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BE理念下英语阅读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探究

2023-02-20庆,胡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语言英语

余 庆,胡 竹

(西昌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 西昌 615013)

一、引言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旨在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我国高等教育中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多重功能,教育者理当在“教书”的同时“育人”,培养大学生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这样的时代任务下,许多地方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2018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产出导向、突出持续改进”三大原则,即以OBE 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为建设方向的思政教育整体目标。OBE 理念也称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它坚持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反向设计的思路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目标的制定。本文以OBE 理念为导向,结合课程思政教育目标,论述了英语阅读课程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对课程思政融入英语阅读模式进行探索。

二、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目标

《英语阅读》作为英语类专业语言技能核心课程,在完成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扮演重要角色。通过任务式、项目式、合作式、翻转式、演绎式、阅读竞赛和自主学习等创新性教学方法,旨在提升学生英语专业水平的同时,与通识教育和拓展教育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培养政治方向正确、人格健全、身体健康,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意识,适应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以及语言与教育服务一线岗位需求,解决跨文化交际和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专门人才。

蒋洪新将2020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教学指南》的教学目标归纳为“致力于培养语言基本功扎实、人文素养深厚、国际视野宽广、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强的英语专业人才”[1]。由此可以得出英语类专业人才的五大培养目标或能力: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运用能力;较深厚的英语文学、语言和文化基础知识;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较强的思辨能力(包括信息应用能力等);跨文化交际能力。

从英语语言水平的提升来看,英语阅读课程着力于语言能力中最核心最基础的“读”,也就是在扩充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同时,还要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信息的获取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行为的鼓励和引导,因而思政指导是常态化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从文学文化知识的吸收过程来看,其基础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对比,从而对西方世界进行批判性认知和接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当今国情的了解是阅读课程中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人文科学素养的养成来看,英语阅读课程致力于学生的阅读爱好和习惯,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求真求知,依靠坚实的语言基础遨游广阔的知识海洋,凭借广博的知识储备来客观公正地认知世界。从思辨能力的培养来看,思辨行为是阅读过程的内在属性,阅读课程强调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认知论和方法论,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此,课程思政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而关键的角色。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塑造来看,英语阅读课程为听、说、写、译各项应用能力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和知识基础,是迈向跨文化交际的第一步;同时,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本身也以建立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为教学目标之一,这也是阅读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着力点。

英语阅读课程中,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外指导,将中国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开阔学生国际视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让学生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新时代人才。因此,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同向同行的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语言课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极具重要性和紧迫性[2]。由此可见,课程思政与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环环相扣,与“三全育人”紧密结合,能够充分实现课程思政这一时代赋予的教育新任务。

三、英语阅读课程特色与思政优势

二语习得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和专家的认可。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3]强调,英语学习者只能通过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来学习。赵世开[4]提出“假如没有大量的、经常性的阅读,语言学习是很难有长进的”。黄源深[5]认为“读书是在上下文中学英语,学到的是地道的、自然的、生动的、快速的。大量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读书也是增加词汇量的一种重要方式,读得越多,你的词汇也就越多。读书可以拓宽视野,提升一个人的文化素养,这是毋庸置疑的”。很明显,阅读是英语学习中最直接、最直接的信息来源。英语学习过程中,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他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同时,在工作和生活中,阅读是最实用的应用技能之一,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课程本身也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

(一)取材多样,思政元素丰富

《英语阅读I》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英语泛读教程1》作为授课教材,题材丰富,风格鲜明,主题多样。比如,第一单元以世界大同的“爱”为主题,激发学生走进英语世界的欲望。第五单元以生动俏皮的叙事向读者揭示“诚信”的重要性,在轻松愉快的语境中让学生感受美德对人性的重要影响。第七单元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小说《野性的呼唤》的缩写版,既让学生欣赏到文学名作的艺术魅力,又从中知悉到西方世界残酷的资本竞争和贪婪的金钱欲望。总而言之,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能够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知识补给、文化熏陶和思想指引。

(二)主题宽泛,思政空间广阔

课外阅读既可以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第一课有关“爱”的主题可以布置学生阅读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代表作《赎罪》,让学生在吸收文学养分的同时更深刻地体会爱和救赎的关系;又可以是相对独立的长期性实践练习。对China Daily(《中国日报》英文版)的定期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积微成著的宝贵品质,也可以为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量和百科知识;还可以是时事话题的开放性信息检索和获取。安排学生搜集对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国内外报道,锻炼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信息的能力,还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在自由包容的阅读方式中,学生的阅读技能和认知水平将得到润物无声的培养和促进。

