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
2023-02-22金宇超
文/ 金宇超
文化乃民族之魂,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脉与根基。如今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必须加快探索和发掘对民族文化的有效认知与深层探索,培育和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自觉。
一、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的基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重多元,千年来绵延不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坚实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不竭源泉。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不断受外来思潮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急需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亘古不绝,从石器纵横的夏商周至戏曲迭代的元明清,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到风情各异的中国地域文化,从文人墨客挥手而作的诗词书画到京越豫川各具特色的传统戏剧,从作为文化基本载体的汉字词汇到拥有奇妙意蕴的传统文学……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来的历史长河与岁月变迁中历久弥新、连绵不绝,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着耀眼的光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反映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也是文化自信的外在表现与基本底蕴。大学生是中华民族延续与进步的新起之秀,是建设中国整片疆土的星星之火,是党和国家发展路上坚实的后备力量,唯有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心底认可且抱有自信,在本国文化根基坚实的基础上才能以宽阔的胸襟更好地接纳外来文化,在岁月的变迁中发展和充实本国文化,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独特多元的与世界文化相接壤的中华民族文化。因此,加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抱有强烈的认同是当今大学生能否肩负起时代使命的重要前提。
2.革命文化是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的源泉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奋斗史、革命史。一群有着磅礴力量的有志之士在经历千辛万苦的探索与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寻找到一条能让中国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这是一条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之中华蓬勃向上的大道,革命文化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这条艰难险阻众多的大道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和建设中形成的具有联系性与现实性的精神财富。革命文化的形态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形态主要是指革命遗存文化、革命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形态则是指革命道德文化、革命精神文化。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承载着各种文化成果,革命文化则是中国革命在社会革命的实践中孕育出来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文化产物。从最初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到新民主主义时期作为党的领导人,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指导,从模仿他国救国道路到建立本国独有的革命道路的转变,在丰富文化革命的背后是无数踌躇满志、热血沸腾的革命者。革命文化凝聚了无数共产党人的理想斗志,是实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使命,是一条满载着革命灵魂的小船上诞生出一个拥有强大气魄与非凡胆识大党的“红船精神”,是勤劳勇敢的军民在物资极其缺乏的年代靠自己的双手和生产运动哺育出来的“延安精神”,是拓荒者用青春和生命开肯荒凉土地锤炼出的 “北大荒精神”,是科学家在极其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创造震惊世界科技奇迹的 “两弹一星精神”……如今我们已踏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定要经历曲折的过程,这就要求大学生应有吃苦耐劳、勇敢拼搏的精神,要自觉传承和发扬革命文化,在此过程中将革命文化转变为无形的精神财富,心怀祖国、热爱集体,勤于学习,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之中。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的动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文化自信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文化从本质上来说都有其根本立场,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的实践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的旗帜,以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坚实的实践基础,与生生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蹉跎岁月中累积的革命文化共同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个人发展的维度上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拥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文化理念与文化成果,其先进的内容能够充实人民的精神世界,推动人民的理想追求,在此文化的不断熏陶下,人民不断向高道德品质、高科学素质公民发展;从国家发展的维度上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着突破性的作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地位。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下,全民族投身于改革、发展、创新的浪潮之中。在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攀升的过程中,人民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有益成果,在物质生活水平与人民幸福水平逐渐提高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从而促进文化自信的不断形成。学习、认可、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的不竭动力,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成果,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使文化自信深深扎根于大学生的思维与意识之中。
二、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
1.加强高校文化氛围建设,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的积极性
高校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在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理论教育的同时,高校应当营造良好丰富的文化学习氛围。
其一,以高校思政理论教育的改革推进为主导,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者的综合能力素养,不断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高校应该积极组建思政教育团队,研究新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思政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武装头脑,还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具体实践、历史文化相结合,放眼全局深刻把握时代热点与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深化对课内理论、课外实践的认知与理解。对于教育者而言,尤其作为思政课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也要时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这既是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质,完善学校教育机制,加快高校思政课改革是以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1]
其二,提供多种多样的校园课余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各类文体活动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以此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知与感知。学校可以开展大型的文化交流会与研讨会,以课堂课外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情怀、创新学习途径等方式,向学生传递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之瑰丽无穷。学校可以在文化纪念日,通过党、团支活动,带领同学参观革命文化遗址、名人故居等体验历史文化,身临其境的感受党百年奋斗的艰辛历程与伟大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教育,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强国之志。学校还可以举办书画、戏曲比赛,通过文化展览或文化舞台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切实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与价值观的塑造,在提升大学生文化认知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2.发挥网络文化传播作用,利用媒体平台进行文化宣传
要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作用,积极调动新媒体平台传播民族文化有关内容,打破信息传播壁垒,增强媒体文化传播引领力。
其一,充分发挥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提升大学生文化创造力与传承力。近年来,我国短视频使用率日益升高,其中青年群体占比相当之高。截止2020年12月31日,抖音发布《2020抖音大学生数据报告》,抖音在校大学生用户数已超2600万,总数占比高达近80%。[2]大学生相比其他年龄段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更强,短视频的横空出世对大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思想方式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短视频打造积极向上、健康绿色的网络文化空间,鼓励高校、政府、媒体入驻短视频平台,多多发布民族文化相关的优质短视频,精心制作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通过新媒介的传播拓展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面,实现让主流文化生动鲜明的出现在大学生的眼中。
其二,鼓励主流媒体开设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类节目,将无形的精神文化与有形的媒体节目相融合,彰显出新时代下的文化自信。创新文化内容的表现形式,在全媒体生态下找到自己节目的定位与优势,寻找当代大学生受共鸣的相关内容。如《百家讲坛》、《汉语桥》等弘扬与宣传民族文化的节目,其优质的内容、迅速发酵的口碑都让其受到观众朋友广大的欢迎。此类节目还可以扩大传播的平台,转播至大学生日常应用率高的网络平台,从而来增加传播广度。少年强则国强,国内电视台的文化节目需要受到大学生的认可,文化传承才得以可能。文化类节目的放送将为大学生注入全新的文化活力,不断提升大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可,将兴趣投至对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了解与内容创作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辨别文化能力,提高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
要提高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认同必须培养大学生对多元文化和西方思潮的辨别批判能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导向下提高自身的文化安全意识。
其一,培育大学生客观审视外来文化、辨别西方错误思潮的能力。经济全球化时代,在信息技术、生产资本等要素不断推动下,随着国家文化的日渐交融与社会思潮的相互碰撞,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效应。由于大学生三观尚未彻底成熟,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有限,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较低,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片面化认知导致学生难以了解我们民族文化的真正内核,历史虚无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等论调的盛行更是侵蚀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全球化带来的西方文化中心论给大学生在民族文化的有关认同上带来诸多问题。要解决上述种种难题,至关重要的一点便是培养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判断能力,面对外来文化我们需要辩证对待,面对民族文化我们需要批判继承。时刻警惕西方错误思潮,要旗帜鲜明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谨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价值观念侵蚀大学生身心。[3]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在学习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也需保持对民族文化的热忱与自信,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民族使命感与光荣感,不断提升、坚定文化自信与自我意志。
其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相融,让大学生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内容,让大学生自觉肩负起时代使命,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在新时代的征途中奋进开拓。要填补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空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好的“良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延续,同时也是革命文化的时代融铸,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指标。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激发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的兴趣,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实践,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与文化素质,形成全民族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的共识,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