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克木”理论肺癌肝转移的中医发病机制探讨
2023-02-22王宏吉
王宏吉 陈 慧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
肺癌作为威胁全球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癌症之一[1],在诊断时已是晚期患者约占75%以上。肝转移是肺癌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原因[2]。肺癌肝脏转移多在7个月内死亡,主要死于肝功能衰竭[3]、转移性肝癌破裂出血[4]以及门静脉癌栓[5]。流行病学提示,肺癌的发生在于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吸烟仍是肺癌发生的最大损害因素。此外,遗传、膳食、慢性肺病、环境和职业暴露、不良健康和生活习惯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难以明确说明[6]。中医学理论体系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作为主要特点,各学说内容一应俱全,本文旨在通过“金克木”理论,从不同角度研讨关于肺癌肝转移的中医发病机制,并进一步丰富发展中医药治疗肺癌肝转移的治疗理论,拓展用药思路。
1 传统中医对肺癌及转移的理解
肺癌这个病名不存在于古代中医文献中,但是通过对肺癌进行临床症状、体征统计归纳,可得出肺癌可归属于中医“肺积”“肺岩”“肺胀”“息贲”“痞癖”等范畴[7]。“肺积”病名首载于《难经·五十六难》:“肺之积,名曰息贲……喘咳,发肺壅。”[8]《素问·奇病论》记载:“病名曰息积……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9]361《杂病源流犀烛》曰:“邪积胸中,阻塞气逆……为痰……为血……遂结成形而有块。”[10]对于肺积病因病机的描写与肺癌契合,提示正气内亏、邪气外侵、痰瘀互结与本病的发生有关。《景岳全书·虚损》云:“劳嗽,声哑……此肺脏积也,必死。”[11]1004《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亦记载了肺胀及其症状“其人喘,目如脱状”[12]179。《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肺脉……咳唾血,引腰背胸。”[13]150肺癌的临床表现与其所记载的病症相像。总结历代医家对肺癌的不同认识,可得出肺癌的发病机制在于正虚邪实,阴阳平衡失调。发生恶性肿瘤是因为机体的阴阳平衡被打破,正气逐渐亏虚,邪气乘机而袭,肺脏受损,水液运化失调,精气输布失常,继而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热毒等而形成[14]。秦汉时期的中医便对肿瘤的转移有了最早的认识[15]。《灵枢·百病始生》首载中医学有关疾病传舍的最早论述,该篇中说:“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之不去……邪气淫佚,不可胜论。”[13]1053阐明了疾病的过程是局部向整体转移,强调了在疾病传舍中正气的主导地位,指出了疾病的转移通道是经络循行[16]。首先,恶性肿瘤转移的主要成因是癌毒传舍;其次,恶性肿瘤转移的促进因素则是正气虚弱,“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地”;然后,邪毒互结便成为了恶性肿瘤转移的必要条件[17]。中医认为肝藏血,朱震亨言“恶血必归于肝”,故肺癌癌毒易“舍”于肝[18],且常伴“瘀”,“至虚之处,便是受邪之地”,肝为血海,体阴而用阳,在生理状态下,肝贮藏并调节血液,而血液则是癌毒良好的营养剂,当癌毒侵袭加之正气亏虚不足以抵抗外邪时,癌毒传舍于肝,则会发生转移。
2 “金克木”在肺癌肝转移的发病机制
中医五行学说中的五行生克制化包括了“金克木”理论。其中,肺属金,肝属木表明了肺与肝二脏相互影响,二者在生理病理方面相互影响,肺癌肝转移的理论基础即由此而来,主要表现在五行、藏象以及经络方面。
