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陈宓散文的艺术特色

2023-02-19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理学家散文文章

于 友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陈宓,字师复,号复斋,南宋著名理学家,年少时便登朱熹之门,后又师从黄榦。陈宓著述颇丰,著有《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及《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钞》《续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1]。《善本书室藏书志》记载:“卷六奏札,卷七杂说、策问,卷八铭赞、箴戒,卷九记,卷十序、题、跋,卷十一之十六书、札,卷十七送序、赠序、送行诗、寿诗、挽诗,卷十八祭文,卷十九祝文、青词、上梁文,卷二十劝谕文,卷二十一、二十二墓志铭,卷二十三行状。”[2]《全宋文》中保留了其散文作品578篇,包括奏疏、信札、青词、序跋、墓志铭等。南宋理学家散文的艺术特色对于研究宋代学术发展和文学创作有重要意义。陈宓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复古倾向明显,关注实用价值

散文创作复古主张由来已久,在唐代,面对国事日非、危机四伏的局面,韩愈等一批有用世之意又信守儒家传统的士大夫挺身而出[3],借助古文以复古道,实现了散文的革新。陈宓的散文创作继承了复古思潮,并汲取前人之经验,展现了独具一格的复古色彩。

一方面,陈宓为文多引用古代经典,抒发志慕圣贤之情,平浅流畅,简要严密。陈宓在散文中多提及“道”,将“道”作为人行事之标准、为官之准则,自称“今年五十矣,惰志日生,初心益负,乃无一言近乎道”[4],表现了对“道”的终生执着追求。作为理学家,陈宓多引用儒家先哲之言充实文章,尤以孔孟之言为重。他在《回黄省元汝宜书》中写道:

某闻孟子有言“居一乡者,斯友一乡之善士,至于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盖士志于道,不如是,则德不加进,过不自知也。有如左右孝行文学见推闾里,邻郡名人犹知向慕。某也还家既久,顾为谦施所先,一乡善士犹不知敬,岂不深负孟氏之训,而为名教之罪人。[5]43

陈宓引用《孟子·万章下》中的话语讲述了交友范围的问题,进而上升到为学为文层面,认为作文要有自我之判断,发掘文章创作之力量,才能“不悖孟氏之教,不负愧其文辞之陋”。

再如《字李如晦说》:

孔圣有言:“四十、五十而无闻,斯不足畏也已。”又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然则圣人诱人以名者,将以勉其实也。自后世之士,有不务实而务名者,往往见非于君子,而忌且怠者,遂乘之以便其私,凡自力为善者,一切以好名讥之。[5]197

陈宓借孔子之言,阐述了经世的思想,认为君子一世要践行仁德,要在年轻之时有所成就。陈宓强调君子为人应做到慷慨正直,不应过分看重名利,否则只会被世人耻笑。这些散文自由灵活、形式不拘,具有“简而质”的风格特征,符合宋代文学的审美要求。

陈宓作为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的弟子,其散文承载着延续文化传统、宣扬义理之学的重要使命,创作上“取六经为式”。这里的“取六经”不仅指汲取《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儒家著作,而是在此基础上有所延展,泛指学习先秦诸子百家经典作品的长处,文章要切合实用,复古而重道。如陈宓在《与李如晦书三》中写道:

但进锐退速,此学者之所深病,故夫子所以循循善诱人,唯恐迨心有以乘之也。《书》云“知之非艰,行之维艰”,此学者不可徒求于知,而不力行。今文字备具,且熟读数百遍,虽无师父,亦忽然得之。若欲舍书不观,兀坐以求持敬,此与释氏所谓“不看经便入室”,恐成江西之学也。[5]51

又如《林氏兼山阁记》中写道:

《易》曰:“艮其止,止其所也”,谓有当止者,则唯恐其不止,如君仁、臣敬、父慈、子孝、友信之止是也。[5]205

陈宓借助《书》《春秋》《易》等经典著作中的论断,化为己用,借圣人之口阐述哲理,更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南宋学术思想较为活跃,各家散文注重汲取前代之长。陈宓赞赏孔子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主张为学不能仅停留在思想层面,而应讲求身体力行的“持敬”工夫。他批判了陆九渊心学的弊端,强调知行合一。陈宓这些带有复古倾向的散文作品,语言通俗,取法古人创作精神,做到了理学与文学完美的融合,可视为佳作。

早在两汉时期,扬雄等人在提倡学术复兴的同时为文也形成了复古的倾向。陈宓对两汉散文的写作传统亦有所取,特别是对西汉“鸿文”的关注。如他在《南剑请蔡堂长念成书》中引用贾谊之语,直言为人与修道的密切联系:

