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税收学专业产教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

2023-02-19张家彬谢淑鑫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

张家彬 谢淑鑫

摘 要:现阶段,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之一。为此,本文在结合民办高校税收学专业产教融合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挖掘分析税收学专业产教融合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积极探索助力民办高院税收学专业产教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和提升路径,进而提升税收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努力打造产教深度融合过程中政府、民办高校和企业等多主体的共赢局面。

关键词:税收学专业;民办高校;产教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3.051

0 引言

2005年,“校企合作”的概念在我国第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被正式提出,随后,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产教融合”一词也正式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四年后,“深化产教融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明确指出是未来改革道路中的一项重大任务。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国家就出台多个国家一级文件,对于“产教融合”相关问题反复提出与强调。而后,在2021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深化产教融”再一次被提及,被纳入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中。由此可见,国家层面对“产教深度融合”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因此,产教深度融合在深化民办高校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是极其必要的。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大部分仍停留在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上,针对税收学专业产教深度融合的研究寥寥无几。为此,本文以税收学专业为例,进一步探究民办高校产教深度融合的提升路径,为以培养实践性人才为主的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1 民办高校税收学专业产教融合的实施现状

由于民办高校自身具有办学灵活和学生就业导向明确等独特之处,因此,其在响应国家号召推进产教融合方面比其他高校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现阶段,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税收学专业都已经陆续完成了产教融合的初級阶段,即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首要目标,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实训课程,特设专业实习周,与公办院校签署联合培养协议,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邀请企业人员走进课堂等。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民办高校税收学专业的产教融合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大多呈现的都是“学校热,企业冷,政府看”的局面。民办高校自身的配套制度不健全、监督检查不到位,企业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与高校的合作形式化严重,政府的相关制度保障不到位、批准的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类型过于单一,致使企业几乎享受不到相关的实质性优惠待遇且无法满足其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企业在产教融合的推进过程中出现瞻前顾后或裹足不前的现象,民办高校税收学专业产教融合的实施效果也不理想。

2 民办高校税收学专业产教融合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对于税收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要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外,还要学会将税收、法律、金融和财务等知识应用于实际业务中,但这一过程更多的要依赖于产教融合的实施效果。然而,现阶段,民办高校税收学专业产教融合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为此,笔者认为,从民办高校、相关企业和政府三方主体的角度来看,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别有以下几方面:

2.1 学校自身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1.1 产教融合的配套制度不健全

大多数民办高校在实施税收学专业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都较为注重先与企业共建冠名班或实习基地等,而与之相关的经费支持、监督检查、师生管理、评价考核等配套制度却不健全。与此同时,税收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也只停留在表面。这就导致,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不断浮现出形式化严重、执行力不足、合作形式单一、合作层面肤浅等多种问题,致使产教深度融合仅在双方口头上,而未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另外,大多数民办高校缺少对教师的激励制度,再加上教师本身的教学和科研压力较大,学校在评价教师职称时更多关注的是科研成果,而不注重市场价值,致使很多教师在产教融合的工作中投入的精力不够,意愿不足,从而使产教融合缺乏内在动力。

2.1.2 产教融合的实施效果不理想

由于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占主要地位,因此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是影响民办高校产教融合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进入民办高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毕业后就直接入岗的,其实践经验微乎其微,因此,在配合企业专业人员深入指导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同时,企业专业人员入校执教的数量和时间较少,教学经验也不足。另外,税收学专业学生人数较多,企业实习名额有限,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实践,致使学生体验感不强,产教融合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2.1.3 产教融合的监督检查不到位

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检查恰恰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步骤。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税收学专业产教融合都停留在事中环节,即院里按照一定的选取标准,组织部分税收学专业的学生到校外合作的企业进行短期实习或参加各种技能知识大赛等。在此过程中,学校虽然会安排跟教老师并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报告,但仅靠报告和“一对多”的带教模式难以检验学生的实习质量,并且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质量缺乏健全的评价制度。由此可见,民办高校助力税收学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监督检查机制亟待完善。

2.2 企业层面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2.1 部分企业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