2.1 传变的关键是五行关系 “木曰曲直,金曰从革”描述于《尚书·洪范》之中。“木曰曲直”之意境,始于古人对树木之躯干向上生长,挺拔伸直,树木之枝向外发散而曲柔之现象的概括总结,结合古文“曲直”的寓意内涵,这种特性被概括推演为人体之肝的生理特性与功能为刚柔相济、体阴而用阳、升发化生[19]。从,顺也;革,为变革,指金的特性即刚柔相济,引申为沉降、收敛、肃杀等性质。因而肝归属于木,主升发,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能够维持全身气机顺畅,通而不滞,散而不郁,可协调脾升胃降,促进胆汁泌泄,维持血液循行的生理功能。肺五行属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藏为肺。”[9]70体现了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有通调水道的能力。《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肝升肺降,一升一降,升降协调,对全身气血调和、气机调畅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石室秘录》曰:“五行火、木、土、金、水……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由此可见,五行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不是单纯的生,亦非单纯的克[20]。由此,五行关系将肺与肝联系起来:金性属刚,木性为柔,刚克柔。金能克木,就好比金属能砍掉木,虽然金可以克木,亦可以生水滋养木,二者彼此作用,相互调和,于五行生克方面阐明了二者间的联系。《素问·宝命全形论》云:“木得金而伐……万物尽然,不可胜竭。”[9]224提示了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移有赖于五行生克制化,如“金克木”,因肺气肃降而肝受制约,致使肝脏正常生理功能障碍,而出现胸胁胀痛、目赤口苦、急躁易怒等症状。恶性肿瘤的传舍遵循着五行生克制化原则,毫不例外肺的原发肿瘤也是如此,肺癌的肝转移即为乘侮传变的体现:肺的生理功能因为癌变变得紊乱,“金性”改变,早期肺癌,正邪交争,正气尚存,木虚金侮,致使癌病影响到肝木,从而传变至肝,癌病晚期或术后,正气亏耗,不足以抗邪,也会出现肝木乘土侮金的情况,原发病灶的癌变程度也因此加重。
2.2 藏象相通首重在气 在藏象方面,肺与肝通属五脏,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素问·五脏别论》亦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9]141肝胆虽互为表里,但胆作为奇恒之腑,却藏而不泻,不具备为肝排泄浊气的能力,与六腑传化的特点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其他脏腑进行泄浊。肝主疏泄之功能与机体之中一身之气的调畅息息相关,正如《读医随笔》中说:“肝者贯阴阳,统气血握升降之枢。”[21]肺主一身之气,元气、宗气、卫气等得以敷布皆需要通过肺的呼吸,肺气肃降,肝气不至于疏泄太过有赖于金性的约束,肺气与肝气一升一降,升降协调,致使气机通畅。气,作为人体之最根本,构成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物质,皆包含在气的范畴,如《灵枢·决气》说:“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13]604经过治疗后的恶性肿瘤,清除了原发病灶中的癌毒,正气亏虚尚未恢复,残留或未被完全消除的癌毒留存体内,成为“伏邪”,为肿瘤的转移提供了基础物资,肝的疏泄失职,气机失畅,气血不通等病理改变,为癌毒复发提供了条件。大多因为正气未盛,邪气内侵,阴阳失衡,气机失常,体内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癌毒内聚,阻滞经络,聚而成癌。正如《景岳全书·积聚》篇所说:“积聚之病,凡饮食、血气、风寒之属皆能致之。”[11]1354所以气之异常是肺癌发生转移的关键,故应重视疏肝理气。当肝气壅滞,肝失疏泄,无力推动气机运行,致使癌毒痰瘀聚集体内难以排出,则影响到肺的升清肃降,致使癌毒积聚在肺部加重病情。并且,肺部的癌毒加深,结聚成瘤,气机的运行被阻碍,肝排泄浊气无力,同时肝失疏泄亦会造成癌毒发展蔓延。
