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2023-02-20陈美燕领天英才北京企业顾问有限公司北京100007
文/陈美燕 领天英才(北京)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7
引言:
大体积混凝土的实体尺寸最小为1m 的大体量混凝土,相较于普通混凝土而言,其体积相对较大。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十分广泛,直接关系到道路桥梁工程的最终质量水平。裂缝一直是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痛点所在,需要厘清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类型和成因,进而探寻有效的解决之道。
1.道路桥梁施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类型
1.1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收缩或膨胀引起的。特别是在施工环节,裂缝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根据裂缝从深到浅的深度,可以分为三种: 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和表面裂缝(图1)。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裂缝在外界温度等条件下可以发展为深层裂缝,并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裂缝。贯穿裂缝是最有害的,它切断了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截面,同时也对整个桥梁的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图1 温度裂缝示意图
1.2 收缩裂缝
在路桥工程中,收缩裂缝非常常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塑性收缩。由于混凝土失水收缩、骨料沉降,混凝土没有发生硬化问题,这种收缩属于塑性收缩。在集料沉降阶段,由于钢筋块的存在,在钢筋方向附近容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第二,缩水收缩。缩水收缩是由于混凝土表面层水分逐渐蒸发,湿度降低,混凝土体积不断减小,但混凝土变硬,然后产生一系列变化,导致缩水收缩。第三,自生收缩。在混凝土硬化阶段,水和混凝土产生水合,产生自发收缩,这与外部湿度无关。第四,碳化收缩。二氧化碳、水合物发生化学反应,使桥梁收缩变形。
1.3 荷载裂缝
对于道路和桥梁施工,当桥梁耐受力超过一定限度或频繁荷载时,就会产生裂缝问题。荷载裂缝可分为次应力裂缝和直接应力裂缝。在路桥施工阶段,桥梁结构可能会改变设计或施工过程,从而引起裂缝。在施工阶段,施工设备和材料随机堆放在桥梁上,使路桥超过最大应力承载能力,也会引起荷载裂缝。
1.4 沉降裂缝
由于地基承担上部结构荷载,局部地基承载力不平衡,路桥工程完成后,各部分荷载的差异,使得结构不均匀,不均匀的沉降使得结构内部产生剪应力、拉应力,大于结构本身的剪应力和拉应力,裂缝出现在最脆弱的部位,并产生沉降裂缝。
2.道路桥梁施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
2.1 材料因素
桥面上的大体积混凝土是通过使用胶粘剂来稳定的,而在固化期间,混凝土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因此,由于混凝土用量的增大,很容易造成大体积的混凝土发生较大的变形。这和混凝土的性质和大体积的混凝土的强度有着很大的联系,是整个道路结构的弱点。由于集料处存在孔隙,导致了结构的致密,特别是细集料粒的收缩。由于受外力影响,混凝土和集料在不同的受力条件下,其变形的收缩率不同,而二者之间的结合处十分脆弱,从而导致整体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下降。此外,由于水和混凝土比例的不同,造成了混凝土的强度和收缩率的差别。一般使用的是矿渣型硅混凝土,其收缩率高。混凝土砂浆的收缩性能和收缩程度受水量和性能的影响。比如:当体积的体积增大时,体积的收缩会增大。另外,混凝土在水化期会发热,而且因为大容积混合的特性,会造成大量的热集中在混凝土中,而且很难迅速散发,造成了很大的温度变化。
2.2 环境因素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建造中,由于外界温度的变化,导致了浇注的温度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当短期内的温度下降非常小的时候,由于内外温差的增大,温度应力也会相应的升高,从而造成了变形,从而出现裂缝(见图2)。在夏天高温下,由于不能很好地将混凝土的内部热量释放出来,将会对结构的性能造成一定的不利作用。而且在养护的过程中,如果环境过于潮湿,会加速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造成混凝土水化不彻底,造成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对混凝土抗渗性有很大的影响。
图2 不同混凝土用量混凝土温升曲线
2.3 设计因素
在结构设计中出现的裂缝往往可以通过相关的科学方法计算出来。其计算过程是首先通过对大型混凝土构件的应力系统进行求解,然后将其与实测的结果相综合,从而确定除计算模式之外的其它应力。大型混凝土建筑在进行设计时,会产生与现场实际加载情况不同的情况。比如在室外气温较高的情况下,这种差别会更加显著,从而导致拱桥拐弯处的钢筋混凝土发生收缩和开裂。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大体积的钢筋混凝土也会发生一定的收缩和开裂,从而引起钢筋的拉伸和温度应力。在显著地高于板层厚度的情况下,梁与板面之间的变形差异会很大,从而引起板内部的张应力,从而形成裂缝。此外,板坯混凝土因其表层面积的差异,导致其干燥收缩速率加快,从而使其发生变化,会出现大小不一的裂缝。
