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与城:晚晋风云二百年
2023-02-20王芳
王 芳
一个人对世间事物的认识,必须伴随着阅历、时间与哲学、情感的丰富积蓄,积累不够,便看不见气象万千。
我对晋国的认识便是如此,跨过我几十年光阴,越过我几千里的山河跋涉。
1
多年前,我站在故乡的一座古城旁,在漳河水的打量中,手握几块残陶片,感叹着一个国家的消逝,怔怔地任风吹散我的发与沉思。
陶片出土的地方,是潞子古国的古城墙。这个古国是赤狄人春秋时建立的一个子国。城不大,方圆不过数里。城外就是漳河,古称潞水。潞子国建立于公元前628年,周襄王承认了它的存在,仅仅存世34年,哪怕是国王婴曾经娶了晋国公主伯姬,也还是被晋国大将荀林父灭掉了。
34年时光,于历史长河而言,连须臾都不到。
情感上,我认同这是我的地域、我的故国、我的祖先,于是我对那个灭掉潞子国的晋国,有几分恨与怨。
那时,我对晋国一无所知。
2
为写一本《戏中山河》的书,我几次踏入侯马,起因便是对赵氏孤儿之事发生地的追寻。
当我弄清了这件史称“下宫之难”的事件,确定发生在晋国都城新田,也即今天的侯马时,晋国故事已经在我心上累积出许多绚丽又厚重的花纹,就如晋国豪华端庄瑰魅的青铜礼器。
站在侯马平望古城的台基上,四周的荒凉被许多层庄稼种植过的痕迹所覆盖。西望,是看不到汾河的,尽管知道西边就是汾河千年不息地流过。往南,是浍河,一样地看不到河流的光滑。脚下的土,是2606年前的土,尘土瓦砾上曾经有晋国的公宫,宫殿里站满了议事的晋国君臣,宫南的甬道上,曾经穿梭着各色的人群,他们带着自己的愿望、使命、欲望、爱恨而来,又走向各自的宿命。
灭掉我的故国的晋国君主是晋景公,也是晋景公首先站在这块台基上。晋景公的这次站立,不是一个时间点,而是一个过程,史称“迁都新田”,带着权谋与野心、机变与血腥。
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人员发现了它。
3
平望公宫往东,可以找到庙寝公园。
有宫有殿,举国迁都,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年代里,自然,也会如《周礼》所记,左祖右社,同时迁来。庙寝公园所在地,是晋国祭祀祖先的地方。
高大的土台上,如今砌出了台基和栏杆,周围分布着区域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小台基,考古学家田建文说,若把它看成晋国的祖庙,也未尝不可。
传承有序的每一个祖宗都要祭祀,还是汉唐以后的事。在遥远的商周,只认一祖一宗,相传“虞氏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宗颛顼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汤,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晋国先祖为唐叔虞,周武王之子,我猜想,晋国最初应该是祭祀周文王、周武王的,到了后期,尤其迁都之后,离周成王桐叶封弟已过去了461年,与周朝的关系已不再紧密,东周时期的周,已不被列国放在眼里,有资料称,那时的晋国,祭祀的是唐叔虞与曲沃桓叔。
祭祀之仪,隆重热烈,只是如今的公园内,只有西北风肆意流窜,往昔的故事已如风卷残云,不留一丝痕迹,所有的回想与记录,皆如梦一般。
4
赵武亲眼见到了“迁都新田”。
那一年是公元前585年,那年赵武6岁(据专家考证,赵武出生于公元前591年)。
