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3-02-19李芳雪
李芳雪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血供突然中断后导致的脑组织坏死。一般情况下,是由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与血栓,进而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使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1]。临床中针对急性脑梗死多选择药物干预,由于疾病发作前后患者机体血液循环凝血因子表达水平有所上升,在治疗方案上应选择溶栓治疗,通过抗血小板改善患者颅内血栓,其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临床应用均为广泛,但为进一步提升预后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可进行联合治疗方案[2,3]。因此,本文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6 月~2022 年6 月本院收治的20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各100 例。对比组患者男55 例,女45 例;年龄最小49 岁,最大75 岁,平均年龄(62.95±5.75)岁;发病时间最短5 h,最长34 h,平均发病时间(12.54±7.35)h。实验组患者男54 例,女46 例;年龄最小50 岁,最大76 岁,平均年龄(62.99±5.77)岁;发病时间最短4 h,最长35 h,平均发病时间(12.90±7.67)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如降血糖、降压、降血脂及应用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对比组单独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剂量为100 mg/次,1 次/d 口服。实验组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呲格雷进行治疗,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氯呲格雷剂量为75 mg/次,1 次/d 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并在治疗期间告知患者与家属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若在用药期间机体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告知临床医护人员。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有效:治疗后患者头晕、昏迷及呕吐等症状较治疗前好转>90%,且未发生并发症;改善:治疗后患者头晕、昏迷及呕吐等症状较治疗前好转60%~90%,发生轻微并发症;无效:治疗后患者头晕、昏迷以及呕吐等症状较治疗前好转<60%,发生多种并发症[4]。总有效率=(有效+改善)/总例数×100%。
1.3.2NIHSS 评分与ADL 评分 应用NIHSS 评估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总分42 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越轻。选择ADL 评估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则代表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高[5]。
1.3.3不良反应 主要包括胃肠不适、过敏反应及头晕头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比组治疗有效25 例,改善60 例,无效15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实验组治疗有效30 例,改善68 例,无效2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NIHSS 评分与ADL 评分比较 实验组NIHSS 评分低于对比组,ADL 评分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NIHSS 评分与ADL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NIHSS 评分与ADL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比组比较,a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比组发生胃肠不适3 例,过敏反应2 例,头晕头痛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实验组发生胃肠不适2 例,过敏反应1 例,头晕头痛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脑梗死也称作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由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类型之一,其中急性脑梗死占比为70%,而且多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均为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人群[6,7]。
临床针对急性脑梗死多选择溶栓、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有助于抑制血栓持续性扩大,对急性脑梗死疾病有一定治疗作用,而且抗血栓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粘稠度,对血流动力学有一定调节作用,避免神经功能受损严重而,氯呲格雷、阿司匹林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若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进一步保证预后,不仅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还可促进脑部循环,改善脑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防止相关不良反应发生,保证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8]。
氯呲格雷属于抑制血小板药物,生物利用度较高,治疗靶向性强,安全性较高。此外,氯呲格雷可与血小板受体及血浆中蛋白结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有效控制血栓形成,其抗血小板过程不可逆,对动脉循环障碍疾病有着较高的干预价值[9]。阿司匹林一直是临床抗血栓常用药物之一,不仅能达到抗血栓的目的,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这多与其可抑制环氧化酶-1 活性,进而中断血栓烷前体物质花生四烯酸形成有关[10]。同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活性较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保证其血液循环通畅,对脑部缺血缺氧状况有一定改善作用,还可预防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进一步改善预后,而其与氯呲格雷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升药效,快速抑制疾病发展,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相关研究[11]显示:予以急性脑梗死患者氯呲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仅可保证治疗效果,还可改善神经功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比组,ADL 评分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充分证明联合治疗的价值与优势,可最大程度控制血小板聚集,对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及大脑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进行改善,而且治疗安全性较高,这对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有着积极影响。相关文献[12]显示:氯呲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而且联合方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有着积极性影响,这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氯呲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效果确切,既可改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及生活活动能力,还可保证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