由于存在企业追求利益、考虑到商业机密和生产的安全性、能够接收实践的学生人数有限、需要承担一定的人力成本和负担、缺少政策的激励等多种原因,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部分企业呈现消极状态,甚至有些企业只是被动的接受安排或者碍于私人交情才允诺合作,对于进企实习的学生也只是安排一些最简单的基础工作。尤其是面对民办高校,企业以往对其的固有印象都是学校师资力量、办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等方面较弱,培养的人才质量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和期望,致使企业与民办高校合作的自主意愿并不高。

2.2.2 部分企业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部分企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由于缺少利益驱动,经常以生产任务重、暂不需要实习岗位、效益不佳等各种理由婉言谢绝民办高校发出的税收学专业学生入企实践或共建平台的邀请,认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只是民办高校和责任和义务,与企业本身并无关系。另外,虽有部分中小企业愿与民办学校合作,但也只是为了“面子工程”和眼下利益,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2.2.3 部分企业与民办高校的合作过于形式化

由于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办学能力和税收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条件几乎很少能够被一些大企业或者专业事务所乃至金融机构所认可,尤其是在鼓励创新创业的时代,企业对民办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期望值过高,因此,双方在产教融合上只是基于形式上的合作,很难形成深入且稳定的合作模式。

另外,对于一些能与民办高校合作的中小企业,也仅仅是为高校学生提供几个实习名额,在民办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税收学专业课程等具体工作时,他们又很少参与其中或提出一些建议,从而致使双方合作难以深入。

2.3 政府层面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3.1 财政投入不足且具体化的鼓励政策力度不够

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有限,且在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仍需大量经费用于实习基地建设、保障校企长期合作和满足税收学专业学生实践需求等,但政府在此过程中的财政投入不足,成为制约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现阶段,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更多的都是指导性意见,并未对产教融合工作中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并且奖励、税收优惠、保险、金融贷款、融资等鼓励政策较为模糊,如何组合使用并未详细说明,这就使得促进产教融合的鼓励政策的执行大打折扣,难以刺激企业的积极性。

2.3.2 批准的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类型过于单一

据了解,大多数与民办院校合作的企业都是通过其在校教师的私人关系搭建并维持的,一旦学校或企业的其中一方发生人事变动,双方合作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这种“脆弱”的合作关系难以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的深化工作,缺乏由政府层面“牵线搭桥”建立的多元化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以吉林省为例,现阶段公布的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名单上仅是工商企业,缺少与税收学专业对口的金融机构或者专业事务所等类型的企业,同时也缺少与财政局或税务局等政府机关的合作,由政府层面“牵线搭桥”建立的校企合作形式过于单一。

3 民办高校税收学专业产教融合的对策建议和提升路径

3.1 民办高校方面

3.1.1 完善产教融合的配套制度

产教深度融合不同于传统的校企合作,不是形式上得融合,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合作共生机制。因此,民办高校税收学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真正地将企事业单位融入学校对税收学专业的规划、管理和教學全过程,需要有专门针对税收学专业的配套制度保障校企、校政乃至校校共建的平台,做到“不要名头,只看实质”。

另外,建议民办高校加大对教师的激励制度,吸纳优秀人才,减少教师本身的教学和科研压力。尤其是学校在评价教师职称时,更要对教师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创造的“成果”加以考量,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和制度,从根本上激励现有教师深入产教融合,解决现有教师的“后顾之忧”。

3.1.2 加大产教融合的深入程度

民办高校可以在政府的牵头下与企业建立工作站,实现校企人员互兼互聘。学校可以组织“双师型”教师深入企业,调研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承担企业的部分纳税策划或财务处理等业务,同时聘请企业高级人员全程参与本校税收学专业的课程建设规划、师资培训、教材选择、教学设计和实习实训等环节,从而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与此同时,民办高校可以学习公办院校的经验,最好是能与公办院校开展“校校”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双方互相交换合作资源。尤其是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公办院校的资源,可以聘请其教学管理专家和外派教学管理人员来校指导产教融合的深化工作。另外,民办高校之间还可以互相借鉴经验,但切记杜绝“生搬硬套”。

