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情境框架设置与课堂活动推进
2023-02-19乐川椽刘杰
乐川椽 刘杰
摘要:在新一轮高中新课改推进下,情境式教学已成为当下语文课堂的热点。实际操作中,情境式任务的设置与推进却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试以《阿房宫赋》的情境式教学为例,就如何在情境框架设计上体现出真实感、突出学科性,抓准教学核心任务,课堂活动的重点如何与情境紧密联合等问题,尝试做一些有效探索。
关键词:情境框架 学科意识 单元任务 活动设计
隨着教学改革的深度推进,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双重助力之下,情境式教学已逐渐深入语文课堂。所谓的情境式教学,实际上是教师通过创造某种真实的学习场景,将课文分解成不同的任务或问题,让学生以特定的身份,去解决实际具体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技能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简言之,情境式学习是一种课文的沉浸式学习,学生的角色、需要解决的任务或问题是在这一情境下产生的,学生所习得的能力也是在具体情境下培养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一线教师在设计情境式教学时,会遇到诸多挑战。例如,如何依文创设出非同质化的学习情境,如何通过情境活动来达成学生语文学科能力的提升,如何帮助学生通过此次学习旁通此类知识的学习,等等。要想在新课标背景下较为成功地实现高中语文情境式教学,在笔者看来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语文课堂上的活动情境必须是语文的;2.情境下的活动设计要踩准“单元任务”和“学习提示”。
一、情境创设不仅要真实新颖更要有学科意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真实情境”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养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1]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真实的情境,还要能凸显出语文学科的特点。除此以外,为了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够高效优质完成,课堂上开展的各类情境学习活动还需衔接自然,层层深入。以《阿房宫赋》为案例,就此情境创设进行课堂教学实例分析与探索。
1.真实有趣的情境框架
“好的情境要能切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感”,[2]与学习内容高度适配的场景,能够自然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受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社会背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大框架时不仅需考虑课文、知识点和情境的贴合度,还须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起点,观照现实社会生活。
《阿房宫赋》情境框架示例: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各地的旅游业开始复苏。某市旅游局计划趁此机会,推出主题为“听听历史的声音——跟着书本去旅行”旅游策划活动,现面向社会征集方案。某中学一学生看到此公告后,对阿房宫这一历史遗迹很有兴趣,于是向同学们寻求帮助,一同完成“跟着书本去旅行——阿房宫策划案”。
经历过三年疫情防控,学生对疫情下的生活深有感触,对旅游深怀渴望,“跟着书本去旅行”此类的文旅节目也深入人心。因此,本课的情境框架模拟文旅节目,让学生从策划者的角度去探究课文背后的文学特点。
2.具有语文学科特点的情境
不少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为了追求“真实场景”而全盘照搬“实际场景活动”。虽然高度真实的课堂情境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生活,但它脱离了语文学科的属性,失掉了文学的韵味,不符合语文学习的要求。语文学科情境创设应该立足于学科特点,彰显人文要素,思考文学表达问题。因而,教师要合理删、改无关的要素,明确教学核心任务,创设能够切实解决学科问题的有利情境。
《阿房宫赋》情境活动示例:
在初步讨论后,方案中主要呈现三个项目,现以这三个项目为基准,请同学们帮助他完成整体方案的设计。
项目一:设计旅游路线,推荐观览视角
项目二:设计脚本,打造“历史重现”声像区
项目三:思考历史与《阿房宫赋》,编辑电子交流墙总结词
本文的教学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项目),由浅入深,从课文的整体解读到重点段落的细致剖析,从景物描写到情感探析再到主旨思考,从阅读到思辨再到写作,不仅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也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每个活动都有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学生思考探究的方向。
项目一“设计旅游路线”要求学生概括并整合景物类型,但“推荐观览视角”其实是在引导学生思考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技巧。
项目二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分析重点段落,提炼关键信息。虽然“声像区”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距离,学生易陷入漫无边际讨论的误区,从而导致课堂活动背离课文重点和学科任务。但此活动新颖有趣,能够激起学生讨论的热情。因此,通过表格具体列项的方式,将讨论内容有序切割,并限定在语文学科的范畴中,避免了课堂讨论走向泛化和无序的情况发生。