3.道路桥梁施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对策
3.1 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
水化热是引起混凝土温度应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对原料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首先,建筑企业要注重原材料的品质,强化工程材料的质量检验,一经查实,不得在施工现场使用。必须保证混凝土,外加剂,水的使用。采用了粗、细骨料等原料,满足了工程需要,为保证混凝土质量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其次,施工单位也应该选择低热、高凝的混凝土,例如热硅酸盐混凝土和低热矿渣硅酸盐混凝土。在生产粗集料时,宜选用持续级配,而细集料宜选用中砂。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塌落程度的前提下,必须增加外加剂和集料的用量,以减少用量。同时,要降低混凝土的开裂,必须在混凝土中增加混凝土的掺合比例,以达到工程的要求。同时,要减少砂率、水胶比、坍落度等因素,合理添加适量的粉煤灰,防止开裂。通过多次试验,根据工程实际承载能力的需要,对混凝土的最优配比进行试验。
3.2 加强对温度的控制
第一,减少浇注的降温,其关键在于减少出料的温度,减少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整体增温,减小了建筑的内外温差。而在这些措施当中,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原料的低温降下来。在炎热的夏天,施工单位要在沙石堆场设置遮阳设施,以防止阳光照射,并采取喷洒式的冷却方法。在晚上进行混凝土浇注的工作是最佳的。为了减小建筑内部和外部的温差,在冬天应避免混凝土的低温浇注。第二,采用分段分层浇注法,各层的厚度在30cm 以内,并进行致密性振动,以加速水化热的消散,避免开裂。此外,二次振动还可以增强两种不同的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强度,大大增强了其抗开裂性能。另外,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表层和中央的气温高于25℃,因此,在进行浇注和拆除模具后,必须采用碘钨灯、定时喷水或储存温水等手段来增加混凝土表层和周围环境的气温。也可以在预先埋设的管线中注入冷、热的水,从而达到对建筑物的内部温度进行调控。第三,要注意补水,尤其是在混凝土刚刚浇注完毕的固化期。此时水化率高,所以要采取喷洒喷雾等方法来改善湿度。适当的润湿和养护可以延缓混凝土的气化速率,从而达到充分水化的目的。混凝土水化形成了细小的微孔,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第四,做好检测工作,做到大体积的混凝土内温的实时监测。在设置温度点时,应尽可能地反映出大体积混凝土的实际情况,应设置在其底部、表面,测量点之间应间隔2.5-5m。在升温期间,测量时间为2h 至4h,在降低时间为8h,同时还要进行外部环境的温度测定。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记录,并按照记录的情况进行处理。另外,在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应注意合理的施工进度,并在施工中适当地进行温度的调控。混凝土浇筑完毕48h,对混凝土的温度状况进行常规检测,以保证混凝土的正常运行。
3.3 优化结构设计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变形开裂进行分析时,必须充分考虑刚度、应力、强度等因素的作用,认真调查现场的具体状况。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桥面拐角上设置适当的筋,在此条件下,各向异性受力既可以限制结构的受力,又可以减弱结构的内部应力,这样可以防止出现倾斜的边缝。通过对墙体和平面进行科学的研究,使其布置得更加合理,避免因大体积的混凝土断面突然发生拉伸而产生的张应力。另外,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之间的裂缝间隙与约束关系也很紧密,因此可以将其分割为若干个更小型的单元,从而减小了约束。采用上述措施,既可防止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又能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保证较好的工程效果。
3.4 养护措施
第一,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如有需要可以预先埋入冷却管道冷却,或在混凝土表面上铺设防水涂料。应强化对混凝土的隔热养护,以降低其内部和外部的温差。第二,在冬天,严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灌溉。第三,按施工规程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在碾压层平整后,要尽早用保水性塑料膜进行保护,裸露的表面要严格地包封,并保证胶片中有冷凝的水分。在临近初凝阶段,为了去除混凝土表层的微细裂纹,需要对箱梁类等板状结构进行二次拉拔。第四,喷淋和养护期不宜小于7d,以喷水为佳,每次喷淋都要保证混凝土的湿度。如有需要,可以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喷雾,采用风叶来减小速度,或覆盖混凝土表面以避免太阳辐射,从而降低地面的气温。如桥墩、立柱等垂直构件,采用土工织物将圆柱包覆,并将其包覆在塑料薄膜上,并在其内用喷嘴将喷嘴卷住,将管道末端与水槽相连,达到防水保养的目的。第五,尽量迟地拆除混凝土模具,在拆除模具后,混凝土表层的温度不得低于15℃。第六,采用通水降温。在桥梁施工中,通常采取的措施是通过浇注的方法来防止桥面混凝土结构开裂。通过对钢筋混凝土开裂机制的分析,得出了用冷却水管进行分层浇注的结论,既能防止出现漏水、堵水,又能监测出灌浆管道是否漏水、通水是否通透等问题。另外,通过采用薄管输送冷却水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的内部温度,防止混凝土的内部产生过热。因此,可以对桥梁的混凝土开裂进行有效地抑制和防止,使其整体的性能得到改善。
