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能力为导向的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2-19黄笑然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2期
关键词:导向职业能力

黄笑然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广东广州 510555)

有职业院校毕业生反映“在校所学与岗位实际所需匹配不上”,究其原因,一是职业教育质量不过关,学校培养的学生未能达到企业用人标准。二是学校和企业存在信息偏差,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不一致。该文以能力导向视角,从企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探索一条适合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实现职业教育与学生就业高质量发展。

1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1.1 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挑战

我国职业教育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是从量到质的转变,二是推进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旨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1]。由于本科职业教育仍处于试点阶段,它的内涵和定位与高职院校具体有何不同,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界定,不少学者尝试从不同角度解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1.2 职业本科学校的生源特点

想要寻求适合本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就必须清楚培养对象是谁,了解其生源特点,对其进行学情分析,包括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根据职业本科学校招生计划得知,其生源主要是高考生、中职生、应届或往届专科毕业生,生源结构相对复杂。与普通本科生相比,职业本科生偏向于动手操作能力,对于事物的感知往往更依赖形象化的感知[2],理论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对比不同层次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职业本科批次的录取分数线远高于专科批次,甚至两倍以上,由此得知,职业本科生总体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高于专科层次的学生。

1.3 本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的本科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类,还可进一步划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型三大方向。人们一般将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3],前两种主要由普通高校培养,后者由职业学校培养。职业本科学校相比高职或中职,拥有更高质量的生源,其人才培养目标也应相应升级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如果说中职高职重在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那本科职业教育应在这个基础上做到术业有专攻,行行出状元。

2 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应然价值

2.1 能力导向与本科职业教育的契合关系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技能与实践,这两点只能是以学生为主体去获取,教师无法替代完成。学校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考核不是具体学习了多少理论知识,或是停留在重复性操作和模仿的低层次阶段,而是运用技术的能力。岗位需要的是能胜任这份工作的人才,关键不在于能解决某个问题,而是拥有解决某一类问题的能力。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突出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应用、生成能力。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主张直接通过对完成岗位任务所要运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来培养学习者做事的能力[4],这点正契合了职业教育职业能力、就业导向和工学结合的特点[5]。有学者将职业能力定义为:职业人需要具备的应对职业任务和职业发展的能力[6]。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并不是简单的教学内容叠加或延长学年,而是有相应的高要求和高标准,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体现三个高层次:技术技能高层次、迁移能力高层次、整合能力高层次[7]。如果说高职院校目标在于培养职业能力,那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是在这个基础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关注个人可持续发展需求。

2.2 经济社会发展及行业需求

随着我国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型,智能化、信息化导致了一些规则性体能劳动被非规则性智能劳动所替代[8],社会需要全面发展、适合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整合能力以及跨学科能力,而不是固定有限的知识和技术。能力具有可迁移性,它可以转移运用到不同类型的工作中,也能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变化,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3 个人可持续发展需求

学校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工厂,育人的教育本质应关注个人成长和终身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技”的培养,也要关注“人”的发展,其人才培养模式应体现“以人为本”和“成人成才”的教育理念。例如,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就是成人成才的必备要素。教师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相比课堂上有限的知识,学习能力的形成意味着可以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可能。另外,能力的提升能带给人更深层次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体验,这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里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

3 本科职业教育能力体系构建与划分

3.1 本科职业教育能力体系构建

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以及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9],应从社会环境和职场视角分析岗位实际能力需求,同时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办学主体,需要联合企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在校能力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先明确与本科职业教育相匹配的能力具体包含哪些,并进行细化分类,作为能力培养的指引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指标,构建能力体系十分必要。

3.2 本科职业教育能力划分

有学者根据内容属性,从横向上将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大类[10],这是普遍认同的一种划分。能力体系构建既要有核心,即紧密围绕技能技术为出发点,也要有层次。本文尝试从纵向上把本科职业教育能力划分为职业基本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三个层次(见表1)。

表1 本科职业教育能力划分

职业基本能力是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即获得岗位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所需的能力,可以简单理解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而职业关键能力是完成好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即胜任力。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能完成,后者是完成好,这是及格与高分的区别。想要完成好,涉及方法,还需要在社会中懂得与人交际,这就基本对应了前面所提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是站在终身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长远角度,个人想要不断提升所需的能力,需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三个层次的划分属于纵向提升的不同阶段,可以简单归纳为“成事”“成人”和“成才”。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不同维度对能力进行划分。(1)专业能力:指从事具体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例如销售能力、外语能力、平台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等。(2)竞争能力:指在竞争或晋升时起关键作用的能力,例如应变能力、抗压能力、情商管理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3)创造能力:指经过初期的观察模仿,通过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有足够积累并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后,进而具备的产生新思想或新事物的能力,例如产品研发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创造是最高级别的学习成果,并不是人人都擅长创造,但创新思维可以培养。

4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设计

4.1 传统课堂教学VS 能力导向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单向输出,学生被动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依赖教师并养成被动的思维和习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也难以培养学生能力。另外,传统课堂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授课内容存在滞后性。能力导向教学依据“以学生为中心”和“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12]。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获取”,因此可以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对比传统课堂教学与能力导向教学,后者营造的教学环境更适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2 教师的角色转变

由于教学方式有变,教师的角色也应做出相应的转变。在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任务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问题解决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术,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例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不是为了减轻工作量,而是需要想尽办法耐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且主动学习。相对于传授固定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更有难度,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这些能力,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才能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想要发展好本科职业教育,不仅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也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师生共同成长才能满足社会需求、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4.3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设计

教师将能力培养融入教学活动,不同的教学方法侧重培养不同的能力,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提升相应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难度适中:太容易的“舒适区”没有提升的空间;太难的“恐慌区”容易让学生感到挫败而想要放弃。只有设计难度适中的“发展区”,“当学生遇到了适当的挑战,并因为克服挑战得到了奖励时,他才能发展”[13]。(2)结合实际:创设真实情境,借用岗位实际问题,经过加工,设置成适合学生的学习任务,真实、有奖励的任务更能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将某公司的作品征集活动作为院内作品大赛或毕业设计,教师从中筛选优秀作品并鼓励学生投稿。(3)注重过程:能力的提升不会立竿见影,不能急于求成只看卷面分数,更应注重实践过程。将问题设计成没有唯一标准答案的任务,获得答案的方法和能力比答案本身更重要。(4)有效激励:在能力培养过程中通过情感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等方式正向引导学生不断挑战更高难度的任务,良好的学习效果反馈机制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14]。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需要分析岗位能力要求并将对其进行“细化加工”作为教学目标,然后将岗位工作内容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模块化、项目化、方案化,作为学生的任务内容,进而结合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不同的教学方法侧重培养的能力不同,例如任务驱动法侧重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主动探究能力;项目教学法侧重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案例分析法侧重培养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模拟教学法侧重培养实践能力、应用能力;问题教学法侧重培养主动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体验式教学法侧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此外,能力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在校内或院内多举办职业技能相关比赛,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可以提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抗压能力等,同时可以鼓励一部分学生参与组织活动,以此提高有效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5 结语

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做好四个对接:(1)在校人才培养对接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2)能力培养目标对接岗位能力要求;(3)学习任务对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4)教学内容对接岗位工作内容。至于如何掌握企业实际需求和岗位工作任务,以及如何同步行业发展情况,是下一步需要深入探究的内容。

猜你喜欢

导向职业能力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偏向”不是好导向
职业写作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我爱的职业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