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导演对故事片情节的把控
2023-02-22王彦儒
文/王彦儒
前言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导演对世界的认知和思考以及导演本身的性格特征都会在他创作的电影中得到体现。不同的导演会产生出不同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手法,由此对影片故事的诠释也千姿百态。哪怕是同一件事,不同的导演去讲述的角度也可能大相径庭。分镜头排列如何组合和长镜头的如何调度,再加上影片的表演、美术的形式,共同构成了个人色彩浓厚的导演风格。正像是莎士比亚说的:“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 导演——形式与内容
1.导演形式的内涵
导演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自觉体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会形成其独树一帜的鲜明特征,而这种特征几乎会在导演创作的每一部作品中得到体现,这就是导演风格。
导演风格在作品中的体现是多样的,比如分镜头还是长镜头?画面偏构图还是偏运动,配乐的风格,场面调度的习惯,角色塑造的方法论,叙事微妙节奏等各个方面。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善于在影片中大量使用固定镜头来体现他客观中立的导演态度,再辅以长镜头来交代日常生活,渲染情感和突出细节。在题材选择上,是枝裕和立足现实主义,力求展现当下日本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充满人文主义色彩社会关怀。影片《如父如子》展现两个家庭亲生子女的缺失和回归。导演会将几个主人公放在一个镜头中做不同的动作,说不同的话,直观的向观众展示他们的不同。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和平行叙事的形式手段,讲述了两个抱错孩子的家庭在换回孩子后的冲突磨合及和解的故事。[1]
美国导演伍迪·艾伦被誉为“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他的影片总是带有幽默而又讽刺的对话,这些对话大多往往从电影中神经质的角色口中说出,蕴含着导演对道德、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独特看法。《安妮·霍尔》的影片开头就是一大段自我独白:“有一个笑话,两个在山区避难的老女人,一个说这地方的食物真难吃,另一个说我知道可惜份量真是太少,这就是我人生的写照……我是个理性的幸福人,我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搬到了布鲁克林。”伍迪·艾伦很善于运用人物对白的形式来展现和承接情节重心、故事发展、人物心理和戏剧场景。他将抒情镜头用对话节奏来替代,电影节奏也由此而变得更加丰富。[2]
意大利导演费里尼以独树一帜的非理性主义风格闻名于世,体现到电影中则是开放式的叙事结构,没有因果关系的剧情和没有特定意义的结尾。情节的推进按照生活本身的自然发展进行,而不是传统的线性结构。影片《卡比利亚之夜》由一个个小故事组合而成,故事结构十分随意。每一个故事既生动独立,又连接成序。在影片的最后,卡比利亚满含泪水的笑容给人以无限遐想。她为何在遭受致命打击后又很快重燃生活希望?她的未来又将如何?这些答案导演都没有给出 ,而是留给观众去思考属于自己的结局。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不同的导演风格,就会在不同的电影语言、形式手段上进行直觉和自觉的选择——通过技巧和技术运用的背后,导演得以想要借此表达的艺术内涵,就显现得更具个性,充满差异感。而通过分镜头、长镜头、美术和台词表演这些独特的形式手段,就个性化地体现出了导演想要阐释的思想观念,更具深刻性。
作为观众的角度来说,我们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一部优秀的电影,不仅会受到来自时代背景等客观的故事元素影响,更会很大程度上无形地被导演主观的、个性化创造风格所感染。每一个导演本身的知识水平、文化修养、成长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如何进行电影创作也就极具个性化,哪怕是拍摄同一类型的电影,也会导致影片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形式不一样。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展开对导演风格对影片情节的影响的探究工作,而通过对导演风格的解析,我们也能够更好的把握电影叙事的风格和艺术魅力。
2.导演技巧与故事呈现
首先,导演创作的形式风格的差异,会体现在分镜头、场面调度、台词表演、电影美术等不同方面,导演根据对以上方向的个性化理解,或夸张地使用,导致了导演风格的多元化。正如贾樟柯导演的现实主义电影风格善于运用长镜头去讲述中国的现实,其叙事客观静默,不做道德批判,只为纪实,引人深思。而张艺谋导演曾经担当摄像的经历,也影响了他日后身为导演的风格,他善于设计饱满的色彩,有力度的构图和有内涵的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张艺谋导演在电影美术上的造诣登峰造极,通过他之手拍摄出了数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文艺片。王家卫导演则除去杜可风的运动摄影风格之外,还习惯于通过精湛的台词表演直抵人心,“一直以为我跟安宝荣不一样,原来寂寞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一样”,导演正是通过引人思考的台词表现其内心世界,展现对感情的细腻刻画。三位导演风格迥异,在镜头语言、美术、台词上各有所长从而创造了极具个人印记的电影。
