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轮耕模式与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碳氮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2023-02-20杨铭贾利元王红军

山东农业科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秸秆还田

杨铭 贾利元 王红军

摘要:为探究轮耕模式与秸秆还田量对小麦一花生轮作田土壤碳氮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通过3年定位试验,设置旋耕/旋耕/秸秆半量还田(T1)、免耕/旋耕/秸秆半量还田(T2)、免耕/深松/秸秆半量还田(T3)、旋耕/旋耕/秸秆全量还田(T4)、免耕/旋耕/秸秆全量还田(T5)、免耕/深松/秸秆全量还田(T6),共6种轮耕方式与秸秆还田量组合处理,研究其对土壤有机碳、全氨、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熵碳氮和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T6处理能够明显增加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土壤碳氮比值、微生物熵碳氮,并提高10-20、20-40 cm土层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其中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0~10 cm土层,T6处理土壤微生物熵氮最大,较其他处理提高5.57%-15.19%;T5处理蔗糖酶、脲酶活性最高,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1.94%-5.95%、1.63%-11.61%;T3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值最大,较其他处理提高2.43%-12.55%.除与T6处理无显著差异外,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0-20、20-40 cm土层,T6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其他处理分别显著提高5.49%-11.63%、7.14%-25.00%。相關分析表明,土壤碳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均呈正相关。综上,免耕/深松/秸秆全量还田处理是一种较好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轮耕;秸秆还田;土壤碳氮;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

中图分类号:S158.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23)12-0119-08

猜你喜欢

土壤酶活性秸秆还田
海岸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酶活性研究进展
玉米高产栽培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辽西半干旱区果粮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影响
RW腐熟剂在玉米秸秆还田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施氮时期对大豆结瘤和生长的影响
蒙城县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试验效果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