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科技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2023-02-22孙林燕
文/孙林燕
引 言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明了信息科技课程定位,强调了改进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现代化。事实上,信息科技学科既是教育信息化的推动者,也是教育信息化的受益者。例如,教师可以发挥信息素养,结合教学经验,探索多样教学方式或模式,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等,助力教育现代化发展。因此,信息科技教师可以立足学科特点,结合教学需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是信息科技教师选用的教学模式之一。所谓的翻转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信息科技手段为“工具”,颠覆传统教学流程,辅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重点探究,课后复习巩固的教学模式[1]。现有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有效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另一方面可以助力学生有效学习,由此实现与学生协同发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基于此,在实施信息科技教学时,教师要把握教育信息化时机,借鉴教育信息化成果,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灵活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多样教学活动,与学生协同发展。
一、前置课堂:自主学习,了解学情
(一)观看微课,自主学习
微课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助力”,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学情,利用相关软件,录制的精悍短小且直观形象的教学视频[2]。实际上,微课为学生搭建了在线课堂,辅助学生与其中“看不见的教师”互动,初步探究学习内容,建构初步认知。对此,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精心录制微课,引导学生自主观看。
以“算法的描述”为例,算法的常见描述方法是这节课的基础内容。基于此,教师可以录制微课。在微课中,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算法创设情境,并结合具体场景,详细介绍“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等。在介绍的同时,教师提出诸多问题,如“在农夫过河情境中,农夫是否可以安全过河?你是如何设想的?”“可以用怎样的语言描述农夫过河的场景?”“农夫安全过河的方法有哪些?过河的算法分别是什么?”等。在录制微课后,教师要把握课前时机, 将其发送给学生。实践证明,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能受到其中问题的驱动,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算法的描述”,对新知内容构建初步认知。
(二)在线交流,了解学情
了解学情是实现先学后教的关键[3]。了解学生学情的方式多种多样,在线交流是其中之一。在线交流的过程中,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学生迁移自学所得积极作答。教师则分析学生的作答情况,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并确定课堂教学重难点,由此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为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基础。由此,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在规定的自学时间结束后,搭建在线课堂,与学生在线交流。
仍以“算法的描述”为例,在学生完成自学任务后,教师利用钉钉在线课堂,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微课中的问题向学生发问,引导学生作答。在学生作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记录,判断学生学会了哪些内容,以及存在哪些问题。接着,教师围绕学生学习问题和教学内容,确定重难点:计算机语言描述算法。然后,在信息科技课堂上,教师要紧扣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探究。这种做法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利用充足的时间探究重难点,加深理解,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二、立足课堂:探究重点,操作练习
(一)学生展示,理解基础知识
学生展示是指学生展现自学所得。翻转课堂教学强调以生为本。学生展示自学所得的过程,恰好是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扫除基础知识障碍、加深理解的过程。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深入探究重点知识的基础,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初,引导学生展示自学所得,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使学生理解基础知识。
以“网络是把双刃剑”为例,本节课内容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较为简单。在课前阶段,学生观看微课,对“网络是把双刃剑”构建初步认知。于是,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直接让学生毛遂自荐,扮演“小老师”角色,介绍自学所得。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指出其中的问题,并作答。这种做法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有针对性的点拨,加深了对所学的理解,还使学生锻炼了自我展示能力,一举两得。此外,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再次确定课堂教学重难点,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为引导学生探究做好准备。
(二)师生互动,探究重点知识
探究重点知识是翻转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掌握课堂所学的关键[4]。纵观上文,学生通过参与课前自学活动和课堂展示活动,掌握了基础知识,为探究重点知识做好了准备。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学生探究重点的过程。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时,教师应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立足点,以重点知识为要点,应用适宜方式引导学生探究, 使学生逐步掌握重点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以“VB中的定时器”为例,教师立足学生已有认知,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出不同任务,驱动学生逐步探究重点内容。教师先提出任务一:制作电子计时 器。在提出任务后,教师利用课件展现实例,并提出相关问题,如“timer控件事件中为什么会有如此代码?”“为什么要将这一代码置于按钮控件中?其起到怎样的作用?”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认真观看实例。