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迁相时间考述
2023-02-19苗苗
苗 苗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新乡 453007;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一、问题的提出
秦朝覆灭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统辖梁、楚九郡,定都彭城,封刘邦为汉王,统辖巴、蜀、汉中。早先,楚怀王熊心曾与诸侯约定,谁先入关中即为关中王。 刘邦先入关中,却被项羽封在巴蜀地区,于气愤之下,“欲谋攻项羽”[1]2006。当时,周勃、灌婴、樊哙等人都鼓励刘邦这样做,萧何却对刘邦进行了劝谏。 萧何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1]2006他还进一步为刘邦谋划:“臣愿大王王汉中, 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 ”[1]2006-2007在萧何看来,刘邦的实力不及项羽,比起战败被杀,专心经营巴蜀地区以图一统天下,方为上策。刘邦听从了萧何的劝告,并提拔萧何为丞相。 后来,萧何看到刘邦手下缺少帅才,向刘邦举荐了韩信。 在楚汉战争期间,萧何镇抚关中,确保汉军始终保有巩固的战略基地。 在这一阶段,萧何积极组织生产,训练军队,多次以粮草和士兵支援刘邦,为兴汉灭楚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邦对萧何评价甚高,称:“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2]56萧何官至相国,其事迹在《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典籍中均有记载。
史学界对于萧何在西汉政权建立和巩固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多有研究。郑立娟指出,萧何结合汉初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规、制度,使西汉王朝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3]。 华友根指出,在楚汉战争期间及汉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过程中,无论是在军事、政治方面,还是在法律、制度方面,萧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4]。 然而,像萧何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现存典籍对其迁相时间的记述却不一致。因此,笔者拟结合相关典籍和现有研究成果,对萧何迁相的时间进行考述。
二、典籍中关于萧何迁相时间的记述
《汉书·百官公卿表》 对于西汉时期官员的升迁有比较详细的记述, 是后世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汉书·百官公卿表》称:“九年,丞相何迁为相国。 ”[5]这就意味着,《汉书》的编撰者认为萧何迁相是在汉高祖九年。
还有一些典籍也记载了萧何迁相一事。 例如:《资治通鉴·汉纪四》称:“九年……夏六月,晦,日有食之……更以丞相何为相国。 ”[6]133显然,《资治通鉴》 的编撰者认可萧何迁相是在汉高祖九年这一说法。 然而,《史记·萧相国世家》关于萧何迁相时间的记述却与上述两种典籍有所不同。 《史记·萧相国世家》称:“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语在《淮阴》事中,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 ”[7]354按照《史记·萧相国世家》的说法,汉高祖十一年韩信谋反,萧何献计诛杀了韩信,高祖为了褒奖萧何而封他为相国,这样说来,萧何迁相的时间应该是汉高祖十一年。
回顾萧何升迁的过程不难发现, 萧何几次升迁均是因其功绩。 例如:在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之际,萧何劝刘邦屈尊经营巴蜀地区, 这使刘邦认识到萧何有超凡的谋略,遂封其为丞相。 刘邦初定天下时,对诸功臣进行分封,然而,“群臣争功,岁余不决”。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准备封其为酂侯。功臣们却提出萧何只是文官, 并未在战场上立功, 不应当如此分封。 他们提出:“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小者数十合。 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面对功臣们的质疑,刘邦以打猎作比,说明谋臣萧何的功劳远在武将之上。 刘邦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 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 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在刘邦看来,武将只是战场上的厮杀者,其作用如同猎狗,而谋臣萧何就如同指挥猎狗追杀猎物的人, 对于战争的影响是最大的。 大臣们慑于刘邦的威严,“皆莫敢言”[1]2008。接下来,在确定分封位次时,大臣们又提出:“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关内侯鄂秋则力排众议,指出:“群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 此特一时之事……夫汉欲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 ”有了鄂秋这番话,刘邦“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1]2009。 由此可见,分封功臣的事情并不是由刘邦一人决定的,因涉及各方利益,在对功臣进行分封时,刘邦会征求大臣的意见,在提出分封建议时也会给出使大臣信服的理由。