导演风格的形成和导演自身的艺术修养息息相关。只有优秀的艺术家才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因此一个艺术家一旦拥有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也就意味着该艺术家在艺术层面上走向成熟。而在同一时期的艺术家中,总有艺术风格相近者,这一类艺术家往往会有意无意的相互靠拢相互借鉴,从而在艺术领域形成相应的艺术流派。而艺术流派的产生会反作用于艺术风格的形成,它会影响其他艺术创作者的创作方法。同时,这种艺术上的思想潮流既会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也会反作用于社会思潮形成新的思想潮流。法国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出现“新浪潮”电影,受到当时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作者论 · 巴赞的本体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影响提倡在电影创作中展现导演的个人风格,鼓吹作者论的创作方法,并创立长镜头美学。“新浪潮”革新了电影语言和电影形式:采用实景拍摄和现场即兴的导演、表演风格。由此出现了戈达尔在电影《精疲力尽》中的“跳切”手法,对电影剪辑产生重大影响。受精神分析学影响,电影《精疲力尽》还将人们的回忆,想象,遗忘等潜意识活动和人的精神过程搬上大银幕。特吕弗的《四百下》用现代主义的手法讲述了自己的童年,影片开头的巴黎街景和影片最后奔向大海的场景都采用了长镜头,提倡长镜头运用的美学和“生活流”电影。最后,“新浪潮”不仅推动了法国电影的变革,还引发了欧美各国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八部半》,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和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野草莓》都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艺术风格的形成除了会受到其他艺术家的影响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有密切联系。
社会背景对导演风格的影响在地域差异上极为明显。从国内方面来讲,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都极为不同,导致来自不同地区的导演在创作时看待问题的角度和表现手段都有很大差异,追求的艺术情怀也不同。比如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影片主要的题材为乡村生活、普通老百姓,表现的艺术追求基本是轻松诙谐的氛围中带着一点社会思考。而西北地区因为地域环境多为黄土高坡,选材往往是整个地区而不是聚焦到某一个村落。而导演想要传达的艺术追求也多是对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淳朴人性的展示,影片主题和风格大多是纪实。我国的沿海地区,处于国家开放的最前沿,能够直接快速的接受最新的世界潮流文化,因此导演在选题上更为丰富多元,拍摄手法也更加大胆,更完善的表达自身的艺术主追求和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个性,电影类型风格向多元化发展。[4]
不同的时代背景同样对导演风格影响深远,每个年代的导演往往带有他们那个年代鲜明的时代印记。以我国第一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为例:中国第一代导演的代表人物郑正秋与张石川于1913年共同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受困于当时艰辛的拍摄条件, 两位导演在创作方式上基本是就地取材,然后结合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自我思考得出自己的观点后再加以艺术加工。影片风格简洁明朗,主题上主要是反映反封建思想,这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决定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影片的社会影响和教育作用。“第六代导演”的说法诞生于1990年的导演群体,这一代导演大多生活在城市,在专业的电影学院接受教育,他们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与之前的导演群体完全不同。他们对传统文化进行审视和思考,有意的剥离艺术创作中关于传统的内容,并接受甚至提倡电影从高贵艺术品进入日常生活变为普通文化消费品。