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躺平”现象的析与破

2023-02-20付湘钧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躺平理想信念现象

付湘钧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躺平”是最近“风靡”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并不是哪个国家独有的,而是世界的普遍存在,如英国的尼特族、日本的低欲望社会、美国的归巢族等等。“躺平”现象的大火反映出了青年在面临社会变迁和社会结构转型时产生的消极、颓废的思想状态,表现出了部分青年消极悲观的人生观、狭隘异化的价值观以及麻痹颓废的世界观。这种亚文化现象很容易使涉世未深的青年群体产生一定的错觉,将其宣扬的价值观当作主流的价值观来践行,对青年主流价值结构产生了波动性的负面影响,从而引发了一定的价值观危机。深刻剖析“躺平”现象存在的社会土壤及其对青年价值观造成的冲击、找到“躺平”青年继续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的培育路径,对于整体把握青年亚文化现象、发扬青年奋斗精神、加强主流价值观对于青年的引领、培育能够担当实现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好青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青年“躺平”现象的滋生与蔓延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1]“躺平”现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并随之不断改变。因此,要从社会层面进行剖析,只有找到“躺平”现象产生的现实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到应对策略,让青年一代在奋斗中获得幸福人生。

(一)多重社会压力叠加影响下的消极抵抗

当前,中国已经昂首阔步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了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人民的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出现了社会矛盾显著增多、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的状况。面对现实存在的这些压力,现代社会中青年群体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要求他们必须要付出比父辈更多的努力进行物质财富积累,去解决婚姻、子女、养老、住房、看病等一系列的生存问题,而这其中的每一项单拿出去都能将青年压得喘不过气。在这种压力过载的情况下,普通青年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阶层跨越,却发现这些沉重的包袱早已成为他们腾飞的阻碍。此外,由于他们对于自身未来生活的期望值过高,导致青年在进入社会面临残酷的大环境时,对于预期的压力产生了强烈的畏惧心理,出现了巨大的心理落差。面对现代社会高度的“内卷化”,在迈向成功与进步的阶梯时显得失望又无奈。他们认为在生活压力繁重、工作严重内卷的社会大环境中再怎么努力都是徒劳的,迫于这些现实存在压力而不得不做出一些无奈妥协,只有跳出加班、升职、挣钱、买房的主流生活圈,以远离工作和生活压力的“躺平”方式才能达到自己身心的和谐。因此,社会上一些“努力也这样,不努力也这样”“努力不努力都一个结果”的声音此起彼伏,部分“躺平”青年主张“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娃、不花钱”“只要我躺得够快,资本就剥削不到我”的处世态度,在网络上掀起激烈的讨论,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青年群体的个性发展和工作积极性,出现了所谓的“无奈式躺平”。

(二)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浪潮下的盲目选择

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领域出现了巨大的进步,产生了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的信息化浪潮。其中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对于“躺平”现象的出现提供了一定的现实温床,滋生了“跟风式躺平”和“辅助式躺平”。

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成为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多元文化泥沙俱下、思潮涌动,各式各样的亚文化现象也随之产生与发展,当代青年的价值导向和意识形态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2021 年上半年,有文章通过大肆宣扬要通过降低欲望来挣脱生活的束缚,用个性的话语描绘出“躺平”的生活,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网友纷纷跟风分享自己的躺平生活和躺平畅想,“‘躺平’一词逐渐演变成‘人人皆要躺平’的网络传播现象”[2],并受到不少青年的追捧。作为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网络原住民”,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对于网络空间中一些鱼龙混杂的观点不能做出准确判断,通过盲目跟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现代网络社会的融入。由于“躺平”行为出现的“人传人”现象引爆了舆论,“躺平”一词在网络世界中蹿红,部分青年群体受到“躺平”的心理暗示,加入“躺平”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躺平主义”的滋生,由此产生了“跟风式躺平”。

人工智能的出现也为“躺平”现象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生存条件。从Alfago 到ChatGPT,人工智能不断在公共领域中“出圈”,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各种潜在问题。近期新闻报道称有学生使用ChatGPT 自动生成的内容进行作业提交,有学者运用ChatGPT撰写学术论文并将其列为共同作者等事例引发了巨大的争议。青年在利用ChatGPT完成自己的工作、学习内容时,不再需要深入思考,只需要获得单向的知识灌输与投喂,等待答案的生成即可,进而形成一种“机器的人化”与“人的机器化”的背反[3]。青年人对人工智能的依赖逐渐加重,并将其看成是自己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辅助性工具,逐渐丧失自我感知、自我奋斗的能力,沦落为人工智能的宠物,由此产生了“辅助式躺平”。

