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消外敷法对急性阳证疮疡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3-02-19王立山
王立山
疮疡是指人体表面由病原菌所致的化脓性感染,其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又能够根据发病机制划分为阳证疮疡和杂证疮疡[1]。其中,急性阳证疮疡患者起病急,病情危重,倘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在急性阳证疮疡治疗中,西医以抗生素为主[2]。中医认为该病因毒邪入侵所致,邪气进入人体后会使气血凝滞,发于体表,形成疮疡、疔疮、疽等[3]。当前,中药内消外敷法在急性阳证疮疡患者中应用普遍,操作过程简洁,实施效果好,安全性强,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还不会引起并发症、不良反应等,便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本研究旨在分析急性阳证疮疡患者采用中药内消外敷法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后续同类临床工作开展提供理论支持,详细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8~10 月本院收治的89 例急性阳证疮疡患者,通过随机综合平衡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44 例)和B组(45 例)。A组中男23 例,女21 例;年龄27~75 岁,平均年龄(51.34±5.77)岁。B组中男22 例,女23 例;年龄26~78 岁,平均年龄(52.41±5.8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急性阳证疮疡辨证诊断标准[4];②轻压有肿块;③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配合。排除标准:①语言、精神障碍患者;②药物过敏史患者;③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④中途退出研究者。
1.3方法 B组实施中药内消外敷法治疗。内服方剂:紫花地丁和金银花各15 g,夏枯草12 g,赤芍12 g,紫背天葵12 g,重楼12 g,陈皮10 g,川贝母10 g,丹皮10 g,川芍10 g,生甘草6 g,蒲公英30 g。倘若症状严重,适量添加元胡索、金铃子;体温升高者加用黑山桅、大青叶、牛芬子;头面部疮疡加用香白芷、羌活;下肢疮疡加独活、会牛膝。1 剂/d,用水煎服,早晚各1 次。同时用本院自制芙蓉膏对患处进行外敷处理。芙蓉膏组方:芙蓉叶、大黄、泽兰叶、黄柏、黄芩、黄连、冰片。倘若疮疡伴脓肿情况,需将脓肿切开,清理脓液。如果疮疡有腐肉,预先清除。在敷料上均匀涂抹芙蓉膏,涂抹面需大于疮疡面积,继而在疮疡上敷料,1 次/d,12 h/次,共计治疗10 d。A组采用抗生素联合芙蓉膏外敷治疗,轻度疮疡患者口服头孢拉定(哈药集团三精明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2485),0.5 g/次,3 次/d,共治疗10 d;中重度疮疡患者静脉注射氟氯西林钠(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370),共治疗10 d;同时在疮疡部位贴敷芙蓉膏,具体操作同B组。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以《中医外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实施评价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局部、全身症状消失,未见肿块;有效:治疗后,疔疮、溃疡等局部、全身症状有所缓解,肿块部分消退;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未见任何改善,甚至愈发严重,肿块未见消退。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创口感染、肝功能异常。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组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3 例(6.82%),创口感染2 例(4.55%),肝功能异常4 例(9.0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5%;B组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1 例(2.22%),创口感染1 例(2.2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疮疡在中医外科疾病中较常见,其起病迅速,部分患者病情较重,在面部可引起疔疮,手、足部位会造成伤筋损骨,发生感染后,出现疮疡[6]。该病不仅会加剧患者的痛苦,还会影响其美观度,因西医治疗存在局限性,难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疗效不够彻底,故而,中药在该病治疗中应用较普遍。在中医学范畴,疮疡有外感和内伤之分,特殊之毒、六阴之毒等均属于外感类,劳损、痰饮瘀血、情志内伤均为内伤类[7]。
既往疮疡患者多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虽说短期内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但倘若疾病反复发作,则会产生耐药性,诱发变异、耐药菌株等,影响药物疗效[8,9]。长时间应用抗生素还会使患者器官功能受到影响,胃肠道反应、障碍性贫血均由此而致,严重者还会诱发二次感染,难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10]。在本次研究中,依据急性阳证疮疡患者临床症状、特点,应用中药内消外敷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方剂中,蒲公英、紫花地丁能够泻热解毒;金银花除泻热解毒之外,还能够养血止渴,补虚疗风;紫背天葵、夏枯草的功用在于散结消肿、清泄肝火、润肺止咳;赤芍入药可散瘀止痛、清热凉血;川贝母、丹皮、陈皮等药物的作用在于活血散瘀、清热等;生甘草除了调和上述药物之外,还具备补脾益气、止痛等功效。上述药物用水煎服,具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还能够补血益气等。芙蓉膏属于外用中药,作用在于清热、消肿、解毒,芙蓉膏主要构成要素有大黄、芙蓉叶、黄柏,其中芙蓉叶可止痛、消肿等,在疮疡治疗中效果非常好。芙蓉叶内含氨基酸、酚类、还原糖等成分,能够有效抑制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大黄、黄柏等中药的价值在于消肿止痛、除湿清热,在疮疡阳证治疗中适用性强。依据急性阳证疮疡患者临床症状、发病情况,内服中药的同时,在疮疡上外敷芙蓉膏,便于药物直接对病灶发生作用,使疮疡部位红肿热痛症状消失[11,12]。结果显示,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A组的7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低于A组的2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急性阳证疮疡患者应用中药内消外敷法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强。宋毅峰[13]研究中,选取74 例急性阳证疮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药物外敷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内消外敷治疗,均治疗3 周。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显著高于A组的72.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实验结果与本次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再次论证了本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依据急性阳证疮疡患者临床症状、特点,采用中药内消外敷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说明该治疗方式有效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然而,受限于实验时间、样本数量,以至于研究结果普遍性有所缺失,未来一段时间,将扩充样本数量,再次开展同类研究,得出更加科学、准确的实验结论,为急性阳证疮疡患者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提供理论支持,促进患者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