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路径
——以时空观念为例

2023-02-22林雅香

名师在线 2023年3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历史

文/林雅香

引 言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角来看,时空观念指的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之内观察、分析事物的意识和能力,主要表现形式有历史纪年、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大事年表与历史地图等。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件历史事件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初中历史教师应积极渗透时空观念,带领学生一边学习常规历史知识,一边培养他们的时空观念,使其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继而增强历史学习能力。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内涵

时空观念包含着时间观与空间观,一般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视角对历史时间展开分析和探讨。时间观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基于主观视角分析,历史时间是对具有历史变革与意义的事件的反映,基于客观视角分析,时间一直客观存在,不会因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针对时空观念的解读,如果不能将主客观巧妙整合到一起,就会导致理解上的偏差。具体到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来说,时空观念涉及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历史活动所处的具体位置,二是所在地理位置的环境条件,三是在同一地理条件下产生相互作用的社会环境,四是地图。从整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来看,时空观念就是历史发展横向和纵向之

间的联系,可以影响到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态度,他们在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需具备良好的时空观念,学会将时间和空间区别开来,重新审视历史事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时空观念,能够让学生基于时空观念视角慢慢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更加精准地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进程与人物等。他们还可以独立地分析与评价历史事件,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继而提高历史学习的整体质量[1]。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时空观念的问题

针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的培养,短时间内是很难产生一定效果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把握合适的契机,对学生加以引导,通过长时间系统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没有具备专业化的教学能力,无法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历史。部分初中历史教师仍然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在课堂上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用来讲解教材上的历史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及能力,忽视时空观念的融入。部分教师对时空观念内涵缺乏深刻认知,没有从宏观视角对历史事件进行解析,影响学生时空观念的形成。另外,不少初中生认为学习历史就是记忆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出现的现象及人物与现实生活关系不大,学不学都无所谓。受到这种片面想法的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高,自然也不利于历史时空观念的形成[2]。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时空观念的路径

(一)巧妙应用历史地图,突出时间空间结合

地图并非地理学科中的专用,也是历史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能够起到关键的作用,既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有效工具,又有助于学生精确记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针对初中历史教学来说,为了渗透时空观念,教师首先需巧妙应用教辅资料中的历史地图,带领学生认真观察从中提取极具价值的信息,使其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突出时间空间的结合,培养他们的时空观念[3]。

例如,在开展“探寻新航路”教学时,本节课主要介绍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与客观条件,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大发现不仅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在了解新航路的开辟过程时,教师可以借助地图讲述新课,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一幅“15世纪欧洲国家开辟新航路的路线图”,与学生一起分析历史地图的内容,使其结合历史地图描述不同航海人的时间、路线与影响。例如,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发现好望角;1497至1498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洋,开辟到达印度的航路;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1519至1522年,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环球航行,船队横渡大西洋来到太平洋,并穿越印度洋,最后回到欧洲。这样,教师巧妙应用历史地图将探寻新航路的时间与空间有机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轻松掌握这些路线,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培养他们的时空观念。

(二)利用历史的时间轴,搭建历史时空框架

历史知识具有显著的时间性特征,在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时间轴也是一个经常会用到的辅助性工具,使用起来显得极为便捷,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使其对时间轴上的知识点产生深刻印象。具体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将某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以时间轴的形式呈现出来,搭建历史时空框架,再延伸至某一主题或单元展开绘制,标出时间节点及某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使其掌握相应的事件,慢慢形成时空观念[4]。

例如,在进行“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教学时,本单元主要学习隋唐时期的历史,时间跨度较长,涉及的重大事件较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一个时间轴,按照时间顺序,将隋唐时期的历史事件标出来。例如,581年,杨坚称帝,即为隋文帝;589年,灭南朝陈,隋朝统一全国;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611年,隋末农民起义爆发;618年,隋炀帝杨广被杀,李渊称帝,建国号唐;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继承皇位,“贞观之治”开始;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第九子李治即位,即为唐高宗;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迁都洛阳;705年,武则天退位;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开元盛世”开始;755年至763年,安史之乱;907年,唐朝灭亡。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宏观视角分析与整合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使其自主搭建历史时空框架,培养时空观念。

