重视“重农抑商”的国策,维护小农经济的核心地位,商业的发展一方面受到国家的严格管控,另一方面商业流通多是局限于国家内部。明清两朝虽未彻底切断对外的商贸往来,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居于支配地位。这根源于小农经济的保守落后,尽管维护了封建统治的稳定性,但在客观上阻碍了中国对资本主义工业时代的科学认知,中国严重落伍于时代的发展潮流。恩格斯在晚年曾深刻指出,中国这种过时的农业体系是尽力排斥一切外在干扰而维持下来的。尽管这种小农经济在表面上往往呈现出安宁祥和的田园风光,但却是封建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作为历史的产物,小农经济发挥过积极的作用,而在工业时代,落后的小农经济必然让位于大工业支撑的商品经济。

3.西方列强渴望打开并占有中国市场

在资本逐利本性的驱使下,西方列强将中国视为掠夺的新对象,以武力迫使中国打开市场,通过各种手段攫取巨额的经济利益。在鸦片战争以前,面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英国的商品在中国打不开销路,而英国却需要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便向中国输出鸦片,在毒害中国人民的同时获得了巨额的利润。英国不满清政府的禁烟活动,在1840年6月发动了鸦片战争,战后迫使清王朝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自此西方列强打破了中国较为封闭拒外的状态,强行将中国拉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中国开始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苦难中。马克思曾强调,当这些物美价廉的工业品难以在中国市场获得利润时,急于扩大贸易、获得财富的西方资产阶级“把自己的失望归咎于野蛮政府所设置的人为障碍在作梗”[2]111,要求政府强力清除清王朝设置的这些障碍。恩格斯指出“国家总的来说还只是以集中的形式反映了支配着生产的阶级的经济需要”[3],强调了国家的战争行为通常服务于统治阶级的经济需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英国是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是一定会向中国挑起战争的,为英国的工业品抢占市场,甚至想把中国变成英属殖民地。被迫打开的中国市场,这个有着四亿多人口的市场,让英国的资本家欢欣鼓舞。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开始激烈的竞争,最大限度地分割占领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工业品大量进入中国内地。面对质优价廉的工业产品,中国的传统手工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不堪一击,中国的小农经济结构也受到严重的冲击。传统的经济结构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的挤压下开始逐渐分解,腐朽的清王朝更加软弱腐败,并出现新的剥削阶级“买办资产阶级”,社会贫富差距严重拉大,底层劳动者税负沉重,民生凋敝。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帝国主义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和亲西方教育等手段强化了对中国的压榨和控制,国家支离破碎、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饱受剥削,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预见了中国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事业

在一个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的落后农业大国,一个腐朽没落的封建帝国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下摇摇欲坠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中国人民在遭受苦难时也隐藏着新生的希望。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让中国深刻意识到不能再固步自封、抱残守缺,必须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必须铺设铁路建造工厂。为建立新的工业文明,旧的思想、文化和制度将得到改变,从而促使旧经济基础乃至上层建筑的改变。而随着工业化的进展,社会的贫富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新的先进的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将出现并壮大起来。苦难使中华民族不断觉醒,中国人民必将同侵略者和封建统治者展开坚决的斗争。而在斗争中,斗争的对象将指向所有的压迫者和剥削者,一些平民指出一部分人富有一部分人贫穷的社会现象,要求重新分配社会财产,甚至要求完全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之于欧洲社会主义,也许就像中国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一样。”[2]134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夕,中国出现的社会主义必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同于以后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一般规律,出于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理想信念,科学地预见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1.中国传统社会在资本主义冲击中解体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冲击中国的开端,中国同世界的联系被空前强化,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社会生活、文化观念在资本主义的有力冲击下开始解体,新的工业文明将建立起来。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正如马克思所言,“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产了,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2]6。清王朝的天朝上国万世长存的迷梦被彻底打碎,中国社会整体上闭关自守、因循守旧、停滞不前的状态被彻底打破,在资本主义扩张的浪潮中,中国被强行并入世界市场。马克思认为,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市场后,在质优价廉的工业产品的冲击下,传统家庭手工业将遭到致命打击,近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社会经济结构将被解体,这种手工业和农业相结合的旧式工业文明,必将让位于大机器工业文明。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和统治方式在资本主义和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逐渐失效,腐朽的清王朝无力应对日益加重的内外危机,必然日益丧失自己的权威和统治权。只有在冲击和苦难中,近代的中国人民才能在“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2]7,摆脱保守停滞的精神文化状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为反抗西方列强的武装侵略,中国人民将觉醒起来,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铺设铁路、建造工厂、架设电报,等等,接受先进的思想文化,建立新的工业文明。事实证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先进的具有彻底革命性的阶级“工人阶级”也将发展壮大,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中国的工人阶级从自在阶级觉醒为自为阶级后,必会产生代表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利益和要求的无产阶级政党。

