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钢铁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2023-02-20李俊磐
□李俊磐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钢铁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四五”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持续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出现后,国内外大循环的结构优化和效率与质量的兼顾显得尤为重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疏通经济循环的各个环节也变得更加重要。目前钢铁产业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之一。中国钢铁生产一直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需求为重,以国内外双循环为重,努力推动经济发展。辽宁省一直以“共和国的装备军”著称,拥有众多知名钢铁企业。但由于“数字红利”不足,辽宁钢铁产业面临缺乏足够的资源投入、缺乏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等挑战,且生产过程中排放物产生的环境污染,也给当地环境保护带来不利影响。
通过对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沈阳和鞍山等市的政府相关部门、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发机构,以及辽宁省具有代表性的钢铁企业(如鞍山钢铁、本溪钢铁、凌源钢铁等企业)进行调研,本文对辽宁省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政策建议,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二、辽宁省钢铁企业发展现状
辽宁省作为国内钢铁强省,曾经连续蝉联全国钢铁产量第一。目前,全省钢铁产量位居河北省、江苏省、山东省之后,处于全国第四的位置,主要钢铁企业包括鞍钢集团、本钢集团、凌源钢铁、五矿营口、新抚钢、东北特钢等。其中,本钢集团、鞍钢集团和凌源钢铁实力雄厚,可引导辽宁省钢铁产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将以这3家钢铁企业为代表进行重点研究。
1.本钢集团
本钢集团有限公司是新中国最早恢复生产的大型钢铁企业之一,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摇篮”“共和国功勋企业”,是中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世界钢铁企业排名第17位。
公司提供的顶级钢铁产品获得业界广泛认可。该公司钢铁产品已经获得ISO9001、ISO14001、OHSMS18001及IATF16949等国际权威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冶金工业企业中首家拥有这些体系的企业;同时,也获得通用汽车、丰田汽车、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以及英国、美国、挪威等多国船级社的认可。
本钢集团提出了“数字本钢、智造强企”的发展理念,并融入了“一盘棋”的思想。公司结合东北大学和上海宝信软件公司的技术优势,积极探索和构筑了“数字本钢、智造强企”发展空间,从而更好地促进了“一盘棋”作用的发挥。通过深度整合、创新应用、开拓前沿技术,构建多维度、多领域、多模式的协作体系,不断推动全面数字化与智慧化,使企业运作更加高效、可靠,不断激活企业的创造活力。
2.鞍钢集团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作为我国第一个拥有完整钢材体系的企业,在国内钢铁行业的领先地位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并荣膺“中华人民共和国钢材制造业的长子”等殊荣,是全国最受尊敬的钢企之一。鞍钢集团七大生产基地遍布全国,其中辽宁、四川及澳大利亚卡拉拉的铁矿资源更是其宝贵财富。
公司产品多领域应用,业务遍布世界各地。目前鞍钢集团钢铁产品已经被普遍应用于铁道、建设、交通、建筑、制药、家具、货柜、化工、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同时,鞍钢集团不仅是全国钢材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全球钒钢行业的佼佼者,是全球最大的钛材加工及钛白粉生产的主要供应商。此外,鞍钢业务已扩展到6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共有26家海外企业、500多家国际客商及其他合作伙伴,成为蒂森克虏伯、维苏威、通用电气、德国大众、宝马等诸多国际著名公司的重要客户。鞍钢集团的产品还被广泛应用于“西气东输”、“鸟巢”、青藏铁路、三峡工程水利枢纽等国家级大型建设中,被《创新型企业》杂志评为中国首批具有完整钢铁生产链的钢铁公司。
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鞍钢集团正在努力推进其在新一代IT领域的进步,“5G工业专网+智慧炼钢”技术的应用,使炼钢总厂三分厂五号线成为实现智能化转型的典范,从而推动了鞍钢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安装先进的摄像头、声呐、废气分析仪等设备,利用5G技术和云计算收集、分析和汇总各项指标参数,取代以往的人工模式,实现炼钢转炉智能化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3.凌源钢铁
凌源钢铁集团是第一批获得《钢材行业规范要求》批准并第一批获得ISO9001品质体系认可的钢铁企业。公司专注于钢材产业,努力提供优质的钢铁产品,并不断推进设计、制造、营销等方面的创新,对各行各业发展有巨大的支撑作用。
公司坚持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提高能源环境绩效。凌钢坚持“黑色冶金、绿色生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视为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曾多次被授予“全省产品质量管理先进民营企业”“全省绿化生产基地”“全省百户管理工作功勋奖”等奖项。凌钢不断提高环保水平,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健康的碳排放体系。2010—2020年,凌钢共投入50亿元,积极开展碳排放减少、碳排放总量控制、碳排放风险管控、碳排放能源利用等项目,所有生产步骤的污染物排放均满足环保要求。
公司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凌钢以“建设最具竞争力的精品棒线材基地”为战略目标,注重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在污水处理方面,采用超滤反渗透技术,改造公司原有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的软化水和浓盐水分别用于钢铁生产和钢渣处理,该项目被环保产业协会评为“国家重点环境实用技术示范工程”。在除尘方面,采用比传统湿法除尘更加节能和环保的干法除尘。在余热方面,通过回收烧结环冷机废气余热、高炉冲渣水余热和烧结及焦化烟道气余热等技术,减少能源损失,实现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在尾气方面,积极引进环保部重点推广的智能化多组分污染物治理循环流化床脱硫装置,在行业内率先实现烧结、球团全烟气脱硫。
三、辽宁省钢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体制和结构方面的潜在问题