(三)目标明确,思政途径清晰

从教学目标来看,英语阅读教学的思想道德目标旨在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素质目标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从教学方法来看,英语阅读课程以任务型和讲授型教学为主,在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从阅读中获取有效信息的同时,为学生构建了自主摸索实践方法,批判性吸收所读信息的学习模式,为学生建立成熟完善的思想道德体系提供了先决条件;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必然要将所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解析和评点,让学生见微知著,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知习惯。从教学过程来看,无论是课前的资料搜集,课内的文本分析,还是课后的扩展阅读,都能让学生收获丰富的中西文化知识,让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建设者。可以说,英语阅读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四、课程思政融入英语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结合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特色,思政元素在其课程建设中既具不可或缺,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尽可能深入发掘与课程相关的思政资源,着力将“立德树人”贯穿整个课程建设的内容,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综合素养。

(一)文化交际行为需要正确的思政引导

大学教育是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培养建设人才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一门课程都与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海洋,还是一个确立理想信念的情感空间,学生既要通过外语学习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又要在语言文化的比较和辨析中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而是通向西方文化认知的大门,而文化中蕴含的西方思想纷呈杂糅,从英语阅读中获取西方思想,进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英语泛读教学具有“泛”和“读”相结合的特点。从“泛”的角度来看,黄源深主编的《英语泛读教程》(第1册)(第三版),涵盖了英语国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文化、文学、历史、宗教、体育、环保、风土人情、科普知识等。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修的课程大都以西方国家的名人、文化为主题。那些刚从高考进入大学的大学生,心态相对松散,观念、价值观都处于建立阶段,面对大量的外来观念、文化,往往会产生错误的判断;过分强调西方文化的精髓,忽视了中华的传统,产生了对外国的崇拜。所以,在英语泛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觉、民族自豪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适时引进和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利用西方文化的机会,有效地将中西文化进行比较,进行跨文化交流,从而达到辩证思维的目的。

(二)中西荟萃场域具备独特的思政优势

首先,作为思政教育的高地,高校可以主动参与地方发展建设,充分挖掘各个渠道的思政资源,为思政资源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语料库。其次,作为精通专业课程知识的群体,专业课教师是英语阅读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教师可结合专业知识和学科特色,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方法和教学技术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树立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巩固学生的人格品质。另外,日趋完善的各大全国性课程思政学网络教学平台,课程思政教材教辅推动了课程思政建设的规模化、系统化发展,确保了思政教学全面、均衡开展的良好环境,在降低了课程思政开发成本的同时,提升了思政教学资源的质量。

英语泛读课程是英语专业核心课程,所有学生都要进行学习,它覆盖面广、学习时间长,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英语是一种交流用语,它与国外思想文化碰撞最为激烈、也最容易受到外来思潮和文化影响。语言和思想、文化密切相关,英语的教学过程其实也是思想文化理念的一种传递过程,因此文化融入思政内容有其天然优势。在学生阅读英文文摘、听英语广播、欣赏英文电影的时候,他们已经不知不觉在接触文字背后的价值观念。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积极的思想反馈者。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融入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语言学习资料,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增强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同时学生还能以辩证和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中西方文化,学会求同存异,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觉悟和文化自信,又达到了教书育人的效果。总而言之,教师在英语泛读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丰富的课程资源, 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学习,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了思想认知,这样也有利于他们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

五、OBE 理念下《英语阅读》课程思政融入探索

OBE 理念认为教学主体是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以成果为导向,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根据现有教学情况进行改善[6]。课程思政本质上要求教师在课程建设上要有破有立,摒除不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思想意识,树立健康完善,与时俱进的价值体系。OBE 教育理念以结果导向,着重培养思辨能力,使人才培养更加贴合当代中国发展需求。基于OBE 理念“定义产出—实现产出—评估产出”这个闭环[7],将课程思政和人文教育有机融合,形成成效显著的产出导向课程体系。