表格如下:
项目三设计的意图是将学生的情感指向文本情感,通过写作的方式让情感由外在输入转为内在输出,进而深度理解古遗迹的历史意义和文学意义。
3.连续性和层进式的课堂任务
情境式教学的优势在于,利用相联的具有层进的多个活动(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区别于传统单一课堂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具体真实的社会场景,解决不同难度和向度的问题,获得系统化的知识与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高阶复杂的心智。为保证情境式教学的优势能充分发挥,课堂多个活动(任务)的推进应是流畅进行的,活动(任务)应是有层次和梯度的。
如果设计的课堂任务只注重完成教学内容,忽视情境联结情况,则可能会出现任务之间过度生硬、学生难以沉浸其中、课堂断层和割裂的情况。如此,情境化课堂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因而,教师在设置任务的时候,需要巧妙构思,以统一情境为脉络,以不同梯度任务推动课堂深入进行。
《阿房宫赋》三个项目活动环环相扣,衔接自然。第一个项目活动让学生迅速沉入课文,快速梳理文章脉络,筛选关键词,整合信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第二个项目活动承上启下,从文章整体把握迅速到段落精读,挖掘隐含的深层信息,在杜牧隐晦的表达下发现作者真实的情感态度,并自然地衔接到第三个活动——文章主题的探究与写作表达。
二、情境活动设计要踩准“单元任务”和“学习提示”
课堂中情境创设和情境下的活动只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科素养的一种方法,而非教学的目的和重点。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不再是知识点的碎片化学习,而是以学习能力及学科素养的培养为核心下的大单元学习。
1.任务设计要有大单元意识
崔允漷教授提出“只有进行大單元设计,让教师像学科专家那样思考,才有利于教师理解学科育人的本质。”[3]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需要有大单元意识,设计的学习任务要从单篇知识点的传授,向整体学习能力及学科素养的培养转变。《阿房宫赋》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八单元,单元的人文主题为“责任与担当”,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单元学习任务二中明确指出“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古人面对国家社会问题时的理性思考”,并要求从理性表达这一角度创作一则短评。因此,项目活动三设计重点在于思辨思考和写作表达。
项目三:思考历史与《阿房宫赋》,编辑电子交流墙总结词
情境:抚摸历史的痕迹,总有一些东西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游客们在体验声像区的“历史重现”后,见证了阿房宫从“奢”到“亡”快速覆灭的过程,抚今追昔,思绪纷飞,感慨万千。景点旁设置的电子交流墙可为游客们提供交流的场所,游客可扫描二维码,编辑文字,上传自己对于历史遗迹观览后的思考。
任务:其实,根据真实的历史,阿房宫并没有真正建成,它建设的目的也并非为了帝王享乐,它也并非是导致强秦速灭的真正原因,但杜牧违逆史实写下《阿房宫赋》的原因也值得我们深思。请同学们结合真实的历史编写一段观赏总结词,在电子交流区投放,引导游客们辩证看待历史,理性思考当下。
2.任务设计可利用学习提示
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单元导语”,清楚地阐述了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学习的地位;每篇课文后的“学习提示”,也清楚地点明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学习能力等。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可以借助“导语”和“提示”快速定位教学重点,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问题。
《阿房宫赋》为第八单元第16课,在学习提示中明确标注出其作为“赋”文体特点及文言中“古今异义”这一学习重点。因此,设计任务时也要将这些内容考虑进去。项目一和项目二都以阅读文本为主,让学生在概读和精读时理解“赋”体铺排描写、夸张扬厉的特点,项目二表格中的“色调与音乐的确定”,其实是基于文本文意和文体风格理解后的再创造,让学生的思维在和课文内容共振下有更进一步的生成。
当然,高中语文学科情境式教学的成功展开,需要多方面综合思考。笔者就情境框架和情境活动(任务)这两方面尝试进行一些探索,得出以下结论。在情境框架的创设上,关注情境真实、强调学科特点、课堂任务层进式进行。情境活动(任务)设置,需要以大单元任务、任务群要求、学习提示为导向。据此,教师可快速确定课堂重难点,抓准教学方向,创建具体真实有效的情境,设计有梯度流畅的活动(任务)。
附:《阿房宫赋》情境式教学设计及课堂反思
情境创设: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各地的旅游业开始复苏。某市旅游局计划趁此机会,推出主题为“听听历史的声音——跟着书本去旅行”旅游策划活动,现面向社会征集方案。某中学一学生看到此公告后,对阿房宫这一历史遗迹很有兴趣,于是向同学们寻求帮助,一同完成“跟着书本去旅行——阿房宫策划案”。在初步讨论后,方案中主要呈现三个项目,现以这三个项目为基准,请同学们帮助他完成整体方案的设计。
项目一:设计旅游路线,推荐观览视角
