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专业教学创新研究
——以技能学习为例
2023-02-22徐伟唯
徐伟唯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机械专业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专业,在培养制造型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制造业的发展。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在机械专业教学方面积累了较多的成功经验,可引导学生进行技能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所取得的成效值得肯定。不过高职院校的机械专业教学也存在些许问题和挑战,教学理念与模式依然有可革新之处,尤其是应该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大下功夫,以求形成更为科学有效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模式。本文较系统地分析探究技能学习下的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创新路径,作如下总结和论述,为研究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的同行们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的新形势
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在开展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受到较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到机械制造行业的较大影响,调整和革新教学模式成为必须要做好的工作。具体来说,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主要面临两方面的形势,一是机械制造行业所发生的改变,二是招生情况有所改变。
从机械制造行业发生改变这一方面而言,早在2015年时,便已经在《中国制造2025》中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明确的规划,要求打造制造强度和做好人才建设工作。在促进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求坚持以“人才为本”,培养一大批专业型人才队伍,始终坚持走人才引领的机械制造发展之路。在培养机械制造行业的专业型人才时,要着重培养两大类人才,一是创新型人才,二是技术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作用在于掌握机械制造方向,技术型人才的作用在于强化和改造机械制造技术[1]。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帮助学生提高技术技能水平,更好地参与到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活动中。也正是因此,要求高职院校顺应发展需求,关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着手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此过程中有两点较为关键,一是基于机械制造行业的特殊性,应培养“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术技能,确保具备工匠精神。二是机械制造行业朝着智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已然成为无法逆转的趋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同时培养软技能和硬技能,确保学生可以有更好的专业发展能力[2]。再从招生情况发生变化这一方面而言,相比普通院校,高职院校所招收的专业学生种类是较为复杂的,有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动手操作能力不佳、学习习惯差异大的显著特点,这导致日常的教学难度较大。一些学生在中职院校的学习中已经进行了较系统的机械专业知识的学习,但整体上的学习效果不佳,尤其是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相对较弱,无法满足机械制造产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招生主要是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高考前便采取提前招生的方式,第二种是高考后通过高考成绩录取考生。通过两种方式所招录的学生,技能基础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较多的学生并不熟悉机械专业,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并未形成明确的认识,在后续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明显缺乏驱动力。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所面临的挑战较多,当前的教学形势不容乐观,迫切需要革新和完善机械专业教学的理念与模式。
二、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所存在的短板
基于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的新形势,以往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暴露得更加明显,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机械专业教学的难度。高职院校在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短板或尖锐问题。
首先,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还有待进一步确立,只是在大方向确定了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并对做好教学目标的细化分解,导致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目标指向性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专业教学成效[3]。其次,机械专业技能教学强调实践教学,这要求高职院校做好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同时积极与社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求提高专业教学与产业的匹配程度。不过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所做的工作还有不足,应进一步做好硬件设施的优化处理,更加注重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依托企业的优势资源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学生进行更全面的技能学习。最后,机械专业教学的方式方法应该不断完善,极力促进机械专业教学改革进程,强调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当前,高职院校的机械专业教学方法还有很大的完善和创新空间,在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中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未能发挥出教学方法的最佳效能。例如在使用合作学习法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力度不足,未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不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机械专业教学的成效。
三、基于技能学习的高职机械专业教学创新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积极进行全方位的革新,重点做好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创新,以求顺利构建机械专业教学模式。立足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性和《中国制造2025》,在破除当前所存在的教学问题时,可以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革新和重构技能教学意识
技能学习下,高职院校的机械专业教学活动要强调“技能”,引导学生参与在多种技能性质的学习活动中,以求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水平。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关键要做的工作是革新和重构技能教学意识,将技能学习放在重要位置。革新和重构技能教学意识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重点从三个方面切入。
