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现状研究
2023-02-22贾凯温州市中心医院
贾凯 温州市中心医院
引言
医院管理对管理技术的要求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入而不断提高。作为医院的重要监督部门,内部审计正在发挥着积极作用。近二十年,行政管理部门发布关于医院内部审计相关文件就有四五个,可见重视程度在逐渐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慢慢发展壮大,逐渐被重视起来,有了自己的位置;范围也在扩大,由原来的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性,扩大到现在的监督和评价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以及内控制度等。这过程很艰辛,但成效在慢慢体现,不过在这其中,还会碰到许多问题有待慢慢解决,使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逐渐被重视,队伍逐步壮大。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特点和意义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特点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是指单位内部审计人员,采取一定的审计方法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他管理活动开展审计的活动。其特点如下:
(1)独立客观。审计工作的基本特点是独立客观,为确保工作的开展是客观公正的,不受其他部门制约,内审部门独立设置,内审人员要独立于其他工作岗位,专职审计,审计结果向单位领导层直接报告。
(2)范围广,层次多。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涉及领域广泛,即包括预算管理、内部控制、财务收支、成本管理、经济责任审计等一般领域,也包括三公经费、科研经费、建设工程、国有资产等重点管理领域,还有人才培养绩效评价、内控评价、风险管理等紧跟时代步伐的新领域。
(3)监督控制。内部审计要规范办事流程,堵塞流程漏洞,使各个工作流程合法合规,有效管控,起到规范运营管理的作用。
(4)能为机构带来利益。内审是对单位经济运行活动的监督,查错纠弊,提出建议包括单位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不足,控制运行成本,为单位带来利益。
(二)公立医院内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日益复杂的经济运行环境中,公立医院为实现更高质量、更为安全的发展,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内部监督机制,触角可深入到单位内部运营管理、经济活动的各个层级,在监督、评价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状况,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规范流程管理,约束工作人员行为、提升公立医院的防范风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完善组织治理能力、实现目标。
二、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内审部门还未真正独立
独立的内审部门,只有小部分医院已经设立,但大部分医院还是将内审挂靠在纪委、监察部门,减弱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有些单位虽然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内审人员存在财务人员兼任的情况,内审权限不能正常使用;没有设立内审机构,甚至没有专职内审人员的医院也不少。一些医院的领导班子片面地认为,医院设立内审机构并不是为了加强医院的运行管理,而仅仅是为了医院等级评定得分的需要,医院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自然不会将内审与改善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联系起来,也不认为内审工作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促进的作用。
(二)内审环境有待改善
(1)内部审计体系不健全。内审工作目前无系统的指引,大范围的来说没有一套系统、完备、权威、适用于医疗卫生系统的内审操作指南,小范围来说没有一本完整、规范的《公立医院内审工作手册》可供参照。在具体工作中,对同一事项不能保证审计结果质量、不能规范内部审计等情况,如何做、标准不统一、不同审计人员侧重不同、审计结果不完全一致等,都会增加审计人员的风险。制定完善的配套处置机制,充分发挥内审的重要作用,确保业务正常开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防范医疗风险,促进精细化管理提升。
(2)管理层不够重视。如果单位想做好内审,首先应该得到管理层的关注和支持。要把内部审计要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给予内审部门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有效开展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如某市有5家市属医疗单位,2家独立设置审计科室,另外3家内审人员与其他科室合署办公,一般与监察室合署办公,内审人员因人员不足被大部分监察工作所占用,投入内审工作的时间十分有限,工作也是由监察室分管领导挂靠,本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没有直接领导开展内审工作,因此内审工作独立性、权威性不够强,对内审工作的影响较大。
(三)内审人员不够专业
(1)内审要求有所提高。内审领域不断扩大,层次越来越高,渴求工程、管理、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配备。公立医院审计专业人才不多,现在的医院审计部门,一般也就1-2个人,而这些人员一般是财务转岗的,他们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只具备财务知识,其他方面的知识还不够,在开展经济合同审计、项目资金立项审计、项目效益审计、工程审计等工作时,由于知识结构受限,不一定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内部审计只能在表面做文章,不能正确行使审计权利,不能全面深入审计工作,缺乏实质性、有效性和建设性的内容,审计结果也缺乏可信度。
(2)自身学习能力不强。财务转岗内审的人员普遍年龄偏大,自身在知识结构更新较慢,同时认为内审是闲职,相对轻松,不愿花时间深入学习,缺乏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思想陈旧,责任心不强,因此也导致了一些内审部门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实现审计职能,为医院的管理实现查错、纠错、规避风险、服务于医院的工作目标。
(四)内审工作在医院的广度和深度上做得还不够
内审工作主要围绕医院经营活动和财务资料内容的真实、合法、合规进行;基建工程、维修工程的审价由外包第三方进行审核;几乎没有开展过对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和运行等方面合理性及有效性的审核工作。目前的监督多为事后审计监督,无法对医院运营管理中的复杂情况进行有效预防,无法很好适应现代公立医院管理的新要求。如各项采购的审计,目前仅关注采购的流程是否合规,合同签订是否合规、完整,而由于能力有限,对采购项目的价格是否合理、效益是否可观等还无法进行审计。
(五)医院内审信息化程度较低
