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的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研究

2023-02-21孙芳瑞刘松江刘凌宇曾祥新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3年3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医疗机构

孙芳瑞 刘松江 刘凌宇 曾祥新

关键词:中医馆;信息化建设;医疗机构

1引言

相关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强调要以信息化支撑中医的服务体系建设[1]o随着全国各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的建立,全国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硬件基础设施上和软件应用设计上都实现了大跨步。以黑龙江为例,2018年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委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软件省端部署、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并与有开发能力的HIS厂商和基层对信息系统进行了集成,实现了全省327家中医馆的接人。同时,为适应黑龙江中医药业务发展的需要,于2019~2021年期间先后进行了三次软件优化升级和本地化改造工作,建设了包括大数据展示平台建设与分级诊疗平台在内的多项信息系统,为中医药分级诊疗体系建立奠定了基础,促进中医资源进一步优化布局。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强化并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的信息化诊疗服务能力,基层中医医生不但可以通过平台的中医知识辅助能力进行辅助诊疗,而且其自身诊疗能力在中医知识的储备过程中得到了有效提升,切实整体激发了基层医生的自我进阶能力。

在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应用过程中,也逐渐暴露了中医药信息化专职人员储备不足、信息化技术知识储备不够、计算机基础硬件设施配置老旧、平台使用热情不够、系统接口对接推进难等方面的问题,阻碍了中医药信息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从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角度进行剖析,结合当地区域的实际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套适合当地发展形势的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研究策略,能够辅助指导中医药主管部门进行决策分析,从而引导中医药信息化事业向好向优发展。

2系统概述

2.1系统架构

中医馆健康信息服务平台从系统架构上由国家级云平台、省级云平台和第三方级服务系统构成,国家级云平台由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负责运维部署,省级云平台由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负责运维部署,通过数据服务总线实现两级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据集成。国家级云平台承载中医药健康信息云平台门户、中医临床业务监管系统、中医药知识库、字典术语管理,中医远程教育系统和中医远程医疗系统。在省中医药数据中心部署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V1.0和V2.0,双系统并行,包括中医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中医智能论治、中医治未病、中医适宜技术、中医医嘱管理、中医远程教育、中医药知识库等中医业务子系统。其中,各业务子系统以功能组件的形式,集成在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基层HIS)内,实现业务协同[2]。系统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2.2运维管理

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项目由各地省级中医药管理局统一领导管理,下设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办公室,组织多层级部门指定专人负责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优化升级工作的统一组织协调,全程跟踪项目的实施情况。各层级部门需要按照统一规划、全程指导、相互配合、协作完成本项目的工作。协调组成员单位包括省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数据中心、地市卫健委、区县卫生局。其中,省级中医药管理局承担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监督工作;指导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做好实施方案编制、相关软件平台部署、接口开发与应用以及人员培训:督查考核各中医馆的平台使用情况,将平台的对接和使用纳入各中医馆建设的验收和考核中。省中医药数据中心组织实施项目的招标采购、业务系统部署工作,并组织基层中医馆人员进行多媒体培训等,以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各地市、区县卫健委承担协调各区县卫生局、各基层中医馆配合项目实施、培训、应用推广等工作[3]。项目实施厂商则提供项目所需软硬件产品的技术支持服务,完成软件平台部署、接口开发工作,提供产品的培訓和售后服务。

3发现问题

3.1标准规范依据不足

无规矩不成方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第一步就是统一标准,相比于西医的医疗数据标准规范制定,中医的标准制定与执行明显落后,这与中医行业实践辨证医学属性有关,中医临床结果数据集具有多词义、非结构化、种类多的特点,这就使得标准难以统一,形成了“信息孤岛”,埋下了开发运维成本大和升级拓展改造难的隐患。中医医疗机构的信息化体制不健全、规划不整体、标准不统一也为中医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沟壑。

3.2中医药信息化人才储备不足

信息化的建设是辅助医疗、服务医疗的,这就需要精通计算机技术又熟知临床医疗的复合型人才加入信息化建设队伍中,能够以中医临床的视角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现方式去解读实际业务需求,从而将建设目标清晰化。而事实上,从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的建设推进过程中发现,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极其稀缺,甚至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尚未建立信息中心,而由其他行政职能科室兼职,当信息化需求扑面而来时就形成了难以招架的局面,进而拉低信息化建设质量。

