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读思达”教学法探析
2023-02-20吴华珍
吴华珍
摘 要:“双减”倡导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提高认知水平,发展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切实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基于此,文章对小学语文“读思达”教学法的实践意义进行了分析,对小学语文“读思达”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推动语文教学提质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双减;“读思达”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4-0014-03
教与学关系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传统的中小学教学仍存在以教师“教”为主的情况,引发了诸多教学问题。在“双减”背景下,为改善传统教学现状,教师应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效率。“读思达”教学法贯彻生本教育理念,践行“师让生,教让学”,是实现“双减”要求的“工具”之一[1]。在“双减”背景下,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应用“读思达”教学法实施教学。
一、“读思达”教学法的界定
“读思达”教学法是余文森教授基于认知加工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认知加工理论表明,认知输入、认知加工和认知输出是认知过程的三个环节。余文森教授指出,“读思达”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即阅读、思考和表达过程[2]。其中,阅读、思考、表达分别对应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从三者关系来看,阅读是思考、表达的基础;思考是阅读的延伸,是表达的动力;表达是阅读、思考的检验和升华[3]。
阅读、思考、表达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在应用“读思达”教学法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以阅读、思考、表达的关系为基础,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阅读+思考、表达”“思考+阅读、表达”“表达+阅读、思考”活动,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读思达”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表现生本性、主体性的机会[4]。比如,在
“阅读+思考、表达”活动中,学生可以带着问题或任务走进阅读文本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用恰当的方法进行阅读和思考,建构一定的认知。之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说、写、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又如,在“思考+阅读、表达”活动中,学生可以在进入良好思考状态的同时,反复阅读文本内容,逐步深化阅读认知,并自觉使用多样的方式表达。再如,在“表达+阅读、思考”活动中,学生会在踊跃表达的同時思考自己的阅读成果,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由此可见,在“读思达”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体验不同的活动。此外,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的活动,既可以理解阅读内容,获取丰富的语言知识,又可以锻炼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有利于提升语文学习水平。
(二)有利于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读思达”教学法可以改进传统的教、学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的引导者[5]。具体而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会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体验“阅读+思考、表达”“思考+阅读、表达”“表达+阅读、思考”活动。在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留心关注他们的活动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可以沉浸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在知识、技能、能力、素养等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师也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优化教学理念,丰富教学经验,锻炼教学能力,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由此可见,“读思达”教学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助力,可以实现“双减”要求,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推动“双减”落地。
三、“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实践价值,教师可以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为依托,以“阅读+思考、表达”“思考+阅读、表达”“表达+阅读、思考”活动为重点,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应用适宜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表达,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发展,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目的。
(一)“阅读+思考、表达”活动
“阅读+思考、表达”是以阅读为主、以思考和表达为辅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要应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在阅读策略的支撑下,学生可以做到读思结合,
建构一定的阅读认知,踊跃表达。在学生体验“阅读+思考、表达”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给他们引导,
推动他们走向阅读深处。在“阅读+思考、表达”活动中,学生可以应用的阅读策略如下:
1.提问策略
提问策略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能认真思考,提出问题。问题既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既可以是不懂的字词,也可以是难懂的句段,还可以是对整篇课文的质疑。通过应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学生可以做到读思结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成为一名积极的阅读者。在“读思达”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
以《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例,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提出任务:“一名学生在阅读
