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华夏·从钟鸣鼎食到人间烟火
2023-02-21中国工商银行办公室品牌管理处
中国工商银行办公室品牌管理处
编者按:
从钟鸣鼎食到人间烟火,本期“滋味华夏”主题展通过“烹之起源”“琳琅美器”“中华盛宴”三个篇章,从各种古代炊具中探寻中国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深厚内涵,从众多饮食器具中感受中国古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温度。一场贯彻千年、有滋有味、情趣盎然的华夏“吃货之旅”,由此拉开序幕。
食——2000多年前的五宫格火锅
中国人对火锅的热爱,自古延续至今,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最早的五宫格火锅。盱眙县大云山顶部,有一座规模宏大、极度奢华的汉代诸侯王陵园。该墓穴占地25万平方米,属于汉武帝第五个哥哥,江都王刘非。墓园内,数以万计的稀世珍宝被发现,其中一件“五格濡鼎”引人注意。专家介绍,该鼎从结构来看,就是古代的火锅,比此前记载魏文帝的“五熟锅”还要早三四百年。这件烹煮食物的器皿,内部用4块隔板和一个圆筒将鼎分成5个独立的区域,与现代的九宫格火锅如出一辙,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唯一一件西汉分格铜鼎。这一发现为研究汉代和宋代时期的历史、民俗、葬俗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和价值,五格濡鼎的出土还将火锅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三四百年。
西汉铜分隔鼎
饮——西汉葡萄美酒滋味如何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古人也爱推杯换盏,把酒话人生。鎏金凤鸟铜锺通体鎏金而光彩夺目,出土时,器身部分金衣褪却,遍留金斑。该鎏金铜锺肩部、腹部均饰有凸起箍纹,腹部两侧有鋬(pàn)环,供手提,盖顶铸有一只口中衔珠、昂首翘尾的朱雀,造型挺拔灵秀。在其内部,考古学家更是发现了26公斤翠绿色的液体,竟然是留存千年的西汉美酒!经测定,美酒的酒精度数能达到40度左右,是中国考古界、酿酒界以及科技史上的重大发现。它为研究西汉历史和中国古代酿酒技术、酒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西汉鎏金凤鸟铜锺
器——中国古代分餐制就已盛行
在1991年山东临淄出土了一套战国铜餐具,设计精巧,制作精致,表现出战国时期齐国手工业的发达兴盛,格外引人注目。这组铜餐具分别由:耳杯、小碟、盘、盒、碗等组成,外加罍形的餐具外壳,共达六十二件。战国六十二件套的铜餐具,数量庞大且完整成套。有趣的是,它们被大套小,小嵌大地装在了一个罍形器中。原来,这是当时贵族出行时的餐具套装。其中有10个耳杯和10个小碟配置成对,由此推断:一来当时盛行分餐制,二来十人之宴已经流行开来,和我们现在围坐在大圆桌前聚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战国铜餐具
灶——商朝时期的多头灶台
三千年前的商朝,能蒸能煮,三口锅同时开工的多头灶台就已经诞生。这就是我国古代炊具中的“蒸器”顶级王者——青铜三联甗(yǎn)。它纹饰华丽、造型独特。当然,也不是一般人能享用的。那么,这件国宝曾经的主人会是谁呢?
青铜三联甗于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承甑器上有三个高起的喇叭形圈口,腹内中空,平底,下有六条扁矮足。承甑器中央圈口内壁、各甑内壁和两耳下外壁均铸铭文“妇好”两字。由此可以推断这件国宝的主人曾是妇好。这件三联甗是目前所见到的唯一的复合炊具,是弥足珍贵的青铜之宝,为后代的一灶数眼炊具的制造打下了基础,被列为国宝级的文物。
商朝青铜三联甗
人间烟火——古人夜宴的欢愉场景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作品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尤其敷色更见丰富、和谐,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时期写实性较强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丰富,涵盖了家具、乐舞、衣冠服饰、礼仪等方面,是研究五代时期服饰、装饰等艺术风格的重要参照物,对研究中国古代绘画、传统服饰、民族音乐以及古代人文生活艺术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韩熙载夜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