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思政视角下增强高中生学习自信心及文化自信的探索
2023-02-20陈军
陈 军
引言
自信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关键心理因素。在学习中,自信心更是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和前进的动力源泉。由于初中与高中学习存在一定的跨度,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发现自己的基础比较薄弱,从而自信心不足,英语学习尤其如此。王小波在《寻找无双》里说:“信心这个东西,什么时候都像个高楼大厦,但是里面却会长白蚁。”接踵而至的成绩压力和不断拉开的学习能力差距,如同“白蚁”,将学生内心原本脆弱的“高楼大厦”慢慢蛀空。高中生正处在人格健全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喜欢新鲜事物,加之英语学习要求大量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在其还未能深刻认识到自己民族文化的优势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容易全盘肯定他国文化而丧失本国文化自信。另外,在英语学习中,由于高考压力,高中生会因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而迷茫,并产生畏难情绪,从而逐步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甚至产生自我怀疑。这显然不利于高中生的思政教育,自然也会妨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
教育绝不仅仅是学习既定的课本知识,更在于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人,一个积极向上且充满自信的人。新时代的教育必然要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方式,更加期待回归教育初心,不忘新时代教育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随之更迭交替。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风险、挑战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大量棘手的新问题。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技能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从2004 年开始,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建设的文件。随着教育的不断变革,课程思政从一开始写在纸上的理念切实落在一举一动上,逐步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大多比较脆弱、敏感。因此,在高中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而课程思政正成为这一目标的有力推进模式。
基于此,从英语课程思政的视角分析高中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畏难情绪与文化自信不足的成因,在探讨英语学习自信心与文化自信的辩证意蕴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增强其学习自信心及文化自信的有效策略,从而提升其英语学习自信心,引导其增强文化自信,健康成长。
一、将思政元素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及作用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课程思政的核心就是立德树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成为新时代的要求,国内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正如火如荼,而对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研究较少(李新科2021;张娟娟、许晨晨2021)。在高中时期对学生加强价值观的引领十分重要。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必要性及重要作用。
(一)《课程标准》对学科育人价值提出新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注重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逐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部2020)《课程标准》对育人价值提出新要求,更加强调英语学科的人文属性,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在尊重英语优秀文化的同时,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更加自信地向全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增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英语教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为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健康成长指明方向。
(二)高中英语课程思政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语言不仅是一种日常交流沟通的工具,还是一个国家、民族灵魂的诠释者。学习英语,学的既是与人沟通的言语,又是与他人文化相碰撞,灵魂共情的方式。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不仅承载了英美国家的文明与生命,还在“周游”各国时沾染了独属于那个地域的生动色彩。英语绝不是课本上简单排列的单词与语法,而是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呐喊。正如福楼拜(Flaubert)所说:“语言就是一架展延机,永远拉长感情。”
人们学习语言虽然能找到与不同文化交流的方法,但同时深受来自其他地域文化的冲击。高中时期的学生尚没有坚定、明确的价值取向,还不能很好地分析思想正确与否。少年独有的炙热、狂傲的性格往往让高中生叛逆地选择与主流思想背离的路线。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其核心在于教师能够通过各学科内容深度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内涵,使思政教育形式更加多元化,从而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甄珍、苗爽、车帅,等2021)。除此之外,课程思政的出发点是实现“协同育人”理念。思想引领实践与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致,本质上是推动马克思主义青年化,最高宗旨在于引导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章鸣、王舒、王宝2020)。显然,高中英语课程思政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引领,从而在中学时期为其种下“中国梦”的种子,带领这些未来之光坚定对祖国文化的自信,牢记为祖国的强大和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学习英语的初心与使命。
(三)英语课程思政能达成增强高中生学习自信心及文化自信的育人双重目标
将思政元素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是教育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对新时代英语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教师应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育人资源,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其融入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潜藏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无意识心理状态下的感染、浸润和认同作用,在达成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能力目标的同时,巧妙地实现素质目标、思想目标和价值目标(李金奎、赵燕枝2021)。
