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院校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023-02-19吴云凤朱明明宋志秀周蓓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食品卫生食品安全课程思政

吴云凤 朱明明 宋志秀 周蓓

摘 要:“大思政”本科教育背景下,中医院校如何有效开展《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思政教学、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三全”大思政教育格局,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等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研究,使《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建设的终极目标,为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课的进一步改革和实践提供借鉴和研究基础。

关键词:课程思政;食品卫生;食品安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3.095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问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的。要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就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作为该校近几年新开设的专业,并于2019年入选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必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食品卫生与安全》作为该校新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对其进行课程思政实践研究,将为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课的进一步改革和实践提供借鉴和研究基础。

1 在《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

“课程思政”既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实际上是一种课程观。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时代发展需求,可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有助于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食品卫生与安全》思政教学是通过润物细无声地方式将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家国情怀及民族精神等融入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食品卫生与安全》是研究食品卫生质量、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防止食品中可能出现的有害因素损害人体健康的科学。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例如“食品农药残留”“苏丹红”“瘦肉精”“重金属超标”“保健食品”“转基因食品”等给人民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将思政元素与以上焦点、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既可引发学生对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观以及自身职业道德的思考,也有助于培养一批既具有扎实专业功底,又具备强烈爱国主义情怀、良好思想道德素养及广阔国际视野的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人才。

2 《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的教学内容

2.1 课程思政目标

在课程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注重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食品卫生与安全》的课程思政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时代精神、工匠精神以及食品安全意识,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成为将来能为食品行业把好食品安全关的优秀创新人才。

2.2 课程资源

(1)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食品卫生与安全》蕴含丰富的思政素材,通过深入挖掘当前社会密切关注的食品安全领域的热点、焦点问题中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元素,使课程思政目标更加清晰、具体,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

(2)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教材选用和编写。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挖掘的思政元素进行归纳和整理,汇集成资源库,并定期维护和更新。学生用教材及参考用书优先选用国家级规划的配套教材和其他相关优秀教材,善于钻研教材,抓纲务本,同时参考融合真实案例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相关文书,进一步丰富课程思政的资源建设。课程负责人制定“食品卫生与安全”教材编写计划,根据经验积累组织团队成员进行教材思政素材的的整理并合理分工编写并出版。

2.3 课程设计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是开展有效思政教学的前提和蓝本,需紧密契合思政教育的目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领略课程的魅力,学习古今中外科学家们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学会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视觉看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人生观、价值观、健康观);课程讲授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如探索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科学文化的熏陶。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详见表1。

3 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3.1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润物细无声”正是课程思政的核心所在,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如采用讲授法、讨论式、启发式、案例法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思政元素与当前“食品安全”的焦点、热点问题巧妙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采取传统授课、微课、翻转课堂等相结合的多维授课模式,以食品卫生与安全监督管理案件或问题为导人点,利用QQ群、微信群及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开展课外辅导答疑,引导学生通过官方网站、媒体关注食品安全的报道及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学习思政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增加课程思政课的亲和力与吸引力,激励学生对以诚信、责任等为核心的价值观以及自身职业素养的思考;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的品格。

3.2 课程考核

课程的考核除了要评价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重视思政教学的效果;注重过程考核,将职业道德规范纳入考核各个环节。思政效果的考核可以通过几种方式体现:①学生日常表现:到课情况、课堂状态、实践团队合作活动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10%;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占20%;③課程结束后,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成一篇基于食品安全方面职业素养的学习体会报告,占10%;④期末闭卷考核占60%,其中包含德育的相关食品安全案例分析。

4 结语

“课程思政”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教育工作者今后需要长期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课程思政内容要进行选取和整合,充分体现课程的内涵。与思想政治课相比,课程思政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广泛性、隐蔽性、多样性,其开展不仅要深刻认识自身的特点,更要善于发挥和运用好自身的特点,使之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显著优势。目前,很多院校在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思政”的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课程,但它们在思政教学设计、专业队伍建设、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导致思政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和获得感差,使“课程”与“思政”貌合神离,出现“两张皮”的现象。未来若继续开展《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的思政建设,可通过以下措施不断探寻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和解决路径:

(1)完善教學设计和整体规划,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科教育更有深度和广度,实现“课程思政”教育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2)提升专业化队伍和教学能力,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

(3)优化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及教育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

(4)构建多学科的教学合作和激励制度、开展多领域、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思政”常态化发展的重要保证,有利于迅速形成“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思政改革的内生动力。

实践证明,高校把“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与“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并坚持真学、真做、真用,使其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7(01).

[2]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

[3]毛丹.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意义、内容及实践路径[J].井冈山大学学报,2021,42(6):5864.

[4]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J].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2.

[5]李向东.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观引导[J].中国高等教育,2019,(09):1820.

[6]刘建军.课程思政:内涵、特点与路径[J].教育研究,2020,41(09):2833.

[7]徐瑶瑶.对课程思政“两张皮”问题的思考[J].汽车教育,2019,(19):3940.

[8]王玲芝,黄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初探[J].科技风,2019,(35):6568.

猜你喜欢

食品卫生食品安全课程思政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卫生档案科学管理方法分析
2018年某市铁路辖区动车配餐食品卫生安全现状
食品卫生安全与食品卫生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