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认真思考,迁移已有认知,探寻问题答案。在问题解决后,教师随机选择学生,鼓励其回答问题。此时,教师结合实例,解答问题,具体介绍电子计时器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构建认知。接着,教师为学生发放学案,引导他们打开VB,迁移已有认知,动手制作电子计时器。制作电子计时器的过程,是学生展示认知的过程。在完成制作后,教师随机选择学生,引导其展示制作构成。教师则和其他学生一起观察,认真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种做法促进了集体互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解释问题,给出正确做法。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良好表现,并总结制作电子计时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大部分学生通过体验如此活动,掌握了制作电子计时器的方法。于是,教师把握时机,提出其他问题,如“要想制作倒计时计时器,需要改变上述的哪些程序?”这样的提问其实是任务二,驱动学生继续迁移认知,积极探究。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探究,一步步地掌握了重点内容,积累了操作经验,为进行自主制作奠定了基础。
(三)操作练习,扎实掌握所学
操作练习是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是学生提高认知、锻炼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不少学生通过一次次探究,产生了强烈的操作欲望。立足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及时设计操作练习活动,给予学生动手机会,使学生扎实掌握所学,同时锻炼操作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以“制作交互网页”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制作单表网页的方法。立足学生的探究所得,教师为学生发放材料包,并呈现相关任务,引导学生操作练习。操作任务有 (1)完成简单的个人信息的表达制作;(2)完善并美化个人信息表单;(3)完成“知识问答”表单制作。在这三项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主迁移课堂认知,自觉地将认知转化为操作行为。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在了解学生操作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发现问题,一对一地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认知,提高操作质量。在学生操作后,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选取三个层级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全体学生,并分析每一作品所运用的表单元件及其使用方法。实践显示,在操作练习和教师点评的双重作用下,学生有效地查漏补缺,扎实掌握所学,同时积累了操作经验,锻炼了操作能力,增强了课堂学习效果。
三、延伸课堂:梳理知识,动手操作
延伸课堂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重要阶段[5]。梳理知识,动手操作是该阶段的两项重要活动。在实施信息科技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应用适宜的方式引导他们梳理知识,动手操作。
(一)观看微课,梳理知识
梳理知识是学生实现有意义建构的关键。在信息科技课堂上,学生体验系列活动,逐步掌握了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把握知识联系,或弥补知识漏洞,是学生实现有意义建构的重中之重。微课类型多样,复习型微课是其中之一,能辅助学生梳理知识。由此,在实施课堂教学后,教师要梳理课堂教学内容,把握每个知识点,录制复习型微课,辅助学生自主梳理,构建知识体系。
以“体验Python编辑”为例,在前置课堂和课堂教学阶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探究,掌握了Python中的IDLE编辑器的使用方法,以及Python对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等。立足学生的学习所得,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录制复习型微课。在复习型微课中,教师呈现了银行小助手机器人与顾客对话的场景。接着,教师立足此场景,展现两个实例,引导学生回顾Python中IDLE编辑器的使用方法,Python中的基本输入输出函数、变量及基本数据类型。这样的复习型微课极具趣味性,很容易调动学生的观看积极性。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边看边思,自觉回顾课堂所学,透过具体场景发现信息科技知识,顺其自然地进行梳理、总结。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还感受到了Python的应用,自觉地从中汲取经验,便于积累探究简单程序的编法。在学生观看微课的同时,教师提出任务:“绘制思维导图,呈现微课中展现的知识点,建构知识结构。”在此任务的作用下,学生动手、动脑,逻辑清晰地探究所学知识,切实把握每个知识点及其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体系。同时,学生也因此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提升思维水平。
(二)动手操作,完成作业
课后阶段活动之一是动手操作。家庭作业是学生动手操作的助力[6]。在梳理基础知识后,学生提高了认知。教师设计家庭作业,引导学生操作,可以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自身认知的不足,及时弥补不足,同时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习水平。
仍以“体验Python编辑”为例,在课后阶段,教师可设计两项作业。作业一:打开“Python学习”文件夹,补全其中缺失的程序,帮助机器人礼貌地回答顾客提出的问题。作业二:试着编写一个程序,显示如下内容“一个梯形,其上底是4,下底是5,高是3,面积是(4+5)×3÷2=13.5”。这两项作业难易程度不同,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认知情况选择作业,自主完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迁移认知,编写程序,加深对所学的认知,锻炼动手能力。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鼓励他们将作品上传至在线平台,与他人共享,合作交流,发现作品不足,及时弥补,提高作业质量,积累编程经验。教师则认真观看每个学生的作品,用赏识的眼光发现他们的优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赏识,帮助学生增强信息科技学习兴趣,自觉体验多样的信息科技学习活动,切实提高信息科技教学质量。
结 语
综上所述,有效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在实施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时,教师要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潮流,以现代信息科技为抓手,结合教学需要,灵活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辅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了解学生学情,梳理课堂知识,由此使学生深入认知所学,锻炼相关能力,提高学习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