辽宁省钢铁企业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仍受到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的制约。这些矛盾包括一家独大、体制臃肿和行政干预过多等问题,一直阻碍钢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更全面、更深入的改革措施。其中强调的一个重点是坚持国家引领、市场驱动的原则,加快推进PPP模式,充分利用民间投资,促进国有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协调配合,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目前,在辽宁省钢铁企业的产权和股权结构中,国有资本仍占相当大的比例。例如,截至2023年3月31日鞍钢集团前十大股东中,鞍钢集团持股53.35%,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这种产权和股权的配置对企业发展有一定局限,缺少多元股东治理优势。当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特别是一些技改资金无法及时拨给时,会影响企业发展,而国有企业的体制和股权结构有时会制约企业像民营企业一样灵活地吸收社会资本。同时,企业改革和创新速度相对缓慢、存在行政干预等也会导致产业发展不科学、不协调的问题。此外,国有钢铁企业还肩负着提高经济效益和完成社会责任的双重重担。为了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辽宁省钢铁企业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目前,如何有效化解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不断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务之急。
2.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缓慢
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缓慢也是影响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问题之一。一方面,辽宁省钢铁工业经过近几年的破产、兼并、重组和改造,生产集中度逐渐提高,加之具备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根据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已势在必行,而目前辽宁省钢铁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进展还需进一步提速。另一方面,区域内部分钢铁企业的产品优势在同行业中并不明显,产业链短,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辽宁省钢铁企业生产的产品中很大一部分是低价值的生铁、钢坯和建筑用钢材。在国家当前严格控制钢铁行业粗放发展的局面下,必须考虑钢铁生产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此外,如果未来资源枯竭或受到环境规制政策的限制,辽宁省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较大打击。例如,鞍山地区的铁矿石开采历史悠久,根据鞍山地质部门的探测数据,鞍山地区的铁矿石已探明储量为100亿余吨,可以支撑鞍钢集团约100年的钢铁产能需求,现已开采了70多年,按照目前的开采量,还能够开采30年左右。由于过去长期缺乏资源管理和过度开采,铁矿石储量不断下降,鞍山钢铁集团已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因此,辽宁省钢铁企业必须聚焦推进省内甚至跨区域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由单一的规模增长向品种、质量、规模和效益全面增长转变,实现品种质量、现代管理、集约经营和规模经济、综合经济效益提升,等等,一系列问题。
3.企业多元化经营滞后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辽宁省钢铁企业存在多元化经营滞后的问题。在国家钢铁行业“去产能”和环境治理的背景下,钢铁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多做贡献,单纯依靠传统的钢铁冶炼制造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同时业务领域的单一也会使钢铁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可以拓展新领域,延伸产业链,提升收益,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辽宁省钢铁企业大多聚焦主业,产品仍以传统钢铁产品为主,较少向其他行业发展,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探索有限。企业高管中部分成员还坚持旧的思维模式,仍认为企业是行业主力,只看重过去的历史成绩,沉浸于曾经的辉煌,对企业未来发展和市场需求关注不够,缺乏进取心。辽宁省钢铁企业存在的对创新思想持怀疑态度、仍然使用老套的管理方法和运营模式、对当今社会和市场需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分析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不足。
4.产学研协同发展不足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迭代升级持续加速的新形势,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发展方向之一。辽宁省钢铁企业已经在内部大力推进创新,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总体技术创新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仍需砥砺深耕、履践致远。目前,辽宁省钢铁企业创新主要发展瓶颈是缺少创新的条件和人才。由于资金、人才和环境等因素的限制,部分钢铁企业创新效果不显著。为了能更专注地全力投入生产,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力量成为很多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科研单位在材料研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拥有领先优势,也需要企业平台作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实践基地,从而将理论更好地转化为实践,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验证新科技的实用性。目前,辽宁省钢铁企业与科研单位的深度联合程度不够,针对企业问题的专业研究和交流不足,在产学研协同发展中仍存在固步自封的问题,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交流合作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与东北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协同联盟共同推动钢铁行业技术创新的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与新常态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振兴战略不符,不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因此,如何在新常态下加快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是辽宁省钢铁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5.数字化程度低