赵武的身世并不简单,他的曾祖父是赵衰,曾跟随晋文公在外流亡19年,晋文公回国即位,拜赵衰为上卿。他的祖父是赵盾,接赵衰之位,主政晋国,是晋国第一位权臣,几乎集晋国军政大权于一身,名为正卿。他的父亲是赵朔,虽未接赵盾的赵氏宗主之位,也位列卿之行列,又娶了晋成公的女儿庄姬公主为妻,换个说法,也就是说赵武母亲庄姬公主是晋文公的孙女。
家世的显赫,权力的倾轧,意味着动荡,而赵武那个时候对此并不知情。
晋景公迁都新田,有诸多考量。
到晋景公在晋国执政了13年(公元前587年)时,晋楚争霸进入关键阶段,此前晋楚之战中,有胜有败,胜绩多一些,基本保住了晋文公开创的霸业,楚国虽未占上风,但还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对手。正值此时,梁山崩裂(位于陕西韩城),山体塌陷堵塞了黄河。梁山是晋国祭祀的名山,这就惊动了晋景公,命人寻找原因。有人告诉晋景公,山崩是不祥之兆,若想改变,需要国君不吃肉食、减少饭菜、不穿盛装、不彩饰车辆、不听音乐、祭祀神灵,还得离开现在住的地方。我们现在看来,这样的说法并不靠谱,但那时却会认为国君担天下责任,理所应当受上天惩罚,这从侧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晋景公此时还有一层忧虑,那便是国外有楚国虎视眈眈,国内赵氏手中权力太大,已动摇了晋国国君的地位,内心里,晋景公也希望离开赵氏权力盘根错节的旧都城——绛。综合考虑一番,晋景公认为,借这次梁山崩塌之机迁都,说不定对楚战争也能有所改善,应是好事。
迁往哪里?
大夫们意见不一。
韩厥认为,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又有汾浍两河从旁边流过。最后,晋景公采纳了韩厥的建议,那就迁往新田。
公元前585年农历四月十三日,晋国举国迁往新田,所有的公室、公卿、大夫们都随之迁过去。
新田这一块只是被开垦出来作农田的地方,才第二年就被打夯的声音所惊破,都城、祖庙、社稷、民居等处,人欢马嘶了几个月,迎来了晋景公的仪仗。
6岁的赵武并不懂得太多的政治权谋,这时,父亲赵朔已不在,他跟随自己的母亲庄姬,还有赵氏家族的所有人,站在长长的搬迁队伍中,从绛来到新田。
短暂的平静,掩盖不了权谋的血腥,该来的还是要来。两年的时间,足够晋景公稳定了都城,做好了一切权力更迭的准备。
庄姬私通赵婴,赵朔是如何死的,史书中并未记载,估计庄姬寂寞难耐,就和赵婴鬼混在一起了,也许是情投意合呢,这玩意儿不好猜测。这种私通在春秋时期,并不算什么大事,坏就坏在赵婴身份特殊,若有人拿此炒作,就成了事。于是一系列大事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螳螂、蝉、黄雀,挨个登场。此时赵氏家族权力在赵括手中。赵括、赵同、赵婴其实是亲兄弟,都是赵衰的儿子,当然,赵盾也是赵衰的儿子,只不过他们不是同一个母亲。当年赵衰与晋文公流亡在狄国时,同时娶了两个隗姓狄女姐妹,赵衰娶了姐姐叔隗,晋文公娶了妹妹季隗,狄女叔隗为赵衰生下了赵盾,晋文公回国时,赵衰将狄女和赵盾一起留在了狄国。后晋文公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赵衰,生下了赵同、赵括、赵婴。赵盾很有才干,接替赵衰之位主政晋国,赵盾感念赵同母亲曾于狄国接自己回晋国,这才做了赵氏宗主,晚年时,就把宗主之位让给了弟弟赵括,自己的儿子赵朔只得了他的卿位,赵朔也有才干,在晋景公的诸卿中依然居于上位,可惜英年早逝。
