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减负纾解路径研究

2023-02-19李乔珊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

李乔珊

摘 要:长期以来,教育学届一直着重关注为中小学学生减负并且颁布政策加以支持,而只有少部分研究者关注中小学的教师也长期处于沉重的负担之下且鲜有政策支撑。为教师减负事关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随着教育背景的瞬息万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负担越来越沉重,为教师减负作出实际的应对措施刻不容缓。本研究致力于教师的负担现状研究,探索其生成逻辑并教师的减负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教师负担;教师减负;课后服务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3.040

“减负”一词在教育學领域主要应用对象为中小学学生,主要指的是出于遵循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目的是减轻中学生与小学生学习方面的负担,不必疲于应付各种学业方面的压力,过于注重智育而变成“书呆子”,而是为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考虑。我国自成立至今就开始关注为学生减负的话题,如早在1955年,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至21世纪,也就是去年,国家再一次明确地、全面地要求为我国中小学生减轻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力度之大,成效显著。但是,却很少有相关政策如此全面地为教师减负呼。殊不知,当下教师教育教学压力与负担过于沉重,大量教师角色过载,早已不堪重负。呼吁为教师减负的工作迫在眉睫。

在相关研究中,关于教师负担内涵的解释大同小异,通常来说,一般分为广义意义上的负担与狭义意义上的负担。广义意义上的教师负担范围相对而言比较广,除了一般囊括教师的工作与生活,除了工作负担,还有生活负担。而狭义意义上的教师负担范围相对而言就比较小,主要指的就是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不是教师的生活负担。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教师负担过重的来源主要是不合理负担,主要非教学工作等形式主义工作(如行政工作)。由于不合理教师负担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其中包括不合理的教师负担造成教师职业倦怠感增强,更可能会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本研究呼吁给教师减负,实际上就是减轻教师的不合理负担。

纵观相关文献,关于教师减负相关研究如下:第一个阶段,研究者简单呼吁为教师减负:1997年,刘健就教师沉重的教学工作压力与行政工作压力为教师呐喊,请求为教师减负;2003年,杨华辉就教师精力、教师压力和教师工作环境提倡把教师当人看,提倡为教师减负;2004年,李鸿波首次从教师压力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来呼吁为教师减负。第二个阶段,为教师减负成为研究者认为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情:2005年,刘玖文指出教师经济负担、工作压力以及心理负担沉重,认为教师减负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话题;2019年开始,进入到官方开始呼吁为教师减压阶段:2019年,教育部部长表示要减轻教师的行政事务负担,同年3月份,两会代表谈要减轻教师的行政负担和非教学任务,呼吁教师减负要多管齐下,这是官方首次表态要为教师减负;同年5月份,刘静、钟乐江从教育管理者角度呼吁为教师减负;同年7月,教育部陈宝生赴山东调研教师减负工作;同年12月,“双减政策”发出通知要为教师减负,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是首次以政策文件的角度提出要为教师减负,为教师减负的倡导首次有了政策保障。

然而,从2019至今,为教师减负依旧只停留在文字层面。尽管在《意见》出台后,云南、黑龙江、山西、福建、北京、河南、宁夏等多个省市为教师减负出台实施意见或发布了中小学减负清单,在实践上为教师减负的现状依旧令人悲观。

1 现状剖析:教师疲惫不堪

尹思雨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教研负担、学生管理负担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调查发现,教师非自愿从事教育科研将近一半。

苏州某公办初中班主任C老师:“每天都有早读,每天都有中自习,如果教师只是光备备课,上上课,批批作业倒好了,还有各种检查,备课和听课笔记、班主任工作手册、班会课记录表、教学检查(各种试卷、作业本等),还有数不尽的网络培训课程,外出培训,外出听课,出去一次肯定要写培训心得,网络培训还有各种作业,论文要写。学校里两天一小会,三天一大会,不上课的时间都在批作业、开会、培训、回复家长消息,处理学生问题,还有升学压力有的时候家长半夜还要给我打电话。”C老师负担重的原因主要来源是非教育教学工作,而是各类行政工作,这让他疲于应付。

