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武术散打赛事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

2023-02-20刘晓惠

武术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武术赛事

刘晓惠

哈尔滨体育学院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散打源自中国本土的格斗项目,它不仅从中国传统武术众多拳种中萃取了众多优秀的技术,继承了符合时代需要的技术元素,还积极向国外众多优秀格斗项目学习,融合了不少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项目。然而,到目前为止武术散打还未能发展出适合产业开发的竞赛组织体系,基于此,本研究探寻其应对策略。

1 武术散打项目赛事发展现状

散打经过四十余年的探索发展,技术体系、训练体系、教练员队伍日益壮大,赛事日益多元,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丰富了中国体育的发展。与此同时,各种体育赛事也在蓬勃发展,新时代散打赛事品牌种类多样,风格各异是当前我国散打赛事的一大亮点,但散打项目总体赛事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1.1 赛事频率提高,社会需求活跃

散打已成为全运会、世界武术锦标赛、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并设有武术散打世界杯比赛,并成为2022 年第四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商业赛事方面,散打王、散打天下、武林风等品牌商业赛事层出不穷,赛事日益增多,比赛形式日益多样,既丰富了武术的种类,也丰富了社会生活。此外,《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 年)》明确指出:“积极培育‘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中国武术散打职业联赛’‘中国武术散打俱乐部超级联赛’‘中国真功夫武术散打百强争霸赛’等商业品牌赛事”[1]。由此可见,未来赛事在形式上将更加多样,在内容上将更加丰富,在体系上将更加完善。与传统武术相比,散打招式多样、攻防多变、简洁实用,胜多负少的战果满足着国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大量的商业性比赛通过电视、新媒体、直播软件等传播后引发共鸣[2]。

1.2 企业参与性增强,资本渗入广泛

新时代,国家整体经济稳步向前发展,各行各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越来越多的企业以不同的方式加入体育产业。武术散打赛事由国家政策引导、社会企业资金赞助或社会企业出资经营,多元组合实现赛事运作。在国家举办的散打赛事方面,李宁、安踏等企业积极赞助或冠名散打赛事,特别是散打商业品牌赛事,参与赞助的企业更多元。社会资本进入散打赛事已成为大趋势,资本参与的数量和频次将大量增加。

1.3 技术交流广泛,经验丰富

中国散打技术一直在摸索中发展,技术体系正一步步完善,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也积极借鉴了国外格斗技术的优秀成分。在各种资源的协调下,中国武术散打以学习与发展的心态,通过国际与国内两大赛事交流平台已成功举办了“中美武术搏击争霸赛、中国与欧洲运动员武术搏击对抗赛、散打与美国职业拳击、日本空手道、泰国泰拳、法国的自由搏击等系列交流对抗赛”[3],散打项目以崭新的风貌展现在世界格斗的大舞台上,新颖的赛事风格和完整的技术体系受到国外运动员的广泛关注和尊敬。随着交流的深入,武术散打在技术、训练方法、规则、管理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1.4 规则稳定性差,导向力度不够

在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对散打规则的强加规范和制约下,仍会出现打假拳、吹黑哨等现象,甚至出现负面新闻,严重损害了整个项目的生态环境。[4]武术散打比赛和规则在同类格斗对抗类比赛中略显劣势,加之赛事的品牌包装、公关、策略的影响,武术散打赛事发展的优势更为不足。中国散打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和补充,经过这七次修改和补充后,完善中国散打规则的同时,很多选手来不及适应原有规则就需调整技术风格以适应新规则。

2 武术散打赛事的发展困境

2.1 缺乏持久、知名的散打品牌赛事

随着体育产业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搏击赛事市场,各种散打赛事品牌层出不穷。部分人看到形势有利后就急于通过非常规手段想方设法获取利益,能持续和常规办赛的不多,每年比赛场次超过20 场的极少。众赛事散布在全国各地,资金相对分散,单场赛事投入有限,存活短暂。由于缺少科学、整体的规划,长效的运营,稳健的资金输入,一直没有形成成熟、规范的品牌实力,只有体制内的赛事能够持续数十年,整个散打市场鱼龙混杂,出现“假繁荣”。