钢铁行业是典型的传统重工业,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给予了钢铁企业“由重转轻”的新发展机遇。我国钢铁行业正向高质量、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在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钢铁生产需要提升柔性制造及协同制造的能力来适应日益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因此钢铁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改造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虽然辽宁省钢铁企业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很多企业使用了最新的算法模型,如大数据技术,帮助企业进行更加明智的决策、高效完成事前预警与风险管理、更好地掌握公司的运营情况,但企业在生产过程、质量管控、能源管理、产品研发等环节的数字化能力,以及通过人工智能平台解决行业传统机理模型在企业应用的难题等诸多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数据显示,2020年本钢集团、鞍钢集团、凌源钢铁这3家钢铁企业的数字化率仅为30%。其中,鞍钢集团在数字化转型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几点:首先,由于技术基础欠缺,鞍钢集团前期的信息化转型工作仅集中于推动各部门的专业系统,而对集团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做得还不够到位;其次,集团和子企业的信息化转型工作存在孤立性,未实现有效互联互通,也未实施跨地域和跨行业协作,一定程度上造成集团内部发展失衡、标准差异性、平台分歧及交流障碍。
四、辽宁省钢铁企业发展建议
针对辽宁省钢铁企业的现状和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1.加强市场监管,推进国企改革
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市场行为的监管和约束,促进市场竞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减少政府对企业干预的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指导,促进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不断推进国企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通过制度改革攻坚克难,通过优化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一方面,引入多元资本,发挥多元治理优势。通过混改引入资本增量和资源增量,优化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在“混资本”的同时着力“改机制”,让民营股东真正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实现科学高效决策,切实将国有企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本钢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例,本钢已通过完全市场化方式引入了发展战略、能力优势和资源要素高度匹配的建龙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另一方面,通过国有钢铁企业重组改革实现从规模体量到质量效益的全面提升。如鞍本重组对资源进行了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优化了治理和资本结构,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2.推进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
技术创新是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辽宁省钢铁企业履行高水平科技自主自强使命担当的必然要求。
虽然辽宁省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采用落后且污染严重的方式生产,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辽宁省钢铁企业应不断加强技术创新,研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推进重点节能项目实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切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标杆示范企业。同时,针对市场对节能、环保方面的需求,开发满足市场需要的新型绿色环保产品。
同时,辽宁省钢铁企业应努力在关键技术和产品方面取得新突破。聚焦重点领域,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注重高附加值钢材产品开发,不断提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双高”产品比率,积极拓展特种钢材、高端钢材市场,推进钢铁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3.加强市场调研,发展新兴产业
针对辽宁省钢铁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方式不灵活、多元化经营滞后的问题,应深入了解市场需求、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情况,适时对企业经营战略和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优化企业战略布局,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掌握市场先机,发掘潜在的业务增长点。在推进钢铁主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围绕主业强化多元产业发展,整合内外部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延伸产品价值链条,构建多元发展新格局,推动企业更加稳健地运行。
此外,钢铁企业应聚焦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探索新业务模式和新产品品类,构建企业新的增长引擎。
4.建立行业联盟,加强人才交流
辽宁省钢铁企业应继续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人才交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研发人才和技术人才,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与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共同开展研究和技术开发,共同开发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同时,钢铁企业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辽宁省是钢铁老工业基地,与世界的交流不如东南沿海地区。对此,辽宁省钢铁企业应当积极开展国际产业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包括: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活动,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对外投资,加大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合作拓展海外市场,实现企业跨国经营,提高企业国际化程度;加强与国外企业的技术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助推东北振兴。
5.积极引进数字技术,推动智能化制造
数字化转型赋能钢铁企业转型升级。辽宁省钢铁企业应聚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价值化”,引进先进的数字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推动智能化制造,通过数字化技术改造生产过程、管理体系、营销模式等,提升企业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钢铁企业还要整合企业内部的信息和资源,建立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此外,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钢铁企业要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完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保护企业的核心信息和技术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