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数字化教学建设思考

2023-02-19石晓娟柳明慧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2期
关键词:有的放矢双一流

石晓娟,柳明慧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天津 301830)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研究土木工程施工中各种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原理和组织管理的一般规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施工基本知识以及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土木工程在高度、深度、跨度方面不断突破,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得到长足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1],与此同时,信息化与“互联网+”也日益渗入教学领域,助力人才培养。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建设也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建设‘金课’、淘汰‘水课’”的时代要求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数字化建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现“两性一度”的建设标准,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首要任务。

课程数字化建设结合课程特点,坚持以改革促发展[2],在既有线下课程模式的基础上,从教学模式创新化、教学设计系统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资源立体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和实践。

1 教学模式创新化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内容繁多、实践性强,而课时有限,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讲解得面面俱到,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太理想,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平台,这个难题便迎刃而解。教师利用录屏软件,以知识点为单元录制微课,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课前学习[3]。微课短小精悍,可以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学好各个知识点,也便于学生利用手机端随时随地便捷地学习,学习时间更加机动灵活。这种把原来线下的部分教学资源转为线上,由学生利用线上资源自主学习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线下课堂的灵活性,课堂讲授更易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这种线上资源与传统课堂融合的新模式,自出现以来得以进一步发展,并持续创新[4]。

线上资源的碎片化会影响学生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因此重构课程体系,将课程形式的碎片化与课程组织的系统化有机结合[5]尤为重要。课堂上教师以各工种工程的施工流程为主线,把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加以归纳总结、凝练简化,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清晰的知识架构。

2 教学设计系统化

疫情期间我们开展了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包括利用超星学习通、雨课堂、大学慕课等平台进行网上授课[6],为传统教学引入了新思路,教学方式也更为灵活,教学资源也更为丰富,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后疫情时代, “线上 + 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得以延续并进一步发展,教学资源进一步共享,并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改变教学策略及方法,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化工程,从课前的知识获取、课中的知识内化和课后的知识迁移三部分进行构建[5]。

课前:

(1)布置学习任务,在线自主学习。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建设课程,上传课程资源,发布学习任务,供学生自学。课程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案例、试题库、问题讨论等,以及根据知识点录制的微课视频。学习任务的布置要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即Why(为什么学?)、What(学什么?)、How(学到什么程度?),以此给学生自学提供指导。

(2)跟踪学习反馈,知识内化自测。

学生自学后可通过课前测验检查自学情况,深化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实践应用能力。教师端则可根据平台统计数据及时了解任务完成情况、测验成绩及学生学习时长,掌握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以便及时反馈、评价、督促,提高课前学习效果[7]。

当下中国零售行业中,新零售业态快速崛起,面对家电新零售形势下渠道的融合和打通,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区副总经理程峰认为:用户的个性化、场景化购物需求,以及品牌商差异化定位和精准营销的需求,传统玩法的线上零售模式、单打独斗的线下零售模式,都难以堪当重任,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成为新时代零售行业变革的主要方向。

(3)在线师生讨论,确定教学要点。

在布置的学习任务中,可适当发起话题讨论,引导学生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调查等途径搜集资料、发表观点,进而获取相关知识,教师可利用生成“词云”中的高频关键词锁定热点话题,“有的放矢”确定课上讲授要点。

(4)通过任务驱动,实现目标引领。

课前发布学习任务,通过平台导出数据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前学习动态,了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为确定课上教学目标、明确讲授要点提供了数据支持。

课中:

(1)投屏授课,激活课堂。

(2)疑难问题解析,重点难点讲授。

由于学生课前已进行了自学,有了一定基础,课上就会相应减少基础知识的讲解,侧重于对重点、疑难问题的讲授,使有限的课堂时间达到了利用最大化。

(3)案例讨论分析,课程思政融入。

通过翻转课堂进行案例讨论分析,教师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8,9],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案例中融入思政元素,挖掘德育内涵,实现了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课后:

(1)过关题目测试,个性拓展学习。

课后的过关题目测试、深入讨论答疑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及时教学评价,形成良性循环。

在线学习中,教师的及时反馈、肯定性评价及激励是引导学生自主、持续学习的动力,可以在过程性考核中予以体现。线上过程性考核包括在线学习时长、知识点任务完成情况及在线测试成绩,线下考核包括随堂测验成绩、个人及小组的讨论表现情况等。通过建立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增强,课堂参与度增加,形成了良性循环。

3 教学方法多样化

基于智慧网络平台开展大数据支持下的精准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行为数据采取精准、系统的教学策略。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都可以加以运用。

3.1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在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完成既定任务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培养开拓进取的精神。以混凝土工程施工章节为例,课前以“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为题下发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认识实习接触到的实际工程案例或通过网络检索,形成学习报告,在课堂上分组展示汇报,最后开展学生讨论及教师点评。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10]。

3.2 案例教学法

专业知识讲解中融入案例介绍[11],例如以揭秘“新世界第七大奇迹”——北京大兴机场为例,学习土方工程和基坑工程章节,通过案例,既能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施工技术和先进前沿理论,又能让该行业取得的瞩目成就激发起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兴趣。从辩证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工程结构的安全关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让学生明白遵守规范、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增强职业责任感。

3.3 实践教学法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性强,实践教学可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12]。以学校兴建专家公寓、青年公寓等基建项目为契机,开展实践教学,由项目工程师现场教学;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科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为平台,组织学生结合专业知识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参加各种BIM 设计大赛、结构大赛等。通过实践教学法的实施,加强了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创新了工程思维,提高了工程素养[13]。

4 教学资源立体化

课程教学资源包括纸质教材、电子书、PPT 课件、试题库、微课视频、施工工艺动画、工程照片、专题视频、规范合集以及课程思政案例等。多种媒体形式可以满足学生视、听、读等多元化需求,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资源(见图1),使课程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和系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可以随时补充与更新。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课程网站建设已初具规模,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

图1 立体化教学资源

丰富的教学资源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既能满足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又可以开展个性化拓展学习,还能通过富含思政元素的视频案例等资源的学习,进一步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让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中。

5 教学评价多元化

基于课程资源学习的全过程考核评价尤为重要,一是使教学活动形成“导、学、练、展、评”的闭环,二是多渠道的学生学习过程数据,为学情诊断、综合评价和学业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撑。超星平台提供了学生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学习数据,包括学生综合成绩统计、学生学习情况统计、学生随堂测验统计以及作业情况统计等。全过程评价实现了变单次考核为多次考核,变机械考核为灵活考核,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6 结语

近年来,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成功申报了校级教改项目《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2019年,入选校级一流课程;2021年,被认定为天津市一流课程。课程的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线上资源要不断更新和补充[14],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加快一流课程的建设步伐。

猜你喜欢

有的放矢双一流
精读深悟 复述出彩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让阅读教学“有的放矢”
赏识教育,还孩子金色童年
专业学位工程硕士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