2.2 职业化程度不高

我国武术散打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赛事的可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据此可知,整体职业化发展的人才培养链不健全,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新的机制培养人才。就高水平散打运动员聚集较多的体育院校来说,学生参加比赛的时间少,参赛机会有限。究其原因:一是国内体制外的赛事有较严格的参与限制,比如,户籍、所属地、参赛经历等;二是不少经单招步入高校学习的学生大部分处于二线,甚至三线的水平,要么年龄过大,要么缺少培养发展的潜质;三是商业赛事分布不均匀;四是学习课业负担重,学校没能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提供足够的时间训练、比赛,以及安全保障。因此,诸多原因导致目前散打运动员职业水平不高。

2.3 运营体系不健全,运营水平不高

现代散打基本依靠国家体制的扶持发展,举国体制的力量给予散打项目以支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所有的赛事都是在国家计划下进行的,从表演赛到锦标赛、冠军赛,无论是全国性赛事还是各省、市赛,国家政策一路伴随发展。反观商业性赛事,近几年的商业化探索,进展依然缓慢。通过分析各赛事,发现绝大多数的商业赛事盈利模式单一,产品单一,产品价值链,延伸不足,市场价值难以提高。多数赛事依靠门票、投资和部分版权收入,除此之外难以获得可观的收益。作为推向市场的产品,缺少有力的运营和高效的执行力,制约了运营水平的提高。

2.4 同类格斗赛事冲击,观赏性降低

目前,活跃在格斗赛事领域的项目有拳击、泰拳、空手道、跆拳道、自由搏击等,不少赛事突破了项目的藩篱,走向综合格斗。一个品牌赛事只负责运用平台的搭建、比赛规则的制定、赛事的执行等,参赛者只要遵守相应平台的规则,即可参赛,给予了参赛者非常宽松的规则,开放了许多因项目区别而禁止的技术。与散打比赛相比,无论是国家举办的专业赛事,还是如“王中王”一般的商业赛事,其受欢迎程度大不如昆仑决、综合格斗、自由搏击等外来品牌赛事,这对起源于中国的散打比赛无疑造成了重大冲击。

2.5 赛事面临失去群众基础的困境

中国散打赛事在“当前群众性体育赛事的运作模式仍较为落后,未能充分开发赛事的商业资源与核心价值”[5],进而导致中国赛事失去群众基础的尴尬困境,作为中国重大赛事中的散打赛事也不例外。至今,散打并未能通过商业赛事发掘出满足观众需求的训练与竞赛体系,且计划性的思维模式从根本上妨碍了市场形成。分析近年来商业比赛可知,影响力最大的武林风和英雄传说的比赛规则和打法更接近泰拳,部分场次运用综合搏击规则进行比赛。尽管上述比赛以中国武术进行宣传,多数参赛选手也曾角逐散打比赛,但本质上已经成为泰拳、综合搏击赛事。

2.6 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缺失,引发大众质疑

众所周知,散打是中国武术的一部分,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色。散打运动员大多有套路习练经历,在打斗中能够展现独有的中国武术。如今,年轻散打运动员真正有传统武术功底和套路习练经历的人少之又少。由此可见,不断“加强武术品牌文化认同感,加强赛事内在文化力”[6]乃是有效促进中国散打赛事内在的消费力和驱动力。相较于东亚的柔道、跆拳道和泰拳从精神、技术、礼仪和服装继承了传统元素,都实现了“从术至道”的华丽转身,而散打只能体现两人对打,较难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套路和散打的隔离使得武术呈现为割裂状态。

3 散打赛事发展的应对措施

“武术赛事作为提高全球一体化下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代表产业,蕴藏着中华民族深厚的人文价值观、思维方式及审美取向。”[7]作为新时代的武术工作者,有责任为新时代武术散打赛事更好、更快的发展出谋划策。

3.1 “项目+商业”,双思维引领散打赛事发展

目前,散打项目相对于仅有200 余年的拳击运动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为此,国家体制内的赛事要以发展的眼光“保护”项目的发展,赛事应以推进项目健康、有序发展为原则,严格技术的使用和竞赛规则的执行。体制内的赛事强调比赛中技术使用的规范,裁判规则严厉,突出严谨性。而相对于投放市场的散打品牌赛事来说,则应该以散打为产品,兼顾市场准则,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商业赛强调比赛的激烈程度,竞技性突出观赏性。以“项目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双重思维定位散打的发展,相互促进,互为补充,这样既保证了散打项目的健康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对散打的认识,扩大了散打与外界交流。