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既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又要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做一个有德有才、自信不卑的人,使其更自信地传播中国文化。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增强英语学习自信心,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坚定对本国文化的自信,才能培养出合格、甚至优秀的新时代英语学习者。因此,英语课程思政能达成增强高中生学习自信心及文化自信的双重育人目标,促进其幸福成长。
二、高中生英语学习畏难情绪及文化自信表现不足的现状与成因
一直以来,高中英语教师都在努力寻找能够让知识传授变得更加轻松且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但由于高考压力,就其目的而言,仍然较大程度上聚集在提高学生的高考分数上。对于分数的过分关注,自然会增加学生的焦虑,不利于他们自信心的提高。高中英语教学在相当大程度上存在偏重知识“灌输”与技能强化的倾向,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与健康发展不够重视,这显然不利于他们培养自信心及坚定对本国文化的自信。
(一)高中生英语学习存在畏难情绪的现状与成因
如今我国教育体制正面临改革,新旧体制的碰撞让置身于其中的学生竞争压力更大,尤其是高中生极易产生畏难情绪。相较初中生而言,高中生要学习的内容更多,知识综合性更强,涉及内容更广泛。此外,初高中阶段英语教材跨度大,且初中阶段以机械性记忆练习为主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高中英语学习。这样,学生的成绩自然会有落差,从而冲击其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自信,心态脆弱的学生甚至会产生自己不适合学习这个科目的极端想法。学生无法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现状,只能每天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的进度学习,在空余时间不知道该做什么。此外,经常有学生反馈,即使提前规划好每天的学习,学习效果也差强人意,因此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这样的情绪会冲击学生本就摇摆不定且脆弱的自信,从而使其产生畏难情绪。
大多数学生是细腻敏感的。部分学生不告知家长或教师自己的状态,甚至不告诉朋友,而是选择自我“消化”学业焦虑带来的挫败感,结果自然不理想。青春期的学生情绪不够稳定,在没有明确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幸福感时,不断吸收知识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另外,电子产品的普及化丰富了人们的娱乐方式,这些新奇的事物更贴合高中生的心理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课本知识就变得更加枯燥了,这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其英语学习自信心的提高。尤其是一些过于深奥的知识点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而青春期的学生往往缺乏耐心,对于无法理解的知识点会产生抵触心理,意识到该学科可能成为自己成绩较差的一科,自然而然产生畏难情绪,甚至萌生放弃和“我不适合”的念头。
(二)高中生英语学习中文化自信表现不足的现状与成因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高中生的好奇心强,在学习英语时对外来文化容易保持较浓厚的兴趣。但是,高中生不具备较强的思考与鉴别能力,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容易形成盲目崇拜,从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当前仍然存在一部分高中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跨文化合作意识而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抗拒的现象。
在现实中,社会与家庭对学生的高考成绩期待过高。很多英语教师迫于高考压力,过于重视学生学科成绩的提升,而忽略了其对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缺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特别是对建党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思政元素生动、透彻的讲解,导致他们缺乏文化积淀,对国家文化认识模糊。长此以往,自然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不利于学生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的增强,也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
三、英语课程思政视角下高中生学习自信心与文化自信之间的辩证意蕴
自信心是一种对自我价值、自我尊重有效表达的积极心理品质,也是学习成功与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利心理条件。缺乏文化自信的国家,人民的生活是无法幸福的。英语课程思政视角下对高中生学习自信心与文化自信的培养是有机统一的,其宗旨都是回归英语学科的人文属性,强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及关注其作为社会公民的长远功用,这也是课程思政理念核心内涵的生动体现。
(一)英语课程思政促进高中生学习自信心及文化自信的相互联动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西方思想浪潮带来太多的文化冲击,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不恰当的文化引导会导致学生失去文化自信。作为西方语言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英语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其对中西方文化及价值观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判断力(宋丽华2019)。
文化自信是个人自信的指明灯与强大基石。文化自信可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自然有助于个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只有坚定对自己国家与民族的文化自信,才能始终牢牢把握英语学习的正确方向,也才能拥有学好英语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与自信心。尤其是在学生学习遇到挫折时,课程思政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融合能传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从革命文化中汲取力量,锤炼品格,有效增强自信心。
同时,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能为他们坚定文化自信夯实积极心理基础。自信的学生必然学习效率高、效果好,在英语课程思政理念的正确引领下,自然能更好地领会英语学习的初心与使命——在学习先进外国文化的同时,更加自信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高中生学习自信心及文化自信与英语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有良好的契合度
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广泛程度有目共睹,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目前的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容易见“分”不见“人”;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信心不足,这自然不利于健康成长。此外,西方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与我国的文明有很大的区别。高中生尚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而导致行为判断失当,带来负面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最核心、最高层的是文化软实力。缺乏文化自信就不会建设成文化强国(李新科2021)。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增强高中生的学习自信心及文化自信关乎他们的人格健全与价值观塑造,是其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英语课程思政最本质的内涵是坚持立德树人,在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引领学生健康发展、幸福成长。显然,高中生学习自信心及文化自信的增强与英语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有良好的契合度——英语教学应注重知识技能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英语课程思政视角下增强高中生学习自信心及文化自信的策略
