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3-02-21李霁姚家灿吴双凤高伟民

智库时代 2023年4期
关键词:药物分析青蒿素中华

李霁 姚家灿 吴双凤 高伟民

(1.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2.昆明医科大学纪委办公室)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各方面、各环节(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过程、教案和讲稿设计等)的一种实践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2]。

近年来,各高校都非常重视课程思政,组织和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思政的专项培训和比赛,在各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均提到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身心素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等内容。

《药物分析》课程作为所有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利用化学分析方法, 围绕药物及其制剂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来研究药物的质量,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一门学科[3]。该课程就如同药物各环节(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四大环节)的眼睛,能够为药物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对制订标准、进行检验、实施监管等环节至关重要,是一项关键的核心技术和工具手段。因此,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融入思想政治与道德情怀,可以树立药学类专业学生的神圣使命感与荣誉感,增强学生对中华医药宝库的高度认可和探究热情,建立学生强烈的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也与各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高度一致。

一、《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双万计划”,全面推进一流本科课程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而课程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一流专业必须有一流课程支撑。在推进药学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就必须对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按照教育部提出的“金课”标准来进行打造和建设,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性专业问题的知识和技能[4]。

《药物分析》课程作为药学类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按照“金课”标准来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然而,目前《药物分析》教学大部分高校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即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讲授,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由于课程内容本身的难度,加之在教学中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知识从低阶向高阶升华缺乏真实应用环境助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显得枯燥、乏味,致使学生对知识点把握不清、记忆困难。同时,由于对所学的《药物分析》课程的认同感低,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相对较低,难以将知识真正内化于心,对《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如何优化《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的重点由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培养向高质量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转化,激发学生学习《药物分析》课程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技能,使得该课程真正实现为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价值的重要目标,是对《药物分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的探讨和实践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的重大意义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包括诗歌、典故、古典医书、中华名人名言等。我们大家都知道,“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对学生的成人成才有着共同的目标,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5]。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是课程思政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符合“三全育人”的育人目标,也符合各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关于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标准的要求。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有助于学生优秀品格、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在专业课程建设和课程教案设计和授课过程中应当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其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对课程知识点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让学生强化对《药物分析》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对《药物分析》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掌握,从而提升课程教学的满意度。

最后,真正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需要专任教师把握好《药物分析》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点,既要熟知《药物分析》课程知识内容,又要熟练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还要不断训练自身的授课技巧,这样才能更好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之中。因此,有利于《药物分析》课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收集与筛选

与《药物分析》课程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收集,需要长期累积、分析和总结,要求课程授课教师不仅要对《药物分析》课程有更加系统、全面的熟悉和理解,还要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分析《药物分析》课程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要素,又要分析如何借助我国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课堂上合理把握课程方向,有效地推动课程进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改善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好地促使《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师有效、快速地熟悉这门课程,让授课教师更加重视“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作用和意义。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收集的内容多种多样,可以是诗、词、典故等,收集的途径可以通过查阅网络媒体、书籍与文献等。其次,授课教师对《药物分析》教学的内容、知识点进行过系统、科学的思考,熟悉《药物分析》课程标准所确立的思政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教学知识点的关联,才能在筛选的过程中游刃有余,使得所选内容与《药物分析》课程高度契合,使得该课程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等方面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改善《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实例

《药物分析》是一门内容综合、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药物分析》教学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药物分析》课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加深学生对药物质量控制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目的。

比如:我们可以在“青蒿素类药物的分析”章节的导课中可以插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出自先秦的《小雅·鹿鸣》)。这句诗在2015年家喻户晓,因为网友认为这句诗预示着千年以后中国会出现一名伟大的药物学家,并且她与青蒿素密不可分。这位药物学家就是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作为我国本土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而轰动全球。

在“青蒿素类药物的分析”章节重点知识的介绍可以这样切入:1959年我国政府下达研制药物的命令,屠呦呦临危受命。他们团队从两千多个药方中筛选,最终确定了“青蒿”可抗疟。但每次通过高温方法提取的青蒿素实验效果总不尽人意。在她翻阅《肘后备急方》时,发现其中写着“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想到了用乙醚低温提取青蒿素的可能性,最终保证了药物的活性。后来发现是青蒿素结构中有过氧桥,过氧桥高温下不稳定,因此要低温提取。此外,这次研究打破了传统上认为抗疟药必须含有“氮原子”的认识。“过氧桥”也成为开发新一代抗疟药的一个重要活性基团。由此可见青蒿素类药物中有一个重要的结构:过氧桥。由该故事,我们知道过氧桥不稳定,因此,同学们要注意温度对该类药物稳定性的影响。此外,既然是过氧桥,必然有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将I-氧化成I2,与淀粉指示液生成蓝紫色,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过氧桥的氧化性对该类药物进行鉴别。

在“莨菪烷类抗胆碱药物的分析”章节的导课,我们也可以用类似方法插入:《后汉书·华佗传》曰:东汉末年名医华佗首创以曼陀罗花为主的“麻沸散”能令人麻醉,忽而不知人事,任人劈剖,不晓痛痒,这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用中药麻醉药施行外科手术的记载,曼陀罗花的主要活性成分即为莨菪烷类生物碱。

(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案主要包括课前准备、课堂组织、课后小结,如图1所示。

图1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1)课前准备:首先,教师必须熟悉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教师能够选取恰当传统文化来引导课程的前提。此外,要提前优化设计教案与讲稿,使得课程能够顺利开展。

(2)课堂组织:用中华优秀传统知识趣味导课,教师一开始就把事先准备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讲述,通过提问式引导,引出课堂上要讲的章节内容;重点难点知识中穿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穿插在课程的相关知识点中,一步步引导进入课程的重难点知识讲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及时做好课堂点评,课堂剩余的部分时间,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提问式复习,并请同学阐述与本节课有密切关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与意义。教师及时点评总结,最终达到通过中华优秀传统知识引导,激发学生学习《药物分析》课程的使命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

(3)课后小结、问卷调查:课后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写出小结(专业知识要点和传统文化思想精髓要点、作用、意义等),并由教师对其进行审阅评分,作为该门课程最终成绩的组成部分,通过课前课后问卷调查研究,评价授课效果。

三、结语

我们以《药物分析》课程为载体,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相互融合的教学新模式。通过优化教案设计,挖掘和梳理与课程密切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活动设计,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药物分析》知识、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并使之形成知识内化,真正实现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向教学新模式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实现知识、技能内化于心的目标。

猜你喜欢

药物分析青蒿素中华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药物分析课程说课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转型过程中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探讨
切莫盲信所谓的“青蒿素食品”
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
——青蒿素
一个青蒿素品牌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