某闻贾谊有言:“人之所设,不植则僵,不修则坏。”盖道本无弊,其所以几绝而不续者,修与不修也。[5]115

陈宓主张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改变“鸿儒硕学所存无几”的现状,纵论古今,通过教育手段复兴世间光辉大道。西汉经学繁荣,在散文创作方面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极易吸引陈宓的目光,正如其好友真德秀在《文章正宗》中所写:“独取《左氏》《史》《汉》叙事之尤可喜者,与后世记、序、传、志之典则简严者,以为作文之式。”[6]西汉文章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优秀范本。

从题目的命名也可看出其创作的复古倾向,如陈宓在《月楼记》中叙述“月楼”缘由时说道:

在《易》坎为月,不著于大象,盖受日之光,凡为名皆日也。《晋》之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此《大学》明明德之本也。又曰月几望,戒其不可盈也。期三百六旬有六日,望者几,既望无不亏者,唯几乃吉也。[5]217

陈宓借《周易》《大学》发表议论,其中“月几望”来自《周易》卦爻辞,指月亮将盈之态,作者由此生发感想,以此为吉兆,从月亮的盈亏变化中感悟人生变化无常的哲理,由表及里,发人深思。

另一方面,陈宓在文章中常以古词语入文,合理、适当地加入复古之言,丰富文章内涵,增添文章风采。陈宓常以《穀梁传》《左传》《公羊传》等经典作品中的古词语入文。以《左传》为例,《左传》中“足”多为完成、足够的意思,陈宓散文经常运用该字,如“皆足为累”“皆足致治”“不足反汗”“恶亦足以灭身”“皆足以暴白于后世”“其清也足以怡神,其驰也足以发志”等;“及”字也是《左传》中的常用字,为追赶、等到之意,陈宓散文常用该字,如“不暇他及”“聪明不及”“及长习举子业”“尚及侍君疾”“愿以书及之”等。

陈宓散文不仅在内容上师古,在形式上亦有所取,在文章中常用短语展现古典简约之美。如他在《赵县丞师洪择善斋铭》中写道:

人心于善,知之必明。厥见不惑,择焉始精。道既在我,云胡不行。颜氏得一,拳拳服膺。执而勿失,庶几有成。唯知仁勇,一之以诚。不免曷至,用谂友生。[5]230

文章以四言为主,论述简短却又颇具简古风尚,句句精要,言简意赅,表现了陈宓对于择师而学的标准和态度。“善”“仁勇”“诚”这些都是其追逐的目标和重点,做到这些才能传承道统。文章短句的运用既加强了句势,又为观点的阐发和说明提供了有力论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陈宓以复古的方式,肯定前人文章语言运用的妙处,并以此为标准,博引古鉴,展现世道,从侧面体现了其学养之深厚,文化视野之开阔。

二、表达方式灵活,说理精辟

郑性之为《文集》作序称:“然其为辞,忠诚恻怛,和缓明白,而无一毫矫亢激迫之意。”[7]陈宓散文以朴实平直为主,不过分追求辞采和句式,以表达真情实感为主要意图,继承了欧阳修、苏轼和朱熹的创作风格。陈宓善于用文说理,追求说理性与文学性的融汇,且说理生动形象。

陈宓散文运用多重议论手法,深刻透彻的说理贯穿其中。他在《泉州南安县新学记》中写道:

辞谢不获,则告之曰:某闻之朱先生曰:“夫所谓圣贤之学者,非有难知难能之事,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以修其身,而求师取友,诵诗读书以穷事物之理而已。”诸君汲汲于学,凡以是为本,推其用有不可胜穷,而禄在其中矣。[5]200

陈宓通过援引朱熹之语作为论据,指出圣贤学者的学习态度。宋人写序与前人有所不同,序中好发议论,更着重写人,陈宓序文中亦有此特点。

除讲道理论证外,陈宓还擅长运用比喻论证。如他在《跋郑湘乡孙出示诸公诗后》中写道:

溪东之文雄健温醇,怒涛衮衮,追韩愈而作也;溪西之文峻厉清逸,悬崖绝壁,向之悚然,追李白而作也。万山驰秀,磅礴郁积,不知几百年而得此人。冰霜为之节,金玉为之行,锦绣其肝肠,箫韶其吞吐,天地之生斯人不易也如此。[5]173

