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后的舞蹈学科新际遇
——以高校舞蹈教育为切入视角

2023-02-23胡元园

戏剧之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独立专业型舞蹈

胡元园

(北京舞蹈学院 北京 100081)

2021 年的岁末,舞蹈学科迎来了“独立”的曙光。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中,舞蹈被设为艺术门类的一级学科。此番改变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艺术界众多学者的热议,其中不乏反对的声音。但一件事情如果没有争议,也就没有被拿出来讨论的价值。因此,部分学者不认同将舞蹈设为一级学科的发声更加点燃了舞蹈界人士的言论热情,业内各路专家学者纷纷站出来表达立场。

目录调整也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舞蹈在成为一级学科后,应该对学科未来的建设发展方向以及舞蹈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进行再度反思。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舞蹈专业并且愈来愈重视对于舞蹈人才的培养。面对这种情况,以它们为切入点进行学科调整与改革对于培育高等舞蹈人才来说意义重大。因此,高校舞蹈教育应在厘清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专业、学术齐头并进的学术体系,通过自身的体系化建设凸显学科的应用性、独特性和整体逻辑性。

一、舞蹈成为一级学科——既是众望所归,也是众志成城

舞蹈迎来学科上的独立,这是无数舞蹈人一直以来期待的结果,这背后积淀了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不仅代表着学科的需求,也包含着历史的赓续、社会的需要、文化建设的前进。因此,从更加多元的角度来看,舞蹈成为一级专业学位类别有着不可忽视的必要性。

首先,我们无法忽视舞蹈一直以来被冠以的“艺术之母”的地位。这表明在历史的长河中,舞蹈一直伴随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前进。舞蹈作为人类的文化实践对象由来已久,并且在当下乃至今后,舞蹈实践依然能够保持鲜活旺盛的生命力。不仅如此,从我国的民族文化发展来看,舞蹈因实践主体的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发展态势,各民族、各社群、各族群都保有风格迥异、功能多样的舞蹈种类。这样丰富的文化形态如同丰厚的宝藏一般值得我们去挖掘和保护。

其次,经过数代舞蹈人的不懈努力,舞蹈现有的学科基础和学术成果十分可观。一方面,我国与舞蹈相关的主体十分多样,仅以舞蹈教育为例,其包含专业教育和非专业教育,专业教育从培养环节来看,又分为中专、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级,非专业教育面向的群体就更为复杂。在教材方面,以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舞、芭蕾舞等舞种为划分方式,并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教材。整体而言,舞蹈学科建设在多方面都趋于稳定成熟。另一方面,我国在舞蹈理论、舞蹈历史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中也收获了丰富的成果。不仅如此,当下的舞蹈学术研究早就不局限于单一视角,而是以“跨学科”“跨文化”的视野,在向内探索的同时也努力地向外开拓。

此外,不可否认的是,舞蹈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并且就当下形势而言,社会对舞蹈以及舞蹈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显著。舞蹈的社会功能一直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除了其一直保有的娱乐、健体、教化等功能,在快节奏、数字化的时代,它还发挥着调节群众身心平衡、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等作用。除此之外,舞蹈在文化传承以及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而在社会需求方面,我国社会在当下及今后都对实践类和理论类的舞蹈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中国的舞蹈表演、舞蹈编创、舞蹈教育等领域都给舞蹈实践类人才留出了大量可以施展才华的空间。随着舞蹈实践的丰富,舞蹈理论研究也随之显示出勃勃生机。实践与理论势必相互协助、相向同行。总而言之,此次学科目录的调整对一直刻苦耕耘的舞蹈人来说,既是对过去付出的回报,也是对未来实践的鼓舞。因此在欣喜之余,我们更应铆足干劲儿,以开放的态度、敏锐的触觉和跨学科的眼光为舞蹈学科建设和高水平舞蹈人才培养而努力。

二、舞蹈教育当何如?——高校应专业、学术“两手抓”

在这样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坐标确定之后,舞蹈教育该如何在当今时代突破以往构建的既有认知并形成新的科学范式,这是亟待思考的问题。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许锐教授曾在该院召开的舞蹈学科建设研讨会上表示:对于舞蹈领域而言,此次学科目录调整带来的最重要变化,一是“舞蹈”从“音乐与舞蹈学”中独立了出来,构建起了与之相对应的专业型学位培养的实践研究体系;二是“舞蹈学”并入了“艺术学”,建构了对应的学术型学位的研究体系。这样的改变带来的是专业型学位培养与学术型学位培养的平行对接,有利于解决之前所存在的舞蹈学科理论和实践评价体系不一致的问题。将这样的思维带入高校舞蹈学科设置中,我们必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向而行,完成理论与实践两种性质的高度融合,使其在新的学科架构中呈现互通互促。

