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特征与路径构建

2023-02-20马德益龙雅婷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仪式时代政治

马德益,龙雅婷

(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74)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一般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利用象征性仪式符号、科学的仪式形式、规范性仪式程序对客体的认知、情感、态度、心理、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优化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突破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制定国家礼仪规程,完善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规范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强化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对组织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丰富道德体验、增进道德情感。”[1]无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和主要内容。精准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鲜明特征,优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路径体系,以充分发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育人功效,从而持续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鲜明特征

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特征是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从仪式的内容、主题、场域、形式、符号、传播等方面揭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鲜明特征主要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内容的意识形态性、活动主题的时代性、实施场域的开放性、展演形式的创新性、符号构建的多元性、传播手段的先进性等方面。

(一)内容的意识形态性

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性,理性诠释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鲜明特征首先就要把握其内容的意识形态性,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区别于其他仪式活动的核心特征。从本质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范围内的仪式,毋庸置疑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从实施过程来看,意识形态性贯穿仪式实施各个环节;结果来看,占领高校学生意识形态领地是仪式完成的最终目标。可见,全面把握意识形态性是深刻理解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前提和基础。它表现在仪式主题、仪式符号、仪式话语等仪式内容方面。首先,主题展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一般都是明确突出主题,主要通过庆典、宣誓、纪念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主题集中展示其意识形态性,从根本上实现其凝聚共识、情感认同、价值导向。其次,符号呈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作为一个动态的多元符号系统,实践中往往将一些仪式符号图像化,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等抽象性内容以生动性、象征性、指向性的图像方式呈现。最后,话语表达。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中的意识形态话语主要通过仪式中的标语、语言等形式表达,积极营造坚定信仰、崇德向善、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等仪式带入情境氛围,充分发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显然,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通过主题、符号、话语等仪式内容充分发挥了其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等意识形态功能。

(二)活动主题的时代性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都有明确的主题,一般借助特定的活动情景,通过符号、物品将活动主题贯穿于整个仪式活动过程,聚焦新时代主题,体现新时代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为此,高校围绕新时代建党百年、建国周年、抗战暨反法西斯胜利周年、“五四运动”百年、抗震救灾、中国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国庆节、清明节、国家宪法日、毛泽东、孙中山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事件、节日、人物,以这些重大活动、事件、节日、人物为对象和契机,打造众多具有时代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主题,举办相应的仪式实践活动,通过象征性仪式符号、规范性仪式程序庆祝缅怀、总结经验、弘扬精神、凝聚共识、赓续血脉、发扬传统,激起大学生的集体记忆,激发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激扬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这种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时刻提醒大学生铭记活动、事件、节日、人物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气息十分浓厚。高校开展的这一系列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活动主题主要包括:全国众多高校举办了“以青年之声献礼建党百年”等主题活动庆祝建党100周年;高校为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开展“凝心聚力、同心战疫”“同心战疫·强国有我”等主题活动;高校开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五四励青春,颂歌献祖国”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周年活动;“踏寻中山足迹,缅怀峥嵘岁月”“缅怀中山精神,追逐世纪之梦”孙中山缅怀纪念活动。显然,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主题主动顺应新时代的特征,积极响应国家和社会培育时代新人的要求,增强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实施场域的开放性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开展都离不开场域,这里所说的场域是指由社会客观关系构成的网络所建立起来的社会实践空间,包括实体空间、虚拟空间以及相关社会关系的全部要素网络。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场域是仪式发挥功能作用的关键要素和环节。面对互联网时代时空开放性的挑战,为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空间局限性的困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强调实施场域的扩大化,聚焦强化仪式感染力、体验感、影响力,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动态开放、多元互动的实施场域,主要表现在其实施场域从相对封闭的高校校园场域,全面延伸、拓展到动态开放的网络空间领域,这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体验感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效应的迫切需要。显然,实施场域的开放性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显著特征之一。伴随新时代社会的剧烈转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面对由相对单一僵化封闭的场域到多元动态开放的重要变化,在这样的场域背景下,当代高校学生主观意识强化、价值观念极具个性化,在网络空间中,高校学生手持“麦克风”,拥有网络话语权,人人都是个人观点的传递者和输出者,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群体活动的重要新兴场域。为此,高校积极营造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开放性实施场域,其主要包括:高校采取“互联网校庆”进行直播仪式,在腾讯视频、网易新闻客户端推送报道消息;高校通过线上云仪式,同步开展以“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让青春为祖国绽放”为主题的入团云宣誓仪式活动;疫情期间众多高校举办“云毕业典礼”仪式活动。深入梳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场域发展特征对于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展演形式的创新性

