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蚧生长发育与气候的关系
2023-02-20侯慧锋王海荣孟凡丽
侯慧锋,王海荣,孟凡丽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9)
白蜡蚧,属同翅目蜡蚧科昆虫,别名白蜡虫。白蜡蚧在我国分布较广,寄主种类多,如水蜡树、白蜡树、女贞等多种植物。近些年作为园林绿化应用的水蜡和女贞种植范围扩大,白蜡蚧成为影响这些绿化树种正常生长的重要害虫之一。
1 形态特征
白蜡蚧发生初期由于虫体小,颜色和树体颜色相近,极容易被忽视。明显发现时,其为害已经非常严重。雌成虫受精之前蚌壳状,横脊和纵脊明显,虫体背部和介壳相接,腹部分节明显。受精后蜡质介壳逐渐扩大成半球形,表面有蜡粉覆盖。卵孵化前介壳背部有露水状糖珠,蜡壳变软。
雄成虫触角丝状,前翅膜质,后翅特化为平衡棒,腹末具性刺,尾部有2根白色长蜡丝,雄成虫体较小,生活时间短。卵呈长卵圆形,雌卵为红褐色,雄卵为浅黄色。若虫长卵圆形,初期爬行在嫩叶上取食危害,虫口密集时叶上有油浸状物并粘手。雄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历蛹期,具足,具翅芽,雄若虫蛹前期开始分泌蜡丝,逐渐形成蜡质絮状物缠绕枝条,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水蜡树和女贞在辽南地区作为绿化树种,种植面积大,受白蜡蚧为害严重。白蜡蚧多发生在4~5年以上的水蜡苗木上,绿化栽植的苗木一般都采用3年生以上的苗木,所以栽植后当年或第2年就发生白蜡蚧。冬季在多年生的枝条上能找到大小不等的雌性蚧壳,还有雌性死亡后的空壳及雄虫的蜡质分泌物。
2 发育与气候的关系
白蜡蚧的发生除了与寄主植物有关外,生长发育与当年的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本次调查地点在营口地区熊岳镇铁东区,每周固定时间进行,对雌性介壳的生长发育做了详细调查和记录。连续观察2年,调查植物为水蜡树。
2.1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白蜡蚧雌性介壳横脊、纵脊、壳高等数据作为生长发育的依据,结果发现白蜡蚧发育与气候关系密切,阳光充足处、介壳分布相对分散处,虫体生长发育速度快,介壳比较大。此次调查虫体均为头一年已经受精并越冬的雌性虫体,每次调查数据20~60个,分别从纵、横、高和弧度4个方面测量大小,最后取平均值,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白蜡蚧受精雌性介壳生长发育情况与气候情况统计
2.2 数据分析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3月30日开始日平均温度达到10℃以上,介壳纵长平均值、横长平均值、高度平均值由3毫米左右,逐渐生长到11毫米多。
3月30日~4月14日共15天的时间,温度提高3℃,介壳纵长发育从3.23~8.51毫米,日平均生长0.352毫米,横长从2.80~6.90毫米,日平均生长0.273毫米,介壳高度从2.84~6.87毫米,日平均生长0.269毫米。
4月21日~5月5日,日平均温度达到16℃,15天的时间,介壳纵长发育从9.23~11.26毫米,日平均生长0.135毫米,始,即使温度不断上升,但是白蜡蚧雌性介壳的生长速度趋于平缓,说明此时介壳内的卵基本发育成熟。
2.3 结论
2021年4 月开始,雌介壳开始变软,开始进入快速发育阶段。6月6日,若虫开始孵化,随着若虫孵化,雌性介壳不再长大。综合以上数据表明,白蜡蚧发育与气候关系密切,11-16摄氏度为最适宜发育的温度条件。阳光充足处、介壳分布相对分散处,虫体生长发育速度快,介壳比较大。调查发现湿度对白蜡蚧雌介壳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但是雨水对若虫影响大,6月份若虫孵化期,正遇到今年多雨的气候条件,若虫受雨水冲刷,虫口数量减小较多。
3 防治方法
白蜡蚧在绿化树种栽培过程中,经常发生,管理不善的情况下,极容易导致树势衰弱、死亡,因此白蜡蚧的科学防治是目前北方园林养护中的重要工作,横长从8.05~10.26毫米,日平均生长0.147毫米,介壳高度从7.94~10.49毫米,日平均生长0.17毫米。
从图1可以看出,白蜡蚧雌性介壳的生长发育基本有2个快速期,分别是3月30日~4月14日和4月21日~5月5日,其中3月30日~4月14日是雌介壳尺寸变化最大的阶段,说明此时雌体内受精卵的生长发育最快。
图1 白蜡蚧受精雌性介壳生长发育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白蜡蚧雌性介壳的生长过程中,介壳的纵向,横向和高度各部位都在平衡生长,后期介壳接近球形。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5月份开防治白蜡蚧有以下方法可作参考。
图2 白蜡蚧受精雌性介壳各部位生长发育情况
3.1 农业防治
引进苗木时,及时处理或退回带虫苗木,防止有虫苗进入当地或林区。
3.2 人工刮除
白蜡蚧发生初期容易被忽视,一旦发现虫口密度会很大。对于虫口密度不大的枝条,或者虫口密度大的有虫枝,可用硬毛刷刷除虫体,之后再进行喷水或药剂喷雾和涂抹。对于已经死亡的虫枝,可结合冬春修剪整形,彻底剪除虫枝,再将枝条烧毁。刮除虫体的方法虽然对人力和时间要求高,但是连续几年的防治实践发现,效果比较明显,可作为化学药剂防治的有效补充。
3.3 化学药剂防治
白蜡蚧的生活期内,大多数时间都在蜡质的介壳内,药剂很难穿过介壳,作用到虫体。因此药剂防治白蜡蚧要抓住防治的两个最佳时期。
一是雌成虫膨大期(约5月份)此时母壳逐渐变软,臀裂口增大,药剂容易渗入母壳和裂口。
二是初孵若虫期(约6月份),白蜡蚧初孵若虫没有厚的蜡质分泌物,也没有形成蜡质介壳,多数分布在叶片和枝条上,虫体裸露,对于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差,对药剂的抗性也不强,是用化学药剂防治的好时期。有实验证明25%噻嗪酮1000倍液,10%吡虫啉600倍液,40%辛硫磷800倍液,防治效果明显,7天和15天的若虫死亡率在85%和92.1%,而且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混配后,防治效果会更好。达到用40%速扑杀乳油1000倍液,喷洒越冬雌成虫和初孵若虫,效果可达98%以上;5%吡虫啉乳油1000倍喷雾雌成虫,效果为60%,但喷洒初孵若虫,防效可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