一方面,高校在对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上应突出其应用性以及作为表演艺术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以明确的培养目的为依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需要警惕的是,学校对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不能因为其技术导向型的特点就陷入“重技轻艺”的窠臼。如果一味将技术的高低、难易作为衡量学生专业水平的唯一标准,那么就容易对学生造成方向性误导,从而影响舞蹈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专注培养专业型舞蹈人才的技术技巧的同时,也需要将舞蹈艺术与其他体育竞技项目进行区分,引导学生对舞蹈美进行赏析和创造,同时还应将丰富的学科知识、人文素养等作为重要培养内容,促使高校学生在专业与理论层面达到相互了解、互联互通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对学术型学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应将学术研究建立在对舞蹈实践的充分理解之上。当下,常有舞蹈学科理论与实践评价体系不一致的问题出现。那么高校在对学术型舞蹈人才的教育过程当中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过往学习背景,补充其在舞蹈实践方面的短缺,为其创造可以观察他人舞蹈实践和亲身体验舞蹈实践的机会。此外,针对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舞蹈学”,除了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安排舞蹈基础理论、舞蹈史、舞蹈批评等有关本学科的系统内容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将视野打开,与“艺术学”下的其他学科门类甚至其他一级学科进行交流互鉴,以“跨学科”的思维来完善现有的学科框架。

高校在专业、学术方面的“两手抓”,体现出的是艺术学科本身内涵的两种性质。因此,针对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后的新起点,舞蹈教育应当从最关键层面入手,迅速作出调整。例如可以参照吴晓邦先生曾提出的中国舞蹈学科体系架构,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多方面进行改革,考虑将培养计划与学生所关心的学分评价机制、奖学金、就业等方面挂钩,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再加上多媒体时代提供的技术便利,使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多元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最根本的还是要根据专业型和学术型舞蹈人才的各自特性与培养目标,探讨更为精进的舞蹈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教育框架中逐渐实现理论与实践两种性质的高度融合。

三、“难事”也怕“有心人”——突出问题及应对之法

虽然舞蹈界普遍支持这次的调整方案,并且不少高校针对这次调整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讨。但是,过往遗留下来的部分问题在当下依然没有找寻到合适的解决方式,并且当下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也必然会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因此,舞蹈人需要厘清共同努力的方向——一方面应当明晰舞蹈作为一级专业类别和二级专业领域的内涵,明确级别划定所指向的具体调整方向;另一方面需要从舞蹈学术和舞蹈专业两方面着手,建立起学位人才授予的标准与评价体系,并逐层建构起完整培养环节的实践机制。

高校教育在舞蹈学位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十分关键的节点。往前看,其需要承担起对中专学生的筛选、培育,“优中择优”地划定培养对象;往后看,高校还要肩负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责任,旨在教育出能够发挥更大社会价值的舞蹈人才。因此,面对高校舞蹈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我们需尽快摸索出解决途径。

其中较为明显的如各地高校存在教师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这在一些偏远地区高校中体现得尤为显著。这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舞蹈艺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其发展一直以来就与政治、经济等方面密不可分。因此,大量的优质教师资源都集中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良好的艺术氛围和优质的资源平台给舞蹈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所以大部分优秀教师资源也就更倾向于在这样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城市”里流动。相比较而言,其他城市的舞蹈教师资源在质量和数量上就呈现出“贫瘠”的态势,尤其是能够培养学术型舞蹈人才的教师群体在地方上显得尤为匮乏。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但各地高校仍有施为的空间。一方面,在教学体系中体现对专业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双向培养的重视,尤其是在课程设置中,注重两方面的结合和互补;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应当推出一系列政策来吸引教师资源的流入,并对教师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此外,教学模式、教育观念较为老套且缺乏活力也是高校舞蹈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多年来,诸多高校还在延续着传统教学模式,并未真正转换课堂主体地位。教师仍旧采用以灌入式为主、启发性为辅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问题在专业实践课堂和文化理论课堂上均有体现,例如在专业课堂中依然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照做的单一教学模式,或者在理论课堂中仅依赖书本教学。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其实可以从很多层面寻求解决之法。其一,可以考虑从学生主体性的角度出发,将以老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向师生互动的启发式课堂进行转变。这样的转变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训练在学位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并且也体现了教育模式改善过程中的重要思维转变。其二,新媒体的快速崛起给传统教育观念及教学模式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必须承认的是,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给课堂带来了更多可能。例如在专业实践课层面,我们可以尝试将舞蹈与VR、AR 技术相结合。长远来看,新媒体舞蹈实践有可能会成为舞蹈行业衍生的增长点,因此将之纳入高校课程体系,未尝不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探索。

尽管新时代新的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带给舞蹈界诸多新挑战,但在舞蹈人眼中,这些都是推动中国舞蹈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机遇。因此,即使前路有再多“难事”,也要“怕”这些“有心人”。

四、结语

短暂沉浸于学科“独立”所带来的欣喜之后,舞蹈界应迅速“整装待发”,严肃并坚定地走好接下来的漫长路途。舞蹈人应拥护并珍视此次调整中舞蹈作为一级专业类别的独立,这不仅为舞蹈这种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建设与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也为舞蹈逐层构建起贯通中专、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育人机制注入了动力。同时,对于高校舞蹈教育来说,面对学科目录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以开放的态度、跨学科的眼光建设专业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架构,不辜负国家对于舞蹈专业学科建设的重视与期待。

猜你喜欢

独立专业型舞蹈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冰上舞蹈搭档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我和舞蹈
李嘉诚:香港没资格“独立”
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型学生社团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西班牙宪法法院判加泰罗尼亚“独立”违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