创新是新时代仪式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展演形式的创新,丰富充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势在必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展演形式是把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方式及其表现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外部表现。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是一种多主体参与、互动的集体行为,仪式通过展演的方式将其所需要传达的意义表现出来,以时间和空间的系统连续活动营造完整的叙事语境。新时代以前,特别是中国古代,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主要是政治教育仪式、人生教育仪式和军旅教育仪式等,注重直接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灌输式、等级式、权威式地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氛围通常表现为庄重、严肃、凝重。进入新时代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经历了“转型期”“探索期”“创新期”等阶段,结合新时代的社会特点与时代特征,针对高校学生个性鲜明独特、思维活跃的具体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展演形式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创新。主要包括:高校将建校85周年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相结合开展《长征组歌》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高校在国家公祭日开展“祈愿和平”千纸鹤折纸活动、“和平许愿墙”签名悼念、国家公祭仪式同步悼念等校内、校外线下仪式活动方式创新;2020年5月4 日众多高校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线上云入团仪式——五四青年节线上特别主题团日活动暨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整个活动通过腾讯会议、钉钉、学习通等平台进行,区别于以往的线下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线上云仪式打破时空壁垒,是对传统仪式展演形式的创新。由此可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展演形式日益多元化,顺应高校学生思维活跃、追求个性的群体特征,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不断创新的生动体现。

(五)符号构建的多元性

符号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最基础组合单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表意通过符号要素的象征意义来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活动充满着各类符号,蕴含特定的象征隐喻,包括图案类符号、言语类符号、音乐类符号、动作类符号、物品类符号等主要类型,是承载意义、传递价值、提升信仰的关键要素。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符号化,以直观生动的方式表达隐含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仪式符号携带着大量信息,保存着历史记忆,不仅具有鲜明的标识性,而且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其形成尽管缓慢,但传播却很迅速,是产生深远影响、获得广泛认同的重要标识[2]。这些年诸多高校校园校庆活动流行采用吉祥物作为图腾和物品符号,黑龙江大学80 周年校庆的“龙小博”、北京工业大学百年校庆的“燕小北”、南开大学百年校庆的“阳阳”“亮亮”、厦门大学百年校庆的“小百”“小厦”……一个个看似简单的吉祥物已经不是简单的符号标识,而是融入高校独特的校园精神、校风、学风、教风,成为校园精神文化体系的符号展示。显然,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展演全过程也是高校仪式组织者对象征性符号展演的全过程,符号所指内涵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等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核心要素。而面对思想活跃的新时代高校学生,单一死板的仪式符号很难激起学生内心的认识、情感、价值共鸣,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将图案、音乐等符号元素集合起来,实现对参与者感官的全方位调动,这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符号构建的多元化趋势。

(六)传播手段的先进性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传播紧紧依靠信息技术革命,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交互参与性,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传播手段与新兴仪式传播手段相结合,实现仪式传播手段的个性化、创新化和多元化。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以集会等常规化活动为主,局限于特定的教育空间,新时代通过技术赋能打破空间限制,Web2.0、web3.0 互联网平台实现无障碍化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新时代虚拟技术的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主题所涉及的、从前不可能亲临的场景展现于眼前,利用科技手段拉近参与者与现场的距离。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前期宣传阶段,利用QQ、微信、抖音、微博等平台进行宣传,解答高校学生对于这项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疑惑,达到覆盖面广,传播效果更为明显;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实施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利用AR 技术、VR 技术将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国家庆祝活动现场呈现在参与学生眼前,让参与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其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传播效果远远超过传统仪式传播方式。此外,在高校学生所喜爱的QQ、微信、抖音、微博等高流量垂直平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系列讨论活动,如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青年大学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开办的“云毕业”等主题活动,利用公众号、短视频、直播开展线上仪式,既节省了教育资源,又避免了出现机械死板的倾向,就发挥了很好的教育价值[3]。Web3.0 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传播平台,更是增强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赋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传播技术支持,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提供了先进的传播手段,大大突破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固化、呆板的局限,极大强化仪式传播辐射面和感染力。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路径构建

基于上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总体特征,从理念、制度、内容、技术等层面系统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路径体系,以全力构建具有时代性、层次性、制度化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体系,持续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改革发展。

(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科学育人理念

理念是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改革创新的先导。科学的仪式理念具有引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改革的重要指导作用,落后、错误的仪式理念是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系列困境的重要原因。如此,树立仪式思维,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育人理念,才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育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坚持一元主导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要以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为标准对待仪式,符合的加以强化,不符合的加以淘汰。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衡量仪式是否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唯一标准[4]。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本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活动载体,其运用和实施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元主导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元主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不动摇,绝不能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强调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引领作用,坚决反对指导理念的多元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全面、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在设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活动、选择仪式活动主题时,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认识坚定,杜绝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5]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将主题以实践活动的方式感染参与学生,对参与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行为选择产生诸多影响。因此,面对诸多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在仪式主题和价值选择上,必须坚持一元主导理念,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凝聚高校学生共识、端正学生价值观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实践活动之中,以占领高校学生意识形态高地。

