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探究

2023-02-23李婷

戏剧之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

李婷

(上海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上海 200233)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它通过一定形式的音响组合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对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有重要意义。音乐表演艺术通过演唱和演奏产生艺术效果,通常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种形式。从远古时期的歌舞、器乐到现代的流行音乐、电子音乐,音乐一直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音乐学专业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主要研究音乐史、音乐行为、音乐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涉及声乐、器乐、乐理、作曲等多个方面,让学生掌握音乐表演、器乐演奏、编曲作曲等专业技能。音乐学专业课程是高校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渠道,关系到高校能够输出多少优秀音乐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校音乐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水平,所以,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至关重要。

一、音乐课程设置是高校音乐学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一,音乐课程设置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概述了乐理与视唱练耳、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声乐、钢琴、乐器、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合唱与指挥等多种课程的教学纲要,规定了音乐学专业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强调通过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音乐课程设置中,声乐有视唱、声乐小班化或者一对一教唱歌曲、合唱等形式,器乐有钢琴、小提琴、古筝、萨克斯等一对一教学形式,理论类有中外民族音乐、基本乐理、中外音乐史等内容。这些都是目前高校最基本的课程组织模式,是基本教学内容。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培养目标进行规划,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调整培养模式。例如,每个地区的人文环境、民族特色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对内容适当进行增补。

第二,音乐课程设置完善了高校学科建设内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高校的学科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各大高校不断引进人才,增加新学科,音乐学专业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学科建设的推进发展需要多种学科共同进步,音乐课程设置科学有效,就能够培养出专业音乐人才,适应社会对多样化的新型人才的需要,为广大中小学输送师资,为音乐、媒体、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无论是合唱团中的和声编配、指挥,电影电视剧中的编曲配乐,还是大中小学的音乐课程,各大音乐机构的器乐、声乐教学,都需要高校培养的音乐人才。

二、我国高等院校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一)一对一教学模式完备

国内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基本可以分为声乐型、器乐型、综合型几种,有些学校会将舞蹈系并入音乐学院。音乐生各有所长,如何通过课程设置将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国内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一、大二时期会被安排统一进行声乐和器乐的学习,大三开始进行声乐与器乐的主修(二选一),并选择自己的专业导师进行主项的深入学习,通常的模式是一对一教学,一个老师在一节课的时间里面对面教授一个学生,最大程度地传授知识,并获得实时反馈。在课堂上,声乐学生关于头腔共鸣、发音咬字等方面的问题能得到及时纠正,器乐类学生可以及时解决演奏中的技术和情感问题。目前来看,这样的方式已经十分成熟,但许多高校存在着师资力量不够的问题,音乐人才的培养需要优秀的教师,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师资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

(二)课程设置结构单一

目前,国内高校的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完善,但单一化的课程结构还存在课程容量大、范围广的问题。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师范教育方向,不仅要学钢琴伴奏、声乐演唱、舞蹈形体,还要辅修小乐器,如小提琴、二胡、琵琶等,还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这些内容,因为,他们的定位是“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这样的课程设置非常单一化,必修课程多且都是固定的,学生选修课程的灵活度不够。例如,“电子音乐制作”这样的课程通常是录音相关专业的必修科目,但是,作为音乐学专业学生的选修课,许多师范类音乐生因为课程时间冲突和相关规定不会选择。但是,多数学生在走上教学岗位后都会面临课件制作不完善、音频视频剪辑或合成不流畅等问题,进而影响备课进度。因此,在高校学习期间,音乐课件的制作与合成、现代化音乐设备的运用等内容非常重要,学生有针对性地选修这些课程意义深远。

(三)理论课程设置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的音乐学专业十分注重艺术实践,但是,理论课程的设置较少。比如,乐理是音乐基础知识,如果这门课的学习时间少,学生的基础过于薄弱,就会导致和声、曲式、复调等综合运用音乐知识的课程学习难度增大。另外,音乐学专业的学生除了本科毕业直接就业之外,还可以选择继续升学读研,音乐学专业学生读研一般选择音乐专业的实践方向或者音乐与舞蹈学的理论方向。在音乐与舞蹈学专业中,又有中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等方向,但在本科音乐课程的设置中,这些相关课程大多为单学期教学,只有到了期末考试或者教师资格考试时,许多学生才重新拿起来机械背诵,没有达到真正了解音乐历史、陶冶情操的目的,也没有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四)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

