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3-02-22迟明园陈旬长春大学管理学院
迟明园 陈旬 长春大学管理学院
引言
从国际环境方面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给外部环境带来了影响。经济贸易全球化,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增加,国际会计秩序、会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从国内环境方面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营商环境优化和宏观经济决策方面度受到会计信息的影响。另外,新一轮科技革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从而影响了会计政策的发展与走向。会计工作在职能职责、组织方式、处理流程、工具手段等方面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仅仅具备会计专业背景的人才无法满足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需求。因此,面对这些新挑战与新机遇,需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学校以及研究院共同造就一批高素质专业化会计人才队伍。
一、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要性
(一)创新驱动的战略要求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驱动的战略要求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创新驱动的战略要求不仅要加快技术转化为成果,还要加强技术与成果对于会计人才培养的作用。学校作为产学研用的主体,应当坚持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建立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二)稳定会计人才供给平衡的保障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稳定会计人才供给平衡的保障。新兴技术的应用对会计行业和人员造成冲击,会计人员的供需失衡,具体表现为核算型会计人员供过于求,而具有管理型和决策型的高级会计人员却供给不足[1]。学校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阵地,应当根据产业升级的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方式。不仅要培养会计人员的基础理论和实操能力,还有着重培养的数据挖掘分析以及智能财务的应用。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既有利于满足技术发展对于会计人员的需求,还有利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就业等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必由之路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必由之路。因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新技术革命都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整合企业、高校和研究院的资源,利用平台实现产学研用融合。通过该模式积极推进会计学一级学科申报和建设,促进会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从而增强会计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提升会计人才教育综合实力。
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为解决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校企合作的问题,应当促进产业升级、技术转化成果和人才培养形成链接[2]。而良好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形成链接关键点。一方面,由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以及后期维护投入较多,高校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与资源较为分散,缺乏良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利于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如果产学研用各方主体的沟通不畅、要求不能满足,那么其他方追求的短期利益与会计人才良性发展不相适应。因此,缺乏良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既阻碍科研成果转化,还容易造成会计人才与社会脱轨。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师资队伍是人才模式改革的关键力量。然而高校师资队伍存在以下问题:其一,高校招聘青年教师大多要求博士学历,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但是可能存在实践经验和工作经验匮乏的情况。因此,不善于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不利开展实务教学。其二,会计专业教师在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其他专业领域研究较少,只能够简单地处理和分析数据,难以满足财务智能化的教学需求。聘请具有计算机学科背景的人才担任教师,对于大数据与财务融合教学同样存在难度。其三,高校的考核与奖惩机制降低了教师研究会计交叉融合的创新类课程积极性。多数高校将科研成果作为职称晋升的标准,由于薪资待遇与会计准则变化、教学任务的影响,教师相较于教学更注重于科研。
(三)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存在部分高校课程体系基础课程较多,嵌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的课程没有做到深度融合,不利于会计理论、信息技术的交互学习。产学研用平台运行需要技术人员维护,同时也需要会计人员辅助。若是学生没有良好的收集、处理以及分析的能力,就无法适应复杂的大数据环境。第二,相关教材尚未及时更新迭代,教材内容仍然以传统业务流程和会计处理方式为主,与融合学科的相关教材较少。第三,财务舞弊的案例屡次出现,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应当更加注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专业具有应用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关于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课程开设不合理。学校开设的实践课程内容以会计业务流程为主。既未能将理论、技术融入实践,又不够重视财务数据分析与财务管理决策。另外,与企业合作开设的实践课程较少。第二,实训基地基础设施落后。财政部门与学校对于会计创新实践课程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信息技术教学设备落后。实践中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不利于实践课程的开展,不能满足实践创新人才的需求。第三,学生参与实践课程的积极性不高。
(四)教学方式落后
首先,课堂教学方面,教学手段的运用没有与技术的发展相适应。利用Python、AI技术手段实现教学较少,对于智慧平台的运用不够。实践教学方面,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融合度不够。由于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实验室的学校较少,实践课程缺乏大数据应用场景,难以实现沉浸式教学,学生参与度也大打折扣[3]。其次,“新冠肺炎”的出现使得教学形式从线下向线上、线上线下转变,然而线上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许多难题。比如,网络卡顿、教学设备不充分、师生之间无法有效互动。最后,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主导,教学案例没有结合时事热点且内容较为老旧。局限于课堂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于会计经济形势的了解,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
三、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