2.3 转移的重要途径是经络系统 在经络方面,《灵枢·经脉》云:“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出大指之端。”[13]227及“肝足厥阴之脉……与督脉会于巅……别贯膈,上注肺。”[13]318说明肺与肝有直接联系的经脉循行流注关系,两经交接于肺部,故肺是两者之间相互沟通联系的场所,故肝经的疏泄会受到太阴肺经的影响而出现口苦、胁痛、善太息等。“开阖枢”的问题在《素问·阴阳离合论》中有所探究,经络表里关系用六经 (三阴三阳)进行了表达,文中言:“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9]90又言:“太阴根起于隐白……少阴根起于涌泉……厥阴根起于大敦……是故三阴之离合也。”[9]91提示了“开阖枢”在手之阴经其实是生成血液、流注脉道的过程,“开阖枢”于足之阴经其实是生成血液并转输、潜藏于肝的过程[22]。《针灸大成》载:“少血多气有六经……肺。多血少气心包络……肝所异。”[23]指明了肺是少血多气的经脉,肝能够疏泄气血,所以肝的疏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肺的气血正常与否。在恶性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肿瘤在相互关联的脏腑之间转移的重要途径取决于经脉的循行,其联络脏腑、推动气血运行的功能反而为肺癌肝转移供给了良好的路径,在不同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经脉损伤,人体阴阳失调,阻碍了气血津液运行,使得痰血瘀滞形成癌毒,癌毒肆虐侵蚀肝,在加速肿瘤生长的同时又促成其传舍至其他脏腑。此外,在癌瘤形成后,癌毒经孙脉、络脉等脉扩散,脏腑、组织被进一步的侵犯,《金匮要略》云“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12]72,亦说明疾病的发生的重要原因是病邪由经络传入脏腑。人身经络逐级分布,遍布全身,无处不到,为肿瘤的转移建立了通道[24]。
3 “金克木”理论肺癌肝转移现代研究进展
目前已有许多医家通过现代科学手段,经过试验以及临床研究进一步阐明肺癌肝转移的中医病因病机。朱倩云等[25]观察总结肺癌患者发病率、病死率及治疗效果,认为肝肺气机失调、气滞痰阻血瘀的形成在肺癌的发生中占据重要地位,故肝肺气机失畅与肺癌的起病密切相关,倡导肺癌从肝论治。有学者[26]发现情志失调是肺癌发病之标,肝肺失调是肺癌发病之本,并提出应重视调节患者的情志,尤其是治疗的肺部疾病由肺癌所导致,治疗时以疏肝理气作为治法,在治疗上通常选择柴胡舒肝散合血府逐瘀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刘中良等[27]观察得出在晚期肺癌的治疗进程中,患者常常出现抑郁的情况,抑郁能够影响肿瘤的进展,解郁理气的养肺疏肝汤对晚期肺癌患者抑郁状况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的效果不及加用中药治疗的观察组,即患者的抑郁状况有所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大量的研究都显示,肺癌与肝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这正是“金克木”理论的实践证明。
4 讨论
“金克木”理论是中医传统五行学说中的五行生克制化,同时也是相关联脏腑功能基础的衍生,创新与发展了传统中医学具有阴阳表里关系的脏腑理论,指导丰富了肺癌肝转移的中医理论。中医认为邪实正虚是肺癌的发生机制,是在机体正气不足的基础上加之多种因素如外邪入侵、药食不当、七情所伤、体虚劳倦等的影响。基于“金克木”理论,分析肺与肝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可得出在肺癌肝转移的过程中,传变的关键是五行关系,是藏象相通首重在气,转移的重要途径是经络系统,机体正气在亏虚的情况下,无力将邪气驱除,邪毒停聚体内,肺中的癌毒容易通过相联系的两者走窜至血液丰富的肝脏中,进而导致肝失疏泄,内生瘀结,无力鼓动气机,加之浊气无法排出,久而形成传舍。因此,肺癌辨证论治的要点之一在于肝气能否正常疏泄,故疏理肝气的疗法丰富了肺癌的治疗。在治疗时,还应注重治未病,在肺癌早期时可适当地加入疏肝药物。此外,在诊治肺癌时,还可以尽早进行中医干预,提高诊治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