C老师的情况与宋洪鹏、郝保伟等调查的北京市教师负担的具体现状几乎大同小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表现:教师工作时长超量、教师工作量超载、教师具体工作事项繁杂(不仅有教学工作事项还有非教学工作事项)。在工作时长方面,普通教师工作时长超过正常工作时长,班主任、高中教师、城区教师工作量更大,远远超过北京教师每周工作时长平均时长的56.8小时;在教师工作量方面,北京教师明显感觉到非教学工作量比以往大大增加,教师疲于应付,加上教学工作的负担,使他们疲惫不堪;在教师具体工作事项方面,一般是教师非自愿参加的事项,但是又不得不参加的事项,如绩效、评职称。然而,这些学校安排的行政化工作并不能直接提高学生的学生成绩或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加普遍的现象是,除了上课、批改作业之外的事项,各种检查评比、表格填写工作更是占据了教师大部分时间。

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更是沉重,班主任W老师:第三年当班主任,以为自己已经适应了节奏,没想到还是失眠了。幸好第一周只有两天,埋头苦干着,时间便过去了~回家路上遇到我的冤种闺蜜。她第一年班主任,路上电话接个不停……家长没接到学生?学生要换校服码数?孩子在宿舍睡得不舒服?聊着聊着,闺蜜眼泪就下来了,哭得梨花带雨、稀里哗啦……这是我从教以来见到的第三个被班主任工作急哭的老师,真的心疼,班主任工作琐碎又繁杂,完全可以独立出来由专职老师担任,可惜事与愿违,身不由己,成年人的无奈吧。

疫情防控背景下,此类行政工作更是增加了,疫情防控表格收集、学生疫苗注射情况收集、返校安全筛查等工作甚至要上街执勤。教师线上教学时,教师负担表现得更加无奈。L老师每天从早忙到晚。早饭都来不及吃几口,就要和孩子们一起上网课,记录每节课的知识要点,然后认真钻研教材,针对孩子情况布置相关作业。上完课又要检查孩子的听课情况,一个一个打电话询问孩子们听课中存在的问题再一一解答。晚上七点检查孩子们上传的作业。她常常戴着眼镜,拿着手机在家长群里答疑,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

和L老师一样,J老师的教学类的工作也并没有因为行政类工作的增加而可以被忽视。批改作业对她而言也是一件“体力活”。常规事务还有:新学期黑板报、绿色走廊布置、班级文化布置、开学“搬家”、集体备课、教研组会、班主任会、开学第一课、校服征订、伙食费、护导、师徒结对、听课、教研活动、给学生打饭、写教案、写论文、职初考核、五年考核、评职称、专技等级晋升、教学计划、培训学习笔记、家访(最无奈的就是千师访万户完全是坐办公室里想出来的政策,6点才下班去哪家访?周末我不休息家长不想休息?我就问你教育局领导有没有去每个老师家里走访一下,校长都不得去别说你局长了,自己做不到安排每个老师做?)、贫困生资助。

安全事務:课堂安全教育、课间安全、上放学安全(学校人多得错时上放学)、预防传染啊、假期安全、用电安全、禁毒教育、防溺水、艾滋病教育、青春期教育。

活动:入学仪式,开学典礼,教师节活动(最无奈不让我们歇歇还要教小孩跳舞说土味情话…干活的还是老师),中秋节活动,祭孔大典(我校特色活动),五项管理我懒得一项一项说,双减,文明城市创建………

令人意外的是,疫情背景下,因为线上教学方式额外增加的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劳累的事项,他们都没有抱怨,唯一令他们感到心寒的是,家长与社会人士的不理解。而这种来自外界的不理解,对教师形象的不尊重,对教师隐喻的曲解,绝不仅仅存在于疫情背景下。学生工作家长没有办法来配合甚至有的老师已经被家长拉进了黑名单。更让人寒心的是,如抖音等一些网络舆论,抨击老师带薪休假的工作,有人晒出工资,有人说老师就不应该有这样子的工资。

