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泽民:“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到21世纪”

2023-02-22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江泽民克林顿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不仅是双边关系,还应当放在世界范围内和着眼于未来、着眼于二十一世纪来考虑”

“江泽民是新中国成立后使中美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最高会晤进入频繁和常规轨道的第一位中国领导人,这是江主席的个人政治魅力和外交策略方面的巨大成就。这一成就不但改善了中国领导人在美国民众中的形象,也大大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外交地位。”美国前驻华大使尚慕杰说。

作为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江泽民出访了70多个国家,行程60多万公里,在空中和外国的土地上的时间总共364天。曾任外交部部长的李肇星曾写道:“在那些难忘的岁月里,江主席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决策者,也是最辛苦的实践者。”

1989年之后,西方对中国进行“制裁”,中美关系跌入20多年来的最低谷,中国外交面临巨大困境。面对苏东局势突变,江泽民1990年访问朝鲜,他对金日成说:“就中国党和国家而言,最重要的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次访问中,江泽民不仅与金日成等朝鲜老一代领导人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还结识了朝鲜新一代领导人金正日。李肇星提到:“江主席从战略高度出发,顺应时代潮流……结交了许多朋友,逐步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1993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江泽民第一次在国际多边舞台上公开亮相。江泽民提出“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到21世纪”的政治命题,并做了全面阐述。“这个讲话对冷战后的世界向何处去,对人类如何迎接新的世纪,起着引导方向的作用。”中国前APEC高官王嵎生说。

这期间,应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之邀,江泽民与之会晤。彼时,曾经在竞选中发表诸多对华不友好言论的克林顿,上任后逐步认清形势,谋求务实地同中国打交道。1993年11月19日下午,江泽民同克林顿在西雅图举行了一场半小时的正式会晤,这是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的关键一步。

时任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马振刚回忆:

会晤是在西雅图的雷尼尔俱乐部一间大厅里举行的。大厅两侧各有两排桌椅,一边是中方参加人员,一边是美方人员。中方只有副总理钱其琛、副外长刘华秋、驻美大使李道豫等几个人,我作为外交部美大司司长参加会晤。美国那一侧挤满白宫、国务院、五角大楼和商务部等部门的要员。大家意识到这次会晤非同寻常,会晤开始前全都大气不吭,除一些记者忙碌准备外,整个大厅一片肃静。

下午1时半,两位国家元首入座。这是克林顿第一次面对中国领导人,江主席也是首次与美国新任总统会面,两人表情都严肃而凝重。在中美关系的关键时刻,两国最高领导人初次会晤如何开场,大家都屏息以待。

克林顿没作一般见面的那种客套寒暄,而是首先感谢江主席送他质量很好的萨克斯管。克林顿曾是萨克斯管业余乐手,江主席特地送了他一件中国制造的萨克斯管。克林顿说他上学时很喜欢演奏,当总统后太忙,没多少时间吹了。江主席说,他也愛好音乐,但不会吹萨克斯,却会拉二胡,还喜欢唱歌。

这段富有人情味的对话,立即拉近了两位国家元首间的距离,缓解了会场的紧张气氛。随后的交谈,内容虽很严肃,中间还夹有不少观点交锋,但总体气氛一直很好,两人都看上去认真而轻松。

克林顿表示,他强烈感到需要与中国建设密切关系,承诺将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间“三个公报”。他强调说,美国认识到中国在世界的重要性,希望与中国建立更广泛的关系。他还引用了江主席复函中一句话:“双方不是因为没有分歧而相见,会晤正是为了解决分歧。”

美国当时对我国的制裁,后果恶劣,中方要说的话很多。但这毕竟是两国最高领导多年来第一次会晤,时间有限,不可能就所有问题一一细论。为确保会晤成功,江主席从战略角度出发,介绍了我国对国际形势、重大国际问题和中美关系的看法,并含蓄地批评了美国的强权行为。