赵同、赵括在晋国的大格局中,并没有自己父兄的谋略,他们不知权变,行事硬,缺圆融,看到庄姬与弟弟赵婴私通,一则觉得叔叔和侄媳妇私通不好,二则觉得赵婴与公主的关系会动摇他们的位置,就用赵氏宗主权力将赵婴流放于齐国。庄姬当然不高兴,谁还没有个脾气呢,为了报复,就向晋景公告发赵同、赵括,说他们谋反。谋反这个词啊,在历史上真是屡用不爽,它隐含着人性中丑陋的一面。而此时,另外居于卿位的栾氏、郤氏正愁找不到赵氏把柄,此事一发,立马向晋景公作证,证实庄姬的告发。当然,这对于晋景公来说,正中下怀,本来迁都新田就有此意,没想到只过了两年,就可以实现权力更迭,于是,公元前583年,晋景公下令诛杀了赵同赵括一脉,一时间,赵氏家族血流成河。赵氏,从周朝建立开始起,经营了多年的赵氏,被血洗过后,只留下了赵武,还有支脉中一人叫赵旃。
赵氏坍塌了,好像皆大欢喜。
这场劫难,史称“下宫之难”。
而此时的赵武正随同母亲庄姬居于晋国公宫,族人的倾覆,让已8岁的赵武心中产生了与刚来新田时不同的心绪,他仿佛看到了些什么,他在公宫与赵氏家族居住地之间徘徊,他学着接受这一切,学着接受政治较量中的血腥与黑暗。
赵氏的封地和祭祀如何安排,在晋国朝政中又是一场辩论,又是韩厥站出来向晋景公建议,当年赵衰有辅助文公之功,赵盾有辅助成公景公之忠,如果这就让赵氏绝了祀,没了封地,其他功臣会害怕的,谁还会忠心辅佐呀。韩厥之话,不无道理,晋景公斟酌过后,还是将赵氏的封地和宗主之位还给了赵武,并允他祭祖。赵武虽然只有他一人,却也是赵衰赵盾的正脉,这一下,等于赵氏还在,死灰复燃的可能,估计所有人都没想过。
赵氏又可以祭祀了,这时的赵武已经10岁,自迁都新田,4年来,赵武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得不成长。
赵武站在祭祀地,平静的面孔,不平静的内心,眼看着晋国隆重的祭祀仪式,跟随着众人行礼如仪。
刚迁都时,或者出征前,在故绛时,都有过这样隆重的祭祀。晋国都城的所有人,在西边祭祀过天地、日月、星辰、山川,还要到东边来祭祀先祖。
赵武跪在曾经族人拥挤的赵氏祭祀地里,环顾一周,恍然明白,赵氏在权力斗争中成了牺牲品,他需得夹起尾巴做人。
“咚”,鼓声响起,赵武知道,祭祀仪式开始了,必须凝神静气,来不得一点差错。
一声、两声、三声,鼓声响起时,祭祀的执事者各司其事,乐队就位(乐队中有编钟、石磬、笙、鼓、箫、篪、笛、瑟等),陪祭官就位,献官就位,主祭官还必须在青铜匜中洗过手,才可以就位。祭案上的黄布揭开,响起三通鼓,钟响鼓停,乐队奏起咸和之曲,主祭官、献官扭身,迎祖回归,祭坛全体肃立,三鞠躬,乐止。再奏咸和之曲,进馔,打开青铜方彝的盖子,让酒香冒出来,乐止。再奏宁和之曲,主祭官行上香礼,香要举与眉齐,众人三鞠躬,乐止。再奏宁和之曲,献官行初献礼,把盛了酒的青铜尊置于神位前,奠帛,再把盛了食物和蔬果的青铜簋置于神位前,众人三鞠躬,乐止。读祝生要读祝文,祝文不短,众人要静心听祝,然后三鞠躬。之后,击亚献鼓,奏安和之曲,献官行亚献礼,与前面初献一样,众人三鞠躬。再击终献鼓,奏景和之曲,再与初献一样,众人三鞠躬,乐止。主祭官行饮福受胙礼,也即喝掉爵中福酒,将献食糕点举过头顶,众人三鞠躬。再奏咸和之曲,撤馔。击三通鼓,奏咸和之曲,送祖,三鞠躬。再奏咸和之曲,望燎,乐止。掩上黄布,撤去鼓乐。礼成。
赵武面无表情,走完了所有程序,转身,可他明白,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从心到身到行事。
赵武接过赵氏公卿和宗主之位后不久,晋景公就猝死于厕所。赵武说不清楚对这位一国君主,是什么感觉,血缘上,还是舅甥关系,政治上,可能就是君与臣的关系,晋景公的离开并未在赵武心里留下什么波澜,自己的日子还长,任重道远。