(一)创新教学理念,创立体验式教学环境

OBE 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体验和探索。传统的英语阅读课过分强调英语词汇、英语语法和英语阅读技巧的培养,在教材和理论的灌输下,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阅读兴趣;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在机械和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对英语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不能将应用中的英语知识转化为英语技能。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性,营造“以人为本”的体验式教学,不断创新和优化英语阅读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技能的掌握;保证学生能够把自己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和应用的英语技巧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使其成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情绪和态度。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发展的需要,对英语阅读课进行科学的设计,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并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课程思政理念与以学生为主体的OBE 教学理念相得益彰。思政本质要求学生对阅读内容深层理解,不仅要学其“形”还要悟其“神”,这就需要学生主动挖掘课文内容的内在精神主题,并将其内化为自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教师应巧妙进行引导,既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身份,又要为学生的理解和吸收过程保驾护航,确保学生获得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滋养和知识熏陶。

(二)发挥媒介优势,设计目标式教学任务

新时代下,通过课程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新媒体技术,提高英语水平和媒介素养,也是重要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之一。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地渗透媒体信息,实施媒体教育,其价值就是利用这些媒体资源,使其在英语阅读环节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且提高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合理地引入媒体信息,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能保证学生在准确把握媒体语言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地判断和思考文章的内容;使学生对媒体的欣赏和使用媒体资源的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将媒体信息导入到英语阅读的课堂中,能够确保其阅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英语阅读课程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保证学生能够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去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并充分利用媒体的优势和功能,使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内容和语篇种类更加丰富。比如,教师可以在网络上,用英文来检索和时政有关的新闻;然后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在自主阅读阶段,则会发现对于同一主题不同的新闻报道,其重视程度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不同媒介对于同一种题材的新闻报道,其用语也有显著的差别。他们所表达的立场和看法是截然不同的。此时,教师可以恰如其分地引入思政教育,帮助学生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对时政和评论进行甄别判断,让学生从容地应对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成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能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完成OBE 视域中的结果导向目标。

(三)挖掘思政元素,培养思辨型语言人才

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一些英语教师由于受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更多地关注于机械的语言现象学习和模仿,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忽略对文本的理解。应当指出,语言应用和语言能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机械地使用,是对语言的接受;而后者则需要对语言的理解和转换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科学的判断,从而发现语言背后的深层意义。与使用语言相比,语言综合能力对学生的要求更高。

OBE 教学理念认为,在英语教学和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大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所培养的语言人才不仅会使用语言作为交流工具,而且能够对语言进行由表及里的探讨研究,使语言能够成为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的桥梁。教师应该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为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比如,当今阅读材料往往是从英语书籍、电视节目和网络上摘录的,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更多的是强调一成不变的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这与时代感强、渠道丰富的语篇环境有着很强的冲突。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高校英语教师必须在新媒介的帮助下,主动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拓展英语阅读的内涵。通过阅读各种语篇,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文章的思政内涵,探究其深层意义和写作背景、文化背景,通过阅读课文和读者进行对话,从而引起学生的情绪共鸣,从深层次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

(四)渗入思政考核,促进综合型素养发展

OBE 强调以学生中心且不断完善学生学习进度,如此便需要相应的评价标准来实现学生动态化管理[8]。当今高校各门课程的考核通常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也就是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之后之和。将思政融入考核虽然势在必行,目前来看,多体现在过程性评价的平时成绩当中,通常的做法是教师评分或学生互评,这是一种较为主观的评价方式,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进行参照性自我提升,也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客观选拔。

因此,一方面可尝试将思政元素放入终结性评价,比如设计时政新闻阅读的论述题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考查及翻译等等。另一方面,在过程性评价当中尽量设计可量化的客观考查点,如定期课外阅读打卡,时政新闻词汇搜集整理,中外文学阅读笔记等等。虽然意识形态的具体评估有一定难度,但是阅读习惯、阅读数量及阅读反馈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和质量。以考核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接受思政教育,也可使课程思政得到课堂和师生的认可和重视。

六、结语

“在教育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下,在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9]。在本科院校中,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一样,担负着为当代中国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OBE 理念进一步明确了以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为产出目标的课程建设路径。英语阅读课程是高校英语教学中最重要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囊括了语言学习、文化熏陶、价值引领等诸多方面,其思政元素的内在本质不言自明。英语阅读是英语专业学生综合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的窗口,需要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推进课程改革,以期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使学生在语言习得的同时,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培养出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务实创新、体健心康、尚美爱劳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思政语言英语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语言是刀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