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说一句:谢谢
2023-02-21尚燕琴编辑一沙
文:尚燕琴 编辑:一沙
有位曾经的同事大强一起工作时相处得不错,后来虽各奔前程但仍常来常往,前段时间他准备在街市上开一间简易小店,把郊区老家的应季农副产品运过来展销。店面不大,只需简单布置一下门头招牌和店面展示,因为我做这方面很有经验,大强便请我帮忙张罗一下,我爽快同意。
大强忙着在老家安排展销产品的事宜,店面布置工作我就全部帮他代为打理,一切完工成型后,我拍照发给大强。大强回信息连说辛苦辛苦。其实,现场效果要比照片好很多,闹市街道上很是醒目鲜明,第二天大强就能返城到店,我想他看到实景后,一定会很满意。可次日等了一整天也没收到大强的任何反馈,我心里暗自揣测:难道是有不满意的地方还是觉得哪里不合适,按常理不应该呀,做这些是我最擅长的,我自己都觉得效果很不错的……
心里多少有些别扭,像一个做了好事没得到老师表扬的孩子。晚上的时候,接到大强的电话,说忙乎了一天刚消停,一大早进店就看到我做的店面布置,比照片惊艳10倍,花那么少的钱居然做出整条街最醒目的店招效果,太谢谢了。我像是那个终于等到老师肯定的学生,舒心释然,由衷地回道:“大张,你满意我就开心了,一切辛苦都值当。”
是啊,郁闷一天的心情因这一句感谢就好了——自己帮助朋友的付出得到了认可,自己的心意被温柔地抚摸呵护。我们帮助别人的好意,如果被回以谢意,就像送出的礼物,被主人欣喜地接受摆放在案头;那些没被致谢的心意,就像没被拆开即丢到一边的礼盒一样落寞失意。
因为这个体会,忽而想起,我还欠远方友人小松一个谢意。那时,我们是甲方乙方,业务往来合作得很愉快,因为工作原因,我们从未有礼尚往来,直到我离职那年冬天,小松送我一块他家乡的特产野猪腊肉,我欣然接受。却始终没能就那块腊肉的美味回复小松一份具体体验的感谢,这是欠缺了。我当即拿起电话,拨通了已经回乡发展的小松的电话。小松仍是一如既往的热情,接起电话亲切地喊我一声“姐”。我如实说道:“小松,你当初送我的那块腊肉真正是个稀罕物,我都没舍得自己吃,送给我一位敬爱的老师,虽然没能亲口品尝,但我知道一定是相当美味的,这些年我一直念念不忘呢。”
小松感慨回说,都好几年了,难得还记得当初的那份小小礼品。我俩又聊了很多,小松热情地邀请我去他们大草原游玩。我听得出他是真心实意,不是客套应付——他告诉我最好的月份时节,告诉我路线怎么走,告诉我最美的草原虽然在他家邻市,但那里有他的堂兄弟,等我去了一定会让他们好好接待照应我……
算一下,自从小松回老家后,我们有三年多没联络了。从一块腊肉的心意与谢意聊起,俩人情谊未减甚至更加深一层,我期待着某个暑假奔赴小松家乡的大草原畅游,更要与这位老友把酒言欢。
不要辜负任何一份出于美好的心意,不要吝啬哪怕一句话的感谢回应,有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直白地去说“谢谢”,但我们一定要回应捧给我们好意的友人。
闺蜜梅子要送我一些衣物,提前给我做了很长一段话的铺垫——因为她送我的是一些她不穿的衣服。梅子是个购物狂,没生孩子前十分热衷逛商场买衣服,当了妈妈以后,穿衣风格大变,以前的那些衣服大多闲置了。梅子一再跟我强调,这些衣服有的只穿过一两次,有的甚至还没剪标,都是商场专柜货,品质很好……我知道梅子送我的必定是她自己认为好的,即使是旧衣物,我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嫌弃。我让梅子不用解释不要有顾虑,通通赶快送来。
虽然送的是旧物,但看得出梅子真是很用心,每件衣服都叠得整整齐齐封入塑料包装袋里,打开时散发着清雅的香水味。我一件一件认真地看过,有几件比较符合我的风格,很是喜欢,另外几件不知道如何穿搭。我给梅子发信息,告诉她有种开盲盒的体验,感觉真是好有意思。梅子听到我这个比喻开怀大笑。然后我们俩一件一件地细数那些衣服,对于那些我不会搭配的,梅子给出建议,还发来她当初的照片供我参考。印象里我们大概从没有这样专注地、具体地去讨论过穿衣打扮,越聊越起兴,最后的结语是我直白地对梅子说:“以后还有闲置的衣服通通拿来!”
我和梅子聊了近一个小时,虽然我没直言一个谢字,但是已经让梅子感受到了我对她心意的热情接收和热烈呼应,我们关系也由此更亲密到可以“与子同裳”。
每一份好心意并不是始于必求回报的初衷,但我们接收到这份心意一定要珍惜爱护,一句发自内心的心悦和喜悦而出感谢,并不会拉远我们的关系;所以,不妨说一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