3.2 积极引入赛事运营人才,提高运营水平

武术散打一旦推入市场,走向商业化,就不再只是一个项目,而是一个产品。作为产品,要想在市场上存活,就必须要为社会创造商业价值,要让社会大众感受到消费的价值所在,就必须按照市场的游戏规则运转。职业拳击组织WBA、WBC、IBF、WBO 及UFC 赛事,均具有专业的运营人才形成的运营团队。要积极从其他项目,其他行业引入营销运营人才,大胆借鉴国内外相关体育赛事经验,甚至跨行借鉴经验,提高散打品牌赛事水平。从赛事规划、融资、运营、营销、执行、安全等各方面提高消费者的观赛“体验”,打造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可持续的、现代化品牌赛事。

3.3 积极引导优秀运动员向职业化发展

陈国荣指出:“赛事壮大需要利用好运动员资源,以民族底蕴、大国风范引导搏击事业发展,通过常规化运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众所周知,一名运动员从初学到站在国内顶尖的擂台上,需要花费数年时间,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付出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但是,达到最佳运动水平后所能保持的年限却非常有限,因为基本技术、成绩停滞、运动损伤和生理条件的限制,不得不退出专业代表队。为此,应为运动员规划职业发展道路。一名散打运动员在达到省锦标赛前三名的水平,就应该为其规划新的职业道路,引入商业赛事职业拳手发展体系,以此延长运动员的竞技寿命,这不仅可以解决运动员的生存问题,还能够为运动员提供清晰的发展目标,并为商业赛事提供源源不断的拳手。

3.4 整合资源,提高资本利用率

赛事的成功运转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还需要政策、营销、人员、场地等各部分的积极配合。中国武术协会拥有庞大的下级分会,分布在全国各地。各地武术协会会员藏龙卧虎,大部分是武术迷,他们拥有对中国武术最忠诚的热爱之心。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应充分调动各地武术协会的积极性,成立若干赛事发展基金,集中力量打造数个品牌赛事,集体推动,共同发展。这样既可以提高各地分散资金的使用效率,还能够将赛事从单独的一个点,迅速散布到各地,从上到下,落地生根。

3.5 通过段位制促进普及推广

对武术散打段位制的“普及推广”,国际武术联合会段位制委员会副主任张秋萍认为:“武术散打段位制的推广实施,为武术散打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体系”[8],蔡仲林指出:“武术散打段位制简单、易学,吸引力一定会很大,在中小学推广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前景。”[8]由此可见,基于目前中国散打段位制在全民健身、群众体育中发展还不是那么普及,相对于我国14 亿人口而言,散打项目的群众基础薄弱,习练人群不多,亟需建立、完善的段位制度,这无疑将有效扩大散打习练人群,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3.6 挖掘武术散打的文化基因

武术散打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创造着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以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为典型代表的中国武术散打,其技术萃取于庞大的中国传统武术,以及合理吸收国外优秀的格斗技术,是新时期的产物,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构成之一。在武术散打的发展过程中,应积极鼓励武术工作者对武术散打文化进行研究,深挖散打技术背后隐藏着的中华优秀武术文化基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与宣传。另外,推行过程需要加强武德教育,培养身心素养,塑造民族自尊、自强、自爱的气节,使其成为习练者的自觉修养,从而改变社会对散打的“误读”。

4 结语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中国散打赛事不断探索、改革创新”的。新时代,中国武术散打赛事仍然面临着很多困境,包括品牌赛事运营水平低,体系不健全,职业化程度不高,群众基础弱,同类竞争大等。这些困境严重阻碍了我国散打赛事前进的步伐与速度,我们应以“项目+商业”的赛事发展思维,引进优秀的运营人才,整合资源,提高资本利用率,引导优秀运动员转型发展,推广武术段位制,挖掘武术散打文化基因等有效措施推动中国武术散打事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武术赛事
本月赛事
中华武术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武术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