首先,医院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虽然各个医院都建立了各个业务模块系统,但是各个业务模块还是各自独立的,比如医院的HIS系统、电子病例系统、质管系统、物资系统等等,各个系统的数据还不能互联互通,有的医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数据平台,比如HRP管理系统、财务数据标准系统等等,但是这些系统并不能真正地为审计服务,大部分内审工作还是靠手工操作方式,无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导致内审工作效率不高,同时内审与业务融合的效果较差。
(六)内审结果运用不到位,执行也不到位
第一,公立医院内审结果,没有形成系统内审分析报告,供医院领导做管理决策参考。第二,有的虽有审计分析报告,但只侧重于监督检查方面,几乎未对医院运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查找、梳理分析及对策建议等。第三,内审由于是“内部的审计”,领导未重视分析,其他部门对审计结果也就看看,未深入整改。第四,审计结果未与涉事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评挂钩,没有设立惩戒机制。
三、提升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提案及应对措施
(一)统一思想
首先,内审工作是一把手工程,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为首的内审委员会,内审部门在其直接领导下开展内审工作,这是管理层重视和支持内审工作的前提。其次,转变理念,树立内部审计是服务的理念。内部审计是服务于医院管理的,表面上是查错纠弊,实际上内部审计是帮助各项工作把关,为临床服务,为运营服务,提质增效,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安心工作,提升效率。再次,加大对内审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院职代会、职能办公会、中层干部会等多种渠道,向全院职工宣传内审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内审工作取得的成绩,使全院职工对内审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劲往一处使,实现了全院各项工作的增值。最后,内部审计要根据医院的发展目标设立工作计划,为医院的效益和管理服务展开工作并发挥作用。
(二)打造建设公立医院内审的制度体系
医院内部审计目前还不成熟,整个体系的建设医院没办法独立完成,需要国家层面构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指导医院层面执行,开展工作,使内部审计工作有制度,审计有依据、结果能应用,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然后慢慢去完善。再则,内部审计制度要明确,单位的各项重大经济事项活动要有内部审计要参与到其中,并要从审计的角度提出建议,防范风险。
(三)增加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一是尽可能设计独立部门。如果有的单位没有条件设立单独的部门,也需要专职的人员来开展工作。因为审计人员如果隶属于其他部门,其独立工作的条件不足,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内审工作,只能最后草草了事,影响审计工作的结果。二是内审委员会核查内部审计工作情况。增加一项稽核工作,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稽核工作不受干扰,使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得到保障,得到更加客观合理的结果。
(四)壮大内部审计力量
第一,专业结构要拓展。医院配备审计人员,不仅要有财务、审计、经济专业领域人才,又要有复合型人才,如涉及信息类、法律类、工程类、管理类等人才。第二,人才数量要增加。公立医院当前的审计人员一般是一个,单枪匹马很难开展工作,所以医院要适当增加人员,壮大内审队伍。第三,提供培训机会。内审人员原来在单位可以学习的机会并不多,所以他们需要走出去参加一些培训,增长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思维,听不同的案例,也需要参加一些高端的培训,系统地整理审计思维,提高审计能力,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取长补短,增强内审人员对业务的了解,走进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服务于管理,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素质,提升内审质量。
(五)增加内审形式
其形式有外包、临时组建院内审计队伍、交叉审计等,这些形式可以缓解内审人员的工作压力,缓解单位的人员成本,也是一种提质增效的方法。
(1)引入社会机构审计。由于内审队伍还非常薄弱,适当引入第三方审计,比如年度的财务审计、工程造价审计、领导离任审计等大型的项目交给专业的审计机构去做。其好处有:一是专业的审计机构能力强。专门的审计机构队伍强大,有专业的人员去做,针对性强,技术能力方面也有优势。二是效率高,他们是专门从事审计方面的工作,工作效率自然比内审人员高。
(2)组建临时的审计队伍进行审计。比如有些项目,内部审计的,但由于内审人员紧缺,那么可以临时组建包括信息、财务、设备、后勤、药品等各部门的专员进行审计,短时间内把大的项目审计后,出审计结果。
(3)交叉审计。主管部门可以牵头,部分项目在公立医院之间进行交叉审计,统筹行业内的审计人员进行内部审计。一方面,这种办法通过讨论、互查,能让审计人员互相学习其他单位的先进做法。另一方面,系统内审计人员熟悉各自的业务和管理流程,在独立的基础上能够客观公正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六)拓宽内审领域
以促进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为目标,结合医院运营管理的特点,寻找新的审计工作思路,拓展审计领域,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使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向咨询、评价、确认等综合职能转变,向医院业务经营领域和管理领域延伸,促进和提高医院内部管理水平,使医院各项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七)加快内审信息化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要加大内控、内审的信息化建设,把这些理念嵌入到大数据体系中,帮助医院内审全覆盖,实现医院业务体系的全面信息化、财务核算的全面信息化、物资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同时,建议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统筹规划,为医院内审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建设一套适用于卫生系统的内审信息化系统。
(八)内部监督互帮互助
内审部门在制定审计计划、确定重点审计项目、开展审计专项调查等工作中,对纪检监察机关已经发现的带有广泛性、倾向性的问题,主动向纪检监察部门征求意见。纪检监察部门将内审发现的疑点监督的重点工作范围,对违纪违法问题线索进行详细分析甄别、核查,必要时快速进行处置。监察和内审部门依法依规进行资料调阅、问题线索移送,以解决贯通衔接中问题线索定性难、证据标准不充分的难题,理顺单位内部的管理流程。
结语
医改进入深水区,公立医院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公立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它维护医院运营的安稳发展。分析公立医院内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思路的同时,也提出了创建内审工作良好环境、提升医疗服务综合水平的建议和措施,使内审工作深入细致地开展调研,为医院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