首先,着重分析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需求和生源变化情况,明确机械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并评估他们的技术技能意识。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优化学生技能学习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尝试从思想层面上帮助学生转变机械专业学习的意识,以求后续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机械专业的技术技能学习活动中[4]。
其次,在学生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不应该单纯进行机械制造本体方面的技术技能教学,还应该抓好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最关键的便是智慧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所以应该极力优化智慧技能的外部条件,强调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智慧技能,开展实证教学。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操作按键”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要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案,前期的教学以单纯的机械按键、软键盘为主,后续则应该将智能控制的参数输入作为重点,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智能技能。在机械按键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可以从色彩、形状、大小这些方面做好区别,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而进行智能控制参数的输入时,学生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支撑,可以坚持以智能智慧的思路完成相关操作,在长时间的练习过程中提高智慧技能。
最后,在培养学生机械制造的技术技能时,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职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引导他们全身心参与练习和实践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做好示范,在示范过程中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相关的动作技能,而后进入实践演练阶段,在此过程中掌握技术技能,进一步提高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的水平[5]。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机械铣削加工”的相关知识时,全程贯穿“技能学习”的要求,前期可以带领学生重点学习铣床操作、数控加工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认识到平面制图、平面读图、三维造型均在机械铣削加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过单纯操作铣床无法实现预期的一些加工要求和目标,所以应注重智能制造理念和方式方法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进行相关的操作,主要是造型设计、程序输入、加工调试。在长时间的智能实践过程中,能帮助学生重构技术技能、智慧化技能的认知体系。
(二)重视机械专业技能理论的教学
在以往的机械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只关注单一操作技能的培养,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机械制造业发展要求。新型的机械制造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动作技能与智慧技能,拥有多方面的技能。机械专业涉及丰富的知识,有复杂性和专业性的特征,学生必须明确和掌握相关的机械专业知识。
在日常的机械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应凸显理论教学的重要地位,为后续的实践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做到并重,重视技能教学理论。进行机械专业技能理论的教学活动时,应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打破传统技能教学倾向,将动作技能、智慧技能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更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二是专业理论始终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并实施分层教学法,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特性进行专业化和适宜性的技术技能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三)创新和丰富技能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在创新和丰富技能教学方式时,要坚持以线下教育为主,适当发展线上教育,拓宽学生接受机械制造知识的范围。例如,在发展线上教育方法时,可以重点推行微课、慕课、直播教学、短视频教学,结合实际需求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由学生结合自己的需求实时调用资料,消除时间和空间的不利影响,进行高质量的学习。以微课的教学方法为例,教师可以将机械制造的相关知识做好分析和整理,继而形成5~8分钟的微课视频,以此帮助学生尽快梳理知识点和重难点。复习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这一方法,将机械制造的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健全和完整的知识框架[6]。再以项目式教学法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要求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由他们独立学习或合作学习,最终完成学习任务,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习能力和技术技能大有裨益。
四、新时代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再思考
新时代,高职院校培养机械专业创新人才时,要坚持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善于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应该建立起两方面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做好培养对象的筛选工作,制定出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全程做到因材施教。在招生和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学生的专业潜质,并分析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筛选出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无论是创新型人才还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均要坚持因人而异,实践训练要具备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这三大特点。有一点应该特别注意,所讲授的理论知识不应过深、过难,而是应该做到适度够用,且知识面要广泛、理论实用性要强,可以满足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的相关要求[7]。二是分析就业岗位需求,以便定位和找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应该让他们可以参与到产品外观及结构的改进设计中,在此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新技术、新理念。目前来看,机械专业学生的就业中,最多的岗位是编程操作、辅助设计、检验测试、加工制造、技术测量、工艺实施,所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坚持以就业岗位为准。
五、结束语
在创新机械专业教学模式过程中,高职院校应重点从教学方法的创新、重构技能教学意识这两方面入手,关注学生的技术技能、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就业创业能力。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机械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完善,坚持凸显“技能学习”的重要地位,树立“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意识,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质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