3.3信息产品拓展性不足

不同的医疗信息化支撑需求衍生出多样化的医疗信息化产品,每个产品由各自中医医疗机构的需求定制开发,其个性化的配置和产品属性导致了兼容性和拓展性的缺失。比如,患者主数据的数据项拓展不同医院不同类型,导致了数据接口无法统一实现,这就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财力重新开发。再如,各级医疗机构从信息资产和数据安全考虑均采用自建机房的形式部署规划,这就与当前集约化数据“云时代”统筹部署有所背离,也阻碍了云影像、云互通等医疗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的呈现。

4发展研究

4.1整体规划试点推进

建立区域内的中医药信息化事业发展工作小组,确定各级信息化工作负责分支,梳理并建立从上而下的保障沟通体系。强调以顶层设计、中层推进和基层执行的三级模式开展中医药信息化工作。顶层则由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传达国家信息化政策并建立省级统一规划任务以及行业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正确指引各级单位进行规范化建设,并采取以树立标准的方式引导建设,包括数据统计标准、对接接口标准、应用功能标准、资源管理标准等统一标准数据集。针对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任务划定层级,在充分论证可行性的前提下,将建设任务区分轻重缓急,并从最基本、最急需的信息化建设内容着手,以“先试点后铺开”的原则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从而提升全局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可控性和平稳性。

4.2统筹资源集约搭建

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应高瞻远瞩且避免铺张浪费,各医疗机构应秉承资金投入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确定合理的建设模式,充分考虑本单位及所属地区的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长远发展,对已有信息化资源的医疗机构应充分利旧,以填平补齐的方式进行升级扩充,避免重复盲目建设。在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条件满足的前提下,在区域内具备可靠、先进的云环境背景下,鼓励各级承建方采用相对成熟的“云计算”模式,实现集约化、扁平化发展,亦为中医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奠定基础[4]。

4.3完善制度协同推进

中医药信息化的建设程度与中医药政策的匹配推广相辅相成。坚持中医药健康服务信息化,坚持服务医改、服务中医医疗卫生服务业务、服务政府监管、服务健康信息惠民的原则。以需求为导向,将中医医疗、医保、中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制度,以医联体、医共体为出发点延伸拓展上下级转诊形式,进而逐步形成分级诊疗的成熟模式,并作为平台建设的基本出发点,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为基础,以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服务技术为载体,扩大信息服务范围,让居民、患者、医务工作者、中医药主管部门都能从整体建设中受益。

4.4共建共享促进发展

信息系统的迭代更新能夠促进中医药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发展,却也离不开资金的持续注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业务应用为驱动、以标准规范为保障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各条线互相配合,共同推进,兼顾行业及社会各方利益,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和成员加入建设中,努力探索、大胆创新,加大对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依法有序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开放,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长效发展、良性运营提供保障。

4.5创新技术便捷拓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先进程度决定信息化工作的应用发展。应鼓励优先选择具备一定实力的优良国产软件,软件开发产品应具备良好的可移植性、可扩展性,确保适用于未来的技术发展与改变,应具备可配置可拓展的属性,满足多种环境下的不同需求,应用系统软件应支持多级部署,兼容多种环境,具备完整的运维链条,以保证在统筹建设的同时不影响未来的进一步创新。

5结束语

中医药信息化是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医医疗机构发展的必选项。通过对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经验的积累,总结出阻碍中医药信息化发展且客观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结合属地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实际现状,研究分析对应问题的解决办法与对策,探索出整体规划试点推进、统筹资源集约搭建、完善制度协同推进、共建共享促进发展和创新技术便捷拓展的研究策略,以期为中医药信息化的有序向优发展提供参考依据[5]。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设医疗机构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关于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数字化校园的整体构架及技术分析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传统民营医疗机构 如何对接互联网?
关于微小医疗机构医用气体工程建设的思考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