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舞美创作思维秩序的解构与重建

2023-02-23张书玉

戏剧之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舞美解构秩序

张书玉

(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 100073)

一、舞美创作思维的秩序

所谓“秩序”,一般而言可以分为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认为,秩序意指在自然进程和社会进程中都存在着某种程序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英国著名艺术心理学家恩斯特·贡布里希在其著作《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中指出:“有一种‘秩序感’的存在,它表现在所有的设计风格中,而且,我相信它的根在人类的生物遗传之中。”由此可见,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无论是结构、形态还是运动规律,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有序的形式,这种“秩序”既是静态的也是在运动中不断变化的。舞美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同样在延续、变化和发展中形成了舞美设计的秩序,舞美设计师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有组织地安排各构成部分以求达到舞台正常运转或良好外观状态与艺术表达的思维方式,即舞美创作的思维秩序。随着舞台美术不断发展与鼎革,舞美设计师吐故纳新、继承发展,其创作思维也随之改变,舞美创作思维秩序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解构与重建。而随着舞美创作思维秩序的改变,舞美设计也不断地打破原有的设计秩序,舞台美术的整体风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舞美创作思维秩序的解构与重建

本文对中国舞台美术创作思维转变的归纳和叙述,在时间上大致划分为20 世纪末期和21 世纪初期两个阶段。

(一)20 世纪70 至90 年代中国舞美创作思维的转变

20 世纪70 至90 年代舞美创作思维的秩序发生了两次解构和重建。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期,单一的舞美创作思维秩序被解构,多元化的舞美创作思维秩序被建立起来。20 世纪80 年代至90 年代,多元化思维持续深化,并由以往具有“写实”“幻觉”“具象”和“再现”等特点的创作思维秩序,转向具有“写意”“非幻觉”“抽象”和“表现”等特点的新创作思维秩序。

早期话剧参照西方舞台风格,舞台美术师通常采取写实的风格,形成了按照剧作场景的设定进行陈设和事物布景的创作思维和设计秩序。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期,话剧重新兴起,舞美设计家在西方现代主义戏剧观念、恢复“十七年”现实主义戏剧模式观念并存的复杂环境下试图突破束缚,寻求新的表意方法。在这一阶段,舞美创作打破长期以来单一的现实主义风格创作思维模式,重建了一种多元化的思维秩序和创作理念。

在20 世纪80 年代至90 年代,戏剧探索性、创新性发展,戏剧观念多元并存,各有风采。首先,斯坦尼演剧体系和传统镜框式舞台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舞美设计家的空间意识和主体创造意识加强,多元的创作思维深化发展。不得不提的是,20 世纪90年代小剧场戏剧重新兴起。小剧场戏剧使得戏剧与观众的距离缩近,改变了演员与观众的审美关系,建立了新型观演关系。《思凡》(孟京辉)、《零档案》(牟森)等实验性作品颠覆传统的创作方式,解构经典作品,反思已建立的创作秩序,尝试建立新的创作思维秩序。其次,舞美设计师兼收并蓄,开辟自己的民族化道路,形成了新的具有现代意味的、具有风格化和形式感的独特艺术语言,建立起发掘民族性艺术语言的创作思维。再次,在“新现实主义”美学观等文化思潮的影响下,舞美设计师探寻新的美学支点,由以往“写实”“幻觉”“具象”和“再现”的创作思维,转向“写意”“非幻觉”“抽象”和“表现”的新思维,形成了新的舞美创作思维秩序。新思维秩序的重建使得舞台样式多姿多彩,产生了一批风格各异的优秀舞台作品。

总的来说,在这一历史阶段,传统的舞台美术依托于戏剧,属于二度创作艺术,功能较为被动和单一,是一个辅助类专业学科。它必须依赖于剧本文学创作,与戏剧文学中所描述的特定情境保持同步;在导演总构思的框架下进行创作;揭示剧作的内涵、戏剧的思想,服务于表演;创作空间局限于剧场舞台空间。虽说舞美创作的思维不断更新,但一直没有打破上述整体秩序下建立的思维秩序。

造成20 世纪中国舞美思维秩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背景变革、文化思潮更替等。另外,以戏剧为依托的舞台美术各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也与中国戏剧的发展与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进一步说,20 世纪的中国戏剧经历了两次重大的转变,戏剧观念的变化使得以戏剧为依托的舞台美术也发生了改变。第一次转变在20 世纪初。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将西方现代文明思想带进中国,话剧的兴起使中国戏剧开启了从古典时期向现代时期转变的现代化道路。这次转型中,中国戏剧无论在戏剧观念、主张、内容上,还是在戏剧的表现手法和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二次转变在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改革开放后,中国戏剧由冰冻期进入了新的时期,形成了开放性多元化格局。在这次转型中,戏剧理论和创作方法更加开放多元,产生了一批带有西方现代主义甚至是后现代主义色彩的作品。20 世纪80 年代至90 年代的戏剧观念和戏剧创作手法转向流派多变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中国独特的现代戏剧艺术逐步显露出来。在这段时间里,新中国舞台美术经历了传统复苏、引进模仿、重新反思、开拓创新等发展过程,可以较为清晰地划分为“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和“多元化基础上的深化”两个阶段。随着舞台美术的发展与革新,面对各方面复杂的变化,舞美设计师积极地吐故纳新,舞美创作思维发生了转变。

(二)21 世纪初期中国舞美创作思维的转变

21 世纪初期,面对舞台美术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舞美创作思维秩序再一次面临着被打破和解构,新的思维秩序建立起来。第一,整体性思维。第二,表达性、先锋性、自由性、创造性的思维。第三,以视觉等视听感官因素为主导的实验性创作思维。第四,开拓性、包容性、多样化的思维。第五,计算机思维。第六,民族化思维。