晋厉公依靠赵武来打击其它权欲膨胀的公卿们,尤其是在下宫之难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栾氏和郤氏,赵武也甘愿做这样一颗棋子。公元前576年,厉公为赵武举行了弱冠之礼(古人称弱冠是20岁,有人据此推断赵武生于公元前596年,本文未采信此说法)。
还是在都城内,赵武拜见了众公卿,众卿反映不一,赵武便明白了自己的位置和艰险。赵武有自己的想法,他敬君主、亲贤臣,不得罪有怨气者,在夹缝中生存。晋悼公即位,赵武在一个有雄才的君主手里,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他自此官运亨通,从中军将、上军将,做到正卿,终于到达了祖父的位置。他小心侍奉国君,兢兢业业处理国政,助悼公成就霸业,修秦晋之好,与楚国盟约,修文偃武,一时间诸侯朝晋。
晋国的繁杂事务耗尽了赵武的精力,公元前541年,年仅50岁的赵武病逝于晋国都城。
赵武死后,晋国分裂的步子加快了。
5
赵武走了,不管身后沸反盈天。
晋国还未亡国的上百年间,晋国便流传着他的故事,三家分晋后,赵国更是举国都有他的故事。秦一统之后是汉朝,汉朝史官司马迁用生花妙笔把他写入《史记·赵世家》,故事有了改变。秦汉之后隋唐,再之后,姓赵的人建立了宋朝,宋朝被辽和金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两度侵袭,直到公元1279年彻底灭亡后,大宋文臣文天祥写下了《无锡》:
英雄未死心为碎,父老相逢鼻欲辛。
夜读程婴存赵事,一回惆怅一沾巾。
这个时候,“存赵事”,文天祥在感叹赵姓王朝的覆灭,赵武的故事,或者说赵氏孤儿的故事,被赋予了太多的悲剧色彩,已不是原初的模样。灭了宋朝的元朝存世期间,元杂志兴起,纪君祥带着与文天祥一样的悲愤,改写了《史记》内容,写成元杂剧剧本《赵氏孤儿》,这一上演,结合当时世情,赵武被全国人熟知,不论你是否熟读历史,这样的故事深入人心,这个深入是不挑剔人种的,不会把人分成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
到了明末,一个叫马若瑟的传教士,把《赵氏孤儿》翻译到了法国,法国的文豪伏尔泰改写为《中国孤儿》,一上演就大火,虽说主人公不再是赵武,但赵武以一个婴儿的姿态,横扫欧洲,这是晋国人乃至后来的赵国人所想不到的。
艺术世界里的赵武,是从新田走出去的。
6
赵武是带着未实现的理想,以及窥透世界真相的遗憾而离开的。
他是在晋平公执政期间离世的,自他走后,平望公宫里的晋平公于公元前532年去世,晋昭公即位后,历晋顷公、晋定公、晋出公,到公元前453年,实际上,晋国政权已经到了赵魏韩三卿手里,又经晋哀公、晋幽公,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赐赵魏韩三家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战国时代开始。
晋幽公之后,晋公室被撵出平望公宫,迁居凤城古城,晋幽公之后,为晋烈公,直到公元前376年,最后一代国君俱酒死在长治屯留,一代大国绝祀,彻底灭亡,在这茫茫人世间画上了句号。
而赵氏一脉,赵武死后,赵景子赵成袭卿位,赵成死得早,但赵成有一个英明神武的儿子——赵简子赵鞅,对,就是太原金胜村赵卿大墓的主人。赵鞅在晋国叱咤风云几十年,同时在太原筑起了晋阳城,开启了太原2500年的建城史。赵鞅后来成为晋国正卿,军事、政治、外交、司法大权独揽于一身,赵鞅死后,赵襄子毋恤继立为正卿,在晋国公卿的倾轧中,成功过渡到三家分晋,建立赵国。