英语课程思政是探索在英语教学中有机融入政治认同、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健全人格等思政元素,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创新在思维,成效在学生。因此,在英语课程思政视角下,可以通过提升英语课堂育人成效、强化教师思政理念、创新思政与英语教学融合方式、突出思想引领等策略增强高中生的学习自信心及文化自信。
(一)提升英语课堂的育人成效,回归育人为本的教育初心
万事万物都有其相通的规律。根据目前研究的国内外一些文献,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课堂有一定的科学规律可循。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坚持进行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李新科2021)。因此,英语课堂要立足学科基础,充分发掘其潜在的思政资源,用好主渠道提升育人成效,回归育人为本的教育初心。
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 为例,本单元的话题是“运动与健康”。课堂教学除了要达成知识与能力目标外,还要让学生明白参加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可以在享受乐趣中锤炼意志和健全人格。在“选择你最喜欢的运动员”的Reading and Thinking 板块,教师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并认识到团队合作精神和迎难而上的坚定决心是“女排精神”最好的诠释。此外,“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Coubertin)90 多年前的夙愿“All sports for all people.”在我国正成为现实。
回归教育初心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对学习建构基于真知的灼见:生命在于运动,只有不断奋进向上的生命,才会拥有百折不挠的自信心,才能在把英语真正学好的同时,坚定对自己国家与民族的文化自信。
(二)强化思政理念,坚守为党育人的教育使命
教师是青少年学生的培育者、引路人。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教师要提升并强化课程思政理念,坚守为党育人的教育使命,从而达成增强高中生学习自信心及文化自信的双重育人目标。
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英语技能的培养,还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给予足够重视,在日常工作和教学理论学习过程中注意强化思想政治意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高度的认同感,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马克思主义思想,使自己的思政教育理念和意识得到有效提高,自觉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从而在课堂中正确地引导学生感悟思政教育理念,发挥课堂的思政功能(宋丽华2019)。
因此,英语教师平时除了要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之外,还要充分学习自己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从根本上认同并强化课程思政理念,始终坚守为党育人的教育使命。
(三)创新英语思政融合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从思维层面来看,课程思政强调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这本身就体现了创新思维。为了更好地将这些想法和理念具象化地融入英语教学,教师要创新英语与思政的融合方式,积极应对学科育人新挑战。
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1 Cultural Heritage 为例,该单元主要介绍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并讨论保护方法。在教学中,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利用信息技术2.0 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第三课堂(网络空间)的作用,丰富课程资源和拓展学习渠道。例如,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并分析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的原因和影响,使其树立保护人类文明的意识,强化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责任担当。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兴趣点,以项目开展的方式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二课堂活动。
这样,多课堂创新联动能让学以致用成为现实,使学生增强英语学习兴趣、提升自信心;对中外文化的深入分析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与交际能力,进一步坚定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信,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四)突出思想引领育人导向,关注高中生的健康成长
英语课程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将人文化的教育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使其回归人文学科属性,是当前英语专业教学革新与发展的方向。人文主义的教育强调教育对于人成为负责的社会公民的长远功用,而非将人培养成为具有某项特殊职业本领的人(王欣2020)。因此,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关注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是实现人文性英语教育这一目标的内在需求。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选择积极向上的知识点,融入思政理念,将抽象的理念和精神转化为真实发生的客观事件,以轻松、愉悦的形式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思想引领,从而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美好品德,使其不拘泥于苟且的小事,能够从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感人事件共情炙热美好的精神品德。即使学习外国文化是有选择的,也不用压制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信地交流、探讨,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会在尊重外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和理解自己国家的优秀文化,从而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只有把英语学习作为媒介,逐步渗透思政教育的理念和精神,突出思想引领的育人导向,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结语
自信的学生受到积极情感的影响,在英语学习中不但思维活跃、观察力强,而且学习兴趣浓厚,尤其是在面对学习挫折与压力时会以乐观的心态与坚强的意志积极应对。对于高中英语教学而言,文化自信是在充分尊重他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对母语文化的进一步欣赏、尊重和传承。英语教师应充分理解并努力践行课程思政的先进理念,深度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创新融合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的同时,培养其国家意识与民族自豪感,引导其增强文化自信,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