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大多是传统的考试形式,内容以音乐表演和音乐理论为主,分为期中、期末两个时间段,来考查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这样的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学生平时可能会懒散一些,到了考试前突击学习,临时抱佛脚;二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停留在两次考试的印象中,不能全面准确地对学生的平时表现作判断,不能客观公正地给出教学评价。三是评价主体单一,在音乐学专业的课程考试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教师虽然可以看到学生的期末表现,但是,教师对学生平时的专业训练情况并不完全知晓,而将学生互相的评价或者实践表演等选项纳入综合评价会使评价结果更加具有综合性、合理性。

三、对我国高等院校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建议

目前,国内高校音乐学专业的课程结构设置影响着学生的培养模式、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术研究的重点、人才培养的方向等,结合我国高等院校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越完备,越需要大量的教师投身其中,因此,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在实践中加强学习,具备较强的基本音乐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缓解教师教学压力,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一是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帮助教师巩固音乐专业技能,还可以选派教师团体出国交流学习,参考国外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本高校的音乐课程设置;二是各教师之间可以定期交流、共享资源,学校可以建立教师交流平台,让教师互相交流先进的教学经验,为课程设置提供更多的专业资源。三是学校要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开展经常性、多形式的教研活动,制定切实措施,加大以老带新的力度,尽快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二)优化课程设置结构

一是分层进行课程设置,按照重点课程、一般课程和非重点课程进行设置。解决选择不到位、不及时的问题。必修课、选修课的划定时间要更加科学,增加学生声乐或者器乐主项课的时间;音乐视频制作、课件制作等现代化操作技能要成为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增加乐理课的学时,让学生稳扎稳打,夯实音乐基础。二是丰富课程的多样性。开设和学生主项相关的辅助性选修课程,比如钢琴主项的学生学习钢琴发展史、钢琴教学法等课程,为今后从事钢琴教学或者其他演奏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开设旁听课、活动课这样开放式的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找到感兴趣的音乐课程,拓宽自己的学习领域。也可以增加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民族音乐学等相关的课程供本科生选择,让他们提早了解理论类学术类研究的方向,明确自己的研究意向;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中西融合元素,比如,在器乐教学中增加中国民族器乐曲,在美声教学中加入民歌、戏曲元素,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丰富艺术实践活动

艺术实践是检验音乐课程设置,展现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高校音乐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至关重要,开展适当的艺术实践教育活动有利于音乐专业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要鼓励和启发学生大胆创作、自主感受、自主参与。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向设置不同的音乐演出或者音乐比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获得锻炼的机会。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演出,参与相关技能竞赛和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演唱、演奏等专业能力;学校要安排学生参加学术会议,了解专业发展方向,打好理论基础;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各大音乐机构,了解琴行、音乐文化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等,或者让学生到中小学实习任教,进行听课、模拟上课等实际操作,挖掘学生的工作潜力,让学生提前形成择业观念,做好职业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三)完善教学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是整个课程设置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认真落实学生的自评、互评、他评环节,更好地推进课程的优化。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使用多种评价方法、多种评价形式优化评价方案。高校音乐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和较高的专业素质,一般应具备硕士学位和讲师职称。课堂教学应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掌握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相结合,音乐与文化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内容贯穿其中,为学生日后从事师范类的音乐教育工作奠定基础,教师要细化评价过程,音乐学专业有许多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考评要具体到学生对作品的具体演绎,教师要在课程中观察记录学生对这门课的专注度和感兴趣的讲课方式,并作出总结;成绩方面,教师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每一位学生打分,让学生及时得到学习反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并运用到之后的教学中,使课程产生最大效益;学生也应从客观角度出发,对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能否得到教师解答,课程教学环节设计是否合理等方面作出评价;另外,教师可以补充学生互评等其他评价方式。

四、结语

音乐课程设置是高校音乐学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完成了初步探索,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完备,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和实践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但还存在着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师资力量相对不足,课程设置结构单一,各个内容相近的课程的选择不够便利,岗位需求的技能课设置不科学,理论课程设置不足等问题。所以,高校要加强师资培训,对课程进行分层设置,丰富课程的种类和选择方式,让学生参与更多的艺术实践活动,并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稳步推动高校音乐学专业的课程建设,加强对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思考和实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猜你喜欢

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
音乐学人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