构建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条沟通的纽带,共同加快会计人才的培养。其一,政府应当加大对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企业、学校、研究院应整合优势资源。打造良好的数据传输环境,实现数据信息收集、处理、分析一体化,以高水平信息化推动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其二,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避免信息不对称给人才培养带来的不良影响。首先,学校可以了解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以及行业的动态,及时调整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学校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公开人才培养方式、课程内容、基地设施等信息,而企业和研究院引进优秀人才。其次,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接触会计行业前沿的成果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查找文献资料以及教师进行科研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助于会计人才培养。最后,学校教学与企业经营管理所遇到的瓶颈,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双方提供决策咨询,借助企业的管理经验与技术资源,提升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学校可以将科研单位的成果应用到教学与实践中,加快理论研究成果应用的步伐,从而促进协同创新。
(二)强化产学研用会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
会计人才培养离不开专业素养与实践经验兼备的师资队伍。一是丰富师资团队的人才构成。除了聘请会计专业背景人才以外,还应当聘请具有丰富实务经验、大数据分析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应当加强校企双向挂职,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校内教师也可以通过赴企业实践,积累经验的同时提升实践技能,邀请经验丰富且熟悉业务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实际业务相结合。
二是优化师资。首先,随着“大智移云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教师能力的要求有所提升。为了全面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学校应开展相关专题讲座活动,鼓励会计专业的教师参加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课程培训。不仅可以增加知识储备,还可以了解财务软件开发、设计和应用。其次,教师还应主动参加线上线下的学术会议和课题研究,与同行业的专业人士解读会计准则的修改与国家政策方针的变化,共同探讨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向。最后,组织科研教学团队,推动会计学术创新和理论成果转化,从而提升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
三是构建合理的报酬体系,以科教融合为导向,激励教师科研创新的同时进行教学改革,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将教师岗位等级晋升、绩效分配与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实绩挂钩,对于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以及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竞赛等,都应当提供相应的报酬。
(三)创新产学研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改革,创新产学研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增强实践教学,注重会计理论、技术与实践的结合,实现会计人才培养与岗位职能衔接。
课程体系连接能够学科与专业,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4]。首先,需要突出必修课的专业性,保留核心专业课程,删除部分课程。同时丰富专业选修课,从战略思维、业财融合、数字智能维度对课程进行改革,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多样化的特色课程体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提升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培养具备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其次,完善专业教材。依据行业发展现状更新教材内容,通过附加二维码、网址等形式获取拓展内容,编撰具有产学研用特色的教材。与校外专家共同编写教材、讨论教学方案,使得学科与培养方式有机融合。最后,通过确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法治教育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地位。
若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可以将信息、智能技术融入实践课程,强化培养学生数字化、智能化技能操作能力。具有开放性、多学科融合等特点的实践教学不仅能培养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还能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相结合。其次,政府应加强对于会计专业建设的财政补贴,学校加大对于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完善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会计实验室,学生可以在模拟仿真环境中进行实践,校内教师并与校外教师共同辅导学生完成实践,规范实习实践基地管理并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最后,相关部门与学校应完善奖励机制,从而提升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以奖金与证书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实验课程设计、学科竞赛,使得理论知识得以应用,增强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决策能力。
(四)创新多元化教学模式
为适应财务智能化发展趋势,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创新思维。因此,需要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创新多元化教学模式。优化会计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分析数据能力以及整合信息的能力,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课堂教学方面,会计专业教师可以采用微课、慕课、蓝墨云班课等教学手段。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前发布预习任务与学习资料,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并及时答疑解惑。通过平台发布课后任务,任务完成情况可以直观地反映教学效果,然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方面,通过模拟仿真技术使得业务场景化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和财务核算,提升其实践能力与综合管理能力。
其次,应该顺应发展形势,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学校需要配备智慧教室,为实现线下的智能化教学提供保障。还需要解决硬件、软件设施的问题学校,促进教师网络教学顺利进行,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最后,丰富课堂形式。其一,教学时融入真实的、创新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将案例与会计专业知识,结合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同时选取的教学案例应及时更新。其二,利用翻转课堂。鼓励学生通过大数据、智能技术收集、分析资料,并增加课堂研讨环节。教师负责梳理知识体系,并强化创新思维训练。还可以完善评价体系,摒弃单一的考核方式,应当以课堂表现与考试组合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其三,除了课堂教学,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讲座、学术会议等课外教学活动。增加学生对于企业动态以及经济环境的关注,培养学生的数据化和智能化思维。
结语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发展,会计职能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向以分析、预测与决策为主转型,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因此,通过分析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对于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且加快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