更加严重的是,在中小学学生减负的背景下,教师的负担日益加重。特别是2021年7月以来,“双减”政策要求实施五个工作日的校内课后服务措施全覆盖,并且需要保证每天不少于2小时课后服务时间。此模式下的教师,基本上所有教师都要参与到课后服务中去,在此情境下的教师,无论是教学时间还是教学工作量都大大增加,教师在此情境下额外承担了“看管”责任,在学生放学后学校帮助家长看管好孩子;同时承担了“辅导”工作,在课后服务的时间内,让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当天的书面家庭作业,还有许多无法量化的工作,压得教师们喘不过气。

K老师:“课后服务让老师疲惫不堪,每天晚上回家7点多,吃完饭8点多。然后看自己孩子的学习,给自己的孩子洗澡,做家务(洗碗、收衣服、洗衣服、晾衣服),孩子上床睡觉,然后时间就到了晚上10点多,这个时候才轮到自己洗澡和洗自己的衣服,还要在晚上回复家长信息。还要接家长电话处理家长的问题。天天如此,累到神不附体。周末就是拿来续命的。”

课后服务全覆盖以来,尽管许多教师不情愿,但最后还是服从学校安排,尽职尽责配合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可以说,一线教师非常辛苦,工作量增加,工作时间延长,有的教师甚至连接自己孩子的时间都没有。当然,如果辛苦付出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对教师们也算是一种安慰。这是多么让教师们心寒。当直接对课后服务质量负责的班主任教师们被“嘲笑”工资羞辱时,当大量教师抱怨一分钱工资都没增加时,我们不能不思考,当执行繁重工作任务的教师们在增加压力却得不到公平的对待时,教师们能安心做好教学工作和课后服务工作吗?

当教师感受到负担过重时,一些消极影响应然而生。教师因工作过度劳累而患上肩颈疾病、咽炎疾病的,因过度劳累而无法兼顾家庭的,对教学工作失去热情产生职业倦怠甚至离职的;于优秀人才而言,不愿从教,无法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教育行业。

2 追本溯源:教师为何苦不堪言

学校部门对教师职责的划分不够明确,教师工作权责不清晰、工作边界模糊是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教师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日常教学工作外,还包含教研培训、家校沟通以及临时性行政事务等较多隐性工作内容,教师多达 33.49% 的工作时间用于处理繁重的非教育教学工作,而课后服务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非教学工作任务。

课后服务工作也加剧了教师的角色冲突,“家庭-工作” 的时间需求愈发难以平衡,再加上教育管理者、学生、家长等不同利益诉求的行为主体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也存在一定矛盾,造成教师在多种角色扮演中身心疲惫。不能正确认识到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而不是处理各项行政事务。当然,也存在少量学校的教师由于数量配备不足而不得不摊牌大量行政工作到学科教师身上,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升学压力是导致中学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的另一重要原因。当前我国教育考试制度具有明显的教育分流功能,高考和中考承担着具有较强的筛选功能,学生的考试成绩被用来进行筛选,从而达到分流的效果。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为分支型学制,中考分流背景下职业技术类高中这一支线与普通教育学术型高中这一支线不具有衔接性,而职业技术类高中这一支线在我国地位十分低下、认可度非常低,加上名校光环,学生们通过普通教育学术型高中这一支线考上名校(知名大学,在我国通常默认为985与211学校),便被打上了被就业市场高度认可的“标签”,有利于毕业后更好地就业。“双减”背景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的背景之下,正值大学毕业生业环境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考取名校从而在教育内卷严重的情况下实现好就业的目标便成为许多普通家庭的家长与学生的追求,这也是有着一千多年科举制传统的中国家庭希望通过教育来实现“鱼跃龙门”而进行所处阶层向上流动的一个相对较为容易的途径。正是因为教育考试制度具有这一较强的筛选功能,特别是高考和中考被公认具有选拔与分流功能的两场高利害性考试,其结果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应试教育无法一下子发生很大转变,中考与高考依旧决定着学生们的“命运”,在升学指标下,教师要更加马不停蹄地工作,这是来自超量教育学教学工作的负担。

