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及世界意义
2023-02-20耿学翰苏新宇
耿学翰,苏新宇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根本主线,它不仅遵循了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而且不断摸索着中国式的发展之路。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中国的现代化实践既要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又要立足于本国实际,突出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不仅拓宽了中国发展的现代化之路,而且为解决发展中国家走现代化道路可能遇到的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概述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索与实践,走上了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踏上了属于自己的发展大道。这条新道路与前苏联的道路存在差异,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余年的努力实践,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漫长的摸索和实践过程中,根据中国社会的实际特点和需要,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1979年邓小平指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面对生产力落后的现实背景,我国如何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面临的重大问题要克服这种困境,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邓小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战略部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和要求。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时,根据当时我国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的设想。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思想新概念,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宽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理解和认识。党的十九大对国内外形势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当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新时代“两步走”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的提出,使“中国式现代化”获得了更丰富的内涵,也更加明确了我国的现代化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即“五个坚持”。党的二十大报告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也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深刻地把握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及其重要性,开辟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其重要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将深远地影响世界发展格局和全人类的现代化进程。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必将是任重道远、举世瞩目的,只有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方式,才能确保现代化方向始终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根本标志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的,达到少数人富裕的现代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必须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核心,始终保持中国社会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把高质量发展当作党执政兴国的首要任务,以物质文明的发展,保障人民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也要重视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问题,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全面、协调地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须与精神文明相结合,才能使社会各方面达到和谐与共同繁荣。中国式现代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要妥善处理好两个文明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和谐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曾提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2]在现代化进程中,将文化和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根本特点。
(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步推进,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一个民族长远的生存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上,立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本身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落脚点,是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需的必然要求。
(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源于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追求。走和平发展道路表明了中国立场,强调和平发展,坚持在与世界各国的互利互助、合作共赢中,实现维护国家利益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有机统一。和平是时代的主旋律,是人类永恒的期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了国内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也为世界普遍安全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共同课题,为人类文明和平发展提供了实践路径和行动方案。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
实践表明,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是一条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世界的现代化之路,它所获得的成果和进行的实践,既为中国的创新发展带来实际成效,又为人类文明的历史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形式。它运用中国智慧,解决了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3]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性
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是运用新的思想理念和科学技术,解决自身发展主要矛盾,实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团结中国人民,聚焦各方面、各领域协调发展,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举措。实践证明,要真正地实现民族复兴,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以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低潮期。在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实际问题的影响下,无论是“东亚模式”还是“西方模式”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唯有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中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西方现代以来的发展,虽然在文明上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历史局限性,例如政治动荡、民族分裂等。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不仅顺应了历史的规律,而且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途径,为追求快速发展又坚持独立自主的国家找到了一条新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担负起促进发展的责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4]中国式现代化在借鉴其他现代化模式的基础上,强调“走自己的道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顺利开辟,不仅为国际社会的发展开启了新的思路、开拓了崭新的渠道,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突破。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变,唯有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思想,才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画出一幅理想的蓝图,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新性
中国共产党坚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刻地反省和总结,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更好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各国跨越国家制度、思想观念的藩篱,以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创新,来源于中国5000年历史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智慧与现代世界发展的充分结合,打破了“西方中心”“资本逻辑”“零和博弈”等思想,为解决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创新性的贡献。从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宝贵经验来看,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必由之路。
四、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实践,广泛激励了发展中国家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为保障全球稳定、推动世界治理、维持全球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高举和平、开放、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保护全体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要着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应对全球性挑战,共享发展机遇、发展动能,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建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展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定会在历史发展中得到升华,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