3.1.3 提高产教融合的监督检查力度

民办高校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既需要有事中的监督评价,也需要有事后的总结归纳。因此,高校和合作方可以共同邀请社会第三方组织,组建监督检查站,定期对产教融合的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加强诊断,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从而在深化产教融合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

另外,对于获得实习机会的税收学专业学生,除了要提交实习报告以外,还要将实习过程中发现的涉税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汇总,由学院统一举办实习交流分享会,在会上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和分享。同时其毕业论文要结合实习内容,尽量落实到具体案例,通过独立分析一个完整的涉税案例来检验其四年的理论知识掌握度、实训实习成果和实际操作水平,进而验证产教深度融合的效果。

3.2 企业方面

3.2.1 企业需要提高自身对深化产教融合的认识

面对产教深度融合,企业不应一味的消极对待,应当将其作为自身发展的需求,借此机会挖掘其内在价值,充分利用合作高校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专业人才和创新资源等,充分享受政府给予的优惠鼓励,珍惜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的机会,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培训,找准自己的定位和角色,积极参与到产教深度融合中。

3.2.2 企业自身需要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在深化产教融合的道路上,企业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需要具有社会育人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首要考虑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注重人才培养战略,积极主动地去关注与高校的合作动态,参与到民办高校税收学专业人才培养或课程设定等环节,及时对其提供帮助和指导,为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3.2.3 企业需要积极主动深入双方合作

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与地方高校税收学专业的特色,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例如,邀请教师带学生团队进企交流、与学校联和举办知识技能大赛、共同策划税收筹划或财务管理等方案、承担企业部分日常工作等,给予学生锻炼机会;企业指派高级人员入校参与横向课题的申报与研究;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共同制定税收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产教融合的质量。

3.3 政府方面

3.3.1 提高财政投入,加大具体化鼓励政策的力度

地方政府是民办高校在深化产教融合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因此,民办高校不仅需要地方政府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从而弥补其经费的不足,还需要具体化的鼓励政策来保障校企合作的稳定。例如,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对建立长效稳定合作的校企双方给予一定奖励、建立深化产教融合的专项资金、给予合作企业用于深化产教融合的银行贷款免息、财政贴息、财政担保等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同时,地方政府也可以使用公债、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福利彩票公益金等支出型的政策工具。另外,地方政府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来保障校企双方的利益,对校企双方进行有效的监督,提出科学的评价。

3.3.2 “牵线搭桥”建立多元化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在助力税收学产教深度融合的道路上,只有政府牵头的校企合作才能实现长效且多元化,因此,地方政府需要为民办高校、企业和社会各方资源“牵线搭桥”,从而推动民办高校与各方主体间建立多元化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例如,以长春市为例,地方政府可以牵头某区的税务局或财政局等政府部门与该区内的民办高校建立實践基地,税务局或财政局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真实案例、业务训练和毕业论文素材等,民办高校为其提供人力资源、师资力量、科研课题和税法宣传推广等,并由地方政府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

另外,地方政府也可以牵头某区与税收学专业对口的金融机构和事务所等类型的企业与该区内的民办高校建立工作站,让学生由实训转变成为实操,真正进行企业的纳税申报、汇算清缴和开发票等基础工作,同时民办高校也可为其输送优秀学子、宣传企业品牌、提供业务资源、申报科研项目等。这种多元化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既能服务于地方政府或相关企业又能促进税收学专业的产教深度融合。

4 结语

总体而言,深化产教融合是一项系统且繁杂的工程。因此,民办高校、企业和政府等多方主体都有责任和义务推进产教融合的深化工作,要真正打破“学校热,企业冷,政府看”的僵硬局面。同时,多方主体更要秉持创新融合和协同共进的意识,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税收学专业人才,更好的服务我国新时代经济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民办高校、企业和政府等多方主体的协同合作才是民办高校税收学专业产教深度融合最有效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李蓉晖,姜发根,倪兆福.产教融合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内涵提升路径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1,41(09):132134.

[2]肖春明,高跃,郑少华.财经类高校税收学专业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03):117119.

[3]孙艳玲.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民办高校投资学专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2):184185.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阅读疗法在民办高校图书馆的推广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民办高校民间融资监管及其立法完善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民办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情景模拟的应用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试论民办高校教书育人的途径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