借鉴杜牧《阿房宫赋》一文,模拟导游的身份,设计一条最佳观游路线,并推荐最佳观赏视角。
学生示例:
路线:骊山——宫外/宫墙、二川——宫内——阁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六国宫室——秦国宫殿——宝物放置宫食——农夫宫女生活场所——大殿歌舞处
视角:远眺——近观——细察
本环节的设置,在于让学生迅速沉入课文,快速梳理文章脉络,筛选关键词,整合信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在实际操作中,以真实情境为依托,以游客的身份去研读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很快被激起,随即迅速进入角色,搜索关键信息,整合思路,并思考景物的最佳观赏视角,完成任务。同时,他们能根据课文,区分出阿房宫内景物与宫外之景,还能剖析出杜牧在描景时采用的夸张、比喻等手法。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同学在选择景物的时候,难以归类,于是将所有的景物都单独列举出来。教师这时需给予有效指导,强调以场所定景,区别实笔虚笔,例如:宫外宫内、殿内殿外等不同场所能观览到哪些景物?也可让同学们绘制阿房宫平面图或是思维导图。
项目二:设计脚本,打造“历史重现”声像区
阿房宫因曾遭破坏,且距今久远,许多景点已失去往日光彩。为了让游客能身临其境、感受真实的历史,优化观游体验,同学们计划借助现代声像技术,选择部分景点,打造声像区,完成“历史重现”游览项目。为了保证项目顺利的进行,同学们可小组合作,依据课文,提炼关键信息,完成声像脚本相关表格,并简单阐述设计理念。
可根据表格,完成脚本要素设计。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从“讨论”到“呈现”这一过程,每一小组在讨论并完成表格后,由中心发言人简述本小组讨论成果。在设计上,本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聚焦课文中的重要段落,深层挖掘隐含信息,在杜牧隐晦的表达下发现作者真实的情感态度,从而自然地衔接到第三个任务——文章主题的探究。此外,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声像区脚本要素的设计,可以为学生框定思考内容,明确讨论方向。在小组讨论时,也能快速划分个人任务,简化讨论流程,提高课堂效率。
从课堂反馈来看,在上个环节完成度较高的情况下,学生能够顺畅进入重点段落的精读,并迅速进入有效讨论中,课堂的过渡十分自然。在小组研讨时,他们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想象和课文紧密结合,打造心目中的“阿房宫遗景”。小组发言人在阐释设计理念时,几乎都触及到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顺势分析出文章的主题。可以说,各个小组都比较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项目三:思考历史与《阿房宫赋》,编辑电子交流墙总结词
抚摸历史的痕迹,总有一些东西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游客们在体验声像区的“历史重现”后,见证了阿房宫从“奢”到“亡”快速覆灭的过程,抚今追昔,思绪纷飞,感慨万千。景点旁设置的电子交流墙可为游客们提供交流的场所,游客可扫描二维码,编辑文字,上传自己对于历史遗迹观览后的思考。
其实,根据真实的历史,阿房宫并没有真正建成,它建设的目的也并非为了帝王享乐,它也并非是导致强秦速灭的真正原因,但杜牧违逆史实写下《阿房宫赋》的原因也值得我们深思。请同学们结合真实的历史编写一段观赏总结词,在电子交流区投放,引导游客们辩证看待历史,理性思考当下。
学生示例:亲爱的游客们,在“目睹”了阿房宫曾经的恢弘和王室奢靡的生活,你的心绪也许在“极奢”和“尽灭”的两极对比中起伏动荡。今天的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富足安康。但前人奢靡行径与悲惨结局,仍在无声地警示着今人。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科技超实还原历史传说中金碧辉煌的阿房宫,但真正的目的并非是一睹它往日的风采,而是居安思危,借历史来警醒当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才是我们铭记历史的真正原因。
教师总结:我们总是喜欢回忆,喜欢浏览曾经的记忆,历史留给我们太多可以浏览的东西。人生无处不青山,史书万卷皆家国。回望曾经走过的路,接过古人的火炬,照亮前行的远方。每一位中华儿女身上都深藏着爱国的骨血,传承着兴国的基因。这堂课,同学们看似只是在设计着一份“历史遗迹旅游方案”,实际上是在担当着民族的复兴重任,兴利除弊。今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养分;今后,中国的蓝图则由我们谱绘。
《阿房宫赋》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八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责任与担当”,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因此,在设计本环节时,着重锻炼学生思考与写作能力。在锤炼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关注历史、辩证思考的能力。因此,提出杜牧文中与历史不合之处,展示相关写作背景和阿房宫相关史实,促进学生多角度辩证思考。写作主题需要紧扣新课标与新教材要求,引导学生总结历史,启悟当下,培养他们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以文育人”的学科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8.
[2]鄭婕.好的教学情境有三个标准[J].人民教育,2021(10).
[3]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