第四,社会对教师的期望错位,教师社会地位低下。人们对教师的隐喻是辛勤劳作奉献他人的“春蚕”,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当教师的形象是不求回报的形象才是正确的。渐渐地,从教书育人的威望教师变成了“保姆式”教师,不管是与教书育人有关的工作或是与之无关的行政类工作,事无巨细,都摊派到教师头上。这在无形之中,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也加重了教师的实际负担。

3 合理纾解:各方协同并进

在教师个人方面,教师应该设法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秉持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去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合理化安排时间。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可以通过拓宽自己教学技能的方式,去掌握更多高效率的职能办公软件,辅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从教学设计技能到课堂教学技能,再到教学评价技能和教师研究技能,一一去拓宽、学习。特别是在当下人工智能时代,科技的力量无处不在,相关技能运用得好,有助于教师减轻从备课到上课到作业批改、成绩录入等方方面面的负担。另外,新教师入职手忙脚乱,还可以向老教师,特别是专家型教师“取经”,以快速成长,减轻相应的心理负担与实际的工作负担。

学校方面,合理分配给教师教育教学相关工作,在工作量方面,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尽量均衡地量化;在工作内容方面,学校部门要正确划分教师职责、明确教师工作边界,以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工作事务负担,如行政工作负担。确保学科教师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责,学科教师主要承担教育教学工作,不承担管理班级、不承担行政类工作,学校课尝试创新,班主任工作应设专职教师来担任,该专职教师只需要负担管理班级以及处理班级相关的行政事务,这样,无论是学科教师还是班主任教师,分工明确,职责明晰,有利于减轻工作负担。在工作时长方面,考虑到是不固定的、超量的在校工作时长给教师造成的负担,教师早出晚归,在工作时长方面力不从心,应合理化教师工作日的在校时间时长,实施像公务员的到点打卡上下班制度,下班工作时长算入加班时长,以加班酬劳的方给以补偿,同时奉承非必要不加班原则。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课后服务方面,学校应该找相关的培训机构合作,配备一批课后服务专属的工作教师,给以相关的待遇保障。这样,既不会耽误在校教师的工作时长、工作量,又可以让课后服务变得更加专业化,完善课后服务人员的配置,有利于减轻在校教师的负担。

社会方面,大众对教师角色的期待要正确,要认识到教师最主要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要认识到教师职业是具备专业性的,既不能以“臭老九”来贬低教师的地位,也不能以教师只能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精神来高看教师,而是尊重、理解教师,在认识到教师具有专业性的同时,正确理解教师的形象,而不是把教师等同于“保姆”,对教师百般要求。社会大众要认识到,学科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是传授孩子科学的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美好品质。

国家相关部门方面,可以通过补足教师的数量来减轻由于一线教师配备量不足,而一人干多人工作的这类教师负担。公办教师编内教师流失后,补充速度要迅速,对编内教师的审核流程繁杂的确会降低效率,所以可以考虑一些缓冲补给途径,如临聘代课教师。

教师负担问题是长期社会现实现象所导致的,减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合理调节各方的利益与期待,为教育工作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使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让教育回归本真。

参考文献

[1]杨小微,文琰.“双减”政策实施研究的现状、难点及未来之着力点[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4):114[20220822].

[2]宋洪鵬,郝保伟,鱼霞.中小学教师不合理负担表现、不利影响及应对策略——基于北京市的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2021(10):7076.

[3]尹思雨,刘雯.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减负的难题与反思[J].教育观察,2021,10(19):8385.

[4]褚远辉,辉进宇.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08,(9):8185.

[5]龙宝新,杨静,蔡婉怡.中小学教师负担的生成逻辑及其纾解之道——基于对全国27个省份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的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21,(05):6271.

[6]张智厚.教师减负背景下小学教师不合理工作负担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1.

[7]张烁.给中小学教师减负应避免“一刀切”[J].福建教育,2020,(04):61.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
落实落细 做好“课后服务”
“三点半”现象的研究及启示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弹性离校:现实状态、价值导向与实践反思
关于校外课后服务机构入驻小学校园问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