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路遥先生的一封信
——纪念路遥逝世三十周年
2023-02-20田波
田 波
尊敬的路遥先生:
您还好吗?这是我想问却永远等不到回复的问候。
此刻窗外正下着雨,时令已是立冬,听说咱陕北下了一场大雪,希望这是一个好兆头。我望着黑色的天空不禁想问,您在天堂还继续写作吗?不知您那里是否有早晨和夜晚?那里应该没有病痛和寒冷吧,也不知您走了三十年后,我的这封信能否收到?这听起来有些荒诞,但自从有了平行宇宙、量子纠缠这些理论,我情愿也但愿您能收到。记得您在《平凡的世界》里还描写了外星人来到痛苦的孙少平身边,他们之间还有过一段真切的交流,所以,我想您收到这封信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您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感动人心的文字,您笔下的人物感动了无数人,我们通过阅读您的文字感受到您对这片土地上底层民众深沉的爱和理解。我们纪念您是因为您对底层民众的悲悯之情,这种情怀触动了无数普通人的心灵,同样也感动了我。我认为遇见您的作品是我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尤其对我这样一个从陕北农村走出来的文艺青年来说,遇见您这样一个滚烫深刻的灵魂,是多么的鼓舞人心。
路遥先生,我叫田波,您我素未谋面,我从事电影创作,在艺术创作上我称您是我的导师,我这样说不是为了抬高我自己,诚实地讲,我的几部纪录片题材的选择和创作都受到您的影响。影响之一就是您生猛地提出要在四十岁之前创作出一部百万字的鸿篇巨作,为此您付出生命的代价,写了您熟悉的生活和人,也写下了人的尊严和爱,您艺术的大境界,思想的大境界令我对您崇敬有加。您的生活经历越坎坷,您的文字就越健康积极,您最终完成了梦想,但您也倒下了,这给了我许多思考。您说过的两句话让我印象很深,您是这样说的: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奋斗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以前我不理解,后来我理解了,但我依然以为结果也很重要。还有您写完《平凡的世界》后,对您的弟弟王天乐说的一句话,这也成了我的座右铭:人要成就某种事业,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这句话激励着我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去分配好的一所大学任教,而是扛起摄像机,带上简单的行李,选择了风餐露宿,一头扎在陕北的一个山村里,拍了一年的农民生活,于是就有了我的第一部纪录电影《佛陀墕》。还有您对作家柳青的崇敬之情也令我感动,我了解到您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被评论界冷落后,您跑到长安柳青的墓地痛哭了一场,创作何其孤独,何其艰难。于是我又好奇柳青是何等人物,让霸气十足的您如此崇敬?谢谢您让我认识了您的人生导师,文学教父柳青。
因此,2015年我在柳青的墓地发愿:在我四十岁之前必须拍出一部大电影,争取拍一部史诗般的现实主义人物传记电影《柳青》。之后,我耗时六年,历经磨难,走了不少弯路,在我四十岁前终于把柳青先生搬上了大荧幕,去年在“建党百年”之际公映了。如果说我有点成绩,那的的确确受您的精神感召,因为您让我相信,我们陕北大地不仅盛产煤炭石油天然气,也可以出产艺术家!您就是那座高峰。现在我还依稀记得我在初中时看您的《人生》,开篇您引用了柳青的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句话在我少年时就记在心上,那时我还不曾读过柳青的任何作品,可惜在我上初中时,您就离开了人世间。那个时候我就看过您的小说《人生》和由您编剧、吴天明导演的电影《人生》,电影里那熟悉的乡音和黄土高原,农家子弟高家林的人生困境和情感纠葛,让我一个幼稚的少年开始一点点思考,我一个农家子弟,出身也卑微,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前途?您的孙少平让我认识到读书对充盈自己精神的重要性,以及追求自由和尊严所付出的代价。我担心年轻的我走错关键的那几步,更不情愿被时代席卷而去隐入尘埃。中学时期的我突然就因为您而开了点窍,爱上了学习,也想活得有尊严,最终考上了大学,走出了祖祖辈辈的小山沟,迈进熙熙攘攘的大城市。毫不夸张地说,是您指引了我青年时期的创作方向,这都要感恩十三年前的春节,您的弟弟王天笑邀请我导演关于您的八集纪录片《路遥》,那时我手上只有一部作品《佛陀墕》。我叫王天笑为九哥,九哥对我说:“榆林的几位路遥崇拜者想给大哥拍一部纪录片,新闻发布会也开过了,钱也花光了,折腾了两年没弄出个片来,目前是一个烂尾工程,您是否敢接下这个担子,把《路遥》拍成一个精品?”给偶像立传,荣幸又惶恐,我说九哥你们太大胆了,如此信任我,我个人可以不为钱投入两年拍这部作品,问题是没资金真没法干呀?九哥当时病得很严重,每周都去做透析,随时可能病危。他说他来想办法,死之前最重要的事就是看着把大哥的纪录片拍好,力争上央视。我和制片人王苗霞十分感动他这种兄弟情,就接下了这个“烂尾”工程,如今想起依然是一段美好的回忆。那段日子里,我们为您流泪,为您自豪,为您担忧。于是开始组建新的团队,搜罗您所有的资料,包括一些没公开的档案,我们立志要真实还原您在各个时期的重大人生转折,挫折与痛苦,奋斗与尊严。我决定要用电影的手法情景再现您的童年、少年、青年以及历时六年创作《平凡的世界》的历程。如此一来,就需要演员道具美术服装化妆等部门,而资金就是巨大难题,在这个要把梦想变成现实的憧憬里,至少有四个感动,激励着我不敢有丝毫懈怠,特向您分享。
其一,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陈忠实免费做总顾问,吴天明导演免费担任总监制,诗人尚飞鹏撰稿,您弟弟王天笑担任监制。一位榆林电厂叫吴建荣的人得知此事,拿出一百万现金,这百万是他投资股票暴涨后的红利,本来计划在西安购买两套房子,听说此事,全部投资了这部纪录片。我们告知他这片是挣不了钱的,他明知道会亏本也要支持这件事,后来真的没有回本。如果当初他在西安买了房子,如今他也是几百万的富翁了,这就是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的选择。还记得他投资的理由是您的小说启蒙了他的人生,让他懂得活人的意义,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他希望您的故事拍出来启发更多有梦想的青年人!