2.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实施运行的前提条件,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改革创新的重要保障。以人为本的对象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立足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充分发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正向效能的重要法宝。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发起者、组织者和传播者,主要包括高校管理者和教师。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改革必然会对教师能力、时间、精力、物质等提出更多、更高的诉求,高校管理者在设计、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时,对整体仪式活动的系统化运行有完整全面的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就要为高校教师的能力发展提供相关培训服务,提升其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规律、组织仪式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尽可能满足高校教师对于能力、时间、精力、物质保障的正常需求,以保障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改革顺利推进。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只有在人们真正参与仪式演进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影响。因而仪式构建应“以人为本”,把握参与主体的思想行为规律和现实需要[6]。高校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主要参与者和实践者,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活动组织者必须关注高校学生的群体特征和成长需求,将高校学生的成长发展利益放在第一位,精心设计满足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在策划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主题、内容、形式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群体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仪式主体地位、强化学生仪式主体角色,以积极引导、吸引学生参加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活动,切实增强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积极性和获得感。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必须坚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实施效果由人民检验的标准。在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实施完成后,激励、引导、规范学生的思想教育、价值观念、情感共识、道德修养等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目标是否达成;高校教师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成效的满意度、认可度、接受度是否实现,这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成果最终要由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检验。

(二)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制度体系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制度是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改革的重要保障,健全相关仪式制度,全面其对象、范围、内容、程序、步骤、评价、反馈等方面,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形成内部各要素、过程、结构的交互协同和动态平衡格局。

1.优化仪式制度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改革的重要保障就是构建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这些制度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发展规律、实践经验、精神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必然体现,是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规范、稳定、长期改革发展的关键一环。首先,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优化完善仪式制度保障。严密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制度是保证仪式活动顺利开展和科学实施的基本保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制度化的核心内容。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实施运作过程之中,运用科学的制度对仪式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活动的平稳运行,迸发强大的教育作用。高校要在深刻把握国家方针的前提下,依据本校地方文化特质、大学生群体特征、办学理念等,制定出台系列符合学校与高校学生群体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实施制度与规章。其次,优化仪式运行组织保障制度,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发起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的专业性落到实处和充分发挥。合理界定国家、地方、高校等各级组织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职责范围和使命要求,力争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协同育人,充分将“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各个要素转化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活动的重要要素,使其持续发挥功能与作用。最后,优化丰富物质条件制度保障,改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改革发展的条件和设施,以制度化的形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实时运行持续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仪式场景的布置需要诸多生动形象的器物符号进行加持,合理科学的器物符号运用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例如宣传横幅、国旗党旗、鲜花花束等,这都需要合理充足的资金支持,丰富物质保障,是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2.完善仪式评价反馈机制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是具有浓厚实践性,其效果必须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发展完善。体系的改进和完善需要健全实施机制,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机制,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环节监管和评价反馈机制,实现仪式实施前的规划监管、仪式实施中的组织监管和仪式实施后的反馈监管等有机统一。及时合理的反馈与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仪式这一活动科学、系统、规范、稳定、长期发展的重要一环,但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现有发展而言,仍存在评价与反馈机制缺失的紧迫现实困境。为破解这一困境,必须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反馈机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仪式评价体系,保证评价人员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建立覆盖面全、时效性强、综合性强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管理体系。一方面,建立一整套评价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组织者通过评价量表、实地调研、访谈等多种方式,立足仪式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度,综合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对象的参与程度、方式、状态、效果等;围绕仪式活动自身的主题是否明确、内容形式是否科学、符号设置是否合理、方法是否得当等,综合考量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深刻性,以总体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运行基本情况。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监管调节反馈机制,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监管调控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各环节和各方面,以便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存在的问题和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正常运行的外部条件加以改进完善,总结相关经验教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改革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活动的价值引导作用。

(三)统筹规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内容资源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改革创新的重要方面就是统筹规划仪式内容,全面塑造信仰与价值鲜明的仪式主题、符号、话语内容的重要来源就是深入传承创新和汲取借鉴国内外仪式教育精髓、经验和资源,不断优化完善、拓展充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立体多维、丰富多彩、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价值鲜明的内容,全力持续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内容体系。

1.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仪式教育精髓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挖掘仪式教育资源首先是要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资源,汲取传统仪式教育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和实践的结晶,是中华各民族儿女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发展的科学规律,是巩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信仰与价值体系、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内容形式铸牢根系的重要途径。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包括政治教育仪式、社会教育仪式、人生教育仪式与军旅教育仪式,涉及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等方面,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与儒家价值观相匹配的礼乐制度。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将统治者倡导的意识形态注入冠礼、婚礼等礼仪之中,在礼仪的展演过程之中,参与者自觉接受儒家价值观,按价值观念规范自身言行举止,是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准则和思想观念,在固本培元的基础上,构筑时代发展与传统仪式教育观念融合发展的路径,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增加营养成分、丰富养料和精神元素。