(三)多元不良思潮冲击下的个人价值迷失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加速了世界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一些具有较强的现实干预性、广泛的社会传播性和突出的非主流性的不良思潮通过“碎片化”的方式侵入青年人的思想,传播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观点,形成了部分青年群体“侵入式躺平”。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思潮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在一定时期内的潮流动向,既受制于时代环境,又影响时代发展,它们隐匿在整个时代的意识形态领域中,一旦遇到适合的时机,便会再次显露出来。而青年的道德和价值观等人类精神又极易受到时代制约,由于不良思潮舆论的侵蚀和挑衅,他们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于是他们纷纷开始将自我感受放在第一位。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想要的太多、做出的努力又不够,这就造成了青年群体对于劳动、价值的认知偏差,认为“先享乐后劳动”“先消费后买单”的想法是正确的,无限制的欲望将这部分青年群体牢牢地困在原地,在国家大任和自我小利之间犹疑不绝,在拼搏奋斗和“卖丧躺平”间举棋不定,辜负了党和国家寄予青年的殷切期望。“躺平”现象是某些外来思潮的“变体”,它使青年群体生活在社会生存焦虑之中,使其产生消极、被动的社会心理,出现人生定位不清、自我价值模糊的群体样态,造成青年个人价值观的混乱和迷失。

二、“躺平”现象对青年群体的侵蚀与危害

“躺平”作为一种“解压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疏解青年的压力和消极情绪,但也会给青年群体价值观带来一定的侵蚀和危害。深受“躺平”行为影响的青年势必会对积极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产生怀疑,从而陷入自我颓丧之中,最终走向价值虚无主义的境地,在一定程度上弱化青年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同、侵蚀青年人的理想信念的根基,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造成不利的后果。

(一)消解青年的奋斗精神

“躺平”是青年面对高强度工作和生存压力,意识到自身无力对抗以“高度内卷”为特征的社会时,对努力和奋斗产生“自我怀疑”时而采取避世的群体性现象。它以一种“消极顺从”的方式不断消解青年人的奋斗精神,大大减弱了当代青年通过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的欲望和信心。

由于内卷的挤压,“躺平”作为一种青年人应对困难时出现的“短暂性”的心理调节机制和“战术性”的行为调整策略,承袭了“佛系文化”“丧文化”,表现出一成不变的萎靡情绪。这些被囿于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交织的困境中的青年,认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自然而然地产生出“努力无用”和“奋斗无效”的想法,继而不断降低自己对成功的期待值和参与竞争的意愿度,从“追求成功”到“得过且过”,直至“破罐破摔”,这就造成青年人打心底里抗拒努力、抗拒付出。到最后只能通过“主动躺平”的方式无视主体的欲望,对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状况选择视而不见,假装已经实现人生价值,生活在社会现实中无欲无求。这实质是一种“自我进取精神无法展现的自我封闭,是对自我的疏离、对真实世界的逃避,更是与他人、社会以及自然的二元对立”[4]。长此以往,“躺平”青年会将这些行为结果归为外因导致,并将自己主动地闭锁在单一世界中,不去思考自己的价值和对未来的规划,产生回避性心理,采取退缩性行为,在“混吃等死”中消磨生活的热情和希望。这些由内而发的颓废心态使青年在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险阻时,逐渐丧失奋斗动力,消解青年的奋斗精神,把鼓励奋斗的主流价值观抛到脑外,甘愿做社会的“巨婴”,选择彻底“躺平”。

(二)侵蚀青年的理想信念根基

理想信念就像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不断指引青年前进的方向。而青年“躺平”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一种“理想不过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奋斗没希望”“努力没结果”的极端社会心理,这就必然会造成青年的“自我虚无”,导致一部分青年群体的理想信念根基遭到侵蚀,陷入理想缺失的境地。