其二,我们采访了上百人,这其中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在您成长的道路上那些默默帮助和支持您的人,不为钱不为名地呵护您,您才甩开膀子一往无前,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创作中。我们了解到您从县革委会副主任的位子上被一撸到底,回家当了农民。在您青年时代最暗淡的时期,没有哪个大学敢招收您,但有一个人向您伸出了橄榄枝——这个人就是申昜。他当时担任延川县委书记,他爱惜人才,给延安大学的堂弟文学系招生办的主任申沛昌老师说明情况,希望延大把您招收了。您后来上了延大,那真是鲤鱼跃龙门,从此朝着文学的高地一路高歌猛进。您的汗水没有辜负那些爱您的人,您功成名就时,回到母校题词:延大啊,这个温暖的摇篮。这几个字在延大路遥文学馆里十分醒目,我曾看了很长时间。在您病危之际,整理好了自己的文集,重病在身的您希望活着看到文集出版,可苦于资金无着落,您再次找到延大的校长申沛昌。申校长义不容辞给与支持,母校资助了您五万人民币,在九十年代初,这是一笔不小的资金支持,是母校成全了您的愿望。您去世后,骨灰被长期寄放在西安三兆公墓,又是您的母校延大的校长申沛昌策划动员白崇贵、霍世昌等人士,将您的骨灰迁回延安,安葬在您母校的后山上,并将这座小山命名为文汇山。您魂归故里,启发无数学子发奋图强,毫无疑问,如今延大因您为荣,这是一段永远值得被传颂的佳话。
其三,2009年我们摄制组来到延安拍摄您在延大的生活,我们资金短缺,吃、住条件都比较艰苦。当时申昜已经82岁,走路都不灵便。他听说拍摄您的纪录片遇到了场地问题,他二话不说领着制片人王苗霞找到延安市委宣传部部长,一下免去了延安所有景区的拍摄费用;您生前的老朋友白崇贵帮我们解决了延安拍摄期间的吃住问题;在西安拍摄,遇到当年提携并分配您到省作协做《延河》文学编辑的贺抒玉老师,八十多高龄的贺老给作协书记反映了此事,于是剧组的住宿问题解决了;我们还遇到您曾帮助过的一位陕北文学青年李震,当时他担任着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的职务,他协调将师大的摄影棚免费提供给我们剧组使用了半个月,使我们在师大影棚圆满完成了西安的采访录制工作。像这样类似的事情太多了,我就不一一罗列了,总之,在商业社会,人情淡薄的时代,您的朋友们没忘记您,他们义不容辞地支持和提供帮助,令我辈感慨万分,我说人活到这份上,真的没有白来人间一趟!您再看,清涧县政府在您的出生地王家堡不仅建造了一座庄严的路遥纪念馆,并且把小说里的双水村也复原了,今年还建造了路遥影视城。谁曾想过您用一腔热血和辛劳的笔尖创造的故事不仅激励了千万青年,还能福泽乡亲,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这让我想起了您当年出访德国回国后的那句话:走了全世界最富足的地方,但我却更爱贫穷的中国。
其四,2009年4月10日我们剧组在您老家清涧县王家堡出生的窑洞前举行了开机仪式,我在老院子里拍摄到了您的老母亲,她满脸沧桑看着破旧的窑洞,沉默不语,我问她:“奶奶,您想路遥不?”她拄着拐杖喃喃地说:“卫儿一辈子受苦了,书写完了,咋走了,咋脑子里的写完了,咋走了,走了就是没了噢!没了,娃是好的嘛。”我当时瞬间泪奔。
您为了文学的理想用力过猛,猝然倒下,实在可惜啊。您出身平凡,历经磨难,苦难和平凡也无法阻挡您去创造一个灿烂的人生,于是绝境和苦难统统溃败了,它们必然溃败,在与苦难和挫折的对峙中,您的血和泪凝结成平民奋斗的史诗。在大地的见证下,在星空的注视下,您绽放了那短促且灿烂的火花。但您并不沾沾自喜,而是说:只要不丧失远大的使命感,或者说还保持着较为清醒的头脑,就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2010年9月7日上午,八集纪录片《路遥》在您的母校文汇山上,路遥墓前拍完最后一组镜头后正式杀青。天空下起蒙蒙细雨,延大数百名师生代表和剧组全体人员手捧菊花纪念您,那时我再次热泪盈眶。那一刹那,我明白我不是为您拍的纪录片,更不是为了取悦您,我是为无数心怀梦想的青年们拍的,您是我镜头里最美的奋斗者,最值得讲述的中国故事之一。后来,我把八集纪录片《路遥》每集的片名分别命名为:《惊蛰》《谷雨》《芒种》《夏至》《大暑》《霜降》《大寒》《立春》。我想您也会喜欢,这也符合您的劳动精神,土地情怀。再后来,片子在央视十套,九套都播出了,还获了年度最佳纪录片奖,九哥的心愿已了,大家都皆大欢喜。今天就洋洋洒洒写到这里,再次感谢您留给我们这份珍贵的精神遗产!
此致
敬礼!
田波写于长安凤栖原
2022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