2.汲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各个阶段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在仪式符号、仪式时间、仪式空间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和显著成效。纵观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发展史,总结梳理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宝贵经验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在仪式符号上,在传统仪式中融入现代元素,迎合当代人们的心理特征;二是在仪式时间上,越发重视对传统节日、重要历史事件的回顾,关注个体发展的关键节点;三是在仪式空间上,利用新兴技术设置互动场域,加强仪式空间建设,增强参与者的体验感。201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20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2022 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等,均在北京隆重举行了庆祝大会、阅兵仪式等相应仪式活动,这些全国性重大活动为突破由于时空条件限制导致广大人民无法亲临现场参与体验的局限,充分利用网络直播的方式、通过视频软件参与观看,网络直播满足了无数观众的观感,观众通过抖音、微博、B 站等平台发送实时弹幕、评论、点赞的方式及时抒发自己的爱国热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感染性和参与者的体验感,这都是上述经验最鲜明直接的具体体现。

3.借鉴国外仪式教育优质资源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立足国内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优秀传统精髓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参考国外仪式教育的丰富优质资源,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内容改革至关重要。国外对仪式、仪式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源远已久,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仪式思维和仪式理论,这些国家的仪式教育在方法、内容、途径上或多或少具有一些鲜明特征,留下值得借鉴的历史和实践经验。德国注重家庭教育仪式,学生从小参与家庭重要决定及事务处置;韩国开设专门礼仪课和爱国主义教育等仪式[7];法国有文化艺术节、博物馆教育仪式等仪式活动传递价值观;日本强调礼仪的传承教育,通过高度规范的开学典礼与毕业典礼开展礼仪教育;加拿大通过场馆展览、国家历史日纪念等仪式活动传递“非暴力”“反种族主义歧视”“诚实”“个体责任”等价值理念[8]。在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改革发展过程之中,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借鉴西方仪式教育,以全面丰富完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内容、方法、途径等体系。

(四)净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网络空间

方兴未艾的网络空间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关键场域和思想政治教育仪式转型升级的重要媒介。网络技术要素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在网络空间运行的重要引擎,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的技术赋能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网络空间优化和环境净化的重要支撑。为此,运用网络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形式和净化网络环境成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网络空间的重要方面。

1.优化新技术赋能的仪式网络空间

新时代是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互联网是新时代信息交流沟通的重要载体和融媒体时代下舆论宣传的主阵地,优化完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网络空间,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开放性、时效性、便捷性、超时空性和高互动性的特点,构建高度协同、运行高效的教育场域,以全力抢占适合高校学生特点的网络空间场域,继而为构建具备全新信息特征和交互式表现形态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运行模式打下坚实基础。首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活动前期,利用问卷星等调查软件技术手段公开采集高校学生对仪式活动具体内容、展演形式等的意见建议,发挥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让高校学生自主设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在利用传统纸质宣传手册的方式普及和宣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时,并借助抖音、微信等高流量网络平台有力传播仪式活动的主题、人员、内容和形式,在仪式活动展演前力争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所传达的主题氛围,对将要实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进行广泛宣传和造势。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展演过程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符号、音像等进行艺术化处理,灵活运用自媒体,实现高校内外、学生群体之间的在线互动和情景互动,通过点赞、评论、转发、弹幕的方式,破解网络空间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困境。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发挥网络大V、知名媒体人或者具有公信力和引导力的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领袖功能,注重发挥其信息加工和解释、扩散和传播功能,传递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核心价值观念。

2.净化全面监管的仪式网络环境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道德的洼地。全面拓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网络空间场域并不意味着对网络空间行为的全面放开,而是在合理开发网络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线上思想政治教育仪式运行的严格监管,不能让网络平台成为肆意传播有害信息的平台。首先,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存在误导性、错误性的网络话语和网络行为进行精准智能识别。在网络平台开展仪式过程时,对仪式组织者、管理者、参与者的网络话语是否存在错误导向、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含有不利因素进行科学研判,避免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现象在互联网平台的传播和蔓延。二是组建一批网络空间管理队伍,严格筛选一批高质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把关人”,在对不恰当的网络话语和行为进行识别后,及时反映和高效遏制,避免不良信息、错误话语在网络空间传播,保证高校网络监管的精准性和及时性。发挥国家、社会网络监管和校园网络监管的合力,确保监管的全面性和高效性。总之,必须强化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新时代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运用,并利用“互联网+”技术、GPS定位系统、大数据监测等科学技术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在网络空间的运用进行精准化、高效化、全面化、及时性的监管,构建安全、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环境。

猜你喜欢

仪式时代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