第一,随着参入意识和介入意识的提高,舞台设计师的导演意识和综合性思维更加强化,逐步建立起整体性思维,形成整体戏剧观。瓦格纳提出的“整体艺术作品”概念和“艺术统一性”原则对当代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也是“导演剧场”的美学思想。由此可见,整体性思维在西方早已萌发,当下中国舞台美术也体现出整体设计的发展方向,舞台设计与导演的合作方法与合作模式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还有一些卓越的舞美设计师逐渐由视觉设计领域跨界进入导演的角色,并在总体上把控导演思路和设计风格,创作出许多有代表性、创造性的作品。例如,北京现代舞团的《十二生肖》体现了舞美设计的整体性思维。它并无现成的剧本,刘杏林老师试图寻求一个主题和表演动作的贯穿线索或内在逻辑,从舞台设计角度对于演出整体形式甚至内容进行把握。

第二,舞美创作思维不再局限于揭示剧作的思想内涵、还原导演的解读,而是建立另外一种具有表达性、自由性、创造性等特点的思维秩序。舞美设计师可以创造独特的符号语言,提炼文本的精神世界,或表达个人思想和内心世界。德国著名导演、舞美家阿契·弗莱耶大量的作品都体现了这种创作思维:试图打破限制和精神的束缚,解构固定的、线性的结构,“以瓦解的秩序作为一种新秩序”。正如贡布里希所说:“正是混乱与秩序之间的对照唤醒了我们的知觉。”这种带有强烈先锋性、创造性的艺术作品不断出现,冲击着原有的思维秩序。中国舞美设计师亦在许多优秀作品中彰显了创作思维的表达性、创造性。《檀香刑》的舞美设计刘科栋老师在他的创作中,用写实扭曲夸张的现代处理手法,以大量非抽象形象组织塑造,建立了极强的形式感和具有非写实、非常规、造型奇特的视觉感。作品中独特的风格样式体现了古朴和当代的对撞,用视觉方式给观众带来奇特的视听感受。

第三,舞美创作思维不再囿于戏剧文本,而是打破常规线性叙事,构建出多元时空,建立起视觉等视听感官因素为主导的实验性创作思维。剧本和演员已经不是唯一的主导因素,首先强调的是视觉效果的引领作用。例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作品《一周年》是一部以视觉为主导的沉浸式特殊场地演出作品。在文本和情节上,文本打破了线性叙事结构,演出的完整情节用视觉、音乐等元素取代。在时空处理上,打破了传统舞台时空的幻觉性,物质空间与想象空间并置了现实与虚拟、事件与想象。

第四,跨界融合的舞台美术将视野从戏剧舞台逐渐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领域,舞美创作的物理空间不局限于剧场的舞台空间,建立起开拓性、包容性、多样化思维。于是,更加包容、开阔的舞台设计视野和创作思维成为今天舞美创作的需要。

第五,全面迈进数字媒体时代,新兴技术对舞台艺术的影响日益凸显,舞美创作建立起计算机思维。随着舞台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化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为设计的革新提供了物质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舞台美术的形式,促进舞美价值的提升。当代的舞台艺术家越来越重视对技术创意的应用能力,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进行科技艺术融合的探索和尝试,给舞台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六,民族化思维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了不同的注释和发展。舞美语汇不仅要有中国美学的意蕴,使之充满中国情感和中国文化内涵,更要注入当代的观察和当代的哲理思考以及现代化、国际化的表达。

造成21 世纪初期中国舞美思维秩序发生变化的原因很多,除了社会背景变革、文化思潮更替等历史的宏观原因,还有经济活动、科技革新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另外,舞美行业自身的发展与艺术家求新图变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进入21 世纪后,我们对舞台美术专业的传统认知被颠覆了。首先,面对各方面复杂的变化,舞台创作的综合性强化,舞台美术与戏剧创作其他的部门提升至同等地位,舞台美术家的个人思想得以表达,其功能更多地走向引领、改造和建立。其次,在多元融创的时代背景下,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已经愈发模糊,加之具备当代性的“大舞美”观念得到广泛认同,舞美疆界呈现出大幅度扩展和提升的局面。再次,随着演出空间、场所的变化,舞台空间样式也开始走向多元化。“特殊场域表演设计”“沉浸式戏剧”等概念的广泛使用和此类作品不断涌现,当代舞美设计在时空创意上更多参与表演。另外,舞台科技革新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戏剧舞台出现了更加复杂的格局。最后,近年来,中国舞美领域一直没有间断探索舞美设计在戏剧舞台之外的价值,离开了戏剧舞台的舞台美术,依旧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巨大的价值和非凡的意义。

三、结语

在未来,舞美工作者需要面对的舞台美术行业在各个方面复杂的变化绝不会比今天少,面对势不可挡和必然会来的发展新趋势,作为设计师要深入思考如何认知与定位自己的专业,思考艺术创作的新方法、新路径。最重要的是,设计师要根据新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的创作环境,积极更新自己的创作思维和理念,创新艺术创作模式,而且要领先思考舞美的未来场景,不断探索,勇于试错。笔者大胆畅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止于视觉戏剧,未来也许会出现其他感官为主导的戏剧,甚至是完全虚拟的戏剧,届时舞台美术的创作将会是新的奇异景象。总而言之,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舞美创作的思维秩序还会被一次次解构和重建,舞台美术会在激变中呈现出一次又一次的奇观。

猜你喜欢

舞美解构秩序
解构“剧本杀”
蔡春山舞台美术作品选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秩序与自由
论张曼君导演的现代戏曲舞美观念
在空间中寻找戏曲的现代样式——专访上海京剧院舞美设计师徐鸣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孤独与秩序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