按照萧何升迁是因为他对社稷有功这一逻辑,如果萧何迁相的时间是《汉书·百官公卿表》所指出的汉高祖九年, 那么萧何此前必是做了值得褒奖的事情。《史记·高祖本纪第八》记载了萧何在汉高祖八年修建未央宫一事。 《史记·高祖本纪第八》称,汉高祖八年,刘邦“东击韩王信余反寇于东垣”,丞相萧何“营做未央宫”。刘邦返回之后,见未央宫修得过于奢华便很生气,他指责萧何道:“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在萧何作出解释之后,高祖才不再追究此事了[7]81。 除了这处记载之外,关于这一时期萧何的作为,各类典籍均未有记载。既然萧何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做过什么值得铭记史册的事情, 唯一被史籍记载的事情还是因为修建的宫殿过于奢华而导致刘邦不悦,那么在群臣的监督之下,刘邦是不可能在此时封萧何为相国的。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萧何迁相必然不是在汉高祖九年。
三、萧何迁相的原因
《汉书·萧何曹参传》称:“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语在信传。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1]2010根据这一记载,刘邦外出平叛时,韩信在关中密谋造反,幸而萧何设计诛杀了韩信,才避免了一场内乱,刘邦因为萧何有此大功而提拔其为相国。因此,只要搞清楚陈豨谋反的时间以及韩信被诛杀的时间, 就可以推知萧何迁相的时间了。
(一)陈豨谋反的时间
关于陈豨谋反的时间, 典籍中多有记载。 《汉书·韩彭英卢吴传》称,“汉十年,豨果反,高帝自将而往”[1]1877。 这段记述指出,陈豨谋反是在汉高祖十年。 《汉书·高帝纪》称,“十年……九月,代相国陈豨反”[2]68,也指出陈豨谋反的时间是汉高祖十年。 《史记·淮阴侯列传》称,“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7]554,同样指出陈豨谋反的时间是汉高祖十年。《史记·萧相国世家》则称,“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7]354,指出陈豨谋反是在汉高祖十一年。《史记·田叔列传》称,“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之”[7]601指出陈豨谋反是在汉高祖七年。
当代研究者针对典籍中记载的陈豨谋反的三个时间进行过考辨。例如: 韩春平提出,“《史记》《汉书》中涉及此事的绝大部分篇章均将时间系于高祖十年,而非其他年份”,因此所谓“十一年”之说,“应属于误记”;至于“七年”之说,更是“由于‘十’‘七’字形相近,以致某一传本讹‘十’为‘七’,后世又据此以讹传讹,导致多种版本都将‘汉十年’写作‘汉七年’”[8]。根据韩春平的说法,陈豨谋反应当是在汉高祖十年。由此说来,萧何迁相就应当是在汉高祖十年之后。那么,《汉书·百官公卿表》称萧何在汉高祖九年迁为相国就可能是不准确的。
(二)韩信被诛杀的时间
韩信虽为汉朝的开国功臣, 但与刘邦一直存在着矛盾。 二人的矛盾源自韩信破齐之后自立为齐王一事。 《汉书·高帝纪》称:“韩信已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 ’汉王怒,欲攻之。 ”[2]46韩信在破齐之后野心膨胀,自立为齐王,虽然他为自己的这一举动找了借口, 但刘邦对此事的不满是显而易见的。经此一事,君臣之间便有了隔阂。 项羽兵败之后, 韩信收留了项羽麾下大将钟离眛,此事更是加深了韩信与刘邦之间的矛盾。《汉书·韩彭英卢吴传》称:“项王亡将钟离眛家在伊庐,素与信善。项王败,昧亡归信。汉怨昧,闻在楚,诏楚捕之。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 有变告信欲反,书闻,上患之。 ”[1]1875-1876虽然后来钟离眛自刭而亡,但此后韩信与刘邦的关系愈加疏远。 韩信 “知汉王畏恶其能,称疾不朝从”[1]1876,并且对刘邦怨恨不已。 陈豨由于在平定代地、 击败燕王臧荼的战争中表现突出,被刘邦封为阳夏侯,后又被封为代国丞相,统兵防范匈奴进攻。 陈豨在前往代国上任之前向韩信辞行。 韩信因担心刘邦对自己不利, 遂产生了联合陈豨谋反之心,他对陈豨说:“人言公反,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三至,必怒而自将。 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1]1877汉高祖十年八月,陈豨在代地谋反,高祖亲自率兵平叛, 韩信则派人到陈豨处商议袭击吕后与太子之事。因为韩信的舍人得罪了韩信,韩信将他囚禁起来并且要置他于死地,舍人的弟弟便“上书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1]1877-1878。 吕后与萧何商议之后,对外宣称陈豨已经伏诛,让韩信进宫朝贺。待到韩信入宫,“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于长乐钟室”[1]1878。
关于韩信被诛杀的时间, 很多典籍都有记载。《汉书·高帝纪》称:“十一年……春正月,淮阴侯韩信谋反长安,夷三族。 ”[2]70《史记·萧相国世家》称:“汉十一年……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7]354《资治通鉴·汉纪四》称:“十一年……春,正月……吕后欲诏,恐其傥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6]134西汉初年沿袭了秦朝的历法,采用颛顼历。 《汉书·律历志》有相关记载:“汉兴,方纲纪大基,庶事草创,袭秦正朔。以北平侯张苍言,用颛顼历……”[9]颛顼历以十月一日为元朔,九月为岁末。《汉书·高帝纪》记载陈豨谋反的时间是汉高祖十年九月,那么《史记·萧相国世家》所称韩信于汉高祖十一年与陈豨密谋袭击吕后与太子之事就是可信的,因此,笔者认同《汉书·高帝纪》和《资治通鉴·汉纪四》中的说法,即韩信被诛杀是在汉高祖十一年正月。
四、萧何迁相的准确时间
由之前的分析可知, 萧何迁相是在刘邦平定陈豨之乱回到汉中之后。《资治通鉴·汉纪四》称:“十一年……冬, 上在邯郸。 ”[6]134这说明汉高祖十一年的冬天,刘邦尚未回到汉中,因此萧何此时不可能被封为相国。 《汉书·高帝纪》称:“十一年……春正月,淮阴侯韩信谋反长安,夷三族……上还洛阳。 诏曰:‘代地居常山之北,与夷狄边,赵乃从山南有之。远,数有胡寇,难以为国。 颇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属代,代之云中以西为云中郡,则代受边寇益少矣。 王、相国、通侯、吏二千石择可主为代王者。’燕王绾、相国何等三十三人皆曰:‘子恒贤知温良, 请立以为代王, 都晋阳’。”[2]70由《汉书·高帝纪》的记载可知,在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萧何就已经是相国了。
综上所述,萧何迁相的时间极有可能是汉高祖十一年正月,也就是刘邦平定陈豨之乱回到汉中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