(三)梳理整合历史事件,把握历史时空迁移

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而言,学习方式与思维模式是相当关键的,特别是学习部分历史概念时,学生需要从共时性与历史性两个方面展开考虑,前者指的是一些历史事件同时在一个空间内发生,而且起因和过程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后者则指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某一历史事件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5]。

以学习“废除科举制度”这一历史事件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科举制度”梳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对科举创建到科举废除的过程进行整合与归纳。例如,隋文帝杨坚正式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进行官员选拔;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武则天时期开始举办武举和殿试,招收人数更是大量增加;唐玄宗李隆基规定把诗词歌赋当作常规考试内容,成为选拔进士科的重要参照,科举制度处于鼎盛时期;明朝与清朝科举制度慢慢走向没落,采用的八股取士制度,且明确指出考试的内容和答案必须局限在四书五经中,考生不能表述个人见解与观点;最终,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在这样的整合过程中,学生能对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对比,提高历史知识迁移能力。

(四)运用体验式教学法,促进时空观念形成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注意教学做合一,引领学生在做中学与在学中做。”这表明“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与在做上学。要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渗透时空观念,教师可以融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积极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认识与了解历史,或组织他们根据历史事件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使其通过角色表演增强体验,在时空跨越中理解历史,树立时空观念[6]。

以“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一幅中国东南沿海地图,播放歌曲《七子之歌》,然后引导学生着重思考19世纪的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同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同一时代的日本所发生的变化。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主学习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知识,同时融入一些细节,重点讲述关键人物邓世昌、丁汝昌等,并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片段,强化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培养他们的时空观念。

(五)创设良好历史情境,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历史学科的特殊性主要在于讲述的事件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与现实社会生活不在同一时间内,却在同一空间内,学生无法亲眼见到,这为他们的正常学习带来一些难度。面对这一现状,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方法,通过情境创设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印象,使其深入分析事件带来的影响,拓展逻辑思维,形成全面的、完善的时空观念[7]。

例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片段,将画面定格在大火焚烧上,由此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历史事件吗?这把火是谁放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指引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展开自主学习,初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让他们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初步形成深刻印象。接着,教师在课件中同步展示圆明园被烧毁前后的对比图片,指导学生结合图片阅读教材内容,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顺序,使其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深入学习与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束、失败原因和产生的影响等。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侵略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暴行以及给当时的中国带来的严重影响,还对这次战争的时间与空间形成一定认识,更好地完善时空观念。

(六)灵活融入地理知识,增强学生时空观念

历史发展的主要维度是时间和空间,主要介绍一些已经出现的历史现象、人物与事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地理空间同样起到异常关键的作用。具体到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可以把历史学科同地理学科有机整合起来,实现跨学科教学,借此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使他们将历史知识记忆得更为牢固。初中历史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灵活融入相应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帮助下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时空观念[8]。

例如,在讲授“宋代经济的发展”的过程中,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分别是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及商业贸易的繁荣。由于涉及不少城市的名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古今地名的不同,还可以相互分享一些同一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名称。例如,北宋都城东京就是现在的开封,南宋都城临安就是现在的杭州,还有应天府与南京、大名府与北京、河南府与洛阳、明州与宁波等。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明确这些城市实际地理位置,进而培养其时空观念。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地理空间,引导学生分析宋代时期为什么我国的经济重心由北往南移动,使其从地理与历史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形成时空观念,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结 语

渗透核心素养是现代化教育观的基本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渗透核心素养已经属于一项基本教学任务,教师应有的放矢地探究渗透路径,从多个层面与不同视角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其深层次学习与探索历史的奥秘,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历史
维生素的新观念
跨越时空的相遇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健康观念治疗
新历史
时空之门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