因此这一代导演的创作方式极度写实,崇拜商业,打破传统。受时代背景影响,苏联电影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最突出的特点是革命斗争和建设的题材占据了主导位置。瓦西里耶夫兄弟指执导的《夏伯阳》就标志着苏联电影走向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新阶段。而四十年代后期则出现了《攻克柏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影片。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尤其是苏共二十大以后,恢复文艺自由创作,出现了《第四十一》《士兵之歌》和《雁南飞》,这三部作品或以人物心理刻画为特点,或以散文化叙事结构为特点着重表现了战争对人们的创伤,并为“诗电影”学派做出贡献。
二、导演诠释戏剧情节的技巧与方法
1.剪辑处理戏剧情节的方法
亚历山大艾尔诺认为“电影是一种画面语言,它有自己的单词、名型、修辞、语形变化、省略、规律和语法”。剪辑或蒙太奇技巧,就是属于电影媒介自身特有的艺术语言。剪辑不仅仅是剪切,其实更多的是镜头与镜头的组合,一个剪辑师,需要对镜头里存在的所有内容:人物、环境、声音、运动等元素进行挑选、组合,以得到他需要的叙事关系和视听效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蒙太奇。如果把电影比作一篇作文,那么剪辑就是考究的遣词造句,这些细致的推敲才导致了绝句的诞生。
因此,电影的情节叙事会受到剪辑的重要影响,导演和剪辑师是一部电影创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一个分镜头,一个合镜头,通过充分利“视”和“听”两种手段,完整的来讲述电影故事。在电影制作中,不同的导演会采取不同的情节叙事手法, 有些导演采用长镜头调度的手段,更多的导演采用分镜头叙事的方法,通过剪辑的库里肖夫效应和使用连续性剪辑技巧来进行情节叙事。
剪辑出来戏剧情节的方法很多,通过各种交叉蒙太奇,平行蒙太奇的组合应用,他可以采用这种分镜头组合的形式方法,形成对编剧叙事内容如悬念伏笔、最后一分钟营救、转折和意外等多种情节的表述。
2.纵深长镜头与立体叙事
在导演场面调度的运用中有一种极为常见也极为重要的调度叫做“深焦调度”,体现到影片画面中也就是纵深长镜头。这种场面调度会增加影片画面的纵深感,从而将影片画面划分出前景和后景。此时的前景和后景同时有故事在发生。一般的电影故事情节会集中发生在前景,但是当后景发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运动变强,而前景人物却不知晓时就会给影片造成悬念感,从而增强影片的戏剧张力。
在著名导演奥逊威尔斯执导的经典电影《公民凯恩》中就有精彩呈现。在影片回顾凯恩一生的童年时期,就出现了凯恩的母亲和监护人撒切尔先生坐在镜头画面前景右侧的桌子旁,凯恩父亲孤身一人站在画面左侧,小凯恩在雪地上玩雪橇的经典纵深长镜头的画面。整幅画面是一个封闭的形式,内容安排很紧密,影片信息密度很高。这个镜头的核心是凯恩母亲,她在画面中占据了较大比重,体现出凯恩母亲在影片中的主导地位。而与之相比,凯恩父亲则在画面的边缘处,与凯恩母亲的强势形成鲜明对比。此时在前景发生的对小凯恩未来生活的商议和决定,与正在窗户外面雪地上玩耍而毫不知情的小凯恩的这个后景同样形成对比。小凯恩丝毫不知道他即将被母亲抛弃,仍在无忧无虑玩耍,这给影片增加了悲剧色彩,令观众对小凯恩产生同情。这时的纵深长镜头就起到了增强戏剧效果和加强画面各个内容联系的作用。
在法国导演雷诺阿执导的著名影片《游戏规则》中同样有所呈现,那就是影片极为精彩的“走廊”戏份。在这场戏中,画面呈现的在别墅中的前景是人们忘情的相互拥抱在一起,给人一种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感觉。后景则是人们正在褪去正装,穿上奇装异服共同跳舞的场景。还有舒马赫拿枪追杀奸夫马素时,前景是舒马赫妻子阻止丈夫杀自己的情夫,后景则是房间内停止打闹的罗伯特和朱丽约,以及正在疯闹的罗伯特情妇。这些画面都体现出深焦镜头对事物的自然表达和前后景平行运动的戏剧性对照的特点和作用。这让观众自身能够更主动地去感悟影片导演想要表达的思想并由此产生自己的思考。
深焦调度和长镜头调度作为导演形式风格,体现了电影媒介的立体叙事特点,通过前后景同时发生的事件之间的对比、呼应关系,使得电影叙事摆脱了文学的单线叙述,这一形式风格充分拓宽了电影媒介对故事内容的立体呈现,使得电影成为最接近生活体验和感知的一种艺术形式。
结语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导演通过电影艺术的形式风格来传达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观众可以从每一部电影中感受每一名导演不同的艺术观点和对世界的看法、态度,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体味人生,可能是身临其境般的逼真体验,又或者是上帝视角的理性思考,这就是导演形式风格带来的差异。而导演本身在创作电影时会将自己的意志、态度贯彻全部的创作过程。导演会多方面的去思考如何将带着自己印记的电影情节完美的展示给观众,并将自己的意志准确的传达。这时候导演就会在形式手段和人物塑造上来下功夫,以服务于电影情节叙事,用以更好地彰显其导演风格,从而更好地将电影的艺术形式美和社会意义呈现给观众,达到艺术欣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