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中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的社会危机会不断加深,革命的时代将要来临,未来中国的革命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中国人民将在斗争中赢得新生,而中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尖锐对立,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侵略和掠夺,必然激起殖民地人民对西方列强的痛恨和反抗。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向中国挑起的鸦片战争等侵略战争,是极其非正义的战争。马克思恩格斯痛斥鸦片贸易严重毒害了中国人民,高度称赞了中国人民反抗西方列强的英勇斗争,反驳了《泰晤士报》《每日电讯》等西方报刊对中国人民的丑化和污蔑。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中国市场作为当时世界上仅剩的一块极具价值却未被打开的市场,对西方列强极具吸引力。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市场后,面对这块拥有近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庞大市场,必会围绕分割占领中国市场展开激烈的争夺,甚至彼此之间诉诸武力。无法避免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驱使西方列强强化对殖民地的争夺、控制和压榨,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引发世界范围的大战,战争将会激化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危机,因此中国的革命斗争可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催化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中国人民首先掀起反抗西方列强的斗争,日益觉醒的中国人民将把斗争对象扩大到封建统治者。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贫富差距被进一步拉大,中国的工人阶级壮大后,中国革命有了可靠的先进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的斗争对象将指向一切剥削者,甚至要求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一度预想到,在率先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国,必将出现不同于西方社会主义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创造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文明。马克思认为,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市场后,太平洋区域的航运明显增多,当中国建立起工业文明后,太平洋区域将取代大西洋区域,成为世界上新的经济中心。时至今日,历史充分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科学判断具有真理性力量。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近代中国观在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的指导价值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4]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们党乘胜进取。为继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新成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百年奋斗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宝贵历史经验,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启迪智慧,增强信心,增加斗志,凝聚力量。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党现阶段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21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马克思恩格斯的近代中国观中的一些科学原理依然有着宝贵的指导价值,要把这些科学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密切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性运用和发展。

1.坚持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近代中国的落后社会生产力,源于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使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陷入迟滞,这是近代中国在外来侵略中不断失败的根本原因。面对贪婪的资本主义列强,落后就要挨打,这个惨痛的教训我们要始终牢记。尽管资本主义产生了一些新变化,但帝国主义的本质并未改变,为收割财富实现资本增殖不择手段。邓小平深刻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并非纯粹的公有制经济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而是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比资本主义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避免贫富分化并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仍要清醒认识到这一新的方位仍未突破我国的发展定位,我们国家仍然处于“欠发达”的发展阶段,我们国家依然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收入和城市化水平还未进入世界前列,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需要得到实质性的满足。发展是解决一切中国问题的关键。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根本的任务还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党中央要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坚决革除一切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思想观念上的束缚,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扎实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和掠夺的科学判断至今毫不过时。强国必强军,要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有效维护日益增多的海外权益,有力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2.坚持探索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村经济和马克思恩格斯所描述的传统小农经济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农业经济早已不再占据经济优势地位,但当前农村经济并未完全突破传统小农经济的局限性。我国的很多农村仍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家庭是基本的生产单位,生产技术较为落后,产量低收入低。这也和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有关。我国人口众多,农民占较大的人口比重,人均耕地面积少,山地多平原少,耕地呈现少集中、多零散的状态,不存在全面推行现代机械化大农场式的条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5]31在1990年3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预见性地指出,中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在未来的一个飞跃,就是实现农业生产的科学规模化和社会市场化,发展集体经济。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三农问题”视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指出,在“十四五”期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2022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强调:“要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严格条件、规范程序,探索解决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6]这次会议对新时代我国农业的集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实现我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牢牢保护好中国人自己的饭碗,就必须破除一切阻碍,探索一条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在党和国家的引导和帮扶下,在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成果的基础上,拓宽致富渠道,实现部分农业人口的就业转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区域农田的规模化、科学化种植,发挥好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优势,整体上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多种类农业产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有效满足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地区共同富裕建设。

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相信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终归宿,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最终将彻底战胜资本主义,但社会主义不是僵化停滞的,而是因时因地而制宜的。自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伊始,我们党就带领人民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行。党带领人民独立思考、自立自强、不懈奋斗、团结合作,用几十年时间就建立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用200多年时间才建立的工业体系,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安稳有序,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建成小康的伟大飞跃,创造了彪炳中华民族史的不朽功绩,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璀璨的文明成果,开辟了中国式文明新形态。历史充分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可以救中国,只有科学社会主义可以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可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科学结论,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党带领人民走的这条路,不仅走得对,而且走得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明确“两个确立”,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跟着党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到底。

4.坚持共建“和合共赢”“和合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大工业创造了世界市场,即使在非洲大陆最深处、最原始的民族都被卷入资本主义的扩张浪潮中,当最后一块市场被并入世界市场时,历史真正成为世界的历史。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扩张过程亦是传播过程,日益普遍的生产方式和社会交往将终结各民族原始封闭的状态,世界历史的普遍联系性将得到不断加强。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世界充分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科学性,各国家各地区人民之间的联系相当紧密,发展中的互相依赖程度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呈现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新出现的很多国际性问题和危机需要多个国家共同参与治理才能有效应对,人类社会已成一个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我国的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如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全球三大消费市场之一、东亚的经济中心,世界的发展同样也需要中国,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更要与世界的发展深入融合。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把握和引领时代,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坚持亲、诚、惠、容的多边外交理念,积极构建周边友好合作关系,坚持在正确的义利观的指导下加强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积极构建以联合国宪章和宗旨为基础、更加符合发展中国家合法权益的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法则,不断为世界人民提供更具普遍指导意义和互惠性的国际公共产品。在2021年10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7]在新征程中,党和国家继续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主梁架构,陆续推进多个区域性命运共同体和重点单领域性命运共同体建设,与各国人民一同努力,不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中国人民和其他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不断变成现实,以普惠发展促进普遍和平和共同安全,以普遍和平和共同安全维护普惠发展,实现和合共生、合作共赢,一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四、结语

马克思恩格斯的近代中国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具体分析近代中国问题的优秀成果集成,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人民的深切关怀,在理论上指明了中国的前途方向。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源自其实践性,时至今日,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懈奋斗、开创未来,将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社会的美好预想,在祖国大地上现实生动地展现出来。

猜你喜欢

小农经济恩格斯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小农经济完全过时了吗?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纬度对比研究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