陈宓以“溪东之文雄健温醇,怒涛衮衮”“溪西之文峻厉清逸,悬崖绝壁”“万山”“金玉”等比喻郑厚、郑樵两人的文风,以绘画般的独特视角塑造形象,展现了二人的才华。陈宓擅长运用豪壮之词作比喻,为文章内容增添一抹生气。他在《论车制》中说道:

今东南一隅之地,民百而兵一,又不选练,车制尽废,舍中国之长技而欲以短兵弧矢御天骄之气,是犹驱群羊以抗豺狼也。[5]187

宋代的各种社会危机激发了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士大夫群体为宋代社会树立了精神和道德的高标[8],他们通过散文论兵、指斥时弊。陈宓将南宋朝廷比作柔顺软弱的羊群,偏安一隅,又不注重兵事,自然难以抵御北方的“豺狼”。这一比喻,角度独特,发人深省,反映了陈宓内心家国情怀的沉重。

陈宓散文创作注重社会现实与细节描写。作为理学家,陈宓擅长观察、体悟社会生活,发现生活中所蕴含的哲理,并付诸文章,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与亲切感。陈宓在仕宦期间亲眼见证了各地政策之陋、民生之弊,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类解决措施。他在奏札中阐述为官应尽的责任,语言铿锵、思虑周全,可读出其豪迈气概。因对社会现实具有真切体悟与感受,陈宓深知只有从细节之处着眼才可打动人。

人事杂记的叙述亦细致。陈宓通过具体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如在《安溪县龙津桥库记》中对性僧及其弟子惠源修建桥梁之事作了细致的描绘并大加赞赏:“乃俾市材于邻邑而经营之,不数月告成。厅堂廊庑杗桷盖级心精致不苟。”[5]212

陈宓散文表达方式灵活多样,深刻揭露时弊,说理精辟,凸显了理学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三、文辞质朴平正,风格流畅灵动

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教育思想的共性特质之一是对人的主体精神的重视,强调在道德养成过程中发扬人的主体性与自觉性[9]。陈宓终生追求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同其他理学家一样,他的散文蕴藏丰富的哲理,哲学与文学的结合形成了其散文文辞质朴的特点,丰富情感的显露与抒发营造了流畅灵动的散文风格。

陈宓的文章内容充实,语言平易自然。陈宓文章数量丰富,各体兼备,包括奏议、铭赞箴戒、书札、人事杂记、序跋文、碑志文等,其中以札记文、杂记文为重。陈宓常借以书信抒发内心真实想法。他在《与信斋杨学录复书》中写道:

及到官多事,欲专人请益,亦且不敏,愧负初心,中夜太息。[5]19

自羁非成童承先人之训,读书业儒,不敢背先圣之道。[5]19

陈宓通过一系列的复书表达了对为学求学的看法,即为学不能背离“先圣之道”,文字简短却不失内涵,这与他理学家的身份是相关联的。理学家以文为武器,阐释义理。陈宓散文平铺直叙,结构布局稳定。如在《义田序》中,陈宓以其经历按照时间顺序逐一列举、叙述,在平淡中含蓄有味:“凡利人之事,视力为之,籍其出入纳,使皆可覆,庶以验予言于后。”[5]148通过叙述自身经历自勉,对生活充满期待。陈宓十五岁而孤,曾试科举不中,后专心钻研学术,形成了淡泊名利的性格,从而影响了其散文平淡自然的风格。

从陈宓朴实语言中可以读出其浓烈的情感。他在《跋殿丞焦公墨帖》中说道:

某读而叹曰:爱其子,人之至情也,陈元不能不疑于孔子,而责善之道,孟子犹惧其失之过。下此则惰敖,而教謟之意亦随之矣。焦公之为人,某何敢赞。观其书,知其以爱子之谊行于姻党,其忠且厚矣。[5]164

本篇虽是陈宓为焦公书法所作之跋,但他的着眼点不在于对该帖书法的描述,而在于对该帖内容的解读,他以孔孟为例,赞许焦公的爱子之情。

陈宓文章讲求结构的稳定,反映了他不刻意为文的特点。陈宓在安溪县为官时,通过与百姓的交往唤起了心灵深处的爱民之情。陈宓在《安溪县安养院记》中对安溪县的地理概貌和经济状况进行了如实描绘:

安溪距城百里,斗绝一隅,地无重货,商旅不至,唯贫困无聊之人,僦力执事往来山谷间,地势幽岨。[5]211

在这样艰险的环境下,赡养治病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情景陈宓内心久久不能平复,发出慨叹:

盖心所及,盖力所为,庶无负圣天子仁民之意。呜呼!民吾同胞,令又其司命者也,使至于此,罪将安归?[5]211

“仁”是陈宓学术思想中尤为重要的内容,他强调通过反躬切己来践行和彰显仁道[11]。针对理学家因过分注重哲理思辨,导致空言、虚妄的不良倾向,陈宓以求实的文风,抒发对民生最真切的关怀。其散文继承了民本思想,表达的爱民之情从侧面反映了南宋社会的动荡与不安、百姓的困苦与无奈。

风格流畅灵动是陈宓散文的又一特色。自唐、北宋古文运动以来,散文的诸文体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均得到了充分挖掘,遗风吹至南宋,得到了文人的广泛青睐。透过《文集》可以看到,陈宓文风主要以激昂为基调,穷极变化,不同文体之间展现了不同的风采,成就最为突出的是写景文。

陈宓的写景文用词华丽,浑朴自然,有生动活泼之象。《安溪县集右军字续兰亭记》可谓陈宓写景文成就最高的一篇:

西登凤池桥,桥未就者数板,憩于中亭,清风掀袂,如跨虹登汉。拏舟抵流惠亭,平湖月偃,紫荷刺水,白鹭窥人,草木苍蔚,游者往来堤上不绝。[5]223

该文模仿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通过一系列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游玩之乐,以时空为序,闲情逸致。全文借景抒情,叙事相佐,描摹功底高超,尤以莆田之景为重。再如,《松泉精舍记》中对山泉风景的描绘:

见其山川回环若揖,云海横陈,若绘若画。村居野聚,开大敌之壁垒,浪柁风帆,列几上之玩具,数十百里,错峙交布。[5]218

文章以拟人手法描摹高山流水灵动之姿,生动形象;连用三喻,勾勒出高空飞鸟俯瞰村庄之态,观察细致,妙笔生花。文章凝练简短,有柳宗元散文灵动的特色。陈宓写景文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清新洒脱自然,形式上骈散兼具却不刻意锻造,全凭情感走向发而为文,山水的描绘生动、形象,画面感极强。

陈宓札记中表现更多的是抑郁不平之气、慷慨悲昂之怀。他在《安溪代人拟上殿札》中写道:

至于刑狱,尤民命之所系。今大辟重囚,往往成于县令之手,县上之州,则州不能以异于县,州上之监司,则监司亦不能以异于州,等而至于省部,大率视其已成,其间能摘奸紏缪以直其枉者有几?县令之系于民,岂不甚重已乎?[10]363

陈宓直指县令之责,官小而位高,其作用不容忽视。全文言辞中肯,表现了对百姓的关怀之情,认为即便是对待罪民,也应重视他们的诉求,最大程度减少冤假错案。陈宓以民官的身份和视角,批判官场中不顾礼义廉耻、毫无孝悌之道、醉生梦死之徒,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作了冷静、独立的思考,直抒胸臆,切于实际。

针对不同的写作对象,陈宓文章有着不同的风格,对长辈,文章表现更多的是敬重与厚爱之情。如陈宓在《与杨大监慈湖简书》中写道:

先生独得圣经之妙,不假文字,直造渊遂,此固非后进本学所敢窥其阃域。若夫存心以敬,待人以诚,谓人无古今,皆可为尧舜。[10]413

杨大监即著名理学家杨慈湖,陈宓对其文评价极高,奉其为学习的典范,文章展现了他对长辈人格的钦佩之感。对理学好友之书,更多的是交流学问、劝诫勉励之语。与陈宓书信往来最多的是真德秀,书信多达三十余封,内容以反映社会矛盾和叙说为官之感为主。

陈宓的散文展现了宋代古文的精神风貌,文章较多地使用了古代经典“道”的范畴,较好地处理了道与文的关系,在向古圣贤学习的同时形成了自己流畅灵动的行文风格,写景文的清新活泼、札记文的雄放之气,都是陈宓散文灵动的生动体现。

总而言之,陈宓散文展现了说理精辟、文辞质朴等艺术特色,其文中常见对理学思想的阐释,在南宋学术发展活跃的背景下可看作是时代之特色。陈宓对各类文体认识深刻并能抓住其独特之处加以发挥,理外重情、情感节制。同时,他关注社会现实和生活细节,情动而发为文。陈宓散文展现的艺术风格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对挖掘和研究其家乡莆田的文化、南宋时期散文的创作特色及南宋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猜你喜欢

理学家散文文章
“格物致知”与“以物观物”——两宋理学家咏物赋创作探赜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论宋代理学家序跋中的美学思想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民国理学家群体的政治认同及其嬗变——以灵峰精舍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