江主席指出:“中美关系不仅是双边关系,还应当放在世界范围内和着眼于未来、着眼于二十一世纪来考虑。”他还指出:“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诉诸经济制裁,将会损及美国本身的利益。”江主席讲话连同翻译,共用了约四十分钟。克林顿一直认真听,没有任何打断或插话,他听后表示:“我发现,你所讲的,与我们有许多共同点。”他接受江主席的建议,说将考虑到中国访问。

谈话过程中,我看到,克林顿一直拿着写满谈话要点的小卡片,不时翻看,还不时给坐在身旁的国务卿克里斯托弗递小纸条,或许是要他帮助回应。最后,克林顿又提起了萨克斯管,笑着说:“将来有机会,我吹给你听听。”江主席立即回答:“我可以拉二胡伴奏。”就这样,两位领导人风趣地结束了这场举世瞩目的重要会晤。

在设宴款待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各方人士时,克林顿还开玩笑说,他同江泽民的谈话是“不公平”的,他发现江泽民懂英语,他的话江主席听得懂,还能通过翻译再听一遍,可是他不懂中文,只能听翻译的,吃大亏了。

这是1989年后举世瞩目的第一次中美元首峰会,是打破中美关系僵局、实现两国外交转圜和调动我国外交全局的关键一步。

1996年,江泽民访问印度,为中印关系提出新的定位,突出两国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合作大于分歧,两国签署了“不战宣言”。2002年,他访问伊朗,主张不同文明之间进行对话。

在参观泰姬陵时,江泽民和陪同的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西藏自治区主席江村罗布两位藏族领导合影,这个敏感的镜头向达赖集团传达了印度政府对西藏政策的变化。“与邻为善”的地区政策让中国的改革开放拥有了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逐渐成为“世界工厂”。

1997年10月,江泽民首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他9天走访7个城市,一些个性的瞬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在南加州接受华人华侨欢迎时,江泽民清唱了京剧《捉放曹》里的一句“一轮明月照窗下”;在檀香山,他用夏威夷吉他弹奏了《向夏威夷问候》这首歌,并邀请州长夫人即兴为大家演唱。

在许多外事场合中,江泽民的文艺才华和语言天赋不仅给他增加了不少人气,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外界对中国领导人的刻板印象。

江泽民在与世界领袖会晤时,喜欢展示一种能歌善谈的柔软身段。虽然当时国内对此不太习惯,但是他轻松、随和的风格,却颇受外国宾客的欢迎。

克林顿在回忆录中说:“我和江泽民呆在一起的时候越长,我就越喜欢他。他迷人,幽默,超自豪,但是也愿意听取不同的意见。”

美国前驻华大使尚慕杰认为:“江主席是新中国成立后使中美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最高会晤进入频繁和常规轨道的第一位中国领导人。这是江主席的个人政治魅力和外交策略方面的巨大成就。这一成就不但改善了中国领导人在美国民众中的形象,也大大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外交地位。”

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形容他与江泽民的关系:“我们两人很合得来,他爱结交朋友,我则是直接坦率。江泽民知道我没有恶意,从不见怪。我们之间的友好默契,对处理棘手和敏感课题确实有所帮助。”

李光耀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早就听过关于江泽民的报道,但在真正接触时还是感到意外,没想到会碰上这么活泼外向的领袖。”他说,包括他自己在内,许多人会因为江泽民的和蔼及喜欢引经据典,而低估了他的能耐。李光耀总结说:“江泽民肯定有自己强悍骁勇的一面,他的正直人格和献身精神,他要继续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决心,是不容置疑的。”

面对世纪之交的风云变幻,江泽民在外交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主张,特别是提出了“新安全观”。他还对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发,深刻论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他强调要承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主张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他还很重视文化外交和公众外交,注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更加重视影响媒体,重视与外国公众直接交流和沟通,以改变他们对中国的偏见,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责编/张超 责校/孙恩惠、李希萌 来源/《鲜为人知的中美“乐器外交”》,马振刚/文,《环球》2013年第13期等)

猜你喜欢

江泽民克林顿中美关系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克林顿城市授权区项目论析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克林顿夫妇的政治罗曼史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克林顿基金会被指“瞒报千笔外国捐款”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江泽民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克林顿的“遗愿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