4.工程实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某工程采用C40 混凝土进行桥梁施工,桥梁为U 形平台体,混凝土用量为881m3,属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期间,混凝土应在基坑开挖后分层,高度为3.5m。考虑到施工期间局部地区早晚温差较大,有必要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
4.2 温控防裂措施应用
4.2.1 配比设计
在混凝土配合比方面,采取了双掺工艺,通过在水泥中添加超过30%的粉煤灰及外加剂来减少水泥的保温温度,从而延缓了水泥的水化温度。在所述配方中,水泥用量为275kg,粉煤灰82kg,矿石渣量63kg,自然中的粗沙0.53m3,碎石0.83m3,水分0.19m3,外加剂381kg。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的干燥剂,以达到8%以上的要求。为了降低砂的含沙量,保证了水泥砼的施工品质,选用大颗粒的集料取代了常规细度较低的集料,最大直径达到40 mm。
4.2.2 冷却管布置
在进行混凝土浇注之前,对其进行科学的计算,得出了其内、外部温度的变化很可能超过极限,因此必须采用相应的控制方法来减缓其内部的水化热上升速率。特别是,必须在工作台上安装好冷却管道,管道的直径为50mm,管道的厚度为2mm。在实际的管件装配中,为了确保管子的牢固,必须采取焊接的方法对其进行定位。在台身部位,一共三个冷却器排布完毕,每一排都分别安装了一个单独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并利用阀门来进行水流的流量调节。采用钢筋搭接、采用钢丝绳进行钢梁的搭接,可保证冷却管道的安全,防止在浇注过程中出现部位的改变。在完成管线的铺设后,必须进行分水测试,以确定是否有渗漏,确保管路没有发生阻塞。
4.2.3 施工控制
在搅拌过程中,必须保持在60℃以内的混凝土进入槽内,保证给出充分的冷却时间。在浇注上,采取水平分层,逐层至顶部的工艺,把短方向当作浇灌面,并强化了每层的厚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混凝土的水化温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水泥的冷却速率,从而达到了收缩与开裂的目的。为了确保织物均匀度,必须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先浇注上一次混凝土。同时,在浇注期间,混凝土的升温也要尽可能地提高。在每一层的浇筑过程中,应采取二次振动技术,振动次数为2-3h,并将振动棒插入5-15 cm 处,以确保混凝土的内部和外部的致密性。混凝土浇注时,必须对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进行严格的调控,宜在13~30℃范围内,夏天时要适当添加少量的冰来降低搅拌的温度。在工地上要做好彩色条幕遮盖工作,避免直接暴露在太阳下。由于在本项目中已进行了大量的钢筋集中布置,因此必须采用抽水式振动锤进行振动。在浇注完毕后,必须进行表层注浆,防止在钢筋底部有较多的湿气,从而防止上部混凝土发生微小裂纹。在初期和后期阶段,为了防止混凝土的表面缩水,必须进行二次涂覆。
4.2.4 温度监测
通过对混凝土的温度监控,实现了对温度控制器件的安装,以及对桥墩部位的大气气温的检测。根据混凝土的内部部位,必须进行53 欧姆的铜热计的安装,并通过数码显示装置精确地进行温度的测定。在浇注完成后,采用温度仪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了检测。在测区温度控制单元的设置上,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将其分为三个部分:上、下段距离水泥面50mm 处测温,对Φ10 钢筋上、中、下部进行测温。从测温器上抽出连接点,将各个测量区域连接起来,可以对各个区域的气温进行全方位的监控。通过对温度的监控,发现当内温升高太大时,可以向冷却器中注入凉水,减少了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防止了温度开裂。
4.2.5 养护管理
在拆除之前,由于大容积的预制模板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为了防止内部和外部的温度相差太大,因此需要将温度范围限制在25℃以下。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当温度相差较大时,也可采用土工织物进行表层施工,并在表层上铺上塑料薄膜,浇注水泥养护;使水泥地面保持潮湿。在混凝土初期凝结后,可用冷却器内的热水来进行表面的蓄水,其厚度约为10 cm。在养护21d 后,必须确定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规定。没有满足规定的,不得进行模具拆除,并应尽量避开上部结构的模板及支架,防止出现结构开裂。
结语: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作为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常用材料,其一旦出现裂缝,不仅影响到道路桥梁工程的外在美观性,严重情况下,还会危及桥梁工程结构。因此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类型和成因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才能更好的采取应对措施。文章分别从施工材料、温度控制、结构设计和养护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措施。同时结合工程实例,通过优化材料配比设计,布置冷水管,强化施工过程控制,落实温度监测,有效消除结构温度应力,实现了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