赵国在战国时代,成为七雄之一,又被秦国所灭,尽管秦国与赵国实为同一个祖先,就是造父(少昊裔孙),造父曾为周穆王驾车,周穆王赐赵城,成为赵氏之祖,其中一支发展出秦国,同宗同源,也挡不住权力追逐的强弩硬弓。
我的潞子故国被晋景公派荀林父所灭,而荀林父所建立的中行氏,被赵鞅所灭,晋国后来都灭了,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的,万般宫阙都作了土。我们寻到的每一个过往都是以土的形式存在的。
后来,我才知道,潞子国之所以被灭,是因为赤狄人挑战晋国,那只好在战争中被消灭,只用了短短几年,整个赤狄这个人种就在史书中消失了踪影。
如今的平望台基,只是个土堆,祭祀先祖的祭坛也不见踪影,放眼望去,只有风与梦的虚无。
7
与其说,每一个国家的消亡是因为权力的更迭,莫如说,国家的兴替,是因为制度的滞后。
到晋国末期,世卿世禄制就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
世卿世禄制,即世卿袭位及封有禄田,晋国按此制度运行,六卿逐渐壮大,为争权力,自然要你死我活地斗争,斗争的结果就是六卿存三,三分晋。
晋国荒芜。
世卿世禄制,相当于周朝的封建制,周王朝被诸侯强权挤压到洛邑一隅,最后各诸侯国成了霸主,不再朝周。虽然周朝国祚比晋国历史还要长,也都属于苟延残喘。
不论是制度还是国家形式,都在等待新的东西到来,终于,秦国兴起,灭六国,终结了战国时代,灭东周,成为天下共主。秦之商鞅变法适应社会发展,推翻了世卿世禄制,秦始皇建立郡县制,中国历史进入中央集权的新阶段。
8
考古学家田建文于1993年就提出了“新田模式”,之后,随着考古进展,新田遗址也即晋国晚期都城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汾浍两河相交的三角地带,新田建立了起来,有公宫,有卿城,左祖右社,有铸铜地,有墓地,这个有宫有殿并未设外城的都城,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而侯马市如今经过2606年的时光,以一座新城的形式叠落在古城之上,人们在祖先的城池上,经营自己的岁月,庙寝公园里的老人小孩自得其乐,古今之联系,没有时间隧道,只存在于那些寻古探幽之人的口中心上。
当捋清了新田模式,一个大国便以青铜器的精美和晋国文化的深厚,还有二百多年的风云站立着。
凝视着朋友送我的鸟尊文创,凤鸟回眸,高冠直立,两翼上卷,凤尾下象鼻内卷作支撑,凤鸟的目光悠远又沧桑,仿佛在告诉我们,从“新田模式”再往前四百年,燮父迁唐于晋,开创“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670年江山如画,晋国风云就是那个时代的风云,晋国的绚烂光芒曾一度盖过了周王朝的存在,晋国的制度、分野、经济,以及它的支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我徜徉在侯马(只有侯马是可以被考古界和历史界同时确认的都城)时,一种属于超级大国的文化自信,还是跳宕在心头,博物馆里的陈列,带着远古的信息,或瑰丽,或雄壮,或悲怆,或欢快,都是晋国人的跫音,声声如旌旗猎猎入风中,壮的是我们的山河行色。
几十年的不断追寻,我喜欢上了这个超级大国。
如果喜欢有颜色,那就是晋国青铜器的颜色,如果喜欢有模样,那就是“模范”的样子,如果喜欢有名字,那就叫“晋”,如果喜欢有方向,那就追着太阳一直前行。
晋国消逝了,而我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