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双凤村为例

2023-02-19姚茂盛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旅游业融合旅游

何 剑,姚茂盛

(1.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2.吉首市第一初级中学,湖南吉首 416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3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2]。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乡村旅游兼具经济产业形式和文化活动本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入挖掘、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为推进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指导与借鉴[3]。双凤村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大坝乡,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土家族民俗文化村之一。双凤村的语言、习俗、建筑、体育文化等非常有特点,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山寨[4]。

一、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必然性

(一)市场需求促使文化与旅游融合成为必然

产业融合既可以增强产业发展的竞争能力,又能够拓展市场空间[5]。近年来,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逐步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6],文化旅游掀起了消费热潮,产业融合为旅游业发展开辟了新出路。随着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

(二)文化与旅游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不仅有多样性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这些资源为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在丰富旅游内涵的同时应增加文化附加值[7]。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促进旅游业更好地发展,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是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8]。

(三)文化与旅游融合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1]45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要“深入挖掘、传承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带动乡村旅游发展”[9]。可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已被纳入国家的重要战略规划和发展计划中,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对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二、少数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能力亟需提升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在加强乡村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同时,也在加强乡村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但部分乡村的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双凤村部分道路狭窄,缺少防护栏等附属设施,道路承载能力有限,存在行车不便和交通安全隐患,影响游客的出行。此外,通往永顺县城的旅游公交专线班次不多,游客等待时间较长,降低了游客游玩的积极性。

(二)宣传手段单一,宣传力度不够

截至2023 年5 月初,在主流搜索引擎搜索“双凤村”“湘西双凤村”“湘西双凤村乡村旅游”,仅得到几篇乡村旅游的纪实报道。近些年,来双凤村游玩的游客以本省为主,外地游客量不大。可以看出,双凤村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新媒体、短视频等平台的宣传,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三)文化与旅游融合度不高,融合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地方政府加大对双凤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方案,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度不高、融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如当地传统体育项目形式较为单一,更多作为旅游业的附属存在,游客参与度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传统体育文化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度还有待提高。

(四)传承人主体作用弱化,文化传承力度不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双凤村不少人口向城镇流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群的规模逐渐缩小。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之际,双凤村缺少地方性、创意性和体验式的文化旅游项目,游客无法多方面体验和感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与魅力。同时,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对传承人的培育力度不够,存在传承人主体作用弱化的现象。

(五)本土文化特色不凸显,游客体验感不佳

受市场化影响,双凤村在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现代商品和服务较多,文旅融合项目较少。本土民族文化展示相对偏少,主要以静态欣赏、参观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如毛古斯舞与乡村旅游联系不够紧密,虽然该舞蹈有较强的观赏性,但游客参与度低,难以吸引游客长久驻足。此外,本土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乏深度开发,特色不凸显。

(六)康养文化挖掘不够深入,业态融合单一

双凤村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丰富,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发展康养文化产业的绝佳之地。经走访调研发现,双凤村当前还未着手打造以“健康”为出发点,以“文化产业”为核心,集健康疗养、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体育运动等业态聚合的多功能一体的康养文化产业,康养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三、少数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策略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双凤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乡村旅游新格局。一是提高道路运载能力,适当将乡村主干道拓宽,分流车辆,尽量避免造成旅游高峰期堵车。二是适当增加旅游专线,打通与外界连通的“经络”,方便游客出行。三是加强酒店、餐饮等行业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能力,提高游客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旅游氛围

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将双凤村作为重点宣传对象,通过各种宣传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县级媒体平台等,提高双凤村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塑造“中国土家第一村”的新形象,让广大群众对双凤村景区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让宣传成为推进双凤村少数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强劲动力。

(三)增强文旅融合意识

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作为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需要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树立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理念,为二者融合发展提供支持。同时,还要采取必要措施合理配置资源,如完善激励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打造高品质文化展演平台等,以促进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四)完善传承人培育机制体制

人才瓶颈是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重大掣肘,文化传承受传承人的约束较多。双凤村要做好文化传承工作必须重视发挥传承人的作用,培育更多相关人才。一是要完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管理体制,做好传承人的保障工作,落实传承人政策、经济支持,激发传承人传承文化的积极性。二是做好传承人的培育工作,优化多方参与机制,培养一批青年才俊。三是开办传承人培训班,提高传承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转化,助推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五)打造民族特色旅游品牌,丰富乡村旅游内涵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刺激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好的品牌可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双凤村要利用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优势,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展示乡村旅游的特色。同时,为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应推出具有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如毛古斯舞和摆手舞服饰、民族特色摆件等,凸显土家族文化元素,形成鲜明的品牌标识,让游客体验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

(六)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发展康养小镇新业态

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养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打造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多元化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符合现代社会人民群众对于运动健身、休闲养生的需求。双凤村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先天的环境优势,不仅有380 余公顷的森林覆盖,还有2000余株的古树名木,有天然的氧吧,具备发展康养旅游的条件[10]。双凤村通过建设具备本土文化元素的休闲文化广场、民族特色村寨、文化活动中心等,对于增强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结语

少数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既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双凤村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大力弘扬、传承和发展。为此,双凤村应抓住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这一机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构建民族特色品牌、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夯实少数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基础,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旅游多样化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旅游业融合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
旅游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