《夜间飞行的秘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写在了相应的段落旁,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发现一些问题吗?可以发现哪些问题呢?请和这名学生一样,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写下来吧。”此任务直指提问策略,为学生指明了阅读方向。大部分学生会迁移已有阅读经验,在阅读《夜间飞行的秘密》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考,并能发现一些问题,如“飞机为什么可以在夜间安全飞行?”“即使是什么意思?”“敏锐是什么意思?”等,并将这些问题写在课文旁。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表述各自发现的问题,并整理有价值的问题,带领全体学生一起探寻问题答案。如此一来,学生既可以做到读、思、达,锻炼阅读、思考、表达能力,也可以扎实地掌握和运用提问策略,
建构深刻的阅读认知,提高阅读课堂学习效率。
2.有目的的阅读策略
有目的的阅读策略是指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在不断参与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不同的阅读方法。在有目的的阅读中,他们可以紧扣阅读目的,迁移已有经验,自觉选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边阅读边思考,甚至主动与他人交流彼此的阅读成果,做到“读思达”。所以,在实施“读思达”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以《竹节人》为例,竹节人的制作方法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内容。基于此,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呈现竹节人制作流程图(如图1)和制作指南(见表1),引导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键信息,填写制作流程图和制作指南。
大部分学生使用默读法或批注式阅读法,认真思考,圈点勾画关键词汇、语句,反复诵读、分析,细心概括,填写制作流程图和制作指南,建立整体的阅读认知,同时锻炼读、思、达能力。
(二)“思考+阅读、表达”活动
“思考+阅读、表达”是以思考为主,以阅读、表达为辅的活动。在此活动中,教师以“阅读+思考、表达”活动成果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或任务,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单独或合作进行阅读、表达,解决问题或任务,建构良好的阅读认知。
以《慈母情深》为例,在“阅读+思考、表达”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找寻文本中的环境描写内容,并思考其效果。在读思后,学生踊跃作答。有学生提到“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基于此,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反复诵读语句,并迁移生活經验,在脑海中想象机器轰鸣的声音,如“噪声很大,耳朵快要被震聋了。自己无法待在这样嘈杂的环境里”。教师可以在赞赏学生的良好表现后,追问:“我们都不想待在这样的环境里,那么母亲想要待在这样的环境里吗?”大部分学生给出否定的回答。基于此,教师可以追问:“母亲可以逃避这样的环境吗?为什么?”学生认真思考,联想作者的家庭生活情况,产生各自的看法。有学生说道:“母亲也想要逃离这样的环境,但是她不能逃离这样的环境。因为她逃离这样的工作环境,可能意味着失业。母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一旦失业将使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教师可以继续追问:“从母亲不得已的选择中,你觉得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一个个问题的推动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始终发挥思维作用,反复思考环境描写,一步步地感受到母亲伟大无私的美好品质,建构深刻的阅读认知,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读、思、达的好习惯。
(三)“表达+阅读、思考”活动
“表达+阅读、思考”是一种以表达为主,以阅读、思考为辅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尊重学生阅读成果的基础上,创设表达活动。为了更好地体验表达活动,学生往往会自读文本,认真思考,进一步梳理并理解文本内容,建立独特的感受。同时,学生会与他人交流、讨论,强化阅读感悟,继而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由此提高阅读水平,锻炼思考和表达能力。
以《桥》为例,在“思考+阅读、表达”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思考老汉的一“揪”
一“推”,使其建立深刻的认知,感受老汉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质。当老汉将小伙子推上窄桥,看到小伙子被滚滚洪水淹没时,“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老汉当时的心理活动,还可以演绎当时的场景。为了使学生顺利进行表达,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和小组成员交流。在合作交流时,大部分学生会迁移已有阅读认知,继续诵读文本,找出关键信息,确定老汉和小伙子之间的关系——父子。立足于此,小组成员展开交流,探讨老汉的内心世界,同时商议表演方案。在做好准备后,学生毛遂自荐,登台表演。比如,一名学生双眼望着远方,张着嘴似乎要喊什么,眼泪从眼角流下来。另一名学生进行补白:“看着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卷走,老汉的脑海里闪过和儿子日常平安喜乐的场景,闪过自己将儿子从窄桥上揪下来的画面,痛彻心扉。想要喊儿子一声,但怎么也喊不出来。”在学生演员动情的演绎下,其他学生深受感动。学生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将自己对老汉的感情写在课本中。通过体验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新颖的表达方式,锻炼表达能力,还可以切实增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思考能力。
四、结束语
“读思达”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助力,可以使学生在体验“阅读+思考、表达”“思考+阅读、表达”“表达+阅读、思考”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进行阅读、思考、表达,由浅入深地走进阅读文本深处,建立深刻的阅读认知,顺其自然地增强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养成读、思、达的好习惯,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实现语文学习提质增效,推动“双减”落地生根。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
“读思达”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阅
读、思考、表达效果,结合教学需要,运用多样策略进行引导,让学生获得体验多样活动的机会,进而获得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蒋依娟.“双减”背景下“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3(27):95-97.
郑淑芳.“读思达”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策略与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17):143-145.
王雯雯.基于“读思达”理念的整本书“多元共读”实施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2(12):51-53.
张弘.“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22(17):36-38.
何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思达”教学法的实践[J].语文新读写,2021(18):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