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2023-02-21罗天放王明邢孟勇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1期
关键词:内衬髋臼聚乙烯

罗天放,王明,邢孟勇

(新郑华信民生医院 骨科,河南 郑州 451100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病变患者的重要手段[1-2]。其可显著减轻关节疼痛感,重建髋关节功能[3-4]。但传统聚乙烯内衬容易发生磨损,可造成患者出现内衬脱落、假体周围骨溶解、无菌性松动等并发症,需要进行髋关节翻修手术[5-6]。全髋臼侧翻修具有手术创伤大、手术操作复杂、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治疗费用昂贵等缺点[7]。因此部分金属髋臼稳定性良好的患者会选择只更换内衬治疗,临床上更换内衬的方式分为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和骨水泥聚乙烯内衬置换两种。但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存在无法找到匹配新内衬的问题,并且较难确定髋臼杯原锁定机制是否完好,同时翻修术后内衬松脱的风险较高[8]。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是指选择比原内衬稍小的新内衬用骨水泥固定于髋臼杯中,并且可对髋臼杯位置进行轻度调整。本研究观察了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至2021 年1 月在新郑华信民生医院行髋关节翻修术的68 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①首次接受髋关节翻修术患者;②髋臼杯稳定性良好患者;③聚乙烯内衬出现不同程度磨损患者;④临床资料保存完好者。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②合并髋臼杯稳定性不佳或位置显著畸形患者;③合并严重疾病无法承受髋关节翻修术患者;④合并假体周围感染患者;⑤未配合医务人员完成15 个月随访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68 例患者分为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组(30 例)和骨水泥聚乙烯内衬置换组(38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相关要求。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取侧卧位,均进行插管全麻,沿原手术瘢痕从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逐层切开皮肤、筋膜,钝性分离臀大肌。切除关节囊及周围增生的纤维组织后,使股骨头后脱位。同时使用股骨柄拔出器拔出股骨假体,清理股骨髓腔内陈旧的骨水泥碎片。取出松动的聚乙烯内衬,采用臼杯安装杆测试金属髋臼的稳定性。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组选择尺寸合适的新聚乙烯内衬使用原金属髋臼内衬锁扣机制进行固定。骨水泥聚乙烯内衬置换组刮除髋臼螺钉孔内界膜组织并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调制含抗生素的骨水泥,均匀涂抹于比原内衬外径小4 mm 的新内衬上,骨水泥涂抹厚度为2 mm,使新内衬可以完全镶嵌于原金属髋臼内,确保原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在正常范围内,位置固定后加压,刮除多余骨水泥。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9],该量表包括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4 个方面的内容,量表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越好;②将Harris评分分为以下4 个等级:90~100 分(优秀)、80~89 分(良好)、70~79 分(及格)、<70 分(差),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比较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③分别于出院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9 个月、12 个月、15 个月进行骨盆前后正位X 射线检查,对比之前X 射线片观察有无假体周围骨溶解、有无前倾角及外展角改变、假体松动等情况;④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间内是否出现切口及假体周围感染、术区血肿、假体脱位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末次随访时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组和骨水泥聚乙烯内衬置换组的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及Harris 总分均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的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及Harris 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手术前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

末次随访时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0%,骨水泥聚乙烯内衬置换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2,P=0.457)。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 [n(%)]

2.3 两组患者骨盆前后正位X 射线检查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连续性复查X 射线片对比结果显示均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髋臼杯前倾角及外展角改变、假体松动等情况。

2.4 两组患者翻修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围手术期内,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组出现1例假体脱位,发生率为3.33%,骨水泥聚乙烯内衬置换组无假体脱位发生,且两组均未出现切口及假体周围感染、术区血肿。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的广泛使用以及患者的年轻化趋势,需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患者数量呈逐渐上升趋势[10-12]。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中,遇到髋臼假体稳定性良好的情况时,通常情况下会选择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或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不仅手术操作简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可避免髋臼骨量丢失,同时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康复训练。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多用于无法找到尺寸合适的新内衬或髋臼杯原锁定机制损坏的情况下。有研究表明,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形成的聚乙烯内衬-骨水泥-金属界面的初始固定强度优于或相当于标准锁定机制内衬[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末次随访时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组和骨水泥聚乙烯内衬置换组的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及Harris 总分均高于手术前,且两组末次随访时的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Harris 总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应用于髋关节翻修术可显著修复髋关节功能。李之琛等[14]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相似。此外,两组患者连续性复查X 射线片对比结果显示均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髋臼杯前倾角及外展角改变、假体松动等情况,围手术期内,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组出现1 例假体脱位,发生率为3.33%,骨水泥聚乙烯内衬置换组无假体脱位发生,且两组均未出现切口及假体周围感染、术区血肿,提示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的安全性较高,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如果患者髋臼杯的外展角及前倾角不处于安全区域内,单纯更换内衬后存在骨性撞击,可发生假体脱位[15]。如果使用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则可以改变髋臼角度,提高假体稳定性,降低术后脱位风险,不过,如果髋臼杯的外展角及前倾角显著偏离安全区域,不能使用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需要采取全髋臼翻修术。

综上所述,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对于需要进行髋关节翻修术且保留稳定性良好的髋臼杯患者的修复效果显著,并且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术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必须避免应用于存在髋臼杯松动、稳定性欠佳、位置畸形等问题的患者。

猜你喜欢

内衬髋臼聚乙烯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高耐磨Al2O3-SiO2-ZrO2陶瓷内衬复合钢管制备研究
聚乙烯内衬复合油管失效分析
浅谈混凝土反坎可周转钢筋内衬施工工法
新型单分子膨胀阻燃剂的合成及阻燃聚乙烯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磷酸反应槽内衬碳砖膨胀试验
废弃交联聚乙烯回收利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