理想信念是人立足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价值目标,承载着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使用“缺钙”“软骨病”等词语来描述缺失理想信念的严重后果,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实现真正的自立自强,而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青年也难以实现真正的自立自强。第一,“躺平”现象冲击青年的职业理想信念。对于还未择业的青年来说,“躺平”使他们对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缺乏努力向上的动力与信念,造成职业理想信念的缺失。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来说,当他们意识到向上流通渠道逐渐窄化、升职加薪无望后,逐渐用“躺平”代替了奋进,瓦解了正确的职业奋斗观。第二,“躺平”现象冲击青年的生活理想信念。他们在消费主义所营造的“高欲望”社会中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之后一蹶不振,于是压抑欲望与需求来保护自己,只维持自身生活的最低需求,缺乏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就造成生活理想信念被侵蚀。第三,“躺平”现象冲击青年的社会理想信念。“躺平”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青年一代对于中国建设的拼搏与奋斗,通过用“躺平”的方式来面对当前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弱化了青年建设现代化的信念与信心,动摇了青年理想信念根基。

(三)弱化青年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同

在互联网中发酵形成的“躺平”亚文化现象背离了主流价值观,以一种不思进取、颓废放弃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动向危害青年群体,是价值虚无主义的表现,使青年对自我价值产生了一种不认同感,从而陷入自我否定,对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青年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旨在回答“我能干什么”的问题,本质是青年对自我存在价值的内在评析。在“内卷”形势日益严重的情形下,一部分“反卷”青年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后,陷入无限循环的内耗和巨大的负面情绪之中,为了掩饰自己的努力不足、努力后仍然失败的尴尬局面,选择了消极逃避的解决方式,转身投向互联网的怀抱,企图在虚拟世界中麻痹自我,用“躺平”进行自嘲,从各个方面自我否定,排斥来自社会角色的召唤,展现出得过且过的心态。“当躺平成为言不由衷的修辞,一种哄骗或虚假面具时,它就成了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犬儒主义式的意识形态”[5]。当青年群体将“躺平”作为失败的理由,将“躺平”作为无所作为和得过且过的借口时,这就是对“生命意义缺失”的直接表达,他们不再以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为目标,消极地面对社会挑战,悲观地向命运低头,在自我逃避中走向“宿命论”的方向,将成败归于运气、命运,而非自身的能力和努力,一切逆来顺受、安之若命。这种带有撤退和逃避意味的价值观念,则会导致青年的奋斗精神和进取精神逐渐被消磨,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航道。弱化青年群体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同,造成青年价值观“中空”。最终在这种精神麻醉之下,青年的热血日渐冷凉,骨质日渐松软,理想日渐丧失。

三、破除青年“躺平”现象的应对之策

处于复杂多变社会环境中的青年由于没有足够的阅历和知识储备,其心智尚未成熟,“三观”尚未定型,在价值判断等方面的能力稍弱,容易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躺平”对于青年的冲击是全面的、迅速的。因此统筹协调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各界相互配合是极重要的,要从社会和青年自身的不同角度入手,消除“躺平”的负面影响,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主旋律。

(一)优化社会大环境,激励青年保持奋斗姿态

伴随着现实生活的高房价、育儿养老的高负担、阶层跨越难以现实等问题,“躺平”青年的无力感、焦虑感、挫败感与日俱增。当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躺平”时,社会应给予更大的包容,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为青年的发展提供更充足、更平等的机会,不断激励青年奋斗精神。

第一,要完善劳动制度,保证青年劳有所得。现代社会是快节奏的,人们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倍速键,为了完成工作目标或达到绩点要求,青年劳动者付出更多的劳动时间和劳动成本,获得感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他们感受到劳动收益的边际效用在逐步递减,用“躺平”表达其对于当下劳动制度的消极和不满。对此要完善劳动制度,依法保障青年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和择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的权利,落实青年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促进青年劳动就业;所在单位要按照劳动标准,调节相关收入,保障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给予青年劳动者应有的尊重和肯定,使青年劳动者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从而不断激励青年的奋斗精神。

第二,要疏通青年向上流通渠道,防止阶层固化。现阶段仍有“拼爹、拼人脉、拼关系”的现象,被误认为是我国转型时期的社会阶层固化,部分青年将它们视为得不到向上发展机会的根本原因,于是他们的希望逐渐破灭、奋斗精神逐渐消弭,生活逐渐趋于“躺平”。因此,要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避免“内卷”“躺平”[6]。疏通社会阶层流动渠道,必须要冲破教育不公平、资源分配不平等的藩篱,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强化公平竞争意识,形成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打破利益垄断格局,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每一个青年都能够获得同等向上流通的机会。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青年发展保驾护航。“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7],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上学、就业、婚姻、子女、养老、住房、看病等问题给青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进一步激励青年向上向善向好向美,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落实好青年就业问题,鼓励创业和失业救助双手抓,推动“人才引进”政策完善,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健全医疗卫生保障,加强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8]取得新进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提供有效保障,激发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整个社会和谐有序运行,为推进青年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二)加强互联网正向引领,避免“躺平”负效应持续扩散

进入大数据时代后,网络媒体类型和数量繁多,大量劣质内容通过新媒体以更加隐秘和日常的方式进入青年的视野中。为了避免“躺平”负效应持续扩散,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的正向引导,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对不良网络文化进行廓清,及时疏导青年群体的消极情绪,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为价值观塑造的“最大增量”。

第一,内容要适合青年群体,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阵地的建设。一些媒体为了博人眼球、吸引流量,大肆传播媚俗化、娱乐化的内容,势必会使青年一代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逐渐迷失自我。2021 年11 月19 日,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北京举办,并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发展和治理相统一、网上和网下相融合,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6]。对此,一要加强网络空间的主流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互联网内容建设,潜移默化地把价值观教育融入互联网各项建设活动,弘扬青春主旋律,激发青春正能量,不断巩固青年大学生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对网上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进行正向引导,对网上各参差不齐的信息进行过滤和检查,排除具有煽动性、原则性等大方向错误的信息,从整体上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不断建设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网络文明环境,让优秀文化内容充盈网络空间,对青年进行正向价值指引,昂扬青春奋发向上的斗志,变“躺平青年”为“奋斗青年”。

第二,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主流价值观在网络中的话语权。为消除“躺平”的负面影响,应当加强重点公众号、网站、App 建设,例如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App等,紧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特别是近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变化新成就开展网上理论学习和宣传活动,增强主流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同时辅之以微博、微信、短视频等青年群体常用的融媒体平台,推动党和国家级主流媒体积极介入,以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主流价值观,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和方法;运用专业化的宣传方式,搭建专业化的主流价值观宣传模块占领网络阵地,形成全方位、立体化、长效化的宣传机制,不断加强舆论引导,帮助当代青年认识并坚定主流价值观,避免“躺平”现象负效应的进一步传播。

(三)激励青年拒绝“躺平”,提升青年自我价值认同

青年需要自身不断地调整心理状态和对未来的态度,做好心理建设,树立积极面对、主动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不断提升青年自我价值认同,走出“躺平”的逻辑悖论,安顿自己心灵,重建人生意义。

第一,做好心理建设,保持良好心态。数字化催生了虚拟与现实并存的二元空间,“躺平主义”的啸聚折射出当代青年在现实图景与虚拟环境中交互影响、相互浸染所形成的生活新样态[9]。要破除青年“躺平”现象,必须要从青年的心态方面入手,青年人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对“躺平”的负面情绪,要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对进行自我疏导。不断增强青年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防止某些青年因为一次的打击就一蹶不振,产生“躺平”心态。保证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主动进取的人生态度,“躺平”并不能解决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站起来”“跑起来”,才能抵挡住生活的千难万难。

第二,勇于面对失败困境,实现自我突破。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青年人作为最有梦想、最富朝气的人,是时代的开拓者和奉献者,因此要不断推动“躺平”青年在思想上的“自我革命”。对选择主动“躺平”的青年,要让他们进行深刻反思,直面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其能够经受住腐朽思想的侵蚀与干扰,避免在精神藩篱和思想迷雾中迷失方向。对被迫“躺平”的青年,要及时疏导他们的困惑,让其明白:所有的努力虽然不会以物质的形式予以反馈,但是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循序渐进才是突破自己的良方;高强的本领不可能从天而降,只有在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中,才能增强自身的本领和才能,不断地突破原来的自己。

第三,唤醒青年责任意识,增强奋斗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 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指出:“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10]青年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首先,要明确的便是责任,而“躺平”青年则迷失价值观、心态失衡,将奋斗视为“无用功”,忘却青年的责任。青年发展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脉,要引导青年将个人的奋斗和国家的命运连接起来、将个人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抱负融入社会理想中。其次,要努力让“躺平”青年明白,只有勇于面对困难险阻,拥有告别“躺平”的勇气和信心,拒绝“躺平”的人生。百尺竿头思进取,策马扬鞭自奋蹄,只有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才能成为能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提到,“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10]。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要努力“支棱”起来,不要让“躺平”心理消磨自身的斗志、击退奋斗的步伐,努力成为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青年,将小我融入大我,共创美好的未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